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坚因内固定的患者37例(骨折30例,正颌手术5例,植骨手术2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片检查,了解 关系的恢复及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骨段间顺利愈合,1例因骨创感染,另1例因固定螺钉松动,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4个月时取出夹板,2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结论:在正颌手术及颌骨骨折中,使用坚固内固定,既利于骨段间的稳定加速其愈合,又缩短了颌间栓结时间,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以寻找恢复面部外形和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对20例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前经三维CT重建、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等确定截骨部位及手术方案.对有咬合关系错乱者,制作定位咬合导板,然后采用正颌外科技术在预定部位截骨或截开错位愈合骨段.恢复骨段连接、咬合关系及面形后,予以坚强内固定.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正常面形,咬合关系满意,其中4例行上颌骨截开者,上颌骨前外侧壁发生骨不愈合,2例出现口腔上颌窦瘘.结论:利用正颌外科设计程序和截骨手段结合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骨陈旧性骨折,在将错位骨愈合的骨段重新复位或设计骨段移动到位的情况下,可恢复良好的面部外形和最大限度地改善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1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坚固内固定的患者37例(骨折30例,正颌手术5例,植骨手术2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片检查,了解He关系的恢复及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骨段间顺利愈合,1例因骨创造感染,另1例因固定螺钉松动,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4个月时取出夹板,2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结论:在正颌手术及颌骨骨折中,使用坚固内固定,使用坚固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正颌外科技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正颌外科技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和恢复其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对10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伴有He关系紊乱的患者,我们参照X-线片中提示骨折部位和畸形类型,对头影测量侧位片作VTO并进行模型研究,确定截骨部位后将模型移动或分段,恢复外伤前的咬合关系,并将此关系转移到He架上,调整He架,使用自凝塑料制作定位He板。术中先截开错位愈合的骨段,下颌骨陈旧性骨折的复位一般较为理想,上颌骨陈旧骨折常需酚LeFort Ⅰ型截骨术。结果:9例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及面型,1例术后配合正畸治疗也恢复了满意的效果。结论:W划助正颌外科的设计程序和手术方法,较容易也会很准确的将错位毹合的骨段重新复位,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为骨段间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奠定了基础,并便于术后牵引复位。  相似文献   

5.
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手术,术后X线片检查和临床咬合关系的检查.结果:52例患者手术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完全愈合,咬合关系均恢复到伤前的状况.结论:钛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加速了骨段间的愈合速度,减少了颌间栓结时间,早期恢复张口运动,便于患者营养的摄取,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和恢复其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 :对 10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伴有牙合关系紊乱的患者 ,我们参照X -线片中提示骨折部位和畸形类型 ,对头影测量侧位片作VTO并进行模型研究 ,确定截骨部位后将模型移动或分段 ,恢复外伤前的咬合关系 ,并将此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 ,调整牙合架 ,使用自凝塑料制作定位牙合板。术中先截开错位愈合的骨段 ,下颌骨陈旧性骨折的复位一般较为理想 ,上颌骨陈旧骨折常需配合LeFortⅠ型截骨术。结果 :9例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及面型 ,1例术后配合正畸治疗也恢复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借助正颌外科的设计程序和手术方法 ,较容易也会很准确的将错位愈合的骨段重新复位 ,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为骨段间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奠定了基础 ,并便于术后牵引复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颌间弹性牵引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对40例颌骨骨折病例采用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或术后辅以颌间弹性牵引;5例患者单纯采用颌间弹性牵引治疗。结果:40例开放手术复位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全部45例患者均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颌骨骨折术前及术中颌间弹性牵引可以有效辅助骨折复位,保持正常咬合关系;术后短时间颌间弹性牵引对保持骨折复位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Le Fort I截骨术治疗上颌骨折咬合错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正颌外科技术要点,应用模型外科、Le Fort I型截骨术及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折移位咬合错乱.方法笔者经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8例,取模型按模型外科设计骨切开线,制作咬合板并行单颌牙弓夹板预备.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恢复咬合关系后行坚固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一期愈合,7例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2例术后开口度明显改善,其余病例开口度恢复正常.颜面外形恢复良好.结论按模型外科设计,行Le Fort I型截骨术是矫治上颌骨折咬合紊乱较为理想的方法,咬合板有利于(牙合)关系的恢复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98例唇腭裂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完成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关闭间隙等。上颌骨手术采用标准化截骨前移手术,伴牙槽裂的患者同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手术方法包括:①牙槽裂已植骨修复者。采用标准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②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单侧腭裂患者,采用改良上颌骨截骨手术,即非裂侧用Le Fort Ⅰ型截骨术,裂隙侧采用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术;③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双侧腭裂患者,采用前颌骨截骨手术(Wunderer法)和双侧上颌骨后份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修复术。骨间采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随访时间1/2—5a。平均2.6a。结果 术后患者的面型均取得了明显的改善,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相对稳定。结论 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的效果稳定,应该作为这类畸形治疗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钛板内固定与颌间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与颌间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颌间弹性牵引加小型钛板内固定术(30例),另一组采用上、下牙弓夹板固定加颌间弹性牵引术(29例),治疗后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组术后在感染发生率、骨愈合率方面疗效基本相同:在咬合关系、张口度的恢复及体重改变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对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肯定,在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方面优于颌间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