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胃排空和胃动力的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39(3):264-266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胃促生长素(Ghrelin)腹腔注射后大鼠胃排空效应,阐明Ghrelin在胃排空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A、B、C、D),每组各10只,4个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Ghrelin(0.5、1.0、1.5、2.0 nmol/kg)腹腔注射,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1ml腹腔注射,45min后每只大鼠半固体糊1.0ml灌胃,30min后处死,测定胃排空率,比较5组间胃排空率的差异。结果腹腔注射Ghrelin后大鼠胃排空率(36.08±5.57)%,与对照组的(27.18±2.37)%相比有明显加快(P<0.05),而且该效应与腹腔注射Ghrelin的量有一定的关系,小剂量Ghrelin(0.5nmol/kg)腹腔注射对胃排空无明显影响(P>0.05),但中、大剂量Ghrelin腹腔注射能明显加速大鼠胃排空效应(均P<0.01)。结论中、大剂量Ghrelin腹腔注射能明显加快健康大鼠的胃排空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观测胃排空和胃动力的MRI检测方法,并用于胃排空和胃动力的初步研究.方法对20例正常成人进行胃排空和胃动力的MRI观测.试餐用Gd-DTPA标记的10%葡萄糖液500ml.胃排空观测用TSF/T1WI序列轴位.胃动力观测用Dyn/TSE/T1WI序列斜冠位.为比较检查的重复性,同一受试者在相同条件下行4次扫描.结果每一胃收缩波均清晰可见.胃半排空时间(T1/2)为(45.32±10.49)min,远端胃收缩频率为(2.72±0.25)次/min,收缩幅度为(40.75±3.86)%,收缩波运行速度为(0.26±0.04)cm/s.同一受试者4次检查结果为T1/2的变异系数为3.93%,胃收缩频率的变异系数为5.77%,远端胃的收缩幅度及收缩波运行速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60%和3.40%.结论MRI为无创、动态、定量观测胃排空和胃动力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宋小元  余欣  罗锋 《重庆医学》2003,32(5):514-514
198 5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本科采用右胸前外侧、上腹正中及左颈三切口 ,行中上胸段食管癌切除、左颈部食管 胃吻合术 2 5 0例 ,发生胃排空功能障碍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中 ,男 1例 ,女 5例 ,年龄 5 8~ 72岁 ;均在术后停止胃肠减压 ,进食流质后 2~ 3d内出现胸闷、心率增快和不同程度呕吐 ,再次置胃管可抽出大量不含胆汁的胃液。钡剂或碘剂造影显示 :胃内有大量潴留 ,胃轴线右移、胃张力低、无蠕动波及幽门完全梗阻。本组例l在术后 4 0d内先后行十二指肠松解、幽门成形、裂孔扩大、剖胸探查企图纠正右移的胃轴线等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排空延迟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2012 年10 月- 2013 年8 月于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7 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针灸组术后第1 天开始针灸治疗,持续10 d ;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排气/ 排便时间的差异。 结果 针灸组37 例中,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30 例中,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26.7%(8/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158 ,P =0.041) ;针灸组术后排气/ 排便时间为(4.8±1.02) d,对照组排气/ 排便时间为(5.7±1.29)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9,P =0.002)。 结论 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并缩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模型犬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模型犬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动力紊乱犬模型 ;采用放射性核素99Tcm 植酸钠标记的半固体试餐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术 (SPECT)检测胃半排空时间(GEt1 2 ) ;采用适应起搏参数从位表输入起搏信号以驱动胃电节律。结果 迷走神经干切除术后犬的GEt1 2 (79.42± 1.91)min较术前 (5 6.3 5± 2 .99)min ,(P <0 .0 0 1) ,明显延迟 ,但行胃起搏治疗后GEt1 2 (64 .94± 1.75 )min ,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0 1)。结论 采用适宜起搏参数进行胃起搏可加速胃排空 ,恢复或改变胃功能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件分析胃癌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经保守治疗后,3例2周内,8例2~4周内,2例4~6周内恢复.结论 术后胃的正常运动功能被破坏和吻合口水肿可能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一般能明确诊断;确诊后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方法治疗胃癌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住院的胃癌术后合并残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共99例,实验组47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52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残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恢复进食全流食时间、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能够帮助胃癌术后残胃功能障碍的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9.
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患者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体表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 2 1例 ,其中15例为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6例为糖尿病胃轻瘫。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进行胃起搏治疗 ,每日 1次 ,每次3 0min ,共 14日。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体表胃电图参数及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排空率。结果 胃起搏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 6.70± 2 .17分 ,治疗后降为 3 .40± 2 .44分 (P <0 .0 1) ;治疗后总症状改善率为5 2 .3 %± 19.2 % ;对早饱、上腹胀的有效率分别为 70 .1%和 83 .3 %。胃起搏治疗可改善部分胃电参数 ,治疗后胃正常慢波百分比、主频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 (P <0 .0 5 )。胃起搏治疗还可提高患者的 4h胃内钡条排空率 ,有效率为 5 7.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体表输入起搏信号治疗胃动力障碍患者 ,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部分胃电参数 ,提高胃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太和县人民医院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全胃食管吻合术)和40例观察组(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比较2组胃动力参数及胃排空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蠕动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0 min、60 min、90 min胸胃排空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够促进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13C-辛酸呼气试验(OBT)与胃排空功能超声检测(GEU)在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功能检测中的一致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1例,对照组30例,分别行OBT与GEU检测,评价胃排空功能,并分别比较两种检测手段所得参数的相关性。结果:OBT显示糖尿病组胃半排空时间(GET1/2)、延迟相时间(tlag)均明显延长,120min胃残留率(Ret120min)增加。GEU亦显示不同时点糖尿病组胃排空率延迟。两种方法在不同时间点胃排空率具有高度相关性,对照组:60minr=0.501P=0.005,120minr=0.526P=0.002;糖尿病组:60minr=0.604P<0.001,120minr=0.651P<0.001。结论:应用OBT方法检测糖尿病胃动力障碍与GEU所得结果一致性较好,OBT不失为一种相对理想和临床实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思元)(程斌)(吴华)(郑毅)(胡健)(周健)(鲜于志群)AScintigraphicStudyonGastricEmptyinginPatientswithNon-ulcerDyspepsiaWANGSiyuan;CHENGBin;WUHua;...  相似文献   

13.
顾晓华 《河北医学》2003,9(7):607-60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DGE)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85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胃大部切除手术408例。结果:本组408例中发生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11例,发生率2.7%。结论:DGE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发病机制不明。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手术应为禁忌。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年来该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的43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过10d ̄34d的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多发生于大手术后,并以老年人及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居多。静脉营养支持辅以胃肠动力药配合治疗均可以治愈。明确诊断是关键,胃镜检查和胃肠道造影对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113m)In—DTPA标记的液体试餐测定了常见胃部疾病39例患者的胃半排空时间(以GET/2min表示).另选6名供血团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值GET1/2为34.2±12.7min.本组所测定的胃部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为38.3±19.3min;十二指肠溃疡为30.15±10.96min;胃癌晚期、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胃溃疡等GET1/2均明显延长,表明这些疾病存在有胃运动功能障碍,在治疗时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的关系。方法 对54例FD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胃排空延缓FD组(FDD组)和胃排空正常FD组(FDN组),1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空腹和餐后)、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含量。结果 FDD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N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FDN组。各组试餐前后血浆NT增幅无显著性差异。FDlN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N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结论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NT密切相关。NT在FD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因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4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胃手术患者1320例,其中73例胃手术后发生了胃排空障碍.结果 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多发生在胃手术后的3-12d,其中术后3~4d停止胃肠减压即出现症状者13例(17.8%);术后5~7d进流质饮食后出现症状25例(34.2%);术后12d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出现症状35例(47.9%).本组患者并发有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腹水、幽门梗阻是可能的诱因,分别占38.3%、35.6%、32.8%、26.O%、28.7%.经对症处理绝大多数患者在3~6周症状消失,只有1例迁延达51d.结论 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多出现在胃术后的3~12d.影响的因素主要是糖尿病或营养不良.胃镜检查及同步放置肠内营养管对治疗有意义.对症处置均能治愈,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食管癌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病例进行单中心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1 294例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发生胃排空障碍的19例(1.47%)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胃排空障碍的l 2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吻合部位、手术入路及游离胃方式等,分析可能影响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因素.通过本中心的研究得出胃排空障碍发生规律和治疗手段.结果 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19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吻合部位、手术入路和游离胃方式均无关(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低,发生原因不明确,一旦发生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经保守治疗均可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