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聚乳酸/甲壳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动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聚乳酸/甲壳素的复合,制备一种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采用溶液法将两种材料进行复合,待溶剂挥发后成型。对此材料进行动物实验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过敏实验结果显示,动物对复合材料浸提液反应与阴性对照没有明显区别,除阳性对照的豚鼠外,均未出现刺激反应,热原实验结果显示,在每种材料初试的3只新西兰白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2摄氏度以下,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在1.0摄氏度以下,符合热源实验的评价标准,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兔子在注射浸提液后,没有任何不安,焦躁或其它萎靡不振等不健康行为。结论:聚乳酸/甲壳素复合材料在生物学评价实验中符合评价标准,可用作组织工程支架体的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聚乳酸(PLA)/丝素蛋白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简称PLA/丝素蛋白复合支架)的制备 方法,评价其生物学性能。方法:将PLA多孔支架材料放在丝素蛋白的水溶液中浸泡,经干燥后制备成PLA/丝素蛋白复合支架。实验分为PLA支架组(单纯聚乳酸支架组)与PLA/丝素蛋白复合支架。按ISO—10993标准,两组分别做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细胞毒性实验、 刺激实验和热原实验,对其结果逐项进行比较。结果:刺激实验显示两种支架材料均未引起动物皮肤明显刺激,符合标准;热原实验显示两种支架材料引起动物体温升高均<0.2℃,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溶血实验显示两种支架材料样品的溶血率均<5%(P=0.000),且PLA/丝素蛋白复合支架抗溶血性优于PLA支架;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显示,PLA/丝素蛋白复合支架(37 min)长于PLA支架的动态凝血时间(26 min),即PLA/丝素蛋白复合支架的抗凝血性能明显优于PLA支架;细胞毒性实验中,PLA/丝素蛋白复合支架组的细胞生长情况明显优于PLA支架组,即PLA/丝素蛋白复合支架的细胞毒性明显小于PLA支架。结论:PLA/丝素蛋白复合支架材料具有比单纯PLA支架材料更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作为支架材料植入体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采用医用硅橡胶经聚四氟乙烯(PTFE)改性,用于制备植入体内的新型腹腔化疗管复合材料.方法 对其材料进行物理机械性能、动物试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PTFE添加最对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不大,随着PTFE含量增加,复合材料仍保持较高的物理机械性能;复合材料通过过敏试验、热源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生物学评价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材料无明显毒性,材料中不存在潜在致敏性物质,所含热原含量符合生物体的要求.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本文所制备的硅橡胶/PTFE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制备腹腔化疗导管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硫酸钙-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支架的制备,以期此材料能符合人工骨植入修复骨缺损的要求。方法采用共滴定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材料,再结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硫酸钙制备人工骨支架材料,采用XRD、TEM、SEM和万能力学测试机等对复合材料进行生物力学复合材料特性的研究。结果硫酸钙-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材料成分与微结构具有同天然骨类似的某些特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其结晶度、力学强度可达到人体松质骨要求,其结果取决于三种材料的含量比例、温度和pH值等。结论硫酸钙-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材料是良好的生物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5.
曹明溶  牟善松 《广东医学》2005,26(7):906-907
目的采用医用硅橡胶经聚四氟乙烯(PTFE)改性复合材料制备植入体内的多功能腹腔化疗管,对其材料进行物理机械性能及动物试验安全性评价。方法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对复合材料进行过敏试验、热源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制备多功能腹腔化疗管的复合材料在生物学评价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材料无明显毒性,材料中不存在潜在致敏性物质,所含热原含量符合生物体的要求。结论制备多功能腹腔化疗管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聚乳酸/甲壳素的复合,制备一种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采用溶液法将两种材料进行复合,待溶剂挥发后成型。对此材料进行动物实验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过敏实验结果显示,动物对复合材料浸提液反应与阴性对照没有明显区别,除阳性对照的豚鼠外,均未出现刺激反应;热原实验结果显示,在每种材料初试的3只新西兰白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2 ℃以下,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在1.0 ℃以下,符合热源实验的评价标准。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兔子在注射浸提液后,没有任何不安、焦躁或其它萎靡不振等不健康行为。结论聚乳酸/甲壳素复合材料在生物学评价实验中符合评价标准,可用作组织工程支架体的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氨基酸聚合物[poly(amino acid),PAA]/硫酸钙(calcium sulfate,CaSO4)生物工程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制备PAA/CaSO4.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微核实验、热原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组小鼠活动正常,7 d内小鼠无死亡,各组动物未见中毒症状或不良反应,7 d 后各组小鼠体质量日平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材料浸提液的溶血率为2.01%,符合<5%的国家标准.微核实验中3个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微核率无明显差异(各组的微核率均介于0.4~0.6之间),材料无潜在致突变性.热原实验中3只动物中体温升高最高为0.4℃,体温升高的总数为1.1℃,符合热源实验国家标准.皮内刺激实验观察显示,注射材料生理盐水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处无明显红斑、水肿和皮肤坏死,PII 为0.01~0.02,属极轻微刺激.细胞毒性实验中A、B、C组的BMSC的相对增殖率均>90%,细胞毒性为0~1级,材料无细胞毒性.结论 PAA/CaSO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求一种新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纳米吸波材料,作为热疗的靶位,以求实现局部热疗。方法 设计制备了CNTs/HAP纳米吸波复合生物材料,在2450MHz频率的微波辐照下通过动物活体实验对吸波复合生物材料的热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材料的周围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通过对微波输出功率和材料配比的调整,体内材料温度可实现36—45℃的有效控制;15W的微波输出功率有利于材料吸波能力更好的发挥,而且CNTs质量百分含量在4%时,复合材料热效应效果最好。组织切片病理学的观察结果也反映出该复合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只是引发了正常的炎症反应。结论 CNTs/HAp纳米吸波复合生物材料可以作为微波的靶位,作为能量转换器,实现局部热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对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人工骨进行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热原试验。结果 该材料安全无毒性.无溶血性.不含热原。符合种植材料要求。结论 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可降解镁(magnesium,Mg)增强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复合膜的抗菌功能。方法:将不同比例的镁颗粒负载于聚乳酸基质中制备Mg/PLA复合膜,用于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形貌,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变化,并测试材料24 h内于磷酸盐缓冲液中降解引起的pH变化。同时,用MC3T3?E1细胞系、L929细胞系以CCK?8法检测材料降解产物的生物相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细菌平板计数观察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材料表面的生长情况。结果:10%wt和 20%wt的镁添加量增强了材料的力学强度,而Mg含量过高 (40%wt)则削弱了其对PLA机械性能的增强作用。无论是PLA还是任一复合材料的降解产物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而且,20%wt Mg/PLA和40%wt Mg/PLA复合膜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且抑菌率随着M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结论:一定Mg负载量的Mg/PLA复合材料对聚合物机械性能和抗菌作用有较好的改善,有望作为屏障膜材料应用于口腔组织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口服吸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制备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制剂,并进行大鼠口服吸收的研究。方法: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以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电镜观察其形态及粒径分布,以大鼠用药前后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研究其口服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在民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89.6mm,包封率为36.1%,大鼠用药后血液凝固时间显著延长。结论:纳米脂质体对低分子肝素大鼠口服吸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将封堵器进行肝素涂层,通过局部肝素的缓慢释放,达到抗血栓目的,避免先心病介入治疗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来避免血栓形成的现状。方法首先将肝素降解成低分子肝素,借助油包水(w/o)乳化交联技术制备了新型肝素微胶囊,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时,将制备的肝素明胶粒子采用透明质酸钠涂层方法进行镍钛合金封堵器的涂层。结果各种影响因素中明胶浓度对肝素微胶囊制备影响最大,明胶浓度为1%时肝素微胶囊粒径多在100 um以内,最佳制备工艺所得LMWH-GMS的包封率约为80%;封堵器采用透明质酸钠涂层时涂层均匀、不易脱落。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将肝素降解成低分子肝素,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可将低分子肝素制成粒径纳米级微胶囊并保持抗血栓特性;应用透明质酸钠涂层方法可以成功地对镍钛合金封堵器进行涂层。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Whether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microcapsule coated occluder is helpful to endothelialization in atrial-septal defect models is uncertain.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oated NiTi alloy occluder and provide the evidence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trial-septal defect occluders in vivo. Methods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microcapsul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gelatin as microcapsule material. The prepare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gelatin particles were subjected to nickel and titanium alloy occluder coating by sodium hyaluronate. A dog model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 was established after treatment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microcapsule coated occluder (n=4) and uncoated occluder (n=4). Endotheliocytes and fibroblastic cells in occluders were observed. And the rate of endothelialization was detected. Result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gelatin was 1%, the diameters of particles were mostly about 100 μm, and the particle size was uniform. The envelope efficienc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microcapsule was about 80%. The endothelialization of occluder in the model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coated group than in the uncoated group (P 〈0.0001). Conclusions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n be prepared into microcapsules with their particle size in nanometric grade. The antithrombotic properties are kept in the nickel and titanium alloy occluder successfully coated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The endothelialization after the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in the coated group is obvious, indicating that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s helpful to the growth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occlude and the healing after the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不同浓度肝素体外对肾病大鼠、肾病患儿及其各自的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RBC)阴电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肾病组与其对照组一样,RBC阴电荷量均随着肝素浓度的增高而增加。二者呈现明显正相关。但不同的是,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对低浓度肝素的敏感性下降,而对高浓度肝素则增强。由于实验结果证实,RBC阴电荷量与KPTT及PT呈正相关,故肝素的上述作用也反映了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本文为观察肾病的高凝状态提供了新方法,并为肾病时使用低剂量肝素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NCO封端的聚氧酯(PU)预聚物,制备了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网络(EP-g-PU IPN);通过添加受阻酚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 (AO-60)制备了AO-60/EP-g-PU IPN。通过FT-IR、DMA、SEM分别研究了改性分子链的基团变化、改性体系的动态性能及断裂面的形态,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由于AO-60与PU链段间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制备的AO-60/EP-g-PU IPN体系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但是添加AO-60后,由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肺靶向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考察低分子肝素肺靶向微球缓释性、稳定性和靶向性。方法 用乳化法制备微球,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因素,体外释药试验研究其缓释性,以外观形态、粒度分布、包封率、释药性等的变化考察其稳定性,以及微球在家兔的体内分布。结果 所制备微球粒径在5-25μm者85.5%,包封率为87%,并有良好的缓释性、 靶向性和稳定性。结论 该法制备的微球稳定,可用于肺靶向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鼠腹腔注射类肝素-冠心舒200mg/kg后2h,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显著缩短,其促纤溶活性优于肝素;体外用药肝素与冠心舒对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无影响。实验结果还提示冠心舒与肝素的抗凝血活性与促纤溶作用不一致,抗凝效价不能代表促纤溶作用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肝素替代品,作为体外循环管路中的抗凝血活性涂层物质。方法:依据肝素的抗凝血机制,选取了3种天然植物多糖,采用惰性化浓硫酸法对植物多糖进行硫酸酯化处理,并采用共价键结合法将多糖硫酸酯固定于体外循环管路材料表面。对涂层材料表面功能基团和形貌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涂层材料表面抗凝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多糖硫酸酯可以均匀地涂层于管路材料表面,使材料表面APTT明显延长(P<0.05)。结论:通过浓硫酸法对植物多糖进行修饰可以获得多糖硫酸酯,可以应用于管路材料抗凝血涂层,发挥良好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无抗凝作用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25例,观察了近期疗效与12~24月后对皮质激素或环磷酰胺(CTX)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近期对肝素治疗显效但复发以及有效者,今后用激素或CTX治疗均可达完全缓解,无效者则效果较差.本文结果表明,肝素治疗的近期疗效可用于预测肾病患儿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层层自组装壳聚糖/肝素复合涂层膜对支架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逐层自组装的方式将壳聚糖和肝素逐层结合在316L不锈钢槽内,制成不同层数的涂层膜,以凝固法测定健康人血液在聚合物膜和不锈钢上作用2 h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并检测其抗凝血功能的稳定性.制备壳聚糖/肝素复合涂层膜支架,研究复合涂层膜支架在猪动静脉分流血栓模型中对支架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备组复合涂层膜APTT和TT均较316L不锈钢组极显著延长(P<0.01),并且APTT和TT延长和复合涂层膜层数增加相关.复合涂层膜在2周内上述凝血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在猪动静脉分流血栓模型中,复合膜涂布的金属支架形成的血栓重量极显著低于316L裸支架(P<0.001).结论:层层自组装壳聚糖/肝素复合涂层膜具有极显著的抗支架血栓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