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非骨化性纤维瘤诊断的准确性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15例行X线检查,17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5例增强扫描),分析病例性别及年龄、病灶的发生部位、形态学特征、密度及信号特征。结果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4~57岁,平均年龄15.6岁。位于股骨下端12例,胫骨上端4例,胫骨下端3例,腓骨上端3例,肱骨上端3例,2例发生在不规则骨。长骨病灶均位于干骺端,偏于一侧生长,位于皮质或皮质下,病灶长轴与骨干平行。病灶形态呈单房型7例,多房型19例,不规则型1例。25例病灶累及髓腔。24例行X线或CT检查者的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有薄层硬化边,可伴有轻微膨胀,骨皮质变薄。19例行MRI检查病例中,病灶呈长T1短T2者15例,长T1长T2者3例,短T1长T2者1例,13例压脂T2WI为均匀高或混杂高信号,6例为低信号,5例增强病灶均呈明显强化。结论 X线、CT、MRI在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方面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特定的发生年龄、发病部位、影像学表现对非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愈合期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愈合期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经随访观察和手术病理(2例)确认的愈合期或愈合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所有病例经X线摄影,4例经CT检查,1例行MRI。结果10例均发生在下肢长骨,胫骨8例,股骨2例。5例表现为均匀的硬化灶,5例在硬化灶中心存有透光区。5例分别经随访观察1~4年无变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可于青春期演变为硬化性的静止性病变而达到自愈。愈合期或愈合型非骨化性纤维瘤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和随访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及发病机制和转归。方法 58例全部摄平片,26例行CT扫描,随访2-15年。6例手术病理证实。总结缺损的CT、X线特点,提出病灶愈合的分型。结果 共累及65骨,70个病灶。病灶81.43%(57/70)位于股骨下干骺端,呈凹向骨髓腔的杯口样或碟形缺损,内缘有硬化线,表面无骨壳,部分缺损有纵形骨嵴。18个病灶随访复查消失,根据其表现分为原位骨化型和平复型。3例3个病灶随访增大,手术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表面无骨壳,有自愈倾向,亦可长期存在。表现典型及内有骨嵴的缺损未见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颅面骨骨化性纤维瘤的CT、X线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颌面骨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19例行CT检查,7例行X线检查.结果 23例骨化性纤维瘤的主要影像表现为:(1)硬化型8例;(2)囊性2例;(3)混合型13例.CT检查正确诊断17例,误诊2例,X线检查正确诊断1例,误诊6例.结论 CT检查在颅面骨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18例(21个病灶)均有平片资料,其中13例(14个病灶)有CT资料,8例(9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3年,2例手术病理证实。重点分析X线、CT特点。结果18例共21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部10个,胫骨近侧干骺部5个,胫骨骨干3个,股骨近侧干骺部2个,肱骨近侧干骺部1个;单发15例,多发3例。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病灶内缘可见硬化边,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14个病灶CT表现:缺损可位于骨皮质表层(11个)或骨皮质内(3个),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局限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7个病灶凹向髓腔并以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或突入髓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9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4个病灶无改变,4个病灶稍有缩小,1个病灶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凭平片即可诊断,但CT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颌骨囊状膨胀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颌骨囊状膨胀性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2例23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囊状膨胀性病变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牙源性囊肿11例(其中包括根尖囊肿3例,含牙囊肿4例及角化囊肿4例5个病灶),造釉细胞瘤6例,牙源性腺样瘤1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牙源性囊肿主要表现为单房型,边缘清楚伴硬化,多含有牙齿;造釉细胞瘤表现为多房型或单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伴邻近骨壁破坏;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实性病灶为主,其中骨化纤维瘤伴钙化。结论CT平扫对颌骨囊状膨胀性病变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表现特点,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均做X线平片检查,16例拍切线位片,18例做CT平扫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19例;其中胫骨12例,股骨6例,肱骨1例.另外2例中1例位于坐骨,1例位于肋骨,病灶呈圆形3例,椭圆形11例,椭圆形伴骨皮质缺损3例,分叶状4例.结论 非骨化性纤维瘤皮质型病变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X线检查多能明确诊断,对于髓腔型病变,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X线检查明确诊断较难,CT对其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硬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的影像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3例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硬纤维瘤、纤维肉瘤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X线和CT检查显示,14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可见骨囊状膨胀破坏,8例可见纤细骨嵴;12例硬纤维瘤,4例囊状膨胀破坏,8例溶骨破坏,2例可见纤细骨嵴,6例可见粗大骨嵴;16例纤维肉瘤,5例囊状破坏,边缘不规则,11例溶骨破坏。MRI检查显示,9例非骨化性纤维瘤,9例硬纤维瘤,11例纤维肉瘤,T1WI均呈等信号和低信号,T2WI均呈较高信号和低混杂信号;T1WI和T2WI低信号的非骨化性纤维瘤和纤维肉瘤呈局灶状,硬纤维瘤呈大片状。3例纤维肉瘤T2WI可见高信号。结论:影像学能反映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硬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的特征,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报告了12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简称骨纤)。其中单骨型98例(占81.7%),多骨型22例(占18.3%),后者包括5例Albright综合征。从X线表现上可分为囊肿型(83灶)、弥漫型(140灶)、丝瓜瓤型(8灶)、虫噬型(3灶)和纤维骨瘤样改变(4灶)五种类型。四肢长骨63例病变的X线病理观察发现胚骨和其他四肢长骨病灶内的骨小梁周围均有程度不同的成骨细胞镶边和骨小梁周边的板层转化现象,两者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异(P>0.05)。笔者重点讨论了骨纤和骨化性纤维瘤的异同,发现两者尤其在病理上没有原则的区别,因而认为所谓的骨化性纤维瘤就是骨纤。  相似文献   

10.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2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男22例,女7例,年龄5~59岁,平均21.3岁。29例均做X线平片检查,12例做CT检查。结果发生于长骨27例,其中位于干骺端17例,骨干2例,骨端8例,另2例发生于不规则骨坐骨、椎体各1例。29例中病灶最大径7cm,最小径0.5 cm。病灶多沿患骨的长轴发展,病变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1例边缘有分叶,26例病灶边缘可见硬化边。X线22例有病灶内分隔,CT观察仅2例可见分隔;骨外形膨大13例;2例合并病理骨折。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X线平片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绝大多数能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NOF14例,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3例同时作CT检查。结果 临床症状轻,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区或骨干;股骨5例,胫骨8例,胫腓骨同时发生1例。皮质型12例,表现为皮质内或紧贴皮质下的单房或多房透亮区,病变向骨内发展突人髓腔,周围有致密的硬化带环绕,以髓腔侧明显;髓质型2例,病灶在骨内呈中央性发展,显示为单房或多房透亮区,边缘有硬化。骨皮质变薄,轻微向周围膨隆。9例准确诊断,诊断准确率64.29%,3例未定性,误诊2例。结论 NOF术前大部分能够正确诊断;典型病例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不典型者需进一步CT检查,更好地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及向髓腔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非骨化性纤维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本质,提高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诊治准确率。方法对15例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青少年是疾病高发人群,以男性、四肢长骨多见;(2)影像学检查有特征性改变,特别是X线结合CT检查可明显提高非骨化性纤维瘤的检出率;(3)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的方法。结论提高对可疑病例重视,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早期病理检查可对非骨化性纤维瘤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EG )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长骨EG患者影像学资料,包括26例X摄片,12例C T检查,和5例M RI扫描检查。结果26例中单发病灶17例,多发病灶9例(包括四肢长骨多发4例,累及其它骨骼5例),受累的四肢长骨包括股骨15例,肱骨9例,胫骨4例,腓骨及桡骨各1例,病灶位于骨干12例,干骺端18例,骨骺3例。X线平片15例病灶呈单发或多发囊状,部分边缘硬化,局部骨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6例病灶呈小囊状破坏,4例骨膜层状增厚;C T扫描12例表现髓腔扩大,内见软组织肿块填充,骨皮质变薄,破坏,3例在骨松质区或骨髓腔内呈囊状破坏。M R检查均表现病灶中心 T1 WI多呈低或等低信号, T2 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周边多呈长T1、长T2信号,STIR病灶多呈混杂高信号。结论小儿四肢长骨EG影像学表现多样,易与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相混淆,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观察,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林上奇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54-1256
目的:探讨足分枝菌病的临床及X线特点。方法:对48例经病理证实的足分枝菌病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有不同程度足软组织肿胀、皮肤结节,其中22例有2~4个结节突起伴多处皮肤溃疡;26例有5~10个结节及3~8cm大小肿块,周围皮肤感染;窦道形成:有2~4个窦道18例,5~8个窦道30例,30例有深色脓液流出,18例有黑色“颗粒”物流出。X线征象:16例局限性软组织肿胀,32例弥漫性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累及多个骨者38例,单骨者10例;17例骨皮质毛糙、呈侵蚀性骨质破坏,22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囊状或轻度膨胀性骨破坏,4例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并存;在溶骨性骨质破坏中3例(6.27%)有0.8~1.3cm死骨形成;同侧胫骨或股骨扩散感染4例(8.33%)。结论:本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A patient with a benign appearing intraosseous fibrous lesion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 is presented. The lesion had the histologic features of non-ossifying fibroma (metaphyseal fibrous defect). Because of its atypical location and unusual radiologic appearance, the lesion was diagnosed as a fibrous histiocytoma, a tumor whose histology is similar to non-ossifying fibroma. The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for similar cases located outside the metaphysis of the long bones. Support is given for designating such lesions as fibrous histiocytomas rather than non-ossifying fibroma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上颌窦区3种肿瘤的影像特征,提高上颌窦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通过观察对比上颌窦区腺样囊性癌、神经纤维瘤和骨化性纤维瘤(各1例)的临床特点及CT、MRI表现,分析上颌窦区肿瘤的影像表现异同点。结果上颌窦腺样囊性癌表现为边界不清,受累窦壁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MRI呈混杂T_1、T_2信号,不均匀强化。翼腭窝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边界清,邻近骨质呈压迫性骨质吸收,MRI呈混杂等长T_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骨化性纤维瘤表现为边界清,窦壁骨质呈膨胀性改变,有骨性包壳,MRI呈混杂T_1、T_2信号,不均匀强化。结论骨质改变是上颌窦区肿瘤鉴别诊断的关键点,最终诊断需要结合临床、CT和MRI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股骨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其中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皮质型)经随访证实。均行X线平片检查,5例同期行CT检查。结果骨纤维结构不良8例,非骨化性纤维瘤5例,骨纤维肉瘤与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恶性骨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17例中13例于手术前获得正确诊断,正确诊断率76.5%(13/17),4例误诊。结论股骨大多数纤维组织源性病变因其有特殊的影像学所见,手术前正确诊断;而股骨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因缺乏影像特异所见,故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18.
鼻窦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窦骨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9例中发生于上颌窦5例,筛窦3例,蝶窦1例;原发7例,继发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骨化性纤维瘤各1例。CT表现:受累部位骨质破坏,伴有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内散在数量及形态不一的肿瘤骨,呈棉絮状3例,象牙质状2例,放射状2例,棉絮状和放射状1例,放射状和象牙质状1例。3例增强后呈不均匀低至中度强化。MRI表现:病变与脑实质比较,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T2WI表现为高信号4例、等信号3例,内部信号不均匀,散在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极低信号影,对应CT所见的肿瘤骨,增强后可见中度到显著不均匀强化。MRI清楚显示病灶大小及伴发的改变。病变侵犯眼眶5例,翼腭窝、颞下窝4例,颅底3例,广泛侵犯颅面部结构1例。结论CT是显示肿瘤骨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MRI能够更清楚、准确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