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拟对我院 1 994~ 2 0 0 1年收治的共 1 2 8例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 6例 ,女 72例 ,年龄 1 0~ 91岁 ,平均60岁。致伤原因 :平地跌伤 75例 ,车祸伤 3 0例 ,高处坠落伤 1 2例 ,其他外伤 1 1例。骨折分型按 Neer(1 970 )分型[1 ] :Neer 1型 62例 ,Neer 2型 49例 ,Neer3型 1 1例 ,Neer4型 6例。其中骨骺骨折 7例。2 治疗方法1 0 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包括手法复位超肩夹板外固定 ,手法复位“∪”型石膏外固定 ,手法复位外展架外固定 ,悬吊石膏外固定 ,皮牵引或尺骨鹰嘴牵引加外固定等。 2 2例采用手术切…  相似文献   

2.
毋志虎 《大家健康》2014,(1):115-115
目的:对72例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术治疗,对其治疗方法及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经治疗后,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94.32±28.21)mL;术后随访中,钢板位置稍高2例,肩外展轻度受限;1例内固定脱落。无切口感染、骨不愈合或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且优19例(26.39%);良23例(31.94%);可27例(37.50%);差3例(4.17%);总优良率95.83%。结论: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但治疗时需考虑患者年龄、骨折的类型及骨质的情况,对于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特点,研究不同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从2012年6月-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共66例.依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组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各33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然后按照Neer评分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估.结果:患者在手术以后,经3~15个月随访,锁定钢板组的患者都实现骨性愈合,平均的愈合时间是(6.6±2.3)周,而普通接骨板手术组的患者共有28例确为骨性愈合,其平均的愈合时间是(9.5±2.9)周.按照Neer评分标准,锁定钢板组的优良率是89.6%,普通接骨板组的优良率是73.8%,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接骨板组有一例内固定松动螺钉拔出内固定失效,锁定板组患者均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属于目前最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2012年在我院采用手术治疗60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的出血量平均为195±45ml,无1例发生创口感染,经过18个月不等的随访发现,x片显示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等并发症。按照评分优39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8.3%,总优良率为91.7%。结论:肱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克氏针等手术固定治疗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戎毅 《基层医学论坛》2013,(22):2914-2915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8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接受传统的钢板治疗,治疗组35例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结果对照组满意率为71.4%,治疗组满意率为9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术后恢复迅速,可尽早功能锻炼,且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创新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张增堂  韩林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883-885
目的回顾性分析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肱骨近端移位骨折36例,其中二部分骨折22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5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7例,切开复位不可吸收缝线固定1例,单纯螺钉固定6例,普通4孔钢板固定3例,张力带固定2例,髓内针张力带固定5例,“T”形钢板固定5例,带锁钢板(LPHP)内固定7例。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采用Neer分类及评分对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其中二部分骨折优良率为95.4%;三部分骨折优良率为66.7%,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四部分骨折优良率为40.0%,肱骨头坏死率20.0%。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加各种适合不同骨折类型的小型内植物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轻术后肩关节粘连,预防肩关节僵硬、肱骨头缺血坏死及畸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对于较复杂的三、四部分骨折采用LPHP内固定可提高骨折复位的有效性和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入我院就诊的5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例和28例.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率.结果 根据Neer标准,研究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9%>64.3%),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得知,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2.6%>67.9%).结论 经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保守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探讨。方法:肱骨近端移位骨折36例,有限切开复住加各种适合不同骨折类型的小内植物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二部分骨折优良率95.4%;三部分骨折优良率66.7%,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四部分骨折优良率40%,肱骨头坏死率20%。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加各种适合不同骨折类型的小内植物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练,减轻术后肩关节粘连、僵硬、肱骨头缺血坏死及畸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8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24.4岁,平均随访2年6个月;手术均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钢板固定15例,交叉克氏针固定11例,单纯螺丝钉固定15例;采用Neer分类及评分方法评价手术结果。结果:两部分外科颈骨折优良率为64.7%,无头坏死及不愈合,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切开复位的满意率较低。结论:两部分骨折和三部分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但尽量避免使用钢板;对四部分骨折,内固定满意率较低且肱骨头坏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秦鹏 《当代医学》2011,17(9):66-67
目的研究和分析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特点,同时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0月诊断收治的2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钢板组和非手术组,每组各100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日常活动评分、骨折对位情况评分并分析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8个月。100例锁定钢板组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3周,非手术组98例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7周。按Neer评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4.0%,非手术组优良率为85.0%,锁定钢板组无并发症发生,非手术组4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收集肱骨近端骨折23例,采用LPHP治疗,术后早期主动肩关节活动功能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最终随访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总优良率达82.6%。结论:采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失败8例的治疗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评价应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失败的原因分析和治疗。方法2001年7月至2009年5月,应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69例,根据随访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其中151例获得随访,失败8例。结论提高手术技术的同时根据骨折的具体类型,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嵌插型骨折采用早期活动和传统制动3周后开始活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共诊治肱骨近端嵌插型骨折28例,平均年龄62岁,男性8例,女性20例;采用骨折72 h内开始活动治疗组和传统制动3周后开始活动组各14例。临床疗效评价:分别于6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Constant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肩关节整体功能、VAS疼痛评分和主动活动范围。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半年以上随访,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一例肱骨头坏死。早期活动组的肩关节整体功能评分和主动活动范围较传统制动组更快更早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活动组有VAS评分较传统制动组改善趋势。结论肱骨近端嵌插型骨折采用早期活动和传统制动3周后开始活动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早期活动能早期减轻疼痛与改善肩关节功能,同样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通过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该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传统钢板治疗,观察组运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上,观察组(56.1±21.4)min显著少于对照组(74.6±31.5)min,P<0.05;在手术出血量上,观察组(187.6±35.7)mL显著少于对照组(271.9±38.2)mL, 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98.8±24.7)d显著少于对照组(121.3±32.2)d,P<0.05;在治疗优良率上,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通过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提升恢复效果,患者接受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64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53岁。按照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5例,三部分骨折30例,四部分骨折19例。用Constant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1±2.3)个月。二部分骨折优良率为100%,三部分骨折优良率为97.67%,四部分骨折优良率为89.78%,总优良率为95.31%。术后经X线片检查,无肱骨头坏死,无骨折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感染及血栓形成情况。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二部分、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roximal humerus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对于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作者医院2010-07/2012-07月收治的92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HILOS组、LPHP组,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LPHP组相比PHILOS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相对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改善,日常生活逐渐恢复,关节活动能力提高;PHILOS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LPHP组(P〈0.01);PHILOS组治愈率为97.83%高于LPHP组的80.43%(χ2=7.1805,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0,P=0.3417)。结论 PHILOS与LPHP相比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运动功能恢复快,且治愈率高;对于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1.50%;观察组优良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适应证,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总结37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病例资料。按Neer分型对其中11例四部分骨折伴有肱骨头粉碎者采用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并早期开展肩关节功能锻炼。11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6例伴肩关节脱位(2例同时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结果11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Constant Functional Score总体平均评分83,总体优良率82%。无1例发生关节再脱位,无手术并发症,患者主观均满意。结论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术中有效修复肩袖和大小结节,结合早期合理关节功能锻炼,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对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出现并发症进行评估。 方法: 选择自2004年至2007年6月收治并得到随访的9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12-36个月。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ASES、UCLA评分以及S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恢复情况,记录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并发症的影响,对比出现并发症与否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1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 前屈上举139.1±24.3°,外旋24.1±19.6°,内旋达到胸10水平。VAS平均为1.0±1.1;ASES平均为82.9±13.8;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2.1±11.8;UCLA评分平均为28.5±4.1;SST平均为 9.6。不同年龄、性别、伤侧、手术时间、合并损伤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包括UCLA、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以及外旋范围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临床应尽可能规范操作,争取最大程度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