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正确使用一次性输液贴后的拔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妹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54-85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工作人员少,患者很多,工作紧张而繁忙。比如:有时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需要按压止血,而其他患者又急需抢救或换药瓶、拔针,此时护理人员不得不请患者或家属协助继续按压止血。而以往传统的压迫止血一般都用无菌棉签,即使用了一次性输液贴,也没有按照正确方法使用,而造成无法利用输液贴压迫止血。在更换人员时,棉签可能跌落,或替换人员不懂要领,按压部位移动或压力不足,造成穿刺点得不到持续按压,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局部瘀血。遇凝血功能异常、血管脆性增加、用抗凝药物、患慢性疾病的患者时,静脉穿刺拔针后更易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和局部瘀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观察3种浅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部位和方法造成局部皮下瘀血、青紫、红肿的发生率。方法:随机将门诊1921例留观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教科书法、刘铭墉方法和沿穿刺血管长轴按压方法按压,对3组方法按压后产生的局部皮下出血、青紫、红肿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按压方法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沿穿刺血管长轴按压方法与另外两种方法比较,按压后发生皮下瘀血、青紫、红肿的例次明显减少,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护血管,增加下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拔针前冰敷局部血管在直接动静脉穿刺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通过直接动静脉穿刺方式行血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透析结束拔针时分别采用传统拔针法和冰敷拔针法,观察两组患者按压止血时间、皮下淤血、拔针疼痛感。结果观察组按压止血时间、皮下淤血发生率、拔针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敷局部血管后再拔针的方法缩短了按压止血时间、降低了皮下淤血发生率,减轻了拔针疼痛感。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静脉给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如何压针是保护患者的血管及保证下一次穿刺顺利的前提.不当的按压会造成血管出血、淤血和静脉闭塞等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紧张、疼痛和表浅静脉的缺失,而且也影响血管的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压针方法,即大面积按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不同按压方法的止血效果,寻找最佳按压止血方法。方法选择我校实习结束并返校的两个护理班学生,一班采用大拇指与穿刺血管平行按压止血一分钟,二班采用大拇指与穿刺血管垂直按压止血一分钟,在其他输液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比分析两种按压止血方法的效果。结果大拇指与穿刺血管平行按压止血有效率为96.00%。大拇指与穿刺血管垂直按压止血有效率为81.2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拇指与穿刺血管平行按压止血效果更好。应在护理实训教学和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预防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皮下组织瘀血,保护患者静脉血管,减轻其痛苦.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拔针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10min为试验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少于10min为对照组,操作者为笔者.结果 试验组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组织瘀血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10min,能有效预防皮下组织瘀血的发生,保护患者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适用于静脉输液、静脉注射和抽血,患者在静脉穿刺后,按压针眼时间不够或位置不准确,造成局部止血不力而致出血、渗血、皮下淤血形成淤斑,不仅损伤血管,还给护士下次穿刺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并且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采用自制加压包扎带运用于静脉穿刺后止血,无一例发生皮下淤血,便于护士操作,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病人静脉穿刺拔针后需要按压,而其他病人又急需抢救,护理人员不得不交给病人或陪护按压。这样穿刺点不能持续按压,在替换时可能因按压部位改变而造成静脉出血和局部淤血。凝血机制异常,血管脆性增加,应用抗凝药物,静脉穿刺拔针后如果不能持续按压,更易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和局部淤血。而这些病人往往需要长期输液,多次抽血化验。静脉是病人的“生命线”,保护好静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新拔针按压止血的方法.方法 将300例需要采集血标本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采用前臂伸展按压止血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拔针时按压方法不同,按压时间均为5 min.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穿刺点局部出血、肿胀及皮下瘀血及疼痛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方法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减少了患者因穿刺引起的局部出血、肿胀、淤斑、疼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液两种按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探讨一种新的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方法:将24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0例:竖向大面积按压法结合先拔针后按压方法,将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排与血管方向平行,将针眼上下1~3cm全部压住,按压的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的力量为正好,按压的时间为3~5min,同时询问患者痛感如何。对照组120例:横向小面积按压方法结合先按压后拔针的方法,用示指、中指、无名指单指横向按压,按压的力度、面积、时间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皮下淤血、出血、血管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疼痛感无或不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此方法效果明显肯定,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也为下一次穿刺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1.
<正> 大、中专基护教科书中规定静脉穿刺拔针时用棉签压迫穿刺点上方,不出血为止。这种传统的静脉穿刺拔针压迫止血法,常因压迫不当引起皮下肿胀、淤血,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影响再次静脉穿刺,使血管使用率大大降低。经一年来对4000例患者进行传统止血法和静脉穿刺拔针大范围压迫止血法的对比观察,体验到大范围压迫止血法止血效果远远高于传统压迫止血法;从而降低了皮下肿胀,淤血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重新使用率。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拔管后针眼局部止血时间延长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比静脉留置针头和普通头皮针头拔针后针眼局部按压止血时间,避免留置针头拔针后出现针眼局部出血现象。方法:将270例浅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5例,A组采用普通头皮针头静脉输液,B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头输液,观察两组拔针后针眼局部按压止血时间。结果:拔针后A组病例针眼局部按压止血时间135例中有102例<3min,占多数,超过5min只有1例,而B组病例针眼局部按压止血时间135例病人中只有34例<3min,超过5min却有16例,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时,拔针后针眼局部按压止血时间应延长,一般不少于8min,避免由于局部按压时间不足而引起针眼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最主要的治疗途径之一。因静脉穿刺失败,拔取输液针时按压不及时,或病人躁动不安,或由于某些药物的刺激性过强,对血管刺激性大等原因造成输液渗漏,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静脉炎。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患者的治疗[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造成患者静脉穿刺局部瘀血的原因.方法:回顾2004年9月~2010年9月发生静脉穿刺局部瘀血原因.结果:穿刺技术不过关导致瘀血所占比例28.3%,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导致瘀血40.6%,缺乏对血管特点的了解导致瘀血21%.工作责任心不强所致瘀血10%.结论:穿刺技术不过关和拔针按压方法不正确是造成瘀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静脉输液也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技术。静脉穿刺时对血管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但应避免拔针时操作方法不当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教科书中”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局部按压穿刺点上方片刻”操作,病人疼痛十分明显。对此,我采用新拔针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门诊输液病人 ,年龄 16~ 80岁 ,平均 4 7岁 ,男68例 ,女 4 2例 ,病人的出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选择手背静脉按常规输液 ,用 612 号头皮针一次穿刺成功 ,输液中途无渗漏。用计算器随机分为 5组 ( 4个观察组和 1个对照组 ) ,经均衡性检验 ,各组在病种、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方法 :输液完毕由专人负责拔针和按压血管。病人取平卧位拔针后 ,护士用棉签盖皮肤进针处及其上方血管 ,左手拇指同时压迫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根据股静脉穿刺后需加压止血 3~ 5分钟的规定时间 ,设对照组按压时间为 5分钟 ,观察组分别按压 1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后应用压力递减按压止血法的效果。方法将426例住院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2例,对照组2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压止血方法,观察组采用压力递减按压止血方法。结果两组淤血发生率、淤血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压力递减按压止血方法可有效降低淤血发生率及淤血面积,提高了再次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用药的主要给药途径。输液完毕拔针时如果按压方式不当,则会造成局部的出血、皮下瘀血、疼痛等,从而影响到下一次输液时血管的选择,并造成血管的损伤。为此我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用于拔针的按压,通过效果比较选择最佳的拔针按压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淤血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疼痛、皮下瘀血,会直接影响病人静脉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再次注射的成功率,增加病人痛苦。为有效地保护好血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除了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外,注意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最后环节也至关重要。现对本科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瘀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输液贴指压法应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液贴指压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液病人394例次,随机分为实验A组(输液贴三指横压法)、实验B组(输液贴拇指直压法),观察输液贴不同指压法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的比较;再将静脉输液病人241例次,随机分为输液贴组(实验组)、传统棉签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的比较,制定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使用输液贴指压法按压止血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使用输液贴不同指压法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输液贴指压法与传统棉签按压法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液贴指压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固定、不移位、止血效果好,病人满意度高,止血按压效果明显优于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