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室颤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初步体会。方法:对7例重症冠心患者采用该法使术,4例搭桥4根,2例搭桥3根,1例搭桥5根。术中行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者2例,二尖瓣置换者1例。结果:平均转流时间135min(90~192min),7例病人术中均经一次低能量除颤复跳,脱离体外循环顺利,术后无低心排发生,术后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支持者4例,时间24~72h。死亡1例系因术后7h反复发生恶行室性心律失常、室颤抢救无效。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室颤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一种优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抑肽酶对婴幼儿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缺血再灌注的婴幼儿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其中一半接受了大剂量抑肽酶的治疗,两组间在年龄,体重,性别,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心脏复跳后10分钟,取右心房心肌制成电镜标本,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记录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心律失常发生率,中心温度与外周温度差。结果 抑肽酶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释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未成熟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4年12月8日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至1986年12月30日已进行57例。本组男25例,女32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3.5岁。体外循环时间,最短43分钟,最长267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17分钟,最长155分钟;47例心自动复跳,2例发生室扑,8例发生室颤,均经电击一次复跳。本组54例痊愈,死亡3例。法乐氏四联症者术后紫绀均消失,  相似文献   

4.
围术期循环骤停16例综合分析邵武市立医院吴章榆循环骤停是围术期最为严重的血循环并发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意外,死亡率极高,应争取在3~4分钟内使心脏复跳。我院1987~1995年11873例手术中发生循环骤停16例,发生率为0.135%。本文就其发生原...  相似文献   

5.
马青  石丹茹 《河北医药》1996,18(5):265-267
426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共发生伴有血流的动力学紊乱的严重心律失常17例,总姓率为4.0%。其主要原因为麻醉诱导插管,手术刺激,心肌缺血,低氧血症,再灌注损伤,电解质紊乱以及手术矫正不彻底等,大多数发生在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我们体会严重心律失常应该在查明原因后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电复律方法处理,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院自1984年12月至1988年4月,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57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0岁。疾病种类以先天性心脏病居多,计79例,风湿性心脏病25例,二尖瓣脱垂2例,左房粘液瘤2例。二、手术方法与结果:本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及中度低温26~32.5℃。体外循环时间最短43分钟,最长267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17分钟,最长155分钟。本组病例均自升主动脉根部灌注4℃停跳液300~1200ml,心脏表面置冰屑,使心肌温度降至15℃左右以保护心肌。结果80例自动复跳,28例电击复跳,16例术后立即拔管,92例术后2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室颤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初步体会。方法:对7例重症冠心患者采用该法使术,4例搭桥4根,2例搭桥3根,1例搭桥5根。术中行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者2例,二尖瓣置换者1例。结果:平均转流时间135min(90~192min),7例病人术中均经一次低能量除颤复跳,脱离体外循环顺利,术后无低心排发生,术后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支持者4例,时间24~72h。死亡1例系因术后7h反复发生恶行室性心律失常、室颤抢救无效。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室颤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一种优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超  陈晖  李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84-185
目的:总结64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经验,评价其对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64例应用此方法手术的心脏病病例。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手术。结果:全组手术顺利,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8~80分钟,平均(48.1±30.5)分钟。术后恢复良好,无低心排综合征、栓塞、心律失常及残余漏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3~28个月,能参加正常活动,无心脏杂音及残余分流。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减少了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缩短少手术时间,减少少术中心肌损伤,从根本上避免了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促进了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心肌保护方法 .方法 30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经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前壁插针荷包固定,间歇温血停搏液顺灌-冷血停搏液顺灌-温血停搏液顺灌,首次灌温4:1氧合血高钾心脏停搏液,待心脏停搏充分后,每间隔30~40分钟再次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心脏停搏液,开放升主动脉前温4:1氧合血低钾心脏停搏液灌注.结果 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25例,20WS除颤1次后复跳4例, 自动复跳后室颤20WS除颤2次心脏复跳1例.复跳前血钾(4.81±0.45)mmol/L.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间断经主动脉温血停搏液顺灌-冷血停搏液顺灌-温血停搏液顺灌起到了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自动复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双极干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手术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联合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接受双极千式射频消融手术,对射频消融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进行总结,重点对术中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进行探讨.结果 平均射频消融时间19 min,体外循环时间14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2 min;1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配合满意,心脏复跳后18例患者心电图均呈非房颤心率.结论 双极干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确切,熟悉机器性能,操作准确,掌握双极于式射频消融的路线是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不存在手术死亡病例,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情况,且予以了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65.55±15.55)min,(36.66±12.22)min、(86.67±23.33)m L;8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十分可靠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用血量,且患者的术后切口具有隐蔽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12.
邱取珍 《淮海医药》2000,18(2):140-140
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的新方法。本方法仅在浅低温下完成,不用心脏停搏液,对心脏不产生再灌注损伤,有利于心脏恢复,并发症少,本组病例经精心监护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为我院1998年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4~36岁。其中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6例。16例均在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右进胸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2手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术前常有恐惧心理,思想负担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 50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中行CABG+二尖瓣置换29例,CABG+主动脉瓣置换15例,CABG+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6例.心肌保护通过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顺行灌注4 ℃ 41含血停搏液,必要时顺灌和桥灌结合技术.并常规在后并行阶段或停机后采用改良超滤.结果 50例患者中,体外循环时间为59~243 min(平均118.6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为33~145 min(平均70.0 min),后并行辅助时间19~142 min(平均44.6 min),改良超滤液量1 300~4 700 mL(平均2 532 mL).心脏自动复跳47例,自动复跳率为94%.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顺利平稳停机,无手术死亡.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法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规律、量值、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对513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分3个时间段、多因素、三项课题进行系统研究:课题1.对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于术后48小时内分另q记录术后4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32小时、术后40小时、术后48小时、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失常例次、补钾量和尿量进行对比观察。课题2.对266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采用2种不同补钾方法及用量,术中进行补钾,观察血清钾浓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互关系。课题3.将14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按术式、血清钾浓度、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胸比例、心功能、体外循环时间、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心肌正性药物的应用等术后60小时内5个时间段,观察记录室性心律失常例次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课题1血钾〈3.5mmol/L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为77.9%;血钾3.5~3.9mmol/L组为41.8%;血钾4.0~4.5mmo/L组为22.6%;血钾〉4.5mmol/L组为10.6%;血钾〈3.5mmo/L组与〉4.5mmol/L组相比,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课题2补钾方法1组,主动脉开放时血钾〉4.1mmol/L者为37.7%;补钾方法2组,主动脉开放时血钾〉4.1mmol/L者为94.9%。课题3结果显示,血钾〈3.5mmol/L与〉4.1mmol/L组间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主动脉阻断时间〉90分钟与〈60分钟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心胸比〉0.8与〈0.8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Ⅳ级与心功能Ⅱ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增多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血清钾〈3.5mmol/L;心胸比〉0.8;主动脉阻断时间〉90分钟;心功能Ⅳ级;及体外循环时间〉150分钟;心率〈60次/分钟;AMP〈50mmHg;CVP〉20cmH2O2及异丙肾上腺素应用〉48小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时间21~36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50min。心脏自动复跳68例,电击复跳10例,无法复跳出现石头心2例,手术后胸骨感染3例与术后死于低心排血综合征1例。结论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经右外侧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我所从1996年12月至1997年5月经右我侧切口共施行18例心内直视手术,其中膜部室缺16例,肺动脉干下室缺2例,室缺合并膜部瘤形成2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全组平均年龄5.64岁,平均体例17.87kg,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室缺修补良未见分流。  相似文献   

17.
索他洛尔是一种具有β受体阻滞特性的外消旋混合物,能抑制多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优点,本文旨在观察小剂量索他洛尔对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入选病人21例,年龄69~80岁,频发室早合并偶发室上早、阵发房颤3例,频发室早合并偶发室上早、短阵室上速6例,频发室早、室上早合并短阵室上速6例,频发室上早合并偶发室早、短阵室上速4例,频发室上早合并阵发房颤3例。药品为盐酸索他洛尔片(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服药方法为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以上,剂量从20…  相似文献   

18.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32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的研究,探讨该手术的优点和意义。方法 1995年7月 ̄1997月10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疏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行先心病矫治术109例,后心病瓣膜置换和(或)成形术20例,心脏粘液瘤摘除术3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停跳液,心脏有持续供血,术中缓慢跳动。结果 术后130例治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2例(1.5%)。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使心肌在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GIK)(强心药)对风湿性心脏病围术期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8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46例)。人院后8h内,治疗组开始GIK静滴至手术,平均用药时间为(7.44±2.52)天;术后继续给予7天。对照组未用GIK。比较2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围术期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围术期心衰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围术期死亡,对照组有1例死亡(1.92%)。结论在术前、术后给予GIK可降低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以及围术期死亡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规律、量值,以指导临床。方法 将 156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按术式、血清钾浓度、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胸比例、心功能、体外循环时间等,在术后60h内5个时间段,观察记录室性心律失常例次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 血钾<3.5mmol/L与>4.1mmol/L组间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与<60min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心胸比>0.8与<0.8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Ⅳ级与Ⅱ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引起室性心律异常增多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血清钾<3.5mmoI/L组;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组;心功能Ⅳ级组;心胸比>0.8 组;及体外循环时间>150min组;心率<60次/min组;AMP<50mmHg组;CVP>20cmH2O组;异丙基肾上腺素应用>48h组。当室性心律失常频繁发生时,血钾<3.5mmol/L者应给以1% ~1.6%短时、快速补钾,如室性早搏每分钟大于5次,及室性二联律、三联律时,应及时应用利多卡因及快速补钾>4.5mmol/L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多会控制。如不能控制可加用心律平、乙胺碘呋酮等多数能够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