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解二陈汤类方主治病症的规律。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得到323首类方元,根据原文记载,从"中医病"、症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二陈汤类方主治"中医病"22种、症状118种。二陈汤类方主治病症特点是,脾胃与肺系症状是核心症状,很集中,频次高,边缘症状很广很分散。要把二陈汤类方用得准,要抓核心症状,即脾胃与肺系症状;要把二陈汤类方用得广,要充分认识各种边缘症状。而二陈汤类方是治疗痰病最合适的方剂群。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类方主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补中益气汤类方的主治规律。方法: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得到181首类方元,根据原文记载,从病症(包括中医病、症状)、病机(包括直接病因、推导病因、病位、病势)、限定词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补中益气汤类方主治"中医病"38种、症状199组,涉及真实病因9种、推导病因20种、病位24种、病势2类,限定词15种。结论:补中益气汤类方主治庞杂。它对外感、内伤等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虚为本,以虚或实为标,病位集中于脾胃气血、旁及五脏六腑,症状以精神神志体质类、寒热类、疼痛类、饮食口味类、咳喘类为主,或然症众多的疾病,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景龙  邢斌 《中医药通报》2010,9(2):32-34
目的:了解龙胆泻肝汤类方主治规律。方法: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得到38首类方元,根据原文记载,从主治(包括"中医病"、"西医病"、症状)和病机(包括直接病因、推导病因、病位、病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龙胆泻肝汤类方主治"中医病"14种、"西医病"9种、症状70种,涉及真实病因1种、推导病因9种、病位11种、病势2种。结论:龙胆泻肝汤类方主治以肝、心、胆及其经络的实热、湿热证为主,症状绝大多数集中在肝、胆经的循行部位,并常用于治疗会阴部疮疡痈疽类和皮肤粘膜疾病。  相似文献   

4.
承气汤为《伤寒论》下法的重要代表方剂之一,有关其类方,《伤寒论》中载有大、小、调胃、桃核承气汤,其余散在的还有抵当汤(丸)、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陷胸汤、麻子仁丸、十枣汤等。由于承气汤类方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后世对其不断发展、创新,衍生了许多极具实效的相关方剂,现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承气汤为<伤寒论>下法的重要代表方剂之一,有关其类方,<伤寒论>中载有大、小、调胃、桃核承气汤,其余散在的还有抵当汤(丸)、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陷胸汤、麻子仁丸、十枣汤等.由于承气汤类方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后世对其不断发展、创新,衍生了许多极具实效的相关方剂,现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承气汤类方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分为轻、中重和重3种类型,重症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但目前尚没有针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特效药物,早期以非手术的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AP的实践中有着独特优势,根据该病发病特点:腹满痛、大便不通等,经辨证论治用药后可以缓解其一系列症状,尤其是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通里攻下方剂,包括根据大承气汤发展而来的类方:柴芍承气汤和柴芩承气汤,可以改善肠道功能,不同程度地改善AP患者合并的肠麻痹等胃肠道症状,防止肠道菌群异位,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并且有助于早期启动肠内营养,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进而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出现。除此之外,大承气汤类方还可以促进胰腺微循环,促进AP发病过程中胰腺受损部位的恢复,降低血淀粉酶,同时改善全身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在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治疗AP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防止AP由轻转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为了总结大承气汤及其类方在临床对AP的治疗效果,笔者现将近5年来大承气汤类方治疗AP的临床研究,根据临床研究比较多的"肠道功能、肠道营养、炎症介质、胰腺微循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古今医家运用大承气汤的选方思路。方法:查阅2010年前出版的医案及临床经验集622种、期刊150余种,收集大承气汤古今医案500例,建立医案信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加以分析。结果:500例大承气汤医案中,频数居前3位的中医病证是:腹痛128例、阳明腑实证32例、中风病25例;西医疾病是:肠梗阻78例、脑血管病症25例、细菌性痢疾17例;居前3位的高频主症是:大便秘结332次、腹痛192次、发热134次;常见舌象为舌质红苔黄,或干、或腻、或厚;常见脉象有滑数、弦数、弦滑。结论:大便秘结、腹痛、发热是古今医家选用大承气汤的常见主症,其中,便秘最为多见,腹痛以胀痛多见,发热以壮热多见,常见舌象是舌红苔黄,其脉滑数、弦数或弦滑。  相似文献   

8.
承气汤类方与病证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气汤类方出自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亢则害,承乃制,承气所由名也,包括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等,每方均不离大黄通腑泄热,是治疗发热、神志异常、不大便为主证的一组方剂。其组方严谨,药味精炼,配伍灵活,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是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温病条辨》是其所著的一部论述温热病辨证论治的里程碑式专著。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伤寒论》中三承气汤进行发挥,创立了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护胃承气汤、承气合小陷胸汤、加减桃仁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等,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方剂演变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肺与大肠相表里"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互络属,生理上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协调,进而在疾病方面也相互影响。对于肺系或肠系疾病的治疗,历代医家遵循"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论,多采用肺肠同治之法。同时,受到《伤寒论》中诸承气汤的启发,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出诸多承气汤类方。其中尤以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载宣白承气汤为首,是肺肠脏腑合治的代表方。凡证属痰热蕴肺、腑气不通者,均可用本方或其加减方,使腑气得通,肺气得以宣降,达肺肠合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图形化数据挖掘方法的四物汤类方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用于不同血瘀证证型的四物汤类方的配伍特点,从组方药物性味归经及功效等属性研究各类方之间的共同特征。方法:在本实验室开发的二维方剂图形化挖掘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属性,分别以性味、归经、功效属性为坐标,将方剂信息表现在三维图形上。分别将用于各类血瘀证型的方剂转化为三维图形,并寻找各类血瘀证型方剂对图形中的共同节点,分析四物汤类方治疗血瘀证的用药特点。结果:通过适用于不同证型的各类方间的三维方剂图形比较,发现了部分四物汤类方治疗血虚血瘀证的部分共同特征。组方药味性味以辛、甘、温为多,大多归肝、心、脾经,功效以补血、活血、止痛为主。这类节点在各证型类方中均出现较多,平均每方出现0.5~1.5次。这些节点可代表四物汤类方治疗血瘀证的一般特点,与传统理论相符。结论:三维图形化数据挖掘方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从复杂数据中发现规律,非常适用于类方数据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适应症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首方,被后世誉为仲景众方之冠。其适应症为:太阳中风证;太阳病,无论已治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太阳病,无论已治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表证兼里实,先解表者;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损,表邪未解者;表证兼轻度里虚者;外邪所致的营卫不和者。无论外感或内伤,只要抓住发病机制是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者,使用桂枝汤皆有良效。  相似文献   

13.
知识图谱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搜索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广,成为了近年知识服务领域研究的新热点。目前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可视化分析,尚无能够支持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和知识服务领域的中医知识图谱。本研究使用了Neo4j图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伤寒论》桂枝汤类方的小型知识图谱,可以实现对桂枝汤类方的证、方、药的可视化分析以及检索等功能。研究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并为今后将中医类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应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炙甘草汤证的核心应是"心动悸","心动悸"应解释为"心因运动而悸"较为合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中西医结合观点来看,仲景创炙甘草汤之治疗重点应为心功能不全,当然,"脉结代"(脉律、心律失常)在炙甘草汤证中亦不可或缺,炙甘草汤的确是治疗脉律、心律失常之良方,但其所治的脉律、心律失常应与心功能不全有密切联系。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应是心功能不全,并符合仲景所述的结或代脉象之一的脉律失常,且属于中医"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者。  相似文献   

15.
杜力军  李凤玲 《中药材》1995,18(2):99-101
本文从历代本草记载中,总结了白芷一药在清代以前的应用情况,可供开发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索类方方剂配伍物质基础变化特征,研究二妙丸类方(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及加味四妙丸)配伍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加味四妙九抗湿热证痛风有效部位群乙酰化GC指纹图谱,利用对照品和组方药材确定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分、组方药色谱峰归属,测定二妙丸类方有效部位群乙酰化GC指纹图谱,比较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分特征及配伍变化。结果: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乙酰化GC图谱有26个共有峰,有葡萄糖、木糖及来源于组方药的苍术、牛膝、薏苡仁等。基础方与类方间水液部位乙酰化指纹图谱共有峰在数目及相对峰面积比值方面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二妙丸及其类方有共同的物质基础,从基础方到各类方,物质基础的配伍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张仲景医方的出典、特色、来源以及存世医方的大专生 证分析,对《汤液经法》一书的出典,被引录医方出处的考证,以及仲景医方与《汤液经法》16首医方异同对照,认为《汤液经法》为医方之源,张仲景医方为医方之流。  相似文献   

18.
主从方类方体现中医方剂制方用药主旨及加减变化规律,是认识和理解方剂配伍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阐述主从方类方形成溯源与衍化关系基础上,基于二妙丸类方的组方特点及衍化规律,研究抗痛风效应及物质基础的共性规律与差异性、主方与从方的配伍特征,并探讨主从方类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方剂现代研究中应该关注中医药理论的认识特点,深入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使方剂现代研究更吻合于中医药治疗的认识思路,从而有效地反映中医药的优势所在。类方体系是认识中医组方思想和辨证方法科学依据的门径之一。分析了类方研究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类方研究有益于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有益于对方剂组成原则等核心问题的理解,通过探讨类方组成的灵活性可以为研创新药建立基础。按照中医理性思维认识类方、解读方剂并指导复方研究,将会为复方研究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