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65-168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长时间未得到复位,在玻璃体腔及视网膜内外表面未有纤维细胞性膜(无血管)形成和收缩的病变类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失败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也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其成因与玻璃体病理性纤维化相关。当前主要采取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就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建强  张秋玲  黄扬 《吉林医学》2013,34(22):4499-450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结果:共治疗575例(636眼),术后观察(平均1~3个月):视力提高477例(占75.0%),视力无变化113例(占17.8%),视力下降46例(占7.2%)。结论: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40例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其失败原因主要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手术位置不当及新的裂孔形成。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的原因与手术次数及过度电凝或冷凝有关。140例失败病例经第2次手术再成功者65例(46.4%),经第3、4、5次手术成功的23例(16.4%),最终失败的52例(37.1%)。最终失败的原因有32例(61.5%)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时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时机。方法:对37例(42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玻璃体出血时间分成三组,对各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程度及手术经过、术后并发症、术后和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出血时间小于3个月的,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明显轻于出血时间大于3个月组及大于6个月组。术后并发症以术前出血时间大于6个月组最高。术后视力〉0.3者,以出血时间小于3个月组的百分率最高,达60%,明显优于出血时间大于6个月组(13%)。结论:对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积血在药物治疗2个月无吸收,有玻璃体增殖性改变者,应尽早行玻璃体切除术+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燕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5):388-388,39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对于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等改变,玻璃体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眼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77例(77只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6例(101眼)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51眼)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50眼)采用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MT、SDF-1、VEGF水平较对照组低,BCVA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医源性裂孔、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优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三、难治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随着玻璃体手术的进展,使原来不可能进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rinopathyPVR)的治疗变得可能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PPV)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的83例(95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加眼内光凝术,并根据具体情况加行巩膜外环扎、巩膜外硅胶垫压、C3F8填充或硅油填充.结果术后视力改善56只眼,其中Ⅳ期11只眼(84.62%),Ⅴ期24只眼(64.86%),Ⅵ期21只眼(46.67%).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术后视力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8,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继发性高眼压、玻璃体腔再出血、并发性白内障.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尽早手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愈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三、难治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随着玻璃体手术的进展,使原来不可能进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rinopathyPVR)的治疗变得可能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93例 (13 9只眼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 ,术后平均随访 (16.72± 8.5 3 )个月 ,对视力改善情况及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只眼 (70 5 0 % )视力得到提高 ,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 (P <0 0 0 1) ;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病变。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毓敏 《浙江医学》1999,21(7):400-401
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是目前治疗严重特发性或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以及其他由于各种严重增殖性视网膜血管病变引起的玻璃体视网膜新生血管膜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主要、有效的手术方法。硅油在眼内长期留置可以产生许多并发症,故应及时取出。有关取出时机和并发症的报道较多,但涉及具体取出方法的文章较少见,我们对12例(12眼)并发白内障的硅油填充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囊环形撕囊和经角巩缘切口硅油取出手术,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沈孝军  彭超  王立  王琛 《广西医学》2016,(3):348-350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20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463例(482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部位等,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44(9.1%)眼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的发生率最高,为10.9%(28/257).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眼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为11.8%,高于术前有玻璃体后脱离眼的6.8%(P<0.05).有晶体眼和无或人工晶体眼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分别为9.4%和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玻璃体切除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最高,术前玻璃体未完全后脱离、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者更易出现医源性裂孔,晶状体状态和裂孔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失明的原因多是增殖性改变引起。20年以上糖尿病的患者如不治疗约有50%的失明机会,其中就有3/4患视网膜病变,而属于增殖性改变者竞占2%—5%。玻璃体切除术史前认为这种不治的,属于“盲人”的患者,今天在此新技术的处理之下或更好是早期采取预防性手术措施(光凝加切除)防止出血,控制向增殖性改变发展,公认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23例(23眼),所有患者完善全身及眼科检查后行玻璃体切割及全视网膜光凝,并同时进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23眼术后视力均提高,4眼出现眼压升高。23眼术后均行视网膜补充光凝1~3次,于术后3~6月取出硅油,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大量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硅油填充为术后视网膜补充光凝争取了时间,降低了术后复发出血的可能性,挽救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后天致盲性眼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重要的病变之一,是一种只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及时的治疗能控制病情,预防糖尿病性盲的产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往往在其治疗有效阶段缺少症状,因此,早期发现有极重要的意义。糖尿病造成机体损害的病理原因是高血糖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从而导致毛细血管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造成周围组织水肿、出血,继而视网膜缺血,血供与营养缺乏,导致组织坏死及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将引起视网膜大量出血与玻璃体的大量积血,产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发病率愈高。年轻人较老年人患者危险性更大,预后常不良。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时控制,不仅发生机会少,同时对视网膜损害也较轻,否则视网膜病变逐渐加重,发生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或并发白内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117只眼行玻璃体切割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随访8~64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视网膜裂孔是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19%),22%的病例术后局部纤维素性渗出。术后6个月内,7%的病例发生青光眼,2%发生虹膜红变。10%的病例需行二次手术:由于出血行眼内灌洗术(n=3),术后7 d内由于局部再次出血行硅油置换术(n=1),眼内气体吸收后由于网膜脱离行硅油注入术(n=1),由于迟发性玻璃体出血行眼内灌洗术(7~13个月)(n=4)。50%的二次手术在术后3个月内进行。结论:玻璃体切割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有晶状体混浊或术后晶状体混浊加重者可考虑行玻璃体切割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7.
张招德 《中外医疗》2016,(36):73-75
目的 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并研究其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该院64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32例患者,分别进行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与玻璃体单纯切除术.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程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下降程度、手术中出血机率、手术指标通过专业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数据分别为:术中出血率观察组12.50%,对照组34.78%,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治疗有效率87.50%与71.87%,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较于玻璃体单纯切除术,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效果更佳,可有效控制手术中出血,缩短患者住院及手术时间,减少痛苦,可作为有效方案在各地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量TNF α、IGF、TGF α在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TPV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及由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引起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患者玻璃体液中的含量 ,探讨这些生长因子与该类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方法 选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以 13例正常人眼为对照 ,对TPVR、PVR、PDR共 5 0例患者玻璃体中TNF α、IGF、TGF 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TPVR、PVR、PDR患者玻璃体中TNF α和I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PVR组中TNF α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TPVR、PVR、PDR患者玻璃体中TGF 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TNF α和IGF参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根据目前研究 ,尚难对TGF α在PVRPDR、TPVR病中的作用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9.
TNF-α、IGF、TGF-α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量TNF α、IGF、TGF α在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TPV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及由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引起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患者玻璃体液中的含量 ,探讨这些生长因子与该类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方法 选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以 13例正常人眼为对照 ,对TPVR、PVR、PDR共 5 0例患者玻璃体中TNF α、IGF、TGF 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TPVR、PVR、PDR患者玻璃体中TNF α和I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PVR组中TNF α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TPVR、PVR、PDR患者玻璃体中TGF 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TNF α和IGF参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根据目前研究 ,尚难对TGF α在PVRPDR、TPVR病中的作用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彭稚薇 《柳州医学》2009,22(3):173-174
Eales病又称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累及视网膜静脉的炎性疾病,引发反复的视网膜玻璃体出血,继发新生血管、无灌注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本人在近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了2例以Eales病为首发的抗-HIV可疑阳性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