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诱发肝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维新  马云 《中国药业》2000,9(12):42-43
中药诱发肝损害的报道越来越多,笔就雷公藤、壮骨关节丸、地奥心血康、牛黄解毒丸、首乌片、复方青黛丸、蝮蛇抗栓酶、复方丹参和黄药子等中药诱发肝损害的现象作了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肝脏含有丰富的药酶系统,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故其容易遭遇药物或毒物的损害而致病,尤其是肝脏有病时更易发生肝损害。本研究显示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结核药、中药为最常见药物致肝损害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肝脏含有丰富的药酶系统,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故其容易遭遇药物或毒物的损害而致病,尤其是肝脏有病时更易发生肝损害.本研究显示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结核药、中药为最常见药物致肝损害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用药特点。方法:对某院110例中药致肝损害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类型、用药时间、给药途径、剂量、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药致肝损害以中年女性为多见;以治疗风湿、类风湿、乳腺病、白发、脱发类药物常见;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占83.64%;病理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占70.91%。肝损害的发生与给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剂型等有很大关系。结论:应加强中药合理用药指导,避免超长时间、超大剂量用药,并正确选择给药途径,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防止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别嘌呤醇致药物性肝损害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1:患者于×× ,女性 ,6 3岁 ,因精神萎靡不振 2个月 ,反复呻吟 2周 ,心电图提示 :陈旧前间壁心肌梗死 ,前侧壁冠脉供血不足 ,于 2 0 0 2年 3月 2 9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年 ,老年性痴呆病史2年。查体 :T 36 5℃ ,P 74次·min- 1,R 18次·min- 1,BP 2 1 99/ 11 99kPa ,皮肤、黏膜无皮疹及黄染 ,前表淋巴结不大 ,颈无抵抗 ,颈静脉无怒张 ,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罗音 ,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心界不大 ,腹软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未及 ,双下肢不肿。血液检查 :尿酸 10 4 7mg·L- 1,空腹血糖 1 34g·L- 1,尿素氮 2 3…  相似文献   

6.
张赤  吴宁 《医药导报》2002,21(3):135-135
患儿 ,男 ,10岁。近 2年时常癫发作 ,在地区医院就诊。1个月前一直服用苯妥英钠 ,3个月前每次 5 0mg ,bid ,因症状控制较差 ,改用每次 75mg ,tid。近 10d出现无明显诱因引起发热、纳差 ,全身疲乏无力 ,腹胀、腹痛 ,近 1周伴恶心、呕吐 ,3d前出现尿黄 ,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未做治疗。 1999年 12月 4日来我院就诊。体检 :T 38℃ ,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 ,心肺无异常 ,腹软 ,右上腹明显压痛 ,肝肋下 3cm ,剑突下 4cm ,质韧 ,有触痛 ,脾未及。血常规检查 :WBC 8.5× 10 9·L 1,N 0 .5 0 ,L 0 .38,E0 .12 ,血清谷氨酸氨…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2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连丽  金萍艳 《首都医药》2003,10(22):48-48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较为常见,文献报道的出现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升高的比例为15%~30%,黄疸发生率多为1%~2%。尤其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使用的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初治结核病患者的有效短程方案,但这三种药物均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甚至引起致命的急性肝坏死并肝功能衰竭。本文收集呼伦贝尔市结核病防治院1992~2002年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254例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8.
9.
易瑞沙致肝损害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瑞沙(吉非替尼片)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易瑞沙在治疗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腹泻、皮疹、皮肤干燥、痤疮等。我科1位肺癌患者服用易瑞沙后出现严重肝损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减少其发病率。方法:对7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中药为最多(21.3%),其次为抗结核药(16%);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84%),其次为黄疸(58.7%);肝功能受损以ALT、r-GT、TBiL增高为主;临床治愈40例(53.3%),好转33例(44%),恶化自动出院2例(2.7%)。结论:临床上慎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肝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及时停用肝损害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之一,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10%~15%[1]。本文病例为冠心病患者服用调脂药辛伐他汀致药物性肝损害,提示临床药师及医师对使用调脂药的患者要加强肝功能的监测,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毛璐  李素琴  梁志齐 《中国医药》2013,8(1):121-122
目的对中药汤剂中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炎的药物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及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评价标准对1例中药汤剂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肝损害的程度进行评价,查阅相关文献对处方中的可疑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中药汤剂导致的药物性肝细胞性肝损伤,汤剂中的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细胞性肝损伤可能性较大。结论临床在选择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时,应警惕其可能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极大贡献。但随着中医药的大力发扬以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发展,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事件也逐渐引起关注。通过分析中药致肝损害的现状及其发生因素,提出中药肝损害的预防及风险管理措施,为控制中药肝损害严重后果的发生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1例83岁女性,因发现血尿酸升高服用别嘌醇100mg/d治疗。2周后出现恶心,乏力,黄疸。实验室检查示:AIJT945U/L,AST1521U/L,TBil259.3μmol/L,DBil137.8μmol/L。甲、乙、丙、戊型肝炎血清学检测为阴性,考虑肝损害与别嘌醇有关,停用别嘌醇,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等治疗,1个月后症状逐渐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116例药源性肝损害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探讨药源性肝损害病因学近年所发生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116例药源性肝损害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引发肝损害的中成药占56.03%,中药汤剂占17.25%;影响生长代谢药占9.48%,中枢神经系统药占5.17%,抗结核药和免疫抑制剂分别占3.45%,消化系统药和解热镇痛剂各占1.72%,其它占1.72%。结论:提示目前中成药引发肝损害病例较前增多,对其安全性的监测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甲巯咪唑提供参考。方法对甲巯咪唑致药物性肝炎病例进行回顾,并从临床表现、作用机制、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71岁女性患者,药物性肝炎在服用甲巯咪唑后的1个月后发生,甲巯咪唑的剂量为30 mg/d,停药1个月以及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可能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故使用甲巯咪唑时应有用药指征,定期监测肝功能,尤其是在开始药物治疗的4周内,临床应注意监测肝功能,通常停药后6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一旦发生肝损害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联合用药,并注意剂量和疗程等。  相似文献   

17.
黄连上清片致急性肝损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 2岁 ,无肝炎病史、输血史及嗜酒史。因长期便秘自服黄连上清片 6片 ,bid。 4周后出现明显纳差、厌油、乏力、尿黄 ,未停药。 6周后症状加重而就诊。体检 :皮肤巩膜黄染 ,心肺正常 ,腹部平软 ,肝肋下 2cm ,质硬Ⅰ度 ,有触痛及叩击痛 ,脾不大。肝功能示总蛋白量 (TP) 76g·L-1,白蛋白 (ALB) 46g·L-1,总胆红素 (TB) 46.5 μmol·L-1,直接胆红素 (DB) 2 1.8μmol·L-1,丙氨酸转氨酶 (ALT) 196U·L-1,HBsAg(-) ,抗HBcIgM(-) ,抗HAV IgM(-) ,抗HCV(-) ,抗HEV Ig…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致儿童肝损害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从事儿童传染病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制定抗结 核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1 年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肺结核或肺外结核,接受抗结核药物治 疗的0~14 岁患儿227 例,对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7 例结核病患儿抗结核治疗过程 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56 例(24. 7%)。其中婴儿(≤1 岁)13 例,发生肝损害8 例(61. 5%);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时间常见于用药 后1 周内(25 例,44. 6%),53 例(94. 4%)发生在用药后2 个月内;静脉用药、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以及艾滋病合并结核病 的儿童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概率较大。儿童结核病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与性别无关,与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 药时间、合并艾滋病等因素有关。儿童结核病引起肝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肝酶升高(64. 3%)及有明显纳差、恶心、呕吐、 腹痛、皮疹等临床症状(35. 7%)。结论:结核病婴儿(≤1 岁)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概率较大。肝损害发生时 间常在用药后1 周内,大部分肝损害发生在用药后2 个月内,且多数肝损害表现为无症状肝酶升高,建议监测肝功能时间为用 药后第1、2 周,后每2 周1 次直到2 个月,2 个月后每月1 次至疗程结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何首乌致肝损害的原因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探讨中药饮片何首乌及其制剂所导致肝损害的原因,分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结果滥用、误用、长期盲目用药等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关键所在。结论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须大力普及中药知识,提高合理用药的认识和观念,杜绝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20.
1例53岁女性患者,因神经衰弱、神经症给予补肾益脑胶囊4粒/次,3次/d口服;艾司唑仑2 mg,睡前口服.连续用药70 d后患者再次出现精神症状,并伴有嗜睡、皮肤及巩膜黄染.肝功能示ALT 274 U/L,AST 57.0 U/L,TBiL 32.4 μmon/L,DBiL 19.8 μmon/L.尿常规:胆红素(++),尿胆原(++),酮体(+).停用补肾益脑胶囊,艾司唑仑继续服用,并给于保肝治疗.3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