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目的:总结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治疗体会,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12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及综合治疗。结果:4例5 d后出院,4例7 d后出院,2例13 d后出院,1例17 d出院,1例死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治疗难度大,及时、足量的血液净化加综合治疗,预后较好,加强宣教和普及毒蕈的科普知识降低毒蕈的误食率。  相似文献   

2.
10例毒蕈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蕈乃有毒的野生蘑菇,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农村常由于毒蘑菇和食用蘑菇不易区别而误食中毒,城市居民则多因食用混杂大干蘑菇而发生中毒。其毒素成份主要是[1](1)肝脏毒素,(2)神经毒素,(3)胃肠毒素,(4)溶血毒素。以上几种毒素食入后兴奋交感神经,引起溶血或肝、肾及中枢神经细胞的损害,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4型:(1)肠胃炎型,(2)神经精神型,(3)溶血型,(4)中毒型肝炎型,其中第4型在毒蕈中毒中占致死率的95%以上[2],死亡率极高。2005年6月至7月份,我院收治10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现将其急救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0例…  相似文献   

3.
误食毒蕈后中毒 ,在儿科偶有发生。毒蕈内含有毒蕈碱、毒肽、毒蕈溶血素等毒性物质 ,只有部分毒蕈经高热烹调能够达到解毒 ,但大多数毒蕈用此法难以去掉其毒性。上述有毒物质不仅能引起胃肠反应 ,还能损伤内脏 ,有的还会破坏红细胞 ,发生溶血反应。由于毒蕈种类不同 ,食入量各异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故不及时送诊易延误治疗。 1989~ 2 0 0 1年我院共收治毒蕈中毒 15例 ,现将其急救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5~ 10岁 ;14例为误食鲜蕈 ,1例为误食干蕈 ,均来自农村。1 2 临床表现误…  相似文献   

4.
<正>毒蕈又称毒蘑菇,是指食用后会使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某些大型真菌的子实体[1]。毒蕈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引起的死亡是造成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3-4]。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毒蕈中毒事件的高发期。毒蕈中毒报告事件数较多的省份多集中在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其中广西是毒蕈中毒的高发省份之一[5]。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轻症者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肝、肾、脑等重要器官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6-7]。因此,动态观察毒蕈中毒患者多系统功能指标对诊断及预后判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4-2009年全国毒蕈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9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毒蕈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全国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311起,中毒1954例,死亡409例,病死率为20.93%.事...  相似文献   

6.
毒蕈又称毒蘑菇 ,在我国各地山林平原均有滋生 ,有些群众误将毒蕈当香蕈采食而引起中毒。我科近 10 a来收治毒蕈中毒致死 10例 ,共为 8户 2 8人中毒 ,其中 18例成人除 1例死亡外均治愈。而 10例儿童均因食毒量过大 ,在外误诊时间过长 ,以致失去了关键的早期抢救时机 ,致急性肝 (肾 )功能衰竭而死亡。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3~ 11岁 ,其中 2例为兄妹 ,2例为兄弟。病前均有采集野蕈史 ,5例经辨认确诊为白毒伞中毒 ,5例经临床确诊为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潜伏期 6~ 2 4h,发病致死亡时间 2~ 6 d。本组食毒蕈后均有频繁吐泻 ,吐为…  相似文献   

7.
纳络酮抢救毒蕈中毒9例临床体会李志云535400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人民医院毒蕈中毒在农村十分常见,而且病情危重。1993年5月至1994年7月我们采用纳络酮抢救毒蕈中毒9例,在抗呼吸衰竭和昏迷苏醒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相似文献   

8.
毒蕈中毒临床类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认识,探讨毒蕈中毒的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980-01—2004—12在我院救治的172例毒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胃肠炎型17例,全部治愈;急性肾功能衰竭型136例,治愈135例(99.3%),死亡1例(0.7%);中毒性肝炎型19例,治愈13例(68.4%),死亡6例(31.6%)。结论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毒理机制复杂,毒蕈中毒类型及分型应符合临床病例资料及特征,据本组172例临床资料及文献报道分为四型:①胃肠炎型;②急性肾功能衰竭型;③中毒性肝炎型;④混合型,虽本组172例中没有符合此型病例,但还是作为临床一个类型提出,供同道们商榷。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毒蕈种类有80余种。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4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类型,肠胃炎型,其中以中毒性肝炎型死亡率较高(50%~90%)。笔者通过保肝、解毒药加部分新鲜血置换,成功地抢救了一名毒蕈中毒致急性肝坏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疗法治疗患儿毒蕈中毒的护理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误食某些野生蘑菇会导致毒蕈中毒。近年来,此类病例在儿科中偶有发现,症状十分复杂。毒蕈内含有毒蕈碱、毒肽、毒蕈溶血等物质,只有部分毒蕈经高热烹调后可以解毒,但大多数毒蕈用此法难以去掉毒性。上述有毒物质不仅能引起胃肠反应,还能损伤内脏。2000-2004年,我科对4例毒蕈中毒患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儿4例,男1例,女3例,年龄5~11岁;均为误食鲜蕈,发病前身体素健,无肝炎及肾病病史。2.临床表现。4例患儿误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同时伴有头晕、乏力。发生肾功能衰竭3例,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毒蕈中毒在山区时有发生,以夏、秋季较为多见,常一户或数户集体误食发病。国内文献记载毒蕈有80余种,所含毒素不尽相同。因此,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如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当,常导致死亡。现将抢救毒蕈中毒3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彭汇  郭文慧 《全科护理》2020,18(26):3580-3582
正每年的5~8月为野生菌类生长高峰期,也是毒蕈中毒的高发期。毒蕈中毒又称为毒蘑菇中毒,是指食入有毒的蕈类。毒蕈导致的中毒表现有胃肠炎型、肌肉溶解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其中以肌肉溶解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少见报道,且中毒后的相关临床症状出现较迟,易被医护人员忽视~([1-3])。出现症状后病人肌肉酸痛和腰背痛的尤显著~([4]),伴有发热、全身乏力、急性肾衰竭等症状,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及预后。2018年8月30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1例毒蕈中毒致横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救治毒蕈中毒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对10例毒蕈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中毒性肝炎或中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和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0例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及综合治疗,无尿期2~15 d,平均4.5 d;血透2~8次,平均4次;住院4~30 d,平均16 d.除1例合并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外,其余9例救治成功,随访半年,无后遗症.结论血液透析救治毒蕈中毒是有效的,但在救治方法中,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孰优孰劣,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79年7月收治一家九口因误食毒蕈肉褐鳞小伞而中毒的病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男5例、女4例,其中6和9岁儿童各1例,66岁老人1例,余为青壮年。并存症:原患糖尿病者1例,冠心病者1例、风心病者1例,孕妇1例,2例儿童均于中毒前两年有“肝炎”史。中毒情况调查:毒蕈采于郊区,量约1公斤。食前用清水浸泡18小时,经洗淘后与猪排骨红烧。于7月10日中午全家共餐。其中7例将所剩菜汤烩茄子,于当日晚餐再次进食,据说大部蕈体已煮烂,  相似文献   

15.
蕈俗称蘑菇,常被产地居民自采而食用,将毒蕈当作无毒蕈采集后食用将引起毒蕈中毒,我院于2007年10月14日收治1起集体误食毒蕈引起中毒,其中1例因中毒性肝炎死亡,因病例预后有差异,故将其临床资料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毒蕈中毒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误食毒蕈而中毒,在儿科偶有发生,由于毒蕈种类不同,食入量各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误治。我院1989~1998年共收治毒蕈中毒1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0岁。14例为误食鲜蕈,1例为误食干蕈,均来自农村。12 临床表现误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伴腹泻水样便8例,心慌、腹痛、肾区叩痛、面色苍白、胃肠出血及少尿无尿各4例次;伴四肢麻木、昏迷及抽搐各2例次。发生脏器衰竭4例,其中肾功能衰竭2例,脑功能衰竭并肾功能衰竭1例,脑衰并呼吸、肾脏功能衰竭1例。合并中毒性心肌炎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方法对收治的急性毒蕈中毒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急性毒蕈中毒12例中胃肠炎型、多脏器损伤型各4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各2例。入院后均诊断明确,及时予催吐、洗胃、导泻、灌肠,以迅速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同时予对症、解毒及血液净化等治疗。检测血清可溶性CD-14片段(Presepsin)增高的7例病情较重,其中5例肝脏增大,4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住院时间(21.6±4)d,其中1例于发病第5天因肝性脑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血清Presepsin正常的5例,均无上述情况发生,且住院时间(7.5±2)d明显缩短。本组治愈11例,死亡1例。结论重视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病情的早期评估及早期强化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28例毒蕈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毅 《江西医学检验》2002,20(6):396-396,390
蕈类通常称磨菇或蕈子,属真菌植物,全国各地均有生长,种类繁多。其中大部分可食用,小部分有毒的称为毒蕈,极易引起误食而中毒。毒蕈的有毒成分甚为繁杂,一种毒蕈含有多种毒素,可使胃肠、肝、肾、心脏等脏器变性、坏死或出血犤1犦。为了解心肌酶谱检查对毒蕈中毒后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我院对2000年3月至2001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28例毒蕈中毒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酰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第五区带2结果2.128例毒蕈中毒患者血清AST、CK、LDH含量及LDH5在LD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探讨中医中药治疗毒蕈中毒的新方法及作用机制。方法对1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例毒蕈中毒患者均治愈。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蕈中毒明显优于单纯采用中医或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毒蕈中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毒蕈中毒常因误食外观与无毒蕈相似的毒蕈所致,北方春末及夏季多见。作者2003年6月以来应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的重症毒蕈中毒患者,与以往单纯应用血液透析相比疗效更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