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半合成抗菌素的母核。在6-APA的氨基上用化学方法加上合适的侧链,可获得高效、广谱、服用方便的半合成抗菌素,例如氨苄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邻氯苯甲异噁唑青霉素、苯甲异噁唑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等。由于这些新青霉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6-APA需要量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2.
6-APA 是半合成青霉素的重要工业原料,因此必须要有一种正确分析纯6-APA 的方法。碘量法是常用的方法,此法与供测定青霉素的那些碘量法相类似,其效价根据(第一次所测未处理溶液及第二次所测碱水解溶液)二次滴定的差值而得,如果除6-APA 外,尚有青霉素,则可用提取法把青霉素除去。lvashkiv 测定6-APA,是把6-APA 转变成α-苯氧青  相似文献   

3.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在 6-APA的氨基上引入不同侧链,可获得高效、广谱、服用方便的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目前6APA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法和固定化酶法。固定化酶法是将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在水不溶性载体上,直接用于裂解青霉素G生成6-APA。1973年英、美、西欧等国已应用固定化酶生产6-APA。本研究以大孔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使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化。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大孔径、高比表面积、高交换率、耐磨性好等优点。本文报导初步研究结果。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引言由Sakaguchi等发现的“penicin”,后鉴定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从而揭开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新纪元。对6-APA的兴趣是在有机化学家致力于酰化此种分子取得成功,并获得象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具有更宽抗菌谱,且于口服时具有足够稳定性的各种半合成青霉素之后出现的。生产这些半合成青霉素所需关键中间体——6-APA是通过裂解青霉素C(PenG)或青霉素V(PenV)侧链后获得的。最初曾试图  相似文献   

5.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生产半合成青霉素的重要原料,其工艺条件直接影响半合成青霉素质量和产量。酶法生产的6-APA水解液有二种提取方法:一种是离子交换法,另一种是沉淀法。第一种方法比较复杂,但收率高质量好。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指出,离子交换法提取6—APA,不论静态吸附或者是动态吸附,好像无法与沉淀法相比似  相似文献   

6.
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为青霉素的母核及半合成青霉素原料,文献报道其蛋白 结合物属次要抗原决定簇,与青霉素过敏反应有关,但关于其蛋白结合物的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Batchelor等(1959)分离和鉴定了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通过向6-APA结构上联接不同的侧链,促使半合成青霉素类的发展,导致以天然产物青霉素G或V脱酰基作用生产6-APA方法的研究。最早用来制造6-APA的直接发酵法(主要是在青霉素G或V发酵时不加侧链前体)很不成  相似文献   

8.
目前发酵生产的青霉素G(Pen G)和青霉素V(Pen V)多半是用作生产β-内酰胺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7-氨基脱乙酰氧头孢烷酸(7-ADCA)的原料.有效、稳定的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开发,为合成具有不同抗菌性能的6-APA和7-ADCA衍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现6-APA年产量约7500t,为此需消耗10~30t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  相似文献   

9.
<正> 青霉素G酰胺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催化剂,可用于由青霉素G到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由青霉素G到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霉烷酸(7-ADCA)的反应中。6-APA和7-ADCA在医药上是半合成抗菌素的两种重要中间体,利用它们可合成一系列新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青霉素G酰胺酶的酶活力直接影响着6-APA和7-ADCA的质量和成本,因此,准确测定酶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分光光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酰化酶可永解青霉素为6-APA和相应的侧链,6-APA是半合成青霉素的关键中间物,目前工业生产中已用酶法取代化学法制备6-APA,用青霉素G酰化酶或青霉素V酰化酶水解相应的青霉素.青霉素酰化酶可由各种细菌和霉菌产生,其生理功能还不清楚.这些酸的底物专一性都取决于青霉素分子的侧链.青霉素G酰化酶除了作用于青霉素G之外,还可水解各种苯乙酰衍生物.用7-ACA代替6-APA作为底物,对青霉素G酰化酶活力无明显影响.大肠杆菌和雷氏变形杆菌的青霉素G酰化酶都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亚基重组试验表明α亚基决定酶的底物专一性,而活性中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酰化酶一、引言微生物酶已常用于改造抗生素。抗生素的微生物生物转化能由广泛的降解反应至很局限的特异性反应。某些反应可形成有用的化合物,以此应用于半合成抗生素或新抗生素的工业生产。青霉素生物转化至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侧链酸,是最重要反应之一。水解青霉素产生6-APA 的微生物酶,称为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以下简称 PAase),又称青霉素酰胺酶(Penici-llin amidase)、青霉素酰胺水解酶(Penici-llin amidohydrolase),广泛存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真菌中。  相似文献   

12.
40年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感染症中的位置已被确定,现在它们所占费用是抗生素费用160亿美元的一半以上。目前使用的约60个β-内酰胺抗生素是由6-氨基青霉烷酸(6-APA)或7-氨基头孢烷酸(7-ACA),经氨基酸化制备得到。由于6-APA和7-ACA的可用性,酰化工艺的简单性,以及抗菌性能可变性导致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 6-取代青霉素 Beecham对青霉素的兴趣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广泛使用的羟氨苄青霉素和替卡西林是该公司的实验室在1957年6-APA分离后首次制成的。1970年该公司决定了从x替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目前商品化抗生素大约有150个,尽管人们已经知道许多重要抗生素的化学合成途径,但是并未采用化学合成方法来制备(结构简单的氯霉素和杀细胞素除外)。这是因为生物合成的那些化合物结构复杂,需多步化学合成反应,太不经济。关于半合成新青霉素迅猛发展也并非起始于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化学合成途径的发现,而是不久发现产黄青霉菌在特定发酵条件下分泌6-APA,由6-APA再转化成各种新青霉素。大规模地化学合成抗生素类事实上是  相似文献   

14.
新的广谱脲酰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6-APA母核的分离,人工合成得到了许多有用的半合成青霉素衍生物。它们多数能保持青霉素G的特点,同时也能扩大抗菌谱。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品种主要有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和替卡西林(Ticarcillin),  相似文献   

15.
浅析国内抗生素中间体市场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抗生素医药中间体概况 青霉素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抗生素,也是目前主要的抗生素之一,这是因为青霉素本身不仅是临床上主要的抗生素之一,而且也是半合成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原料。虽然发达的国家多用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代替天然青霉素,但由于青霉素毒性低、价格便宜,发展中国家仍然把青霉素作为抗感染的首选药物。青霉素不仅可以直接裂解成6-APA.而且还可以合成7~ACDA(3-脱乙酰氧-7-氨基头孢烯酸)。  相似文献   

16.
酶法半合成青霉素与头孢菌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50年 Sakaguchi 和 Murao发现青霉素酰化酶以来,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青霉素酰化酶制备6-氨基青霉烷酸(6-APA)已经工业化。1960年Rolinson 等及 Claridge 等发现大肠杆菌(E.coli)或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elis)的青霉素酰化酶能从6-APA 和苯乙酸合成青霉素 G;Kaufmann  相似文献   

17.
超滤技术在6-APA直通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APA直通车工艺是指青霉素发酵液经过滤、乙酸丁酯提取、脱色、脱酯得到青霉素盐的水溶液,然后经酶裂解、萃取、结晶,得到6-APA成品。由于青霉素滤液中含有大量可溶性蛋白质很难除去,给6-APA直通工艺的应用带来了困难。本文使用Hyflux截留分子量为1×103的中空纤维超滤膜除去青霉素滤液中大部分蛋白类杂质,省去原工艺中破乳剂和丁醇的使用,产品的总收率较对照提高4.6%。超滤处理装置投入运行后1、2年即可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18.
青霉素发酵液中除含有苄青霉素外,还含有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以及青霉素的降解物,其中6-APA能参与青霉素分析方法如碘量法及羟胺法的反应,从而使青霉素测定结果偏高,因此有必要测定发酵液中6-APA的含量以获得准确的青霉素效价。我们利用Technicon AAⅡ型青霉素效价自动测定仪进行测定,从而可使用与青霉素效价测定同一套仪器和试剂,不仅可得到稳定的结果,而且具有操作简速、管理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青霉素酰化酶(FC.3.5.11)已从大肠杆菌菌株中提取出来。并被固定在微粒明胶上,用于柱式裂解10%高浓度青霉素底物,生产6-氨基青霉烷酸(6-APA)。6-APA产率84%。  相似文献   

20.
引言青霉素母核6-APA的发现为研制半合成青霉素铺平了道路,并使化疗取得了惊人的进展。7-ACA制备方法的发现促进了广泛研制半合成头孢菌素。β-内酰胺抗生素选择性抑制细菌细胞壁中肽葡聚糖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给化疗带来一种最适的作用机制。因此,半合成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在抗生素生产中占首要的地位,而且对研究新的β-内酰胺抗生素仍有很大兴趣。半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主要来源于青霉素G或头孢菌素C。两者均由发酵产生。多年来,β-内酰胺生物合成局限于这两种化合物。通过各种微生物(如青霉菌和曲霉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