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动脉压迫止血的方法及护理技巧.方法 60例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后根据穿刺股动脉局部压迫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Smmat-closeTM动脉压迫止血器组(观察组)和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两种方法止血的有效性、止血操作时间、制动时间、并发症、舒适度,并分析其护理技巧.结果 两组共6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观察组和对照组止血操作时间和制动时间分别为(2.5±0.9)min和(23.6±1.2)min、(9.6±0.3)h和(24.6±0.6)h,两组止血操作时间和制动时间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血管迷走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观察组出现不适反应5例(16.7%,5/30),其中腰背酸痛3例,排尿困难1例,睡眠差1例;对照组出现不适反应15例(50.0%,15/30),其中腰背酸痛10例,排尿困难2例,排大便困难1例,精神紧张1例,睡眠差1例;两组总不适反应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和人工压迫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前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短,舒适度高;合理护理可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血管封堵器及血管缝合器的止血效果。方法 890例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平均随机分为3组:动脉压迫器组、血管封堵器组及血管缝合器止血组,观察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器相比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均缩短,动脉压迫器组止血时间(20.96±2.47)min,血管缝合器止血时间(3.63±1.02)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相比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均缩短,血管缝合器创口处理时间(4.68±0.67)min,血管封堵器创口处理时间(5.85±0.97)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用于神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较少、止血效果较好、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后应用两种血管穿刺闭合器在股动脉径路止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结果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对照。 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6-03/2007-08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临床疑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36例,男246例,女 190例,年龄44~75岁,平均(62.4±12.5)岁。所有患者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分为人工压迫止血组160例,Boomerang封堵器组140例,Perclose缝合器组136例。②实验仪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由美国Cardiva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610070521A, 型号: B610),Perclose缝合装置由美国Abott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54145-6H, 型号: 12673)。③实验方法:a:压迫止血法: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拔除鞘管,局部压迫止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送回病房,4 h后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65 s以下时拔除鞘管,局部压迫止血。b:Boomerang封堵器法:严格按操作规范置入血管封堵器,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依术中肝素量不同而不同。c:Perclose缝合器法:严格按操作规范缝合穿刺点血管。④实验评估:记录止血时间,指从拔除动脉鞘管到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制动时间,指从手术结束到患者下地活动时间;观察有无血管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局部血肿(直径 > 5 cm)、穿刺口渗血、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动静脉瘘、血管迷走反射等;计算止血成功率。 结果:共纳入观察患者43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结果发现 Boomerang封堵器组止血成功率96.4%,Perclose缝合器组止血成功率90.5%;不论单纯冠状动脉造影还是介入治疗,两组患者与人工压迫法比较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 < 0.05,P < 0.01);介入治疗中,Perclose缝合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2%,Boomerang封堵器为5.7%,均较人工压迫组(14.7%)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Perclose缝合器与Boomerang封堵器用于股动脉穿刺后止血迅速、有效、安全,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人工压迫法止血,且不存在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压迫型前庭阵发症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方法共收集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64例,分为非椎基底动脉压迫型组(对照组)32例和椎基底动脉压迫型组(观察组)32例,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判断64例患者的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及其压迫类型,并对两组间NVCC压迫点至前庭蜗神经出脑干处的最短距离、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管直径、双侧椎动脉间血管直径变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观察组NVCC压迫点距前庭蜗神经出脑干处距离为(6.26±2.02)mm明显小于对照组(8.17±1.98)mm(t=-3.872,P=0.000,P0.01);而观察组椎动脉血管直径(3.53±0.42)mm与对照组(3.44±0.31)mm无明显差异(t=0.962,P=0.340,P0.05);两组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观察组(3.74±0.41)mm与对照组(3.65±0.29)mm间亦无统计学意义(t=0.992,P=0.326,P0.05);而观察组的双侧椎动脉血管直径变异度(1.09±0.31)mm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35)mm(t=3.330,P=0.001,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压迫型VP患者NVCC压迫点距前庭蜗神经出脑干处距离较近且双侧椎动脉血管直径变异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血管闭合器广泛应用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如何客观评价和合理应用这些闭合器值得关注。 目的:对比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3种股动脉血管穿刺闭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6-03/2008-07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内科。 对象和材料:选择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380例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38例的患者共918例,男562例,女356例,年龄24~83岁。Starclose血管闭合系统和Perclose缝合装置由美国Abott公司生产,Boomerang血管封堵器由美国Cardiva公司生产。 方法:918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4组。人工压迫止血组(n=271):采用压迫止血,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拔除鞘管,局部压迫止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活化凝血活酶时间降至65 s以下时拔管压迫止血10~20 min。Boomerang封堵器组(n=178):封堵器送入动脉鞘管,展开止血伞后,调整封堵器方向后用固定夹固定,冠状动脉造影后20 min拔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依肝素量不同决定拔除时间,而后人工加压至出血停止。Perclose缝合器组(n=183):术后立即送入Perclose操纵杆,打结缝合穿刺点。Starclose闭合器组(n=286):冠脉造影或介入术后直接利用一个环形可弯曲的小镍钛合金闭合夹从血管外对穿刺口周围进行闭合。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每例的止血操作时间、制动总时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失败病例数量。 结果:9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Starclose闭合器组和Perclose缝合器组在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和制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Boomerang封堵器组和人工压迫止血组(P < 0.01);其中Boomerang封堵器组亦较人工压迫止血组有明显缩短(P < 0.01)。②采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法相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P < 0.05)。③人工压迫止血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有2例渗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12例止血失败;Boomerang封堵器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1例失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5例失败;Perclose缝合器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1例失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例失败;Starclose闭合器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1例渗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例失败。 结论:3种血管闭合器包括Starclose、Perclose和Boomeran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人工压迫止血,且不存在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Starclose闭合器的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背景:药物洗脱支架越来越多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效果良好。但急诊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对比观察Firebird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6-01/2008-09洛阳150医院心内科。 对象:选择洛阳150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4例,男71例,女23例,年龄47~76岁。 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Firebird支架组:均在靶病变置入Firebird支架1或2枚;普通支架组:在靶病变置入金属裸支架1或2枚。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 结果:①94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Firebird支架组52例,共置入68枚药物涂层支架;普通支架组42例,共置入56枚普通支架。两组平均置入支架个数、手术成功率、支架置入并发症发生率、置入前置入后平均狭窄程度及操作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选用的支架内径相比,Firebird支架明显偏小(P < 0.01);两组支架长度相比,Firebird支架显著偏长(P < 0.05)。②住院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心肌酶峰值,TnI峰值,血管开通后2 h ST段下降幅度,左室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靶血管重建Firebird支架组1例,普通支架组2例,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各有2例患者死亡,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Firebird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1.3±4.2),(12.4±4.6)d,P > 0.05]。③出院后随访1~10个月,平均(6.5±2.4)个月,两组患者无心源性死亡、再梗死。普通支架组心绞痛发生率35.5%较Firebird支架组21.0%显著增高(P < 0.01)。Firebird支架组无心脏事件生存率95%;显著高于普通支架组78%(P < 0.01)。 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支架一样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脉内灌注盐酸法舒地尔对介入操作中脑血管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介入科于2013‐01—2014‐01收治的120例介入操作中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动脉内灌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动脉内灌注罂粟碱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解痉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解痉时间为(11.71±3.45)min ,对照组为(24.68±4.42)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内灌注法舒地尔治疗介入操作中脑血管痉挛临床效果显著,起效时间快,是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颌内动脉栓塞术与鼻内镜下鼻腔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01—2014-01间我院收治的鼻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颌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电凝止血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复发率仅为6.25%,较对照组的31.25%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颌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鼻出血合并脑梗死可快速有效止血,疗效优于鼻内镜下鼻腔电凝止血术,术后康复更快,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运用血管封堵器止血患者最佳卧床时间。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48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各116例。观察1组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卧床6h;观察2组术后穿刺肢体制动、卧床8h;对照组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卧床12h。比较3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排尿困难及腰背酸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1组排尿困难及腰背酸痛与观察2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卧床6h是安全的,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比较国产Z型不锈钢和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在恶性食管狭窄患者中适用性、有效性、术后副作用、并发症和生物相容性等各项临床验证指标。方法:79例晚期食管癌目的:比较国产Z型不锈钢和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在恶性食管狭窄患者中的适用性、有效性、术后副作用、并发症和生物相容性等各项临床验证指标。 方法:选择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患者79例,男44例,女35例,年龄47~78岁。根据入院时间分为Z型不锈钢支架组(n=38)和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组(n=41),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国产Z型不锈钢和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支架置入后分别对食管支架可靠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副作用、并发症和材料与组织生物相容性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79例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可靠性指标评估中,两组患者完全可靠、部分可靠及不可靠例数分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有效性指标比较中,两组患者完全有效、部分有效及无效例数分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置入后副作用和并发症指标相比,Z型不锈钢支架组VRS疼痛分级、恶心和呕吐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组(P < 0.05~0.01),余下各种副作用和并发症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 > 0.05)。支架材料与组织生物相容性指标比较中,两组患者无全身毒性及超敏反应发生,造血系统细胞成分、数目、形态均正常。 结论:国产Z型不锈钢和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均较适用于恶性食管狭窄的姑息治疗,但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置入后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联合普瑞巴林对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7例拟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49例增加西酞普兰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d进行治疗,术后持续治疗13d,总疗程14d,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h、...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器止血法和传统手指压迫止血法压迫股动脉穿刺点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经皮穿刺股动脉术干预的2 03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 031例共2 068个穿刺点,其中1 055个穿刺点采用压迫器压迫止血(压迫器组),1 013个穿刺点采用传统手指压迫止血(指压组)。压迫器组1055个穿刺点中,5个(0.5%)穿刺点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2个(0.2%)穿刺点出现动静脉瘘,11个(1.0%)穿刺点出现渗血、血肿形成。指压组1 013个穿刺点中,12个(1.2%)穿刺点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6个(0.6%)穿刺点出现动静脉瘘,38个(3.8%)穿刺点出现渗血、血肿形成。压迫器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7%)明显低于指压组(5.4%;P<0.05)。结论 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采用压迫器压迫穿刺点止血优于传统手指压迫穿刺点止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后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8—2016-10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间接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实施椎板切除内固定。对比2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前、术后Cobb’s角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obb’s角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手术时间(160.39±32.45)min、出血量(681.64±75.39)mL,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6.05±30.18)min、(320.15±53.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间接复位内固定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疗效相近,间接复位内固定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模拟器在临床医学实习生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实习的61名临床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33名试验组学员采用血管介入模拟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28名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实习结束时通过出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以及问卷调查评价两种脑血管病带教模式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员出科时理论知识[(88.61±4.05)分vs.(83.43±4.21)分,P<0.001]、实践操作[(89.73±3.32)分vs.(85.54±3.17)分,P<0.001]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员对神经内科产生兴趣的程度、对脑血管病认识的程度、自学能力、文献阅读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管介入模拟器应用于脑血管病临床实习带教中提高了实习生对神经内科的兴趣,培养了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脑血管病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龚自力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2):1057-1059
目的 探讨如何对脑血管介入医师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培训,使其快速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操作。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接受新式脑血管介入培训模式的42名学员作 为观察组,将同期36名接受传统培训方式的学员作为对照组,在培训前、后对两组学员脑血管介入基本 理论知识、治疗操作水平、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同时对科室、患者满意度、培训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培训前,两组学员在脑血管介入3项考试成绩、学历、职称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 改革培训方式后,观察组在脑血管介入3项考试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 观察组的科室、患者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培训的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均差异有显 著性(P <0.05)。 结论 改革培训模式可以使脑血管介入医师快速、全面的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介入治疗操 作的水平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在双平板DSA机器上行颅脑CTA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5月~2017年12月利用双平板DSA机进行CTA检查75例疑似脑血管病。应用双平板DSA机器,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旋转采集全脑影像,利用三维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全脑血管成像。结果 采集的数据重建影像可完整显示1~4级脑血管结构、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情况,对有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也能显示;能清楚显示需要测量的长径、宽径、结构、起始部位、瘤颈的宽窄等。75例中,发现动脉瘤58例,动静脉畸形7例,阴性10例。6例动脉插管困难的病例,使用DSA机进行CTA检查,发现脑动脉瘤5例,其中4例穿刺患侧颈总动脉置鞘完成介入手术,1例经桡动脉入路完成介入治疗。本文所有病例成功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后处理,无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论 双平板DSA机器能做CTA检查,是技术的发展,能够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为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对急诊手术更加安全地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0例急性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实验组(12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尼莫地平片,实验组在口服尼莫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2周后的临床疗效、颅内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2周治疗,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显著降低、头痛持续时间缩短、头痛程度亦减轻,实验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TCD检测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可明显提高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栓塞术治疗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介入科进行治疗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出血患者共120例,按照介入时机分为早期组(<48 h)、中期组(2~14 d)和晚期组(>14 d),每组40例。3组患者均使用栓塞术治疗,对比其治疗情况、治疗安全性和机体恢复情况。 结果3组患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3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机体恢复情况均随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好转,且早期组的恢复情况最佳,晚期组最差。 结论虽然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时机无法直接提高颅内动脉瘤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恢复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护理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0%,观察组9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护理满意度为74.0%,观察组则分别为2.0%和94.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和阿司匹林300mg,1次/d,连续7d,7d后改为阿司匹林300mg,1次/d,连续7d。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300mg,1次/d,连续14d。治疗前和治疗14d、3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同时评估出血风险。结果治疗组治疗14d和30d后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冶疗组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阻止病情进展,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且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