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抑郁状态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8例)及心理干预组(90例),分别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第14天后抑郁的发病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卒中后抑郁心理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入院第14天共有65例(36.5%)诊断为卒中后抑郁,其中常规治疗组42例,心理干预组23例,两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44,P〈0.01);心理干预组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等方面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t=3.92-4.59,P〈0.01);心理干预组病人血清hs-CRP、IL-2、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39.95,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够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改善抑郁障碍,并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与卒中急性期患者早期康复的关系。方法选择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PSD)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抑郁干预组及抑郁未干预组,并与同期卒中急性期不伴有抑郁患者72例(单纯卒中组)作对照。全部患者均按卒中常规治疗,抑郁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或抗抑郁剂合并心理治疗;各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记分法(MBI)评分。结果卒中急性期PSD患者(抑郁干预组及抑郁未干预组)与单纯卒中组相比,神经功能恢复较差(P〈0.05,P〈0.01);抑郁未干预组CSS及MBI的改善明显低于抑郁干预组(P〈0.01)。结论卒中急性期PSD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作为卒中预后的评估方法之一。早期抑郁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俊  陈怀珍  吴云虎  徐国存 《安徽医学》2015,36(10):1213-1215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方法所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舍曲林50 mg每晚)和对照组(淀粉片1#每晚),两组均联合心理治疗,疗程12周,监测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COR)水平,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PHQ-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标准进行评分,评价急性期脑梗死抑郁患者早期干预疗效、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及随访观察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尤以治疗组明显,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 NIHSS、HAMD评分及 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S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 COR水平和PSD发生率。应重视卒中后急性期内抑郁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104例PSD患者(脑出血45例,脑梗死59例)随机分为2组(n=52),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采用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谈心、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卫生指导。神经功能评价量表(NItt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2组间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在相同的观察时间点(干预后2周、4周、6周)干预组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在观察终点(干预后6周)时2组间最终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PSD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性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过8周的干预,干预组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灵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07-10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予以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疗程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NFDS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NF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MA评分和BI评分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P〈0.05)。心理护理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6.65,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治疗PSD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田密  曾进  聂伟 《当代医学》2022,(17):115-118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30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结果分为PSD组(n=77)和非PSD组(n=226)。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0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PSD发病率为25.41%。两组婚姻情况、家庭关系、卒中次数、病灶数目、C反应蛋白(CRP)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L评分是PSD的保护因素,NIHSS评分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PSD发病率较高,且PSD与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明确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元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多元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在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和术后3 d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21、4.55、3.27、3.96,P〈0.0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 h:t=2.81,P〈0.01;术后6 h:t=2.90,P〈0.01;术后20 h:t=3.33,P〈0.01)。结论多元护理干预能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不良心理状况,增强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4小时内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小时内及一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观察二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CSS、ADL、HAMD评分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在护理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护理一月后,与护理前比较,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AMD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早期康复护理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CSS、ADL、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一月后两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89%、35.0%,两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30天的治疗观察。观察组给予1次/天的经颅磁刺激,并服用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只接受氟西汀治疗。研究基线期、15天时、30天时指导所有受试者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for depression,HAMD)24项版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治疗15天时,联合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数减分率高于对照组(χ2=4.246,P=0.039);联合观察组治疗30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高于对照组(χ2=7.542,P=0.006),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t=2.851,P=0.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能改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许劼  庄志清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54-295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5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汉密尔顿21项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1,HAMD-21)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ssion Scale,SD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HAMD-21评分、SDS评分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PS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黄贾生  王桓辉  陈楦 《河北医学》2010,16(6):712-7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值,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FEV1和PEF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LC6A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020939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46例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入院时登记患者基本资料、脑梗死病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入院时和随访后3个月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根据3个月后HAMD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成卒中后抑郁组(n=86)和卒中后无抑郁组(n=160)。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rs2020939进行基因分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为卒中后抑郁的保护因素(P=0.0047,OR=0.977,95%可信区间0.955—1.000),NIHSS评分(P=0.00,OR=1.386,95%可信区间1.249~1.583)与PSD有关。rs2020939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卒中后抑郁组和卒中后无抑郁组中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Х^2=10.007,P=0.007;等位基因:Х^2=10.551,P=0.001)。结论除了患者年龄、脑梗死后病情严重程度与PSD有关外,还发现SLC6A4基因rs2020939位点多态性与淮海地区汉族人群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相关,该位点可能是PSD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王小花  宁洁  叶敏  黄皿 《罕少疾病杂志》2013,20(4):24-26,5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影响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及4周、12周给予汉密尔顿(HAMI))评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干预后第4周、12周,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AMD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团体音乐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6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团体音乐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的BDI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音乐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血疏肝解郁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疏肝解郁汤口服及足浴1号方浸足,两组均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清NSE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血清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血清NSE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活血疏肝解郁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患者的血清NSE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杨光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1):1157-1158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的HAMD、NF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4周后的HAMD、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抑郁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及康复状况的影响,并为该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均接受HAMD、自我效能感及NOISE量表测评,记录数据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及护士观察量表(NOI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感评分及NOI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促进预后康复,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