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亚低温治疗已成为重型颅脑损伤(s T B I)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的降低组织器官的代谢率,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减轻脑水肿,增加脑灌注压,保护血脑屏障,起到脑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sTBI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但同时由于新陈代谢的降低也使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行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2010年7月~2011年7月年我院收治的98例sTBI患者(即GCS≤8分)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CPR术后亚低温治疗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芹  潘克英 《河北医学》2010,16(6):759-760
心脏骤停后脑功能损伤的恢复十分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低温进行脑保护和脑复苏,取得良好效果。亚低温治疗应用药物和物理的方法,使患者体温降低达到治疗目的,过去主要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我科应用亚低温治疗CPR术后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提高这类患者的监测及护理质量,是保证其疗效的重要环节。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20例各种原因引起CPR术后患者均采用亚低温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立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923-924
低温分亚低温(即轻度至中度低温)和深度低温两种,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中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是利用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药,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保持在28℃~35℃范围内。在这种体温范围内,机体各器官氧代谢率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少,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地采用亚低温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我院2004年4月~2005年4月低温治疗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立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923-924
低温分亚低温(即轻度至中度低温)和深度低温两种,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中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是利用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药,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保持在28℃ ̄35℃范围内。在这种体温范围内,机体各器官氧代谢率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少,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地采用亚低温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我院2004年4月 ̄2005年4月低温治疗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7岁 ̄50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全部患者均实施颅内压和脑温的监测,为了便于比较,将全部患者进行分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结果在对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后,患者的颅内压有所下降。伤后早期脑温要高于肛温,均比正常值要高,在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脑温和肛温水平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二者的差距慢慢增大,经过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进行比较,亚低温组比对照组要低,经分析,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情况,亚低温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促进患者颅内压及脑温降低,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是采用物理和药物的方法使病人体温降低,从而降低颅内压和脑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以达到脑保护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目的。故其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颅内压从亚低温治疗后1d即明显降低,7d基本正常,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亚低温治疗期间,由于病人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易并发肺部感染,因此,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减少脑组织损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促使病情好转,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脑特异性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照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进行探讨,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对脑特异性损伤因子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死亡、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给予亚低温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和死亡的概率,提高患者预后情况,值得实践。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治疗重性颅脑损伤15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314例重型颅脑患者,入选为GCS 3~8分无其它严重并发症未手术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OS评分。结果亚低温组157例患者,恢复良好62例,中残2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31例,死亡39例。对照组157例患者,恢复良好48例,中残27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8例,死亡54例。结论通过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 选自2007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选为Glasgow昏迷评分(GCS)4~8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 亚低温组30例患者,恢复良好20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对照组30例患者,恢复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及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重症医学科脑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本院54例就诊治疗的重症医学科脑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各27例,其中基础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亚低温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调查统计治疗3、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I评分),研究组患者3、6个月的NFI评分较基础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较基础组高,且病死率较基础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对重症医学科脑复苏患者,通过亚低温干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质量,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治疗的87例由创伤造成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上选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从而分析亚低温对由于创伤引起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亚低温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良好,伤残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常规疗法)患者,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可明显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患者病情,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及其对脑血管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非低温组各40例,对比两组痉挛指数、昏迷时间、预后良好率、残死率的变化。结果亚低温组患者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痉挛指数低于对照组,根据亚低温组患者残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对脑血管痉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有效地缩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昏迷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全身亚低温不同起始时间对急性脑梗死近期与远期预后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亚低温治疗最佳时间窗。方法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7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12 h 时(A1)22例及12~24 h(A2)32例;对照组6~12 h (B1)30例及12~24 h(B2)33例。对照组予常规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脑保护及对症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身亚低温治疗,配合冬眠合剂。使肛温控制在33~35℃。降温持续时间5~7 d 。评定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1、3、6个月各时间点 NIHSS 评分、MRS 评分。并记录死亡、再发脑梗死等终点事件。结果①起始时间6~12 h与12~24 h 亚低温治疗组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优于各自对照组。②6~12 h 亚低温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优于12~24 h亚低温组。③肺部感染是亚低温治疗较常见并发症,但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脑心综合征的并发症。结论24 h 内长程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且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单纯弥散性脑肿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2例单纯弥散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54例,比较2组的血糖、GOS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血糖较常规治疗组降低,GOS评分预后较好。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在单纯弥散性脑肿胀的治疗较常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2008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住院期间分别采取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20例,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组)20例,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亚低温合并机械通气组)20例,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 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组患者预后情况较单纯亚低温及机械通气效果佳.结论 机械通气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亚低温能降低机体氧耗降低脑代谢,将其联合应用于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能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我院综合性ICU 2008~2010年收治的心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微循环、药物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冰帽降温但未使用冬眠疗法。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冬眠疗法,直肠温度为32.0~35.0℃,均于自主循环恢复后24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分别在治疗7d后进行Glasgow(GCS)昏迷评分,6个月时进行神经系统评估(GOS评分)。结果亚低温组治疗7d后的GCS评分以及神经系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其他治疗的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和亚低温护理,并与30例非亚低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通过对患者的体温、并发症、皮肤血运情况的观察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合理的亚低温疗法配合适当的临床护理能有效降低脑水肿高峰期对脑组织的损伤,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病人配合应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用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护理的脑出血病人24例及常规治疗及护理的脑出血病人24例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亚低温组有效率为95.8%死亡率4.2%。对照组有效率66.7%死亡率12.5%。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有脑保护的作用,加之卓有成效的临床护理配合,使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简清 《右江医学》2007,35(4):486-487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使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休眠和低温状态,从而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增强脑细胞对创伤和缺氧的耐受性,因而可防止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受伤脑细胞的恢复。大量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证明,33~35℃的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水肿,控制颅内压,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疾病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愈后情况。我科从2004年10月~2006年12月采用亚低温治疗83例颅脑疾病重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 ,并分别取术后开始治疗时和术后第 3、第 7天的颅内压 ,脑灌注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术后第 3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低于常温组 ,脑灌注压高于常温组。根据GOS评分 ,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 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