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邸恩昌  窦剑 《河北医药》1996,18(4):199-200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我们采用胰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并在空肠袢内放置直径0.8-1.0cm的引流管引出体外进行低负压吸引的方法,防止术后胰空肠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经11例病人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我们认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瘘的发生原因是由于胰腺空肠吻合口受张力、血运、肠腔内压力以及胰液腐蚀的影响,吻合口可以发生溢漏、渗漏或破裂。采用低负压吸收的方法,将空肠袢内的胆汁、胰液以及肠液均引了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对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重建作如下改进:妥善的胰管内支撑及胰液内引流,严密的胰断面缝合,“伞兵式”胰肠端端套入吻合,胰肠吻合口周置双套管引流,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胃管经胃肠吻合口引入空肠输入袢,到达胆肠吻合口下方并行负压吸引等。结果23例患者均未出现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恢复顺利。结论妥善而精确的胰肠吻合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胰腺和空肠的吻合技术被认为是防止胰瘘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此,出现了很多胰肠吻合方法及其改进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参考、借鉴了众多简便、实用的胰肠吻合技术,在1998-2005,8年间,完成了后壁免缝套入式胰肠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伦  崔专义 《河北医药》2003,25(8):605-606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2例 ,采用空肠粘膜空肠断端胰腺缝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单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无 1例发生胰瘘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44~ 65岁 ,平均 5 7岁。其中壶腹癌 3例 ,胰头癌 7例 ,十二指肠平滑肌瘤 1例 ,十二指肠腺癌 1例。1 2 手术方法  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吻合顺序为胰、胆、胃。空肠胰腺吻合及胰管的处理方法 :( 1) 5例行空肠粘膜胰腺缝合 ,空肠断端与胰腺缝合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手术步骤 :①断胰 :于…  相似文献   

5.
高新基  陈群 《福建医药杂志》2011,33(1):142-143,148
胰瘘是胰肠吻合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20%,与其相关的病死率高达20%-40%。广义上的胰瘘是胰液从破损的胰管漏出。多见于术后3 d,是胰腺外科的严重并发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及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死亡率已经降至5%以下[1-3]。尽管如此,PD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却依然居高不下,文献报道在30%~50%[4],其中胰瘘的发生率在15%~25%[5],继发于胰瘘的脓毒症、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探索胰瘘发生的原因,寻找可靠的手段预防胰瘘的发生依然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近年文献报道不同胰肠吻合技术对预防胰瘘的效果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的价值。方法将本院4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根据吻合术式不同分为20例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术组(对照组)和20例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组(观察组),观察两组胰肠吻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0例胰肠吻合时间(10.4±1.6)min明显短于观察组(20.5±1.8)min,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20)明显低于对照组50%(10/20),P〈0.05。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是一种可靠、安全的吻合术式,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45例)及对照组(44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对照组采用其他法胰肠吻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及术后胰瘘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7±0.92)h,术中失血量为(432.61±205.38)ml,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为(19.91±2.41)个。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2±1.19)h,术中失血量为(481.38±142.67)ml,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为(18.44±6.15)个。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发生B级胰瘘10例(22.2%), C级胰瘘4例(8.9%),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1.1%;对照组发生B级胰瘘18例(40.9%), C级胰瘘12例(27.3%),术后胰瘘发生率为68.2%。改良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纲  房文彬 《河北医药》1996,18(4):212-2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口胰瘘的诊治现状(附58例报告)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外一科陈纲,房文彬,高同方自1935年Whipple氏首先报告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治疗乏特壶腹癌获得成功以来,Whipple手术已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十二脂肠残端瘘采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应用前与应用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营养支持是十二指肠残端瘘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肠内营养支持应用前与应用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检测比较,肠内营养更能够全面补充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96例病人分为胰瘘组和愈合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血色素、血药蛋白、血糖、血清胆红素、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的差异;比较胰肠端端吻合和胰肠插入吻合术胰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除胆红素外,其余术前指标对胰瘘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胰瘘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愈合组(P〈0.01),胰肠插入吻合术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胰肠端端吻合术(P〈0.05)。结论 胰十二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羊肠线捆扎胰残端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29例患者,在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及淋巴廓清后,将患者按2∶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用0号羊肠线距胰残端2.5~3cm处捆扎胰残端,再行空肠单层套入式吻合,对照组10例行常规的胰空肠端端双层套入式吻合,2组术后进行临床效果对照。结果研究组19例术后无发生胰肠吻合口漏、胆漏及胰腺炎病例;对照组10例发生胰漏1例,胰周积液并感染1例。胰肠吻合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缩短近一半时间(P<0.01),胰腺残端失血量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应用羊肠线捆扎胰残端法可减少术中、术后胰腺残端出血,术野清晰,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并可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彭淑牖教授设计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并加以改进,游离胰腺断端3cm,胰管内置硅胶小儿胃管,两者用丝线固定,空肠3cm反折处用电凝破坏其黏膜,目的是破坏空肠黏膜的分泌功能,有利于与胰腺粘连愈合,胰断端套入空肠内3cm,空肠断端与就近胰包膜缝合4针,于空肠断面旁系膜第1、2支血管间用7号丝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并用4针缝线固定,松紧度以能插入14号弯钳为准。结果经过连续82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瘘,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省时、并发症较少,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胰肠捆绑式吻合术进行胰肠吻合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未发生胰瘘,恢复顺利。结论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简单,疗效确切,是进行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胰管不置支撑引流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48例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4例。A组采用胰管内置引流管,B组采用胰管内未置引流管,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出现胰瘘2例(4.2%,2/48),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1例;12例出现胃排空障碍(25.0%,12/48);胰腺残端出血2例(4.2%,2/48)。两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胃吻合术中不置胰管引流管对胰瘘的发生无影响,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肝脏胆肠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30例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采用经肝脏胆肠引流,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放置T管,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周围渗液明显减少,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两组术后进食时间,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肝脏胆肠引流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张建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710-7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传统的胰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经典的胰腺空肠重建方式。但该重建方式术后胰漏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当胰腺质地柔软、胰管细小不能放置支撑管时更是胰漏发生的高危因素。为此,不断有改良的吻合方法问世并初步表现降低胰漏的效果。本文基于动物实验研究,并得到绍兴市科技重大项目支持,介绍了一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新设计的胰肠吻合方法—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术,并且对胰肠吻合引起胰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其它具有代表性的胰肠吻合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线捆扎胰残端之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肠线捆扎组在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及淋巴结廓清后,用0号羊肠线距胰残端2.5~3cm处捆扎胰残端,再行空肠单层套入式吻合,同时与常规的胰空肠端端双层套入式吻合作对照。结果肠线捆扎组31例患者术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漏、胆漏及胰腺炎病例;常规套入组12例患者发生胰漏1例,胰周积液并感染1例。胰肠吻合时间肠线捆扎组比常规套入组缩短近一半时间。胰腺残端失血量肠线捆扎组明显比常规套入组减少。结论应用肠线捆扎胰残端之胰肠吻合法可减少术中、术后胰腺残端的出血,术野清晰,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可有效预防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PD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接受PD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化为胰腺-空肠组与胰管-黏膜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医生操作,胰腺-空肠组于术中行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胰管-黏膜组于术中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考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胰腺-空肠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6.67%,胰管-黏膜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胰瘘(POPF)外,胰腺-空肠组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33%,胰管-黏膜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腺-空肠组的并发症严重程度高于胰管-黏膜组,III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空肠组的的术后POPF的发生率为30.00%,胰管-黏膜组为2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管-黏膜组POPF的严重程度低于胰腺-空肠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POPF与性别、胰管直径以及病理类型具相关性(P<0.05)。结论 除胰管较细患者建议行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外,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在PD手术中可最大程度降低PD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08~2007-08施行的20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胰肠吻合全部采用荷包套入式胰空肠双重吻合。结果20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手术成功,无胰漏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胆漏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肠系膜上动脉切断1例,腹部切口裂开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的提高和胰肠吻合技术的改进是防止术后胰漏发生的关键。荷包套入式胰空肠双重吻合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