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颅内蛛网膜和蛛网膜下池的划分、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和脑池的划分、分布和一般特点。方法:对颅内蛛网膜和脑池进行显微镜下的解剖和观察。结果:(1)颅内蛛网膜分为凸面蛛网膜、颅底蛛网膜和小梁蛛网膜,小梁蛛网膜是脑池之间的真正间隔;(2)脑池分为上方脑池和颅底脑池,以Liliequist膜间脑叶为界可将颅底脑池分为Lilieq—uist膜前、后两组;(3)几乎所有的颅神经均有各自的蛛网膜鞘,动眼神经是颅内蛛网膜最集中的结构;(4)颈内动脉池与后交通动脉池或相互独立,或融为一体。结论:了解颅内蛛网膜和脑池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更充分、合理地利用蛛网膜和脑池所提供的解剖标志和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鞍区蛛网膜的解剖学特点,为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和观察8例脑标本鞍区蛛网膜。结果:鞍区蛛网膜包括颈内动脉内侧蛛网膜、颈内动脉外侧蛛网膜、后交通蛛网膜、脉络膜前蛛网膜、大脑前蛛网膜、视交叉蛛网膜、Liliequist膜、外侧裂蛛网膜、嗅神经蛛网膜、基底动脉分叉蛛网膜、后穿蛛网膜和动眼神经外侧蛛网膜,分割鞍区蛛网膜下腔,与下丘脑和动眼神经关系密切。结论:(1)颅内蛛网膜分为颅底蛛网膜、凸面蛛网膜和小梁蛛网膜;(2)鞍区蛛网膜与下丘脑关系密切,手术时强调锐性分离;(3)鞍区蛛网膜汇聚于动眼神经,为术中解剖和保护动眼神经提供了可靠的界面。 相似文献
3.
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一种非肿瘤性良性病变, 一般认为有症状的需手术治疗,但对术式尚无统一认识.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LAC)34例,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4例,19例行腰大池引流设为引流组,25例未行脑脊液引流或仅行单独的脑室外引流设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新发脑梗塞的发生率及引流组的并发症.结果 CT影像比较表明,引流组新发脑梗塞的发生率(5%)少于对照组(3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积水的发生率2组无区别,腰大池引流组并发症很少且可进行良好的控制.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正确操作,腰大池引流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和良好的安全性,可有效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及其相关梗塞. 相似文献
6.
松果体区脑池和蛛网膜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研究松果体区脑池及其蛛网膜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手术入路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0例尸头松果体区各个脑池的形态、边界、内容物及相关蛛网膜结构。 结果 松果体区的蛛网膜结构包括蛛网膜袖套、环中脑后膜和小脑前中央膜,其中蛛网膜袖套由枕叶底、内侧面及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在幕尖处汇合而成,包裹Galen静脉系统、松果体及松果体上隐窝;环中脑后膜由枕叶底面及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在幕切迹处汇合形成,环绕并附着于中脑背侧;小脑前中央膜由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和蛛网膜袖套汇合处发出,前下方附着于下丘。四叠体池与小脑上池通过小脑前中央膜分隔,与后胼周池通过蛛网膜袖套分隔,与环池后部通过环中脑后膜的升段分隔,环池后部与小脑中脑裂池通过环中脑后膜的水平段分隔。 结论 重新划分了松果体区各个脑池的范围与交通情况,明确了蛛网膜的形态与分布。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颅内段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椎动脉颅内段的形态特点,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25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椎动脉颅内段的形态特点,测量椎动脉颅内段起、止点的压扁外径及长度。结果 椎动脉颅内段起点压扁外径左侧为5.19±0.33mm,右侧为4.82±0.59mm,止点压扁外径左侧为5.05±0.37mm,右侧为4.66±0.77mm;长度左侧为32.7±1.2mm,右侧为32.7±1.1mm。结论椎动脉颅内段的测量结果对椎动脉颅内段的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蛛网膜颗粒(AG)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更好地开展AG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蛛网膜颗粒”“蛛网膜绒毛”“颅内高压”“脑静脉窦血栓”和“arachnoid granulation”“arachnoid villi”“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等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检索1960年1月—2018年9月关于AG或蛛网膜绒毛的文献,并对AG的组织学特点、解剖形态、影像学研究及其在相关脑血管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AG是蛛网膜绒毛增大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正常解剖结构,两者的组成部分和功能相似。AG最常出现在上矢状窦,其次是横窦。巨大AG(>10 mm)可引起静脉窦堵塞、颅内高压、甚至颅骨的外压型改变等。脑静脉血管造影是观察AG的优选方法,可结合CT、MRI等与相关性脑血管疾病鉴别诊断。结论 熟练掌握AG的组织解剖结构及影像学表现是研究临床病理状态下AG变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壮族人蛛网膜下池的CT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获取壮族人蛛网膜下池的CT解剖数据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对 2 5 4名健康壮族 (男 12 7,女 12 7)的头部CT片进行了测量 ,测量项目为 6项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部 6项指标平均值男大于女 ,性别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壮族脑池测量值 ,各年龄组间比较 ,大脑纵裂池和鞍上池各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鞍上池的 5 0~岁除外 ) ;环池除相邻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外 ,各年龄组间均存在差异 (P <0 0 5 ) ;四叠体池 2 0~岁组与各年龄组及 30~组岁与 6 0~组岁间差异有显著性 ;大脑外侧窝池 5 0岁以前 3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壮族人蛛网膜下池各年龄组间变化有自己的特点和一定的规律性 ;蛛网膜下池的解剖数据男大于女 ,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环池区的神经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35例(70侧)成人颅脑标本的环池。对环池的内容及周围主要结构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观测。本文对至环池区的三种手术入路,即翼点入路、颞下入路和经侧脑室颞叶入路有关的定位标志作了探查。讨论了手术中处理桥静脉,保护滑车神经和小脑幕切迹与邻近的局部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对后交通动脉池(PComA池)及相关蛛网膜的显微解剖特点进行描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0例(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PComA池及相关蛛网膜的膜显微特点。 结果 PComA池出现率60%(12侧)。组成PComA池前壁为后交通膜,若此膜缺失,则与与颈内动脉池(ICA池)相通;后壁为liliequist膜间脑叶和中脑叶;内侧壁为颈内动脉内侧膜以及liliequist膜中脑叶和间脑叶发出的纤维或束带;外侧壁前段为ICA外侧膜或颞叶内侧面,后段为liliequist膜中脑叶发出的许多附着于动眼神经和PComA上的蛛网膜小梁;上外壁为脚膜;底壁为颅底蛛网膜和liliequist膜间脑叶,各个膜的特点各不一样。 结论 明确了PComA池及相关的膜的组成和特点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颅内静脉窦是静脉汇集的部位,是静脉血回流经过的重要部位,对保障颅内血液流通、血供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医学对颅内动脉疾病研究甚多,而对颅内静脉窦疾病研究相对较少。了解颅内静脉窦内部解剖结构的正常变化有助于在这一区域制定手术方案,避免手术过程中对静脉和窦的损伤,也有助于预测和避免手术中与这些结构相关的问题,还可能对所采用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每个患者都应认真研究静脉窦的血管造影和外科解剖学。 相似文献
15.
16.
Xueshuang Mei Nadine Schart‐Morn Hao Li Hanif M. Ladak Sumit Agrawal Robert Behr Helge Rask‐Andersen 《Journal of anatomy》2019,234(3):316-326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 gross and micro‐anatomy of the human internal acoustic canal (IAC) is essential in vestibular schwannoma removal, cochlear implantation (CI) surgery, vestibular nerve section, and decompression procedures. Here, we analyzed the acoustic‐facial cistern of the human IAC, including nerves and anastomoses using synchrotron phase contrast imaging (SR‐PCI). A total of 26 fresh human temporal bones underwent SR‐PCI. Data were processed using volume‐rendering software to create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s allowing soft tissue analyses, orthogonal sectioning, and cropping. A scalar opacity mapping tool was used to enhance tissue surface borders, and anatomical structures were color‐labeled for improved 3D comprehension of the soft tissues. SR‐PCI rep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variable 3D anatomy of the human IAC, including cranial nerve complexes, anastomoses, and arachnoid membrane invagination (acoustic‐facial cistern; an extension of the cerebellopontine cistern) in unprocessed, un‐decalcified specimens. An unrecognized system of arachnoid pillars and trabeculae was found to extend between the arachnoid and cranial nerves. We confirmed earlier findings that intra‐meatal vestibular schwannoma may grow unseparated from adjacent nerves without duplication of the arachnoid layers. The arachnoid pillars may support and stabilize cranial nerves in the IAC and could also play a role in local fluid hydrodynamics. 相似文献
17.
Arnaud Dagain Jean-François Lepeintre Pietro Scarone Ciprien Costache Michel Dupuy Stéphane Gaillard 《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 SRA》2010,32(4):389-392
Background
Suprasellar arachnoid cysts are rare entities in adults, representing 10% of all cysts. Endoscopic treatment is now preferred for this pathology, allowing a new anatomical approach to skull bas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18.
应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巨大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前颅底脑膜瘤的疗效和适应证. 方法对22例前颅底巨大脑膜瘤行眉弓上锁孔开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 结果 22例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致残及相关并发症.结论 锁孔手术是治疗前颅底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恰当选择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巨噬细胞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S斑块中的泡沫巨噬细胞运动能力受损,这是其在斑块内大量滞留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并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神经导向因子Nemn-1在中枢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组织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最近有研究发现Netfin-1在AS斑块内的泡沫巨噬细胞内大量表达,主要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运动促进AS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