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离体肝灌流液中的黄嘌呤氧化酶(XOD)及病理组织学观察,评价黄药子、当归及其相配伍后的水提取物对肝脏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离体肝灌流方法,分别加入各组药物,定时收集各组灌流液,测定XOD,并对灌流肝脏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黄药子水提取物在灌流液低浓度(1.1mg/ml)、短时间(15min以后)即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并与浓度和时间呈依赖关系。黄药子:当归1∶2合煎液中低浓度未见对肝细胞有损伤。结论:黄药子单煎液有明显肝毒性,配伍当归后有明显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草苷对CC14造成的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肝灌流技术,在灌流液中加入CC14的同时,加入甘草苷,定量收集灌流液供测XOD含量用。结果:甘草苷能显降低灌流液中XOD含量。结论:甘草苷对CC14造成的肝脏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甘草苷对CCl_4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甘草苷对CCl4造成的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肝灌流技术 ,在灌流液中加入CCl4的同时 ,加入甘草苷 ,定时收集灌流液供测XOD含量用。结果 :甘草苷能显著降低灌流液中XOD含量。结论 :甘草苷对CCl4造成的肝脏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草苷对四氯化碳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选胜  戴德哉 《中草药》2003,34(12):1122-1123
离体肝灌流技术最初由英国生理学家 Trowell于 1 942年创立 ,1 95 1年 Miller等人改进了灌流方法 ,首次以此技术进行了血浆蛋白质合成的研究。近年来 ,离体肝灌流技术得到普遍使用 ,被广泛用于药理毒理学研究 ,适用于研究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毒性 [1]。本实验采用离体肝灌流技术 ,通过灌流一定量的 CCl4造成肝脏毒性 ,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甘草苷 ,观察甘草苷对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据此分析甘草解毒的物质基础及机制。1 材料1 .1 药品与试剂 :甘草苷由本实验室分离纯化制得 ,经 UV,IR,1H- NMR,13 C- NMR等结构测定与文献报道甘草苷…  相似文献   

5.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离体灌流肝及门静脉血管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注射液对CCl4损伤的大鼠离体灌流肝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灌流液中GPT,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对大鼠体外SGPT活力及门静脉血管条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杭白菊水提液对离体灌流蛙心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取60只青蛙制备离体灌流蛙心,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杭白菊极低、低、中、高浓度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的灌流液中加入任氏液,阴性对照组的灌流液中加入1×10-4 g/ml肾上腺素,杭白菊极低、低、中、高浓度组的灌流液中分别加入80μl不同浓度的杭白菊水提液(0.125,0.25,0.5,1.0 g/ml)。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各组给药前和给药后离体蛙心收缩力和心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性对照组心收缩力和心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杭白菊极低浓度组心收缩力和心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浓度组心收缩力与极低浓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浓度组心率与极低浓度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浓度组心收缩力明显低于极低、低浓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中浓度组心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极低、低浓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浓度组心率明显慢于其余各实验组(P<0.01)。结论:杭白菊达到一定浓度之后有降低心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减慢心率比降低心收缩力的出现要滞后,且降低心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海藻、甘草及不同比例配伍后的水提取物对丙基硫氧嘧啶造成大鼠甲状腺肿模型的影响。方法:大鼠灌服丙基硫氧嘧啶0.15g/kg连续10天,同时分别灌服海藻、甘草单煎液及不同比例合煎液或单煎后混合液。观察大鼠饮食、饮水量,15天后处死甲状腺、垂体、脾脏、胸腺、肝脏分别称重,计算各脏器指数。结果:海藻:甘草=1:1煎合液可 显降低甲肿模型大鼠的甲状腺指数,余下各比例合煎及单煎后混合液中,合煎液抗甲状腺肿的作用强于单煎后混合液,且随海藻比例的提高而有所增强。结论:海藻、甘草合用可抑制丙基硫氧嘧啶所致甲状腺肿。  相似文献   

8.
不同比例海藻与甘草配伍对大鼠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海藻与甘草配伍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32只Wistar大鼠,体重(123±15.3) g,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 正常组(A)和配伍用药组(B,C,D)。正常组用蒸馏水灌胃,B,C,D组用海藻-甘草(1∶1)、海藻-甘草(2∶1)、甘草-海藻(3∶1)灌胃,给药剂量为生 药20 mg·g-1体重,共35 d,期间观察大鼠的毛色、进食、活动等情况。第36天处死大鼠,对大鼠体重,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液生化指 标及肝药酶进行检测。结果:海藻与甘草配伍对大鼠毛色、进食、活动、体重、脏器系数无影响,对血液系统、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肝药 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与配伍比例有关。结论:海藻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大鼠脏器具有选择毒性作用,并与配伍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动物离体(inVitro)器官进行实验,是医学基础和临床经常采用的实验方法,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现有的离体灌流技术和记录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实验的要求,为了在离体肠管上进行脾虚证的研究,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1~3],运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设计制作了离体肠管灌流同步记录肠电和机械活动的实验装置,为脾虚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便的新型装置。1 恒温灌流装置和标本制备1.1 恒温灌流装置 恒温灌流装置由预热槽、标本槽和超级恒温水浴组成。预热槽是用5mm厚的有机玻璃制成一个…  相似文献   

10.
大鼠离体肝灌流中葛根素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大鼠离体肝灌流模型,研究葛根素在大鼠肝脏中的代谢以及维拉帕米、红霉素和利福平对葛根素代谢的影响.方法以1、10和50 mg/L的葛根素溶液对大鼠离体肝脏进行灌流,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葛根素的浓度;再分别在含10 mg/L的葛根素溶液中加入不同量的维拉帕米、红霉素、利福平后对肝脏进行灌流,测定葛根素的消除情况.结果1、10和50 mg/L的葛根素溶液在肝脏的消除率分别为0.511±0.045、0.378±0.026、0.425±0.040 ml/min,且灌流液中葛根素-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加入剂量呈强正线性相关关系;随灌流液中维拉帕米和红霉素浓度的增大,肝脏对葛根素清除率逐渐降低;随着利福平剂量的增大肝脏对葛根素清除率逐渐增大.结论葛根素从大鼠肝脏的消除为线性动力学过程;维拉帕米和红霉素对葛根素在大鼠离体肝脏的消除有抑制作用;利福平对葛根素在大鼠离体肝脏的消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漫话甘草在方剂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 (Glycyrrhizaura lensisFisch)的根及根茎。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 ,并列为上品。因其味纯甘 ,属草本植物而得名。本品性味甘平 ,归脾、胃、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功。由于甘草甘味明显 ,能解百毒而调和诸药 ,遂有国老之称。正如《本草正》指出 :“(甘草 )得中和之性 ,有调补之功 ,故毒药得之解其毒 ,刚药得之和其性 ,表药得之助其外 ,下药得之缓其速……。随气药入气 ,随血药入血 ,无往不可 ,故称国老。”甘草在方剂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  相似文献   

12.
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张爱华  彭国平 《中成药》1999,21(4):196-198
以甘草素与异甘草素为对照品,建立了HPLC法测定甘草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甘草与附子配伍前后水煎液中甘草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与附子配伍煎煮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液含量为1.85%。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分离纯化技术对甘草水提液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纯化技术对甘草水提液的纯化效果,为中药水提液的纯化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微滤与超滤,Ⅱ型ZTC 1+1天然澄清剂、壳聚糖、微滤分别与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联用共4种联用技术对甘草水提液进行分离纯化,以指标性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保留率、物理化学参数及HPLC指纹图谱等指标综合分析以上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联用技术会使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降低,但可有效去除了大分子物质。在单用纯化技术中,微滤技术纯化效果最好;微滤与超滤联用得到的纯化液与原液的相似度0.886,在4种联用纯化技术中对药液组分影响最小。结论:微滤与超滤联用技术或许是较好的中药水提液分离纯化方法,该方法避免了有机试剂对中药水提液的污染,且操作简便、节省成本,适合工业化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7,(10)
目的采用UPLC-MS/MS法探讨甘草与麻黄配伍后对甘草中入血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单味甘草和麻黄-甘草(2∶1)水煎液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3.2.2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味甘草组相比,麻黄-甘草(2∶1)组甘草苷、甘草次酸和甘草酸的AUC_(0-t)(药-时曲线下面积)和C_(max)(最大血药浓度)均下降,MRT_(0-t)(平均驻留时间)和t_(1/2z)(血浆消除半衰期)均推迟,V_z/F(表观分布容积/吸收分数)均增大;甘草苷和甘草酸的CL_z/F(总体清除率/吸收分数)均增大;甘草酸的T_(max)(达峰时间)缩短了,甘草次酸的T_(max)则推迟了。结论甘草与麻黄配伍后,降低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苷的生物利用度,延缓了三者在体内的消除,增大了三者在体内的分布体积。  相似文献   

15.
姬水英 《陕西中医》2005,26(5):454-456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甘草方剂的分析,从配伍、用量、用法、创新4个角度予以探讨,总结了仲景使用甘草的特点,为辨证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痔血胶囊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鼠肝毒性的影响,探讨工艺因素对中药制剂安全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全方水提组、全方60%醇提组、全方85%醇提组,除正常组灌服蒸馏水外,其余组按剂量4.1 g·kg~(-1)灌服对应药物,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血清肝功能指标;摘取肝脏,称取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取肝脏最大叶同一部位肝组织,10%中性甲醛固定48 h,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痔血胶囊全方醇提物存在明确的肝脏毒性,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肝小叶周边带肝细胞小泡型脂肪变性;并且其肝毒性与提取溶剂中乙醇含量正相关;此外根据大鼠肝脏小灶状炎细胞浸润评分,发现痔血胶囊的抗炎作用,水提组明显优于醇提组,说明痔血胶囊醇提物较水提物药效降低。结论:工艺因素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提示今后新药研发应关注现代工艺对中药安全性的影响,过分强调成分富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工艺筛选应采用毒效结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3):563-565
目的:建立不同批次白芍甘草药对醇提物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钻石)C18ODS(200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波长切换,流速为1.0 m L/min。结果:建立了白芍甘草药对醇提物的指纹图谱,其指标性成分甘草酸含量显著升高,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略有降低。结论:白芍甘草药对配伍后有效成分含量增加,其醇提物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甘草的超高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超高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7μm,2.1 mm×100 mm)为色谱柱,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37、355 nm,柱温30℃,进样量2μL,记录时间51 min。结果UPLC指纹图谱的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技术要求。共标定甘草UPLC指纹图谱的24个指纹峰,指认其中甘草酸、芹糖基异甘草苷、甘草查尔酮A、异甘草素、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刺甘草查尔酮和光甘草定9个指纹峰。11批甘草样品指纹图谱在波长237 nm处的相似度为0.940~0.988,波长355 nm处的相似度为0.831~0.98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甘草UPLC指纹图谱可为甘草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苦参与甘草配伍后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灌胃给药,观察小鼠活动状态,记录1周死亡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光镜下观察小鼠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苦参与甘草配伍后水煎液中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有变化;苦参配伍甘草小鼠死亡率降低,对小鼠部分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对脑组织与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影响。结论:苦参经甘草配伍后对小鼠的急性毒性降低,可能与水煎液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紫菀水、醇提取液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对象,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测定紫菀水、醇提取液的的LD50。结果紫菀水提液LD50为31.61g生药/kg,95%可信限为30.0433.26 g生药/kg。紫菀80%乙醇提取液的LD50为19.19g生药/kg,95%可信限为17.17-21.44g生药/kg。结论紫菀水、醇提取液的毒性较低,临床给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