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1])。临床上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约占全部肺癌的85%左右。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化疗和放疗成了这些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肺癌患者一般年龄大、伴发疾病多,对全身放化疗耐受性差,治疗以姑息、支持、辅助及对症处理为主,生存质量和寿命均受到影响。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分子靶向药物给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比传统的化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毒副反应更少,患者易接受。吉非替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分子靶向药物,它与  相似文献   

2.
许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2,7(8):174-175
目的调查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SF-36问卷评分情况。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3例。入选对象接受了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英国阿斯利康公司)250mg/d,空腹口服、1次/d,不限疗程)治疗,治疗结束后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中文版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估。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结束后体能、精神影响、社会活动、心理健康、体能影响、精力、身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等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5~0.01)。结论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可明显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均实施靶向治疗。观察治疗后有效率,且评估癌胚抗原、CA125、Cyfra21-1、SCCAg、NSE水平。结果: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靶向治疗后有效率为71.15%。治疗前有效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A125、Cyfra21-1、SCCAg、NSE高于治疗后数据,统计学存在差异(P0.05);治疗前无效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A125、Cyfra21-1、SCCAg、NSE与治疗后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靶向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发生显著改变,可为判断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我国十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发达国家中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10%-15%^[1]。肺癌中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靶向治疗则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赵宏涛  王喆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2):2707-2712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人群的85%以上。约2/3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晚期,内科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些年随着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分子治疗的出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EGFR-TKI耐药问题也接踵而至,总结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治疗进展以及耐药后的治疗策略,为临床选择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占其中的绝大多数,由于缺乏有效的、特异性强的早期筛查方法,许多患者被确诊时已属晚期。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开展,其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1年生存率仍不理想。目前针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仍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本文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研究组采用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评分....  相似文献   

8.
葛楠  张力 《首都医药》2007,14(8):33-34
近年来,单用分子靶向药物或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有效性已得到证实,因此,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选择也就更丰富。目前针对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正在进行,在2006年  相似文献   

9.
夏凡  李平  张梅 《安徽医药》2016,20(3):583-585
近年来,肺癌在内科药物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传统化疗、分子靶向药物、靶向药物耐药的后续治疗,以及免疫疗法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化疗及靶向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等,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诸多临床工作者为尽可能的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效果明显。该文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精准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除了EGFR基因,非小细胞肺癌中ALK、BRAF、HER2、KRAS、MEK1、MET、NRAS、PIK3CA、RET、ROS1等多个基因突变的研究也逐渐取得更大突破。相比化疗时代,靶向和免疫治疗显著延长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至23~27个月,5年生存率达14.6%以上。2020年,非小细胞肺癌新药的进展和获批均呈现井喷状态,特别是靶向和免疫治疗领域产生了范式转变,每一项成功的数据都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本文拟对2020年新上市和获批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靶向新药进行介绍和总结,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目前仍是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转化性临床研究结果带来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尤其是生存的显著提高。传统的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基石,是野生型以及突变未知患者治疗的首选;分子靶向治疗则为敏感突变的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是目前治疗的中流砥柱;而免疫治疗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的突破也结束了长期混沌的状态,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兴力量。而无论是化疗、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基于肿瘤分子病理改变的精确治疗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19、21号外显子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家族史的关系,以及对突变阳性患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EGFR第19、21号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EGFR突变阳性63例,突变阳性率为38.89%。腺癌、女性、非吸烟者、有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发生EGFR突变阳性使用EGFR-TKIs靶向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未治疗及其他药物化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筛查应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特别是对于有肿瘤家族史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杉醇用于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体弱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该药物的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体弱型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以紫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以最佳联合支持疗法施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中位与进展时间间隔、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记录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3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与进展时间间隔为(6.0±2.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2.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3.0±1.2)个月和(5.1±2.4)个月,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33.33%,高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发、关节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56.67%、30.00%、21.67%、26.67%、16.67%,发生率较高,但很少出现Ⅳ度损害。结论紫杉醇治疗晚期NSCLC体弱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肿瘤进展速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较高的疗效,但是,患者用药容易发生脱发、关节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应当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洪群英  白春学 《世界临床药物》2012,33(4):197-201,210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特别是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肺癌治疗开辟了蹊径。EGFR-TKI无论作为一线还是二、三线治疗或维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均有效。本文概述EGFR-TKI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极射频消融(RFA)联合紫衫醇+卡铂方案(PC)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晚期NSCLC(Ⅲ、Ⅳ期)采用RFA联合PC方案治疗,并与28例单纯PC方案化疗进行比较。结果:以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生存时间等指标评价,RFA联合PC方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PC方案化疗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RFA联合PC方案化疗明显提高晚期NSCLC治疗效果,可作为晚期NSCLC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aclitaxe,Nab-PC)联合洛铂与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B和Ⅳ期)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方法:48例一线使用Nab-PC联合洛铂或联合顺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患者。计算患者的近期缓解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观察患者的毒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每例完成2~6个周期,共154个周期,平均每例完成3.2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治疗组部分缓解10例(41.7%),稳定10例(41.7%),进展4例(16.6%),RR 39.6%,DCR 81.3%;对照组部分缓解9例(37.5%),稳定10例(41.7%),进展5例(20.8%),RR 37.5%,DCR 79.2%。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等;治疗组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Nab-PC联合顺铂或洛铂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方案之一,可以推荐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石远凯  郏博 《中国新药杂志》2012,(17):1985-1991
当今肺癌研究的热点是以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驱动基因为靶点,研发新的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靶向药物、新型化疗药物、抗血管新生药物以及治疗性疫苗等各种治疗手段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于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无论在一线、维持还是二线治疗中疗效均得到肯定;替吉奥胶囊有望成为晚期NSCLC一线、二线治疗新的选择;克唑替尼是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ML4-ALK)阳性患者治疗的新标准;抗血管新生药物在NSCLC的治疗疗效得到了进一步证实;EGF疫苗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结果值得期待。这些成果将会改变目前晚期NSCLC的治疗策略,而基于患者临床特点及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将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胃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预测价值存有争议。当前的治疗指南已经把检测胃癌中HER2状态作为标准化操作。最近,在治疗HER2阳性进展期胃癌中,曲妥珠单抗已经成为一线靶向治疗用药,而原发与继发性药物抵抗则成为主要问题,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来克服这种抵抗。许多HER2阳性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后都出现疾病进展,必须接受二线方案治疗。新的靶向药物,诸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拉帕替尼、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剂依维莫司、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AUY922、HER二聚化抑制剂帕妥珠单抗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曲妥珠单抗-emtansine(T-DM1),在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一线治疗失败时可以成为二线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9.
朱永东  喻永龙  朱西平 《安徽医药》2013,17(8):1386-1388
目的观察易瑞沙对一线化疗失败非小细胞癌(NSCLC)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3例一线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给予单药多西紫杉醇75 mg·m-2,d1,1次/3周,B组37例给予易瑞沙0.25口服,每日一次,随访观察两组近期疗效、6个月、1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总缓解率高于A组(P0.05);两组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年生存率高于A组(P0.05);B组除了皮疹、腹泻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易瑞沙靶向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NSCLC,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毒副反应轻,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肾细胞癌(RCC)是恶性度极高的泌尿系统肿瘤,早期病例主要以根治性切除为主,但进展性和转移性RCC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近期RCC靶向治疗不断取得新突破,本文综述进展性透明细胞癌和不同病理分型非透明细胞癌的分子发病基础及近年靶向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