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抑郁模型大鼠快速动眼相睡眠剥夺(REMSD)后的行为学及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睡眠剥夺的抗抑郁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模型组和睡眠剥夺组,每组10只。后两组采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造大鼠抑郁模型,睡眠剥夺组又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进行72hREMSD,以开场试验检测大鼠自主活动,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显著减少,海马谷氨酸(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睡眠剥夺组大鼠所测各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EMSD可逆转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抗抑郁作用与其对海马内氨基酸类递质的调整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et-7c-1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PTZ腹腔注射SD雄性大鼠建立慢性癫痫模型,随机分为癫痫组、干预对照组、let-7c-1激动剂组,各组12只,另设12只大鼠为正常组。28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let-7c-1基因表达及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癫痫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在目标象限的总路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与干预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在目标象限的总路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对照组相比,let-7c-1激动剂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在目标象限的总路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对照组与let-7c-1激动剂组let-7c-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0.32)、(62.53±21.01)(F=50.97,P0.05)。癫痫组let-7c-1基因表达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t-7c-1激动剂组let-7c-1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干预对照组、癫痫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癫痫组的Bcl-2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与干预对照组相比,Bcl-2蛋白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对照组相比,let-7c-1激动剂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t-7c-1可能通过减少海马组织Bcl-2蛋白及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使PTZ致痫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剥夺和下丘脑穹隆周围核微量渗析大鼠模型,研究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和恢复对SD大鼠认知功能、下丘脑泌素(Hcrt)能系统和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EM睡眠剥夺组,REM睡眠剥夺组又分非手术对照组(nonOP)、假手术对照组(Sham)、GABAA受体拈抗剂SR-95531组(SR)和GABA再摄取抑制剂NO-711组(NO).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MMPM)建立REM睡眠剥夺SD大鼠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在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下丘脑Hcrt神经元数量形态和原癌基因(Fos)表达、下丘脑GABA的A型受体α1(GABAA Rα1)亚单位表达累积吸光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下丘脑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建立穹隆周围核微量渗析SD大鼠模型,观察GABAA受体拈抗剂SR-95531和GABA再摄取抑制剂NO-71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REM睡眠剥夺导致nonOP组和Sham组SD大鼠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os-Hcrt双阳性细胞(F+&H+)数量增加、下丘脑GABA含量和GABAA Rα1表达增加,且变化程度均与REM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上述指标的变化都能够在不同程度睡眠恢复后得以修正.NO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期间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H+数量增加(F=9.56、12.14、10.12,P<0.05),且增加程度均与REM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睡眠恢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睡眠恢复期间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H+数量增加(F=12.03、11.38、8.36,均P<0.05).SR组GABA含量和GABAA Rα1表达在全部5个时间点均明显增加(F=11.36、14.67,均P<0.05),而NO组仅在SD 5d的GABAA Rα1表达明显增加(F=12.06,P<0.05).结论 在REM睡眠剥夺和恢复过程中,GABA能系统存在自身调节机制,但无论是其再摄取抑制剂NO-711还是受体竞争剂SR-95531,均对认知功能下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GABA能系统并不是治疗失眠的最理想靶点.Hcrt能神经元系统和GABA能系统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可以通过降低Hcrt神经元激活来改善睡眠的效果.并据此推断,Hcrt能系统可能是诱导睡眠和治疗失眠的潜在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明神经激肽A的受体NK2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所致的抑郁样行为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和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氟西汀组和抑郁模型组3组,行为学检测后,氟西汀组和抑郁模型组均给予孤养+CUMS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再次行为学检测后,氟西汀组大鼠给予氟西汀腹腔注射21d,抑郁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1d,再次进行行为学检测,麻醉后取大鼠下丘脑,提取组织mRNA和蛋白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K2的表达.结果 应激前3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应激后,氟西汀组和抑郁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摄入明显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予氟西汀后,氟西汀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有所增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有所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抑郁组大鼠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氟西汀组比较,抑郁组下丘脑NK2受体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西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UMS可引起大鼠行为学改变,造成大鼠抑郁模型;NK2受体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在应激后大鼠的下丘脑中明显升高,经氟西汀干预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NK2受体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相关性,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原环境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睡眠剥夺(SD)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5-HT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可可西里组(海拔4767m)和兰州组(海拔1520m)。各组大鼠又分为正常睡眠及SD1d、3d和5d4个亚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flowerpot)建立大鼠SD模型。各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5-HT的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显示,在可可西里组和兰州组中,与正常睡眠大鼠比较SD1d、3d及5d大鼠的潜伏期延长(P0.05),游泳路程增加(P0.05);以及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兰州组比较,可可西里组的正常睡眠及SD1d、3d和5d大鼠的潜伏期延长(P0.05),游泳路程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或P0.01)。海马5-HT含量检测中可可西里组SD1d、3d及5d大鼠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睡眠大鼠(P0.05);兰州组SD3d及5d大鼠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睡眠大鼠(P0.05);与兰州组相比,可可西里组正常睡眠、SD1d、3d和5d大鼠的5-HT含量增加(P0.05)。结论高原环境暴露可使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一步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海马中5-HT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剥夺睡眠大鼠的神经肽S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共对27只大鼠进行实验,分别为CC组(正常对照组)、TC组(环境对照组)及SD组(睡眠对照组),在相应的环境中饲养1d、3d和5d,对大鼠下丘脑中神经肽S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并比较。结果大鼠睡眠剥夺后出现体质量降低、皮毛蓬乱、潮湿无光滑。部分大鼠尾巴和爪子出现磨损,大鼠情绪烦躁不安,较容易发怒且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这些表现在睡眠剥夺5d后表现得更加明显;CC组和TC组在实验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下丘脑神经肽S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组第3天和第5天下丘脑神经肽S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第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第3天和第5天下丘脑神经肽S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C组和T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肽S可能具有促进觉醒的作用,对人体的睡眠与觉醒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失眠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杏仁核点燃癫痫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P-gp)表达及苔藓纤维出芽(MFS)的动态变化. 方法 9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0只)、癫痫组(40只)和治疗组(40只),假手术对照组只安装电极,不予刺激;癫痫组和治疗组制作杏仁核点燃模型,治疗组加用左乙拉西坦灌胃治疗[100 mg/(kg·d),2次/d)].采用Timm银染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区MFS,免疫组化法检测P-gp的表达. 结果 (1)成功制造癫痫模型后,在海马CA3区透明层出现异常MFS,其中S1亚组大鼠MFS评分最低,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亚组大鼠评分开始增高,S4亚组大鼠明显增高,S8亚组大鼠达到高峰,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大鼠MFS评分各时间点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癫痫发作后癫痫组大鼠P-gp表达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S1、S2、S4亚组与假手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8亚组接近正常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除Y1亚组外,余各亚组P-gp表达量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S). 结论 MFS是慢性癫痫形成的重要机制,P-gp是癫痫发生的产物,是癫痫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青幼期大鼠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并探讨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对其抑郁和焦虑样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青幼期大鼠(日龄30~50d)接受3周慢性温和应激,同时随机分别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和三环类抗抑郁剂丙米嗪(10mg/kgi.p.)。采用蔗糖水偏好、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评估大鼠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结果与对照组(n=10)相比,慢性应激模型组(n=11)大鼠体质量增长减慢,糖水偏好指数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米嗪干预组(n=10)的糖水偏好明显低于丙米嗪对照组(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西汀干预组(n=11)与氟西汀对照组(n=11)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旷场测试中,青幼期后期(PND52)正常对照组大鼠与其早期(PND29)相比旷场直立行为次数降低(P0.05),但自发活动量(水平运动距离)没有明显差异(P0.05),氟西汀干预明显增加大鼠直立行为次数(P0.05)。此外,PND52正常对照组大鼠与PND29相比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而在闭合臂停留时间增加;应激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开放臂进入次数增加,闭合臂停留时间减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诱导了青幼期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氟西汀而非丙米嗪可逆转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应激降低了青幼期大鼠的焦虑水平,而两种药物对焦虑行为均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并随机分为兰州组(海拔1520 m)和可可西里组(海拔4767 m);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不同高原环境对大鼠空间分辨学习能力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兰州组相比,可可西里组大鼠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呈现兴奋-激惹-抑制变化,但程度逐渐减弱且低头思睡时间明显增多;超微结构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胞体明显肿胀,核膜消失,胞核缩小,细胞器数目减少,微血管周围胶质足板肿胀、破裂,典型突触结构消失。睡眠剥夺第1,3和5天,可可西里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均P0.05)、游泳路程增加(均P0.05),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5)。结论高原环境可使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一步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抑郁症与失眠症患者的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方法: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简化版(DBAS-16)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56例抑郁症患者和49例失眠症患者、4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测评。结果:正常组PQSI总分及因子分均低于抑郁组和失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PQSI日间功能因子分(2.59±0.78)高于失眠组(2.08±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QSI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DBAS总分及因子分均高于抑郁组,且正常组DBAS总分及成分因子"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对睡眠的担忧"和"对药物的认知"3个因子分高于失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抑郁组与失眠组,DBA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失眠组的DBAS总分及因子分与PQSI总分及因子分分别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结论:与正常组相比,失眠组与抑郁组均存在不良的睡眠信念与态度成分,但未发现抑郁症与失眠症患者的不合理睡眠认知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大鼠海马BDN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A)、对照+药(B)、抑郁模型(C)和抑郁模型+药(D)组共4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的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BDNF、Bax、Bcl2、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1)C组海马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细胞凋亡数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组海马BDNF、Bel—2mRNA表达降低,Bax、Caspase3mRNA表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BDNF、Bcl2mRNA表达增加,Bax、Caspase3mRNA表达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行为及海马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海马BDNFmRNA的表达,上调Bcl一2及下调Bax、Caspase3mRNA的表达,从而预防海马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和神经元再生的剂量相关性。方法双侧卵巢切除的SD雌性大鼠,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PSD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雌激素不同干预剂量(0μg、1μg、10μg、25μg、100μg)组。雌激素持续干预2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和侧脑室室下区(SVZ)神经元再生的变化。结果雌激素干预2周后,与雌激素0μg组比较,10μg组和25μg组大鼠的行为学数据有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雌激素0μg组比较,10μg组和25μg组SVZ区神经元数增加明显(分别为P0.01,P0.05)。结论适度生理剂量雌激素可通过增加SVZ神经元改善PSD大鼠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动物行为学改变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磷酸化的改变。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CUMS)组和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进行连续21d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进行行为学观察,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tau,tau磷酸化(Ser356,Thr231)水平的改变。结果CUMS组大鼠慢性应激后糖水偏好及自主活动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MS组大鼠慢性应激后海马tau磷酸化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后微管相关蛋白tau磷酸化水平升高,神经可塑性受损,提示了新的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联系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与血浆增食欲素A的关系,以期为抑郁症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67例抑郁症患者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研究组,n=37)及非睡眠障碍组(阳性对照组,n =30),多导睡眠图检测睡眠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增食欲素-A水平,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阴性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及非睡眠障碍组比较,抑郁症睡眠障碍组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浆Orexin-A水平均明显增加(P< 0.05,P<0.01);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长,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多,睡眠效率及维持率明显下降,浅睡(S1期睡眠)增加而深睡(S3、S4期睡眠)减少(P<0.05,P< 0.01);REM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增多,REM活动度、强度及密度明显增强(P<0.0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Orexin-A水平与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7、0.591、0.670,P<0.01),与S3%+S4%呈负相关(r=-0.872).结论 睡眠障碍者抑郁程度较非睡眠障碍者更高,血浆Orexin-A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一项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觉醒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与中药消郁汤辅助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9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合并r TMS(研究组A)治疗40例、文拉法辛合并消郁汤(研究组B)治疗54例和单纯文拉法辛治疗组45例(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第1、2、4周末,3组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A和研究组B HAMD评分在治疗后第1、2周末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A与研究组B 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或中药消郁汤辅助治疗首发抑郁症比单纯药物治疗早期疗效好,能迅速缓解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ngnitive impairment,VCI)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47例,依据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分为VCI组和认知正常组(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Hcy,并对两组的神经心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CI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组后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1.0mm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高于IMT>1.0mm组(P<0.05)。结论 VCI与血清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侧向旋转致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皮层Shank蛋白各亚型-Shank1、Shank2和Shank3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67只,分为对照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组,DAI组应用侧向旋转DAI致伤模型,对照组不予以旋转致伤,其余处理同DAI组,分别在伤后1h,6h,24h,48h,72h取大鼠皮层组织进行Shank蛋白各亚型分子的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脑损伤前后,Shank的3个亚型都阳性表达,其阳性染色都呈颗粒状分布于胞浆、胞膜及突起结构。(2)DAI后,Shank1在所有组别都高表达,损伤前后表达量一致(P〉0.05);Shank2在对照组有弱表达,1h后其表达量开始增加,6h达到高峰(P〈0.01),随后下降,72h又出现表达高峰(P〈0.01);Shank3在对照组有弱表达,1h到6h一直高表达(P〈0.01),然后开始下降,至72h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结论Shank各亚型在损伤前后都有表达,但表达量有明显变化,证明Shank可能在维持和调节神经元兴奋性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而且各亚型蛋白通过结合不同的信号分子,参与不同的信号通路共同调节神经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氨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对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和C肽分泌的影响.方法 25只雌性SD(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成5组.分别给予氯氮平20 mg/(kg·d)、奥氮平5 mg/(kg·d)、喹硫平20 mg/(kg·d)、阿立哌唑5mg/(kg·d)和生理盐水灌胃,共28 d.在第1、7、14、28天分别剪尾采血,测体重及空腹血糖,于第28天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 适应性喂养1周后,5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灌胃第14及28天,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组空腹血糖高于空白时照组(P<0.05);持续灌胃28 d,氯氮平、奥氮平组的体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未加处理因素前(第1天)相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组体重和空腹血糖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而阿立哌哇组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灌胃第28天,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组空腹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阿立哌唑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可引起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血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抗焦虑抑郁药物在原发性头痛治疗中疗效的评价.方法 在门诊及病房工作中收集原发性头痛患者,以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黛力新组(黛力新、西比灵)和对照组(西比灵),分别于治疗初作焦虑抑郁评分及头痛程度的评定,然后于治疗后2周、4周复查焦虑抑郁评分及头痛的评分.结果 (1)原发性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参差不齐,也即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不一,以轻中度为多.主要与发生焦虑抑郁的时距有关;(2)原发性头痛经抗焦虑抑郁治疗后,其头痛的发作频率、程度皆见明显改善,服药2周即显有效.4周时疗效已非常明显;(3)抗焦虑、抑郁药物对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明显.结论 头痛的发生可能与既往焦虑、抑郁有关;经抗焦虑、抑郁治疗能使原发性头痛治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氯丙嗪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文拉法辛联合氯丙嗪口服,疗程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治疗后8周,观察组BPRS总分及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2组SAN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SAN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显著改善阴性症状,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