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各为28例,分别给予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2年疼痛情况等。结果:半髋关节术所用时间显著小于全髋关节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总输出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半髋关节患者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全髋关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取得相当的临床疗效,但术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更轻,更易为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征  安帅  周萌  沈惠良 《北京医学》2015,37(11):1028-1030
目的 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为指导临床工作中的术式选择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年龄≥60岁、Garden分型为Ⅲ型和Ⅳ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18例,其中男43例,女75例.应用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对比全髋关节置换组(全髋组)和半髋关节置换组(半髋组)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平均输血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全髋组和半髋组围术期的失血量分别为,总失血量1 375 ml、849 ml,隐性失血量882 ml、375 ml.两组的输血率和输血量分别为48.4%、24.4%,输血量232 ml、92 ml.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选择关节置换术式时应参考其失血量的特点,根据患者身体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决定是否行髋臼侧置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全髋组患者40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半髋组患者40例,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髋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高于半髋组患者,差异性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越于半髋组患者,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没有发生因手术操作不当导致重症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恢复明显优越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因此在老年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应尽量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术后1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全髋、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分72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2组,35例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展开治疗为Q组,37例以半髋关节置换术展开治疗为B组,对照两组疗效.结果:B组手术用时明显较Q组少,疼痛评分较Q组低,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的时间、髋关节功能对照则差异不突出,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相当,但后者疼痛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6.
陈建文  陈强 《吉林医学》2015,(7):1413-141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4例)和内固定组(34例),对全髋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手术中失血量、手术所用时间、手术后可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中失血量、手术所用时间、手术后可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内固定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患者治疗中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研究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半髋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影响患者髋关节评分的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随访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490例。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类型、患肢侧别、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490例,半髋关节置换术20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88例。男145例,女345例,所有患者平均年龄(75.3±9.5)岁。骨折类型主要为Garden IV型,摔伤是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半髋置换组对比全髋置换组,患者年龄更大、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优良率越低(OR=1.139,P<0.001),术式对患者髋关节评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336)。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女性,多由摔伤等低能量损伤导致。半髋置换术较全髋置换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患者年龄越大,术后髋关节功能越差。年龄较大、身体条件差的患者可考虑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年龄较小、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邹岩山 《中外医疗》2012,31(30):2-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液引流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具优点与缺点,总体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术式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及2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优良率及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的优良率达90.6%,明显高于B组,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A组术后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其疗效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肖扬  伍旭辉  蒋栋 《中外医疗》2010,29(36):1-2
目的比较双侧髋关节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临床疗效,得出同期置换中存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科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的54例患者分为2组:同期组33例(66髋),分期组21例(42髋)。比较2组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和术后Harris评分及手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含术后关节活动度)。结果 2组在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总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期置换均要大于同期置换,在术后Harris评分,总输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共32例,设立为A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设立为B组.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0.5±12.2)min、术中输血量(219.6±53.2) mL,分别短于B组或少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9.1±5.1)d,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有效率达85.7%,与A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并发症发生率达43.75% (14/32),B组并发症发生率达28.57% (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早期并发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达17.86%(5/28),明显少于A组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下床活动早,疼痛轻、且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晚期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浅谈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则采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运生 《中外医疗》2010,29(13):89-89,9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切口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徽创小切口,使用钛合金实施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79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0min,手术切口长约7.5cm,术中出血量减少平均350mL,所有患者术后经过X线摄片示下肢长度等长。无塌陷或松动、无大腿疼痛、无切口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结论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关节可早期负重活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张荣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30-131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就诊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人院先后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A组应用全髋置换术,B组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综合评估两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与B组比较,A组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卧床时间短(P〈0.01)。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卧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方面优良率高,其手术疗效明显优于空心钉内固定术。而且临床上对有移位的股骨颈囊内骨折,年龄〉59岁者,应当首选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6例需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全髋置换术)和观察组(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术后均随访9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将重庆市九龙坡区笫五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髋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为微创关节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微创关节置换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92.0%vs 84.0%),微创关节置换组临床疗效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0,P=0.017);微创关节置换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平均引流量均少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微创全髋置换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入院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者50例,设为髋关节置组(A 组);行股骨头置换术者48例,设为股骨头置换组(B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以上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与 B 组相比,A 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 Harris 评分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 >0.05);A 组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78.0%和56.0%,均显著高于 B 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效果,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更优于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20.
涂兴卫 《中外医疗》2016,(5):102-103
目的:研究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9例(33髋)作为观察组,均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另选取于该院采取常规治疗的29例(33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和78.4%,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9.0±3.3)分和(70.9±2.6)分,疼痛评分分别为(37.4±2.2)分和(84.1±2.9)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7.2%,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显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