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采用科学有效的疫点灭鼠,尽快控制鼠传疾病。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疫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并使用高效灭鼠剂(溴敌隆)疫点灭鼠。结果通过15d的治理和灭鼠,共拣获54只死鼠。主要家栖鼠类密度由灭鼠前的5%下降至0.7%。结论采用科学有效的环境综合整治,使用高效灭鼠剂(溴敌隆)在疫点灭鼠,能有效控制鼠类密度。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枞阳县长沙洲住户10年药物灭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连续10年使用抗凝血剂的灭鼠效果,分析了效果逐渐降低的原因,提出了长期控制鼠害的措施。方法:采用鼠夹法调查鼠密度,同时进行抗药性监测及鼠类对毒饵的拒食性试验。结果:抗凝血灭鼠剂使用开始数年.灭鼠效果十分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灭鼠效果愈来愈差。造成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鼠类对毒饵拒食和耐受量增大以及鼠类种群组成结构的变化,对抗凝血灭鼠剂耐药性较大的鼠种种群数量上升,而较敏感的种群数量减少。结论:在开展药物灭鼠的同时,必须逐步改造环境,控制鼠类食源和隐蔽场所,减少环境容纳量,才能最终有效地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3.
4种抗凝血灭鼠剂对褐家鼠的适口性和毒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种抗凝血灭鼠剂对褐家鼠的适口性和毒性比较岳木生,王谷生,李健,宁振兴在实际灭鼠工作中,灭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鼠类对灭鼠剂的接受性和毒杀作用(1)。在众多的灭鼠剂种类中,抗凝血灭鼠剂以其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不同种类药物对同种...  相似文献   

4.
毒饵灭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毒饵灭鼠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邓址毒饵是最常用的灭鼠方法,具有效果好、使用方便、经济等优点。现将毒饵灭鼠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一、灭鼠剂灭鼠剂是用于毒杀鼠类的化合物,主要是指做毒饵的胃毒剂。灭鼠剂的发展有长久的历史。早在...  相似文献   

5.
曾经风靡一时的剧毒急性灭鼠剂,由于灭鼠效果差,使用不安全等原因,50年代以来已被陶汰,不再用于城市家栖鼠类的防治,为高效安全的慢性抗凝血灭鼠剂所取代。国内从60年代起相继开展了慢性抗凝血灭鼠剂的研究和生产开发工作,特别是1978年中央爱卫会在无锡召开除四害协作会议以来,灭鼠药物的研制和全国大面积灭鼠工作有了很  相似文献   

6.
<正> 敌鼠钠盐是一种抗凝血灭鼠剂。它具有对鼠类毒性高,对人畜家禽毒性低等特点。是目前使用很广的一种灭鼠药。常用浓度0.03——0.05%。为了使敌鼠钠盐应用更:为合理,不少地区对低浓度灭鼠作了观察。为配合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和冬春季灭鼠活动,我们选用0.025%浓度的敌鼠钠盐在两个不同生境的大队进行灭鼠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1、鼠类密度测定:采用鼠迹法,即在  相似文献   

7.
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38,自引:24,他引:14  
大量而持续使用抗凝血灭鼠剂,鼠类会产生抗药性。抗药性现场的主要表现是:毒饵不断被吃掉而鼠密度不下降或下降不明显。抗凝血剂灭鼠通常在处理4天后毒饵消耗即应下降,否则就是一种警戒信号。但是,下列因素也可导致抗凝血剂灭鼠失败,应予以调查排除:①鼠药原粉不合格(如纯度  相似文献   

8.
几种灭鼠药物现场毒杀黑线姬鼠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农田灭鼠惯用急性杀鼠剂,造成大批非靶动物中毒死忘,且灭效不理想。抗凝血灭鼠剂能否用于农田灭鼠,关键在于鼠类能否连续吃到毒饵。我们选用急性毒力较强的抗凝血灭鼠剂,采用一次性少量多点投饵方法毒杀黑线姬鼠,灭效均高于急性灭鼠药磷化锌。其中以大降灭效最高,校正灭鼠率达80.96%;其次为敌鼠钠盐和溴敌降,灭效分别达87.01%和85.45%:磷化锌灭效最低,为70.16%,几种抗凝血灭鼠剂与磷化锌灭效相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灭鼠特”学名氨基硫脲(Thiasemicarbazide),系国内近年来生产的一种硫脲类灭鼠剂,据资料报道认为灭鼠特对鼠类具有高效、低毒,一般情况下无二次中毒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0.
我省灭鼠概况50年代初期,灭鼠药物在我省重点鼠疫防治地区开始使用。1950~55年间,只是在小范围内采用急性灭鼠剂开展灭家、野鼠工作。自1956年开始采用亚砷酸灭鼠剂,在张家口地区的1市13县开展了大面积群众性灭鼠活动。一直到1970年的14年内,  相似文献   

11.
2003年蒙洼蓄洪区鼠情监测及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蓄洪区鼠患情况以及采取灭鼠措施防止灾区出血热发生流行。方法以夹夜法调查灾区鼠密度,取鼠血、鼠肺标本检测鼠对出血热病毒的感染率,用溴敌隆毒饵灭鼠控制鼠数量。结果蓄洪后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11.1%和8.9%,室外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82.4%,室内小家鼠为优势种占66.7%,室外还发现了鼠类天敌黄鼠狼和刺猬,室内鼠总感染率为0,室外鼠总感染率为31.25%,室外草垛灭鼠率为100%,室内灭鼠率为45.9%,2003年未发生出血热病例。结论2003年蓄洪区鼠密度低和鼠带毒率也低,较低的密度下难以获得较高的灭鼠率。  相似文献   

12.
两种溴敌隆毒饵适口性实验室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 0 .0 0 5 %溴敌隆普通毒饵和蜡块毒饵对大白鼠的适口性及杀灭效果 ,为使用此类药物灭鼠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性摄食试验和毒杀效果观察。结果  0 .0 0 5 %溴敌隆普通毒饵和蜡块毒饵对大白鼠的摄食系数分别为 0 .81和 0 .6 6 ;毒杀率都达到 10 0 % ;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5d和 6 .3d ;雌性试鼠对溴敌隆更为敏感 ,雄性试鼠对溴敌隆较为耐受。结论  0 .0 0 5 %溴敌隆普通毒饵和蜡块毒饵对鼠类适口性好 ,毒效高。  相似文献   

13.
褐家鼠对慢性抗凝血灭鼠剂拒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报告在长期应用抗凝血灭鼠剂地区,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毒饵具有明显的拒食性。使用抗凝血剂毒饵火鼠3个月后捕捉的褐家鼠,与3年内未曾使用过抗凝血剂毒饵的褐家鼠,摄食系数的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u=14.57,P<0.01)。文中还分析了产生拒食性的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4.
雷州市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捕自广东省雷州市的黄胸鼠在应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数年后对第一代药物的抗性发生水平。方法将捕自雷州市郊的黄胸鼠室内预饲一段时间后,选择合格试鼠,配制0.005%杀鼠灵毒饵采用无选择性摄食试验法饲毒(LFP法),观察并分析试鼠的死亡率与食毒量的关系。结果黄胸鼠抗性检测合格试鼠共36只,检测结束后试鼠因药物死亡32只,试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为11.11%,接近抗性种群形成临界水平;死亡试鼠性别间在致死剂量和死亡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30,Pd=0.987,Pt=0.971);全部死亡试鼠平均食毒剂量(115.71±53.84)mg/kg,平均死亡时间(7.2±2.4)d。结论在抗凝血灭鼠剂的使用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害鼠对药物的敏感度变化趋势,为药物灭鼠的选择提供依据,以节省有限的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山西省隰县大仓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实验室配制0.05%杀鼠灵小米毒饵,采用6d无选择摄毒法。结果杀鼠灵对25只大仓鼠毒杀率为84.0%,死亡鼠平均食毒剂量为149.20mg/kg,平均致死时间为5.29d;存活鼠平均食毒剂量为167.13mg/kg;抗性发生率为16.00%。结论大仓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已经形成了抗药性个体,但根据判定标准的要求尚未产生抗药性种群。  相似文献   

16.
几种抗凝血杀鼠剂对东方田鼠的毒杀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寻求适合东方田鼠的防控技术,应用5种抗凝血杀鼠剂对该鼠进行毒杀试验。方法试鼠全部捕自洞庭湖湖滩,将捕获的东方田鼠随机分组,每种杀鼠剂处理组分别供给5、10、20、40、60g毒饵。结果敌鼠钠盐、特杀鼠2号、杀鼠迷、溴敌隆、溴鼠灵5种抗凝血杀鼠剂对东方田鼠的致死高峰期在2-6d,对东方田鼠的毒杀率达80%以上。结论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鼠剂均可作为防治东方田鼠的药剂,尤以特杀鼠2号和溴鼠灵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抗凝血灭鼠剂敌鼠钠盐和溴敌隆低浓度混配现场防制家鼠的效果。方法 采用两次湿润的方法,分别将敌鼠钠盐和溴敌隆按 0 .015%, 0. 002%的浓度分两次加入新鲜稻谷制成混配毒饵,然后连续 3d进行现场饱和投放毒饵;采用盗食法对现场灭前、灭后的鼠密度进行调查,计算灭鼠率。结果 0 .015%敌鼠钠盐和 0. 002%溴敌隆低浓度混配的毒饵现场对家鼠适口性良好,灭前家鼠对无毒诱饵摄食率为 54. 1%,而连续 3日家鼠对混配毒饵的平均摄食率为 51 .0%,其 3d实际摄食量分别为 3 .810g, 5 .940g,7 .710g明显多于无毒诱饵被摄食的量 985g,存在显著性差异 (t=2. 58,P<0 .05 ); 21d后测定灭效达95. 9%。结论 敌鼠钠盐和溴敌隆低浓度混配毒饵灭鼠效果良好,值得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桂强  孙坚强  李丽  杨秀山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58-1759
目的了解烟台市配制的第1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迷毒饵和第2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灭鼠效果。方法统一时间、统一方法,实施饱和投毒法。投毒后的第2、3天查补,吃多少补多少,吃光加倍投,每间房(15m^2)投毒饵2堆,每堆10g。室外在鼠经常出没的墙根每5ml堆。结果盗食率2组均以投毒后第2天最高,第3天最低。溴敌隆和杀鼠迷2种毒饵的校正灭鼠率分别达到了81.00%和91.09%。结论2种毒饵盗食率及灭鼠率均较高,特别是杀鼠迷,可作为城乡大面积灭鼠时推广使用的鼠药。该市鼠类是否对溴敌隆产生抗药性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毒杀臭鼩鼱的药物初试结果。所试的4种急性杀鼠剂中,只有敌溴灵(又名86111)对臭鼩鼱有较强的毒力,而其它三种常用药的毒力则很低;所试的4种抗凝血杀鼠剂中,敌鼠钠盐、氯敌鼠和大隆对臭鼩鼱的毒力强。上述结果进一步表明,灭鼠常用的毒饵对臭鼩鼱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与基饵的适口性有关外,还与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