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创外科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具有简、便、廉、验四大优点,微创手术有精巧的器械,穿过毗邻组织直达手术部位,创伤轻微、痛苦小、合并症少、恢复快、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肛肠小针刀(微针)疗法原于中医外科,又在牢固掌握西医解剖学的基础上,采用针眼入路,高选择地对病灶施行手术,是微创技术在肛肠科的具体应用。2000-02~2002~03我科采用微针疗法治疗肛肠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IAS),系直肠内括约肌下段的增厚部分,止于肛管的肌间沟,包括肛管上2/3,长2.5~3.5 cm,厚4~7 mm,为平滑肌,受内脏神经支配,其生理功能是协助排便,内括约肌有高度张力,与其他肌肉一起维持直肠的张力及肛门自制.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肠动力学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resection,LAR)术后肛肠动力学与肛门功能发生改变的内在相关性,揭示影响肛门功能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方法简单随机选择LAR患者40例,应用肛肠测压仪,于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采用徐忠法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然后,将测压指标和肛门功能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LAR术后影响肛门功能的动力学指标。结果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与肛门功能呈显著性正相关;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与肛门功能无相关性。结论肛肠动力学与肛门功能存在内在相关性,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是反映肛门功能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平均42.5岁。病史5年-26年,平均13年。一次性痔体剥扎数目:1-3处23例,4处10例,环状混合痔分段结扎3例。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肠动力学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术后肛肠动力学与肛门功能发生改变的内在相关性,揭示影响肛门功能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方法简单随机选择LAR患者40例,应用肛肠测压仪,于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采用徐忠法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然后,将测压指标和肛门功能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LAR术后影响肛门功能的动力学指标。结果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与肛门功能呈显著性正相关;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与肛门功能无相关性。结论肛肠动力学与肛门功能存在内在相关性,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是反映肛门功能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我院白2003年4月-2004年10月通过对60例痔病肛肠动力学的前瞻性研究,为临床选择术式及PPH术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治疗急性嵌顿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自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50例行分段外剥内扎内痔注射术并予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B组(对照组)50例仅行分段外剥内扎内痔注射术.术后分别对两组病例术后疼痛、创口水肿、出血、愈合时间、肛门狭窄等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A组病例出现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较B组明显减少(P<0.01);仅1例出现肛门狭窄(P<0.05).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治疗急性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于敬东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3,17(1):46-46
自 1 998年以来 ,作者采用肛门括约肌内、外侧分别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 69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69例高位肛瘘 ,男 40例 ,女 2 9例 ;年龄 1 8~ 66岁 ;病程 0 .6~ 6年。造影及手术证实均为主管道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单纯性肛瘘 42例 ,复杂性肛瘘 2 7例。患者取右侧卧位 ,骶管麻醉后探查明确内口、管道走向及与肛门括约肌的位置关系 ,用亚甲兰及探针标记高位肛瘘主管道。切开肛瘘的括约肌以下部分包括内口及外口 ,扩创以利于引流和便于深部的操作。在切口内分离周围组织暴露肛门括约肌 ,分离肛门括约肌深面的高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瘢痕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痔术后肛门狭窄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方式分为瘢痕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组27例,瘢痕松解术组26例。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肛门肛管直径变化、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复发率、术后临床疗效等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6.29%,对照组治愈率为8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的肛门肛管直径、术后1天的VAS疼痛评分、手术费用等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及术后10天的VAS疼痛评分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病程、术后5天的VAS疼痛评分、手术时间、肛门狭窄严重分度、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疗效满意,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及明显扩大肛门直径,有效预防再次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12.
1995—06至今,我们采用不切断肛门括约肌一期切除肛痿术28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胶管外内包以油纱布及红霉素,丁胺,云南白药作为肛肠术后的肛门塞,218例临床应用结果说明,术后无痛,出血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直肠肛门痔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 20 例重度痔患者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高压区长度、肛管蠕动波频率及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等 4 项指标.对痔病患者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进行比较,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后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完全恢复,敏感率提高(P<0.05),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高压区长度及肛管蠕动波频率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S);以上 4项指标术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可使重度痔患者的肛门静息压及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痔这种常见病、多发病简便而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对急性痔病采用肛门内括约肌侧位切开术进行治疗。本方法与传统姑息疗法相比,疼痛和局部消肿时间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远期效果好,复发机会少,认为该术式与其他方法相比将可望成为急性痔病治疗的基本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位肛门括约肌受损导致失禁的临床特点及相应治疗。[方法]将52例病例按性别及失禁程度进行分组,分别给与功能锻炼和/(或)手术治疗,然后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肛门前位括约肌受损容易造成失禁,此中女性较男性的程度为重;程度较轻的失禁,可通过功能锻炼完全恢复,较重者,则需要手术恢复。[结论]肛门前位括约肌受损造成的重度失禁治疗难度较大,在进行肛肠手术时,应最大程度地减少括约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ZZ型电脑肛肠综合治疗仪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痔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0例痔疮病人,其中Ⅱ、Ⅲ期内痔154例,外痔273例,混合痔133例病人为治疗组,用ZZ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126例,其中Ⅱ、Ⅲ期内痔35例,外痔60例,混合痔31例。按传统手术治疗。分别观察手术创面治愈时间,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及程度、出血、创面水肿、肛门坠胀等并发症。结果治疗组560例中治愈531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9.4%。对照组126例中治愈108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6%。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肛门坠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ZZ型肛肠治疗治疗仪治疗痔疮效果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具有使用方便、疗效高、安全可靠、无明显并发症后遗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组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20岁,其中以30~50岁居多.发病年限2~10年,三期混合痔占65%,重度环状静脉曲张型混合痔占25%.手术方法:术前除灌肠2次外,无其它特殊准备,病人取左侧或右侧卧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以新洁尔灭棉球消毒肛内,而后依次进行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及痔结扎术.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切口部位可选择左或右侧正中位,距肛缘1.5cm长皮肤切口,左手食指伸入肛内作引导,小弯蚊式钳自切口平行穿入,长度不超过齿线,深度在内外括约肌之间,将灰白色纤维组织及部分内括约肌挑起并切断,此时可有肛门松驰感,标志内括约肌被切断,切口压迫止血.痔结扎注射术:扩肛后用痔钳将3、7、11点母痔牵出,如有较大子痔可单独结扎,在痔上方以10号线缝扎后,将线绕到痔体外侧连同外痔或皮垂做“8”字结扎.结扎痔块间留有皮桥,重度环状静脉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