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急救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常规基础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照组则实施有创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生命指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81.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救治后pH、PaO2均有明显上升,PaCO2有明显下降,相较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气30min后PaO2的上升值和PaCO2下降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通气24h后两组的血气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来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2.
陆毅雯  杨君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36-1137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100例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我院随机抽取的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10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实验组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照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总的有效率为94.0%,3例无效,其中有1例病发多功能衰竭死亡;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78.0%,其中有4例抢救无效,3例病发严重的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死亡。两组的总效率差异显著,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实际的临床运用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合理的通气方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中,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血气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上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对所选取的患者都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抢救:首先给予患者低流量持续性的吸氧,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药物、祛痰药物以及解除气管痉挛的药物,同时保持酸碱平衡和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法进行治疗。在通气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体征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将患者在急救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所选取的患者经过急救之后,无效8例,有效70例,无效的8例患者之后改成采用有创通气进行治疗,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9.7%。患者在急救前后的血压、频率以及呼吸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急救,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60例临床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急救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面罩连接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分别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53例患者治疗有效好转出院,其余7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88.3%。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救治过程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血气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急救措施并分析。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57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急救。结果 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过急救后,显效35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其中3例患者死于心脏猝死。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急救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缓解患者出现的危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急救效果显著,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2例,以上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h后动脉血气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H值、PaO2、PCO2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H值、PaO2、PCO2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接诊后均给予急救措施,给予患者持续性低流量吸氧,另给予患者祛痰药物、接触支气管痉挛药物等。在以上急救措施基础上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急救效果。结果急救前患者呼吸、心率、Pa O2、Pa CO2分别为(28±5)次/分、(112±8)次/分、(51±5)mm Hg、(78±5)mm Hg,急救后各项指标分别为(21±4)次/分、(87±5)次/分、(77±8)mm Hg、(61±4)mm Hg,四项指标与急救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患者中显效31例,有效36,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88.2%。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救治效果可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内科临床上最常见的使用机械通气的病种。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病情复杂,支气管一肺部感染、气道阻塞、呼吸肌疲劳、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交错存在。如何更加合理、经济、有效地运用机械通气,是需要认真加以考虑和探索的问题。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在有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急救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急救治疗,研究组,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急救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 min后,研究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救过程中,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起效快,效果佳,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雷玉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27-2028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及时控制感染,改善肺功能,并采取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控制病情或避免病情加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40)和纳洛酮治疗组(实验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O2、PC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O2、PCO2均显著改善(P<0.05),而实验组改善更显著(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II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陈锋  顾金珍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67-1068
BiPAP呼吸机为bi levelpostiveairwaypressure的英文缩写 ,全称为双水平气道正压。此种通气是经鼻 (面 )罩进行无创通气模式的一种。总结我院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3年4月使用美国产S/T D型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 6 0例取得一定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6 0例病人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 ,均并发有Ⅱ型呼吸衰竭 (根据 1980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Ⅱ型呼吸衰谒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两组 :①常规治疗组 30例 ,男 2 4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70± 14岁 ,有COP…  相似文献   

13.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呼吸衰竭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抢救措施。我院自2003年8月~2003年12月对1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进行了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段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09-210
目的观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4h,治疗组患者PaO2、pH值显著上升,PaCO2、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变化;对照组患者PaO2、pH值较治疗前有上升,PaCO2、心率、呼吸频率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变化;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药物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并呼吸衰竭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使用NIPPV和未使用NIPPV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采用NIPPV治疗1d后pH值升高(P〈0.05),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明显降低(P〈0.01);未使用NIPPV治疗1d后PaO2升高(P〈0.05),治疗3d后PaCO2开始下降(P〈0.05)。同时NIPPV治疗组患者心脑并发症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非NIPPV组(P〈0.01)。结论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在早期纠正缺氧和CO2潴留,减少心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欣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102-10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时的应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6例经机械通气及综合性药物治疗成功撤机,病情好转出院,总有效率达80%。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早期应用,减少呼吸肌做功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夏锡荣  康晓明 《江苏医药》1989,15(6):308-309
本文报告机械通气(MV)治疗20例(25次)慢阻肺合并呼哀,成功19次(76%)。MV作为过渡性措施有肯定疗效。动脉血气是施行MV的重要指标,VD/VT,Q_S/Q_T和A-aDO_2是撤离呼吸机之生理参数。本文提出对多次呼衰发作、第2次气管切开、高龄、脑萎缩者应考虑终身带管。  相似文献   

18.
高彦鹏 《海峡药学》2013,25(5):153-154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尼可刹米及洛贝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aO2和PaCO2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1.3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当,且均较轻。结论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简单、迅速、高效以及安全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2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H、SaO2、PaO2,PaCO2血气分析和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的改善观察明显好于对照组,各组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指南 《云南医药》2011,(3):342-343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来说,机械通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此介绍一下体会。资料与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间住院的COPD患者,治疗组给予机械通气,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