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DVT患者资料。采用经患足外踝小隐静脉切开或穿刺置溶栓导管接触深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溶栓,7~10 d后,对狭窄或闭塞的髂静脉段进行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予抗凝、活血、穿着弹力袜等,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继续抗凝治疗。 结果:86例患者中,22例因急性肺栓塞和髂股静脉大量漂浮血栓,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安置术,其中永久滤器5例;单纯球囊扩张35例,联合支架置入51例。术后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4例溶栓时出现轻度出血并发症,调整用药后消失。82例获随访6~36个月,管腔通畅率91.46%(75/82),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或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经再次置管溶栓后血栓消融。 结论:深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2月—2008年6月对30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DVT形成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随访26例(随访率86.7%),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22个月,仅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介入能够有效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DVT,安全性高,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左髂静脉压迫(Coekett)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左下肢轻度浮肿,静脉曲张,甚至发生左髂总静脉进一步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约有1,2~2/3的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是由于这个原因所致的。本院血管外科自1996年7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120例DVT患者,行静脉切开取栓术的过程中发现58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现对其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后、一期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或同时支架置入)在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41例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滤器保护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溶栓后造影检查存在髂静脉梗阻者,同时行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置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健患肢髌骨上、下缘15 cm的大小腿周径,并分析静脉通畅率。结果本组患者溶栓导管的放置时间为(7±3)d,尿激酶用量为(358.32±69.38)×104 U。本组共置入35枚巴德支架(35例),4例行球囊扩张,2例放弃治疗。治疗前后健患肢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率为58%~75%、(61±10)%,术后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后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6个月,瓣膜保存率达82.86%(29/35),髂静脉一期通畅率为100%(39/39)。随访期间1例髂静脉闭塞未处理者血栓复发,1例患者因髂静脉支架进入下腔静脉过长,导致右侧急性血栓形成;无肺栓塞病例。结论在导管溶栓基础上,一期解除髂静脉梗阻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及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栓复发率,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清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科采用Angiojet机械吸栓,辅助尿激酶溶栓(PCDT)及选择性导管吸栓,并一期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DVT伴IVCS 18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植入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术后取出。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彩超或下肢静脉CT复查深静脉及支架血流通畅情况。结果深静脉血栓中央型7例,混合型11例;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平均(105.32±25.46)分钟;血栓抽吸时间108~480秒,平均(301.24±56.52)秒。血栓清除率Ⅲ级14例,Ⅱ级4例。1例滤器捕获血栓,无症状性肺栓塞、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平均随访(5.56±2.78)个月,2例Ⅱ级清栓患者术后1个月内股静脉不完全栓塞(1例抗凝好转,另1例复发血栓再次手术),1例肿瘤患者半年后髂静脉支架闭塞,余15例下肢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Angiojet清栓同期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治疗方法高效、安全,对于血栓负荷大、管壁残留血栓明显的患者建议辅助导管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髂股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治疗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髂股静脉狭窄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 3例髂股静脉狭窄伴DVT随机分为 5组。A组 :11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采用血栓消融器 (AmplatzThrombectomyDevice,ATD)浸软溶栓或流变溶栓导管 (OASIS)溶栓加静脉药物溶栓 ;B组 :9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用导引导管抽吸血栓加静脉药物溶栓 ;C组 :13例 ,单纯经股动脉药物溶栓 ;D组 :8例 ,单纯经静脉药物溶栓 ;E组 :12例 ,单纯经足背静脉药物溶栓。其中 17例髂股静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 5 3例中治愈 2 6例 (49 0 % ) ,显效 2 1例 (39 6 % ) ,改善 3例 (5 7% ) ,无效 3例 (5 7% )。 17例髂股静脉狭窄术后造影示复通率80 %以上。溶栓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3例 (5 7% ) ,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髂股静脉狭窄伴DVT采用机械除栓及导管药物溶栓结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疗效直接肯定 ,安全性高 ,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地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Fogarty导管取栓与药物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03月-2008年01月间治疗的175例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本组应用Fogarty导管取栓85例,其中合并髂总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23例,术后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溶栓抗凝治疗。采取药物溶栓治疗90例,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肢病程及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双下肢的周径差,手术组由(4.3±1.6)cm下降为(0.8±0.5)cm,溶栓组由(4.0±1.9)cm下降为(1.8±1.3)cm。手术组治愈率71.8%,溶栓组治愈率38.9%,(χ2=5.362,P=0.021)。平均随访(28.5±11.3)个月.随访率70.9%。双下肢周径手术组下降为(0.5±0.2)cm,溶栓组下降为(1.2±0.5)cm。手术组治愈率75.8%,溶栓组治愈率45.9%,(χ2=11.556,P=0.001)。手术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手术组的静脉瓣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Fogaay导管取栓疗效优于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27例CS诱发DVT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下肢静脉造影;18例置入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并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深静脉置管溶栓,其中6例植入支架;7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及置管溶栓;2例患者行浅静脉溶栓。结果:23例术后恢复良好,复查造影发现深静脉通畅,血栓基本消失,4例出院时肢体有轻-中度肿胀;术后2例因滤器内血栓而转为永久性滤器;围手术期无肺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3例活动后仍有下肢肿胀,余24例下肢无肿胀,缓解率达88.9%;彩超发现4例髂静脉闭塞,23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达85.2%。结论:腔内治疗作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方式,可有效治疗CS合并DV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及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植入治疗70岁以上患者Cockett综合征(CS)合并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无溶栓禁忌的84例70岁以上CS合并急性期下肢DVT患者,经CDT及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植入(髂静脉狭窄50%时)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1周,84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症状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5例溶栓时出现轻度出血调整用药后消失;平均通畅率为(78.4±28.5)%;37例行支架植入治疗。8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0.3±11.2)个月,6例深静脉血栓复发,其中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深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6.1±13.9)%、(74.7±12.5)%和(70.3±14.3)%;随访2年Villalta评分为(5.7±2.6)分,无≥15分或出现静脉性溃疡。结论CDT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70岁以上的CS合并急性期下肢DVT患者,微创、安全性高,个体化治疗可能更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复发与Cockett综合征(左髂总静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年间收治的78例急性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行取栓术后复发的原因、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存在Cockett综合征者,若不处理左髂总静脉狭窄,取栓后复发率为47.6%(10/21);若同时处理左髂总静脉狭窄,取栓后复发率为14.8%(4/27);不存在Cockett综合征者,取栓后复发率为13.3%(4/30)。结论:Cockett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积极处理左髂总静脉狭窄,取栓后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腔内技术为核心治疗Cockett综合征的中远期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412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231例(A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181例(B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腔内技术和/或复合手术治疗。 结果:A组技术成功率100%(231/231);5例左髂总静脉无狭窄或闭塞,左髂静脉病变率97.8%(226/231);共植入髂静脉支架182枚。B组技术成功率99.4%(180/181);共植入支架151枚; 1例患者术中行球囊扩张成形时左髂静脉破裂而致腹膜后巨大血肿、失血性休克,经积极抢救后好转;手术前后病变左髂静脉远心端与近心端压力差由术前(18±4.45)cmH2O降至术后(4±3.02)cmH2O(P<0.01);89例患者合并有左股浅静脉重度瓣膜功能不全,二期行股静脉瓣膜修复术。随访3个月至8年,平均35.6个月,A组15例、B组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 结论:腔内技术为核心治疗Cockett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中远期效果。对于合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者,联合应用Forgarty导管取栓或导管接触溶栓是腔内治疗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尿激酶的合理用量。方法将拟接受CDT的9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每日用量〈40万U),B组用中等剂量(每日用量40万~80万U),C组用大剂量(每日用量〉80万U)进行溶栓治疗。比较3组的溶栓效果、溶栓时间及出血情况。结果3组溶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5.09,P〈O.05),A组与B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5)。3组溶栓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P〈0.05)。各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6,P〉0.05),C组出血程度最重。结论CDT治疗DVT安全有效,每日尿激酶用量在40万U~80万U时溶栓疗效好,且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CDFI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36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导管持续灌注尿激酶溶栓;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滴注尿激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自治疗后第2天患肢肿胀开始减退,第4~6天时肿胀明显减退,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100%(16/16);对照组(20例)自第2~4天起患肢肿胀开始减退,第7~9天明显减退,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体有效率为70.00%(14/20);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0,P=0.002)。溶栓治疗前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患肢大腿及小腿周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于高频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DVT安全、微创、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19例急性DVT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置入术。DVT位于左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3例,双侧髂-股静脉2例,其余14例均在左髂静脉。均有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3.2±1.3)d。取栓前均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即刻静脉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者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18例取栓后造影示髂静脉狭窄,其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15例(78.9%),残留狭窄3例;1例未发现髂静脉狭窄。18例有狭窄者共置入22枚自膨式支架,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伤口血肿。随访16例,随访时间2~26个月(平均10.3月),疼痛症状均消失,2例行走后下肢轻度肿胀,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即时溶栓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59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DVT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急性DVT即时溶栓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即时溶栓失败率为13.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0岁,OR=1.231,95%CI=1.102~1.317)、发病时间>7 d(OR=1.723,95%CI=1.514~1.943)、恶性肿瘤病史(OR=3.447,95%CI=1.791~3.923)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OR=1.272,95%CI=1.153~1.497)是急性DVT即时溶栓失败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60岁)、发病时间过长(>7 d)、恶性肿瘤病史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与急性DVT即时溶栓失败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术后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55例下肢DVT患者经CDT治疗后,髂静脉远端主干静脉完全通畅,髂静脉残留狭窄大于50%者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5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对照组29例髂静脉未置入支架。观察指标:深静脉通畅率,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变化,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变化及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实验组40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终点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29.6%(8/2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年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6.0%vs54.8%,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0.21vs0.69±0.23,P<0.01)。随访终点实验组及对照组VCSS术后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7±0.27vs6.56±0.23,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CIVIQ调查表终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67±3.01vs39.34±6.66,P<0.01)。结论髂静脉支架对下肢DVT导管溶栓术后治疗髂静脉病变能够提高深静脉的通畅率,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LI Wen-dong??LI Xiao-qiang??XIAO Lun.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Xiao-qiang, E-mail??flytsg@126.com
Abstract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which can complicate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PE?? and develop into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 is a troublesome problem in clinic. Thus?? the treatment of DVT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1??protection from symptomatic PE and sprawled thrombus????2??protection from PTS. Sufficient and effective anticoagul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reatment for acute DVT. New oral anticoagulation drugs facilitate the treatment of anticoagulation by avoiding monitor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ut in some patients with contraindications for anticoagulation??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s necessary for preventing fatal PE. Retrieval filter with a wide duration of withdrawal is attractive in clinic. Removing thrombi by embolectomy??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and pharmacomechanical thrombolysis can facilitate to restore the blood flow. But the methods of removal thrombi tend to invasive and efficient. Patients with DVT are always complicated with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tenting to solve the obstructive iliac vein is necessary when thrombi are removed.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for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DVT is necessary for protecting from PTS. Compression including stocking compression and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the symptoms of DVT.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取栓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手术取栓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143例DVT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并附加大隐静脉置管区域抗凝溶栓;如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同时给予处理。结果术后DVT总复发率12·6%(18/143),未行区域性溶栓、抗凝者复发率为29·8%(14/47),反之复发率为4·2%(4/96)(P<0·01),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复发率为18·9%(14/74),而无Cockett综合征者复发率为5·8%(4/69)(P<0·01),切口淋巴瘘发生率2·8%(4/143),肺栓塞0·7%(1/143),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0·7%(1/143),大出血0·7%(1/143),切口感染0·7%(1/143)。围手术期死亡率2·1%(3/143)。结论积极处理髂静脉病变、区域抗凝溶栓可降低DVT复发率;取栓术应列为DV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5例下肢DVT患者,分为置管溶栓组(n=35)和对照组(n=20)。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了解DVT情况。置管溶栓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肢静脉置管,用微量泵持续向导管内给予尿激酶和肝素;对照组经静脉注射溶栓尿激酶和肝素进行全身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复查超声,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置管溶栓组所有患者置管成功,其中26例治愈,6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5例治愈,8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5.00%(13/2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5)。结论超声引导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特异性高、见效快、疗程短,是治疗下肢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