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两种排醚方式对于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观察。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40例,ASAⅠ~Ⅱ级,年龄1~3岁。随机分为浓度递减洗出法组(N组)和低流量洗出法组(D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潮气量法,起始刻度为8%,回路预充,给患儿吸人七氟醚混合气体,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经口异型管气管插管。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采用浓度递减洗出法和低流量洗出法组排出七氟醚。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年龄、体重、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有无嗜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寒颤、嗝逆、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醚后10minN组的血压,心率高于D组(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情况:D组患者轻度躁动多见,N组患者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均较高,D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躁动程度明显轻于N组(P〈0.05)。结论针对短小手术应个性化反合理用药,复合多种麻醉方式,尤其避免在七氟醚洗出阶段单纯吸入麻醉维持,平稳充分的洗脱七氟醚,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以避免造成生理和心理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七氟醚低流量满刻度洗入,低流量洗出紧闭麻醉法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挥发罐内七氟醚均达最大刻度。麻醉时A组患儿采用0.3L/min氧流量洗入。B组患儿采用1.0L/min氧流量洗入。当肺泡内七氟醚浓度至1.3MAC,将挥发罐刻度设定在3%~8%。手术结束前10min关闭挥发罐,调整氧流量为0.3L/min洗出。手术结束时将氧流量增至5L/min快速洗出。结果两组患儿在洗入期消耗量并无差别(P>0.05)。而A组患儿在维持期及总用量上明显低于B组患儿(P<0.01)。两组患儿在麻醉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患儿苏醒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患儿(P<0.01)。结论七氟醚低流量满刻度洗入,低流量洗出紧闭麻醉法可达到小儿手术对麻醉要求,且具有降低七氟醚消耗量及麻醉废气生成量,缩短苏醒及意识恢复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醚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Ⅰ组)和异丙酚组(Ⅱ组),各20例。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吸入6%七氟醚4 L/min完成诱导插入喉罩,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静脉输注异丙酚3~8 mg/(kg·h)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min)调节其输注速度维持麻醉。记录两组一次喉罩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儿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 PAED评分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包皮环切术患儿苏醒期效果优于七氟醚复合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7.
包义勇  程冰  丁美平  肖勇 《安徽医药》2012,16(11):1684-1685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随机分为L组和S组,每组30例。L组在气管插管前缓慢静推利多卡因1.5 mg.kg-1,并以2 m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S组则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术中均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患儿麻醉前(T0)和拔管时(T1)的MAP和HR、手术时间、拔管时间、PACU留观时间,拔管后行苏醒期躁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PACU留观时间近似;与S组比较,L组拔管时MAP、HR明显降低(P0.05),苏醒期PAED评分与躁动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持续静注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后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小儿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和异氟醚吸入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七氟醚吸入组的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异氟醚吸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是一种具有芬芳气味、诱导迅速、麻醉平稳、苏醒快、且在手术中不需肌松药物的吸入麻醉剂,是小儿唇腭裂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9.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口腔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理锋  唐猛  叶佩仪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45-2546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口腔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口腔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七氟醚吸入组与异氟醚吸入组,每组各30例.分别使用七氟醚或异氟醚吸入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行唇裂、聘裂手术.记录诱导时问、拔管时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七氟醚组诱导时间略长于异氟醚组静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异氟醚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平稳迅速,缩短苏醒拔管时间,适用于小儿口腔手术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不同浓度氧化亚氮对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全麻下唇裂修补术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S组、N1组、N2组,每组15例,ASA分级Ⅰ级。分别采用七氟醚复合纯氧(S组)、七氟醚复合50%氧化亚氮(N1组)、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N2组)诱导与维持,手术操作结束后,继续分别给予纯氧(S组)、50%氧化亚氮氧气复合(N1组)、66%氧化亚氮氧气复合(N2组)吸入至七氟醚停后2 min。记录各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观察术前、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HR、MAP、Sp O2、BIS值、M AC值。观察拔管后患儿躁动程度,并进行评分。患儿送PACU后采用PAED评分评价患儿躁动发生情况,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N2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短于S组、N1组(P<0.05),N2组术后即刻躁动评分PACU后PAED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与七氟醚复合纯氧和复合50%氧化亚氮相比,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能缩短插管诱导时间,有效降低躁动程度,并能安全应用于幼儿麻醉。  相似文献   

11.
七氟醚复合骶管内麻醉在婴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七氟醚复合骶管内麻醉在婴儿手术应用中的临床观察,探讨适合婴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 将30例择其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均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Ⅰ组术中以七氟醚维持麻醉,Ⅱ组患儿入睡后行单次骶管阻滞,术中给予七氟醚吸入.记录诱导后(T1),手术切皮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SpO2、HR、Bp值和患儿的苏醒时间,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谵妄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患儿的HR在T2时较T1时有显著增加(P<0.0 5),Ⅱ组的苏醒时间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I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复合骶管内麻醉极大减少了七氟醚的吸入量,术中躁动和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不失为一种适合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孙建国 《江西医药》2014,(11):1141-1144
目的:通过对1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的回顾,评价七氟醚麻醉对不同妇科病腹腔镜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0例,分为七氟醚及异丙酚两组,每组90例。监测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切皮时、气腹后、拔管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呼之睁眼)、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疼痛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七氟醚组插管后5min、切皮时的MAP高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各时间段PETCO2低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恢复时间无显著影响,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七氟醚诱导的复合麻醉吸入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种类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汪芳俊  胡建华  李洪琼  等. 《天津医药》2016,44(8):1036-1039
摘要: 目的 观察术中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患者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及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 120 例, 年龄 35~56 岁, 随机分为 4 组, 每组 30 例。D0.5、 D0.6、 D0.7 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 0.5、 0.6、 0.7 μg/ (kg·h), C 组给予生理盐水;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 术后各时段呼末七氟醚浓度, 记录患者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 观察患者苏醒情况和停药至苏醒拔管时间, 观察患者麻醉苏醒拔管情况, 并根据 Riker’ s 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评估。记录手术时间、 麻醉时间、 术中瑞芬太尼用量、 术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 七氟醚吸入浓度及相应时间。结果 4 组患者一般资料、 瑞芬太尼用量、 手术时间和术中 AAI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D0.7 组麻醉时间较其他 3 组延长 (P < 0.05)。与 C 组比较, D0.5、 D0.6 和 D0.7 组术中不同时段七氟醚吸入浓度均降低, 苏醒时间延长, 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降低, 且D0.7组苏醒时间较D0.5、 D0.6组延长, 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低于D0.5组, 与D0.6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 D0.5、 D0.6和D0.7组Riker’ s镇静-躁动评分达到7分的比例降低 (P < 0.05); D0.6和D0.7组评分达到4分的比例较C组和D0.5组高, 而达到6分的比例较C组和D0.5组低 (P < 0.05); D0.7组患者评分达到3分的比例高于其他3组 (P < 0.05)。术中D0.6组和D0.7组分别有4例 (13%) 和8例 (27%) 发生心动过缓。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 (kg·h) 可有效减少术中七氟醚的用量并降低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 减少患者吸入全麻苏醒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家骏  简道林  邹学军  杨刚 《河北医药》2012,34(7):1018-1019
目的 总结术毕前持续输注丙泊酚预防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经验.方法 93例小儿行下腹部下肢会阴部手术,时间<2 h,以吸入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保留自主呼吸,专人管理呼吸,七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侧卧位下行骶管穿刺,注入利多卡因和罗吡卡因,麻醉完善后开始手术.术毕前10 min左右停止吸入七氟醚并加大氧流量洗出七氟醚,同时开始泵注丙泊酚直至手术结束,待患儿苏醒.记录停药至苏醒的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患儿术后躁动评分及镇静评分,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PONV).结果 79例在七氟醚复合骶麻完成手术.七氟醚麻醉诱导平稳,苏醒时间(4.8±2.6) min、恢复室停留时间(19.2±4.3)min.68例镇静满意,11例(13.9%)镇静过度.75例无躁动,4例(5.1%)轻中度躁动,无一例发生重度躁动及PONV.结论 术毕前持续输注丙泊酚可预防七氟醚所致的术后躁动,为患儿提供平稳舒适的苏醒过程,同时又不影响患儿苏醒及出室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方法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n=30),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清醒、术后止疼药需求时间及麻醉并发症。结果A组在人工气腹及气管拔管时BP、H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较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对止疼药物需求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吸入七氟醚麻醉比较,小儿腹腔镜手术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效果确切,麻醉苏醒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在固定的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和新鲜气体流量下, 观察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对回路内麻醉气体浓度的影响。方法记录两组吸入麻醉苏醒期病人各时间点异氟醚 Fi、Fe、PETCO2、血压、脉搏、气道压力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在相同的氧流量下, 吸附器组Fi和Fe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P<0 01)。苏醒时间吸附器组快于对照组, 两组病人在拔管时间及气道压力上无统计学差异 (P>0. 05)。两组病人麻醉后苏醒期血压、脉博、PETCO2 等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后, 异氟醚浓度下降迅速、病人清醒快, 省却了“冲洗肺”的过程, 同时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及气道压力的变化, 使苏醒更为安全简便, 减少了不必要的气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行外科手术的83例3~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全凭静脉麻醉,试验组患儿行七氟醚静脉及吸入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结果试验组平均苏醒时间(8.9±6.7)min、术后拔管时间(11.2±8.8)min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14.3±8.1)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更为平稳,对生命体征影响更小,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小儿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七氟醚与丙泊酚在神经外科麻醉恢复期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七氟醚、丙泊酚对神经外科长时间麻醉维持后苏醒时间等的影响.方法 将5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25例,麻醉维持首先根据BIS监测来调节七氟醚的吸入浓度或丙泊酚的静脉靶控浓度,使BIS维持在45~55之间,然后根据平均动脉压调节瑞芬太尼的输注速率,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观察两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简单神经病学评估恢复时间等.结果 七氟醚麻醉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简单神经病学评估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丙泊酚组(均P<0.05),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呕吐、寒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七氟醚和丙泊酚都适合于需要快速苏醒的神经外科麻醉,其中七氟醚苏醒更迅速.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8,(1):69-71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或七氟醚麻醉对小儿日间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126例,按麻醉维持药物不同分为两组。A组61例,为全凭静脉麻醉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65例,为纯吸入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记录两组的拔管时间,采用5分躁动分级法评估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期无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苏醒期中、重度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小儿日间手术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纯七氟醚麻醉,给予标准的复苏流程化护理和相应的护理策略对于患儿平稳安全度过苏醒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曲马朵超前镇痛对学龄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循环、苏醒期躁动及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90例,年龄6~10岁,ASAⅠ级,随机分为小剂量曲马朵组(T1)、大剂量曲马朵组(T2)及对照组(C),每组30例。各组患儿以七氟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诱导插管,T1、T2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曲马朵1mg/kg、2m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术毕待患儿清醒拔管。结果:各组患儿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T2组患儿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镇静满意率明显升高(P<0.01),T1组HR、MAP及躁动发生率较C组有一定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g/kg的曲马朵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预防学龄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获得较为满意的镇静效果,拔管时及拔管后循环更平稳,且不影响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