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丁型肝炎病毒(HDV)重叠感染后血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和肝功能变化。方法对312例HBsAg携带者,用ELISA法检测HBV和HDV免疫血清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DVM:HDAg和抗-HD),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312例HBsAg携带者血清HD-VM检出率为9.94%,其中男性HDV感染率为10.38%,女性HDV感染率为9.30%,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复制活跃组HDVM检出率为3.76%,较HBV复制缓慢组HDVM检出率19.05%明显低(P<0.001)。HBV重叠感染HDV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83.7±81.9)U和(64.6±66.5)U,均明显比未重叠感染HDV患者ALT(27.7±13.5)U和AST(25.3±14.2)U高(P<0.001)。结论HBV重叠感染HDV后,HDV复制会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促使HBeAg阴转,使肝脏功能明显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变化与HB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HBV DNA含量高低分为A(〈103拷贝/ml)、B(103∽105拷贝/ml)、C(106∽108拷贝/ml)3组,分别检测3组的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结果 A组的HBeAg为(3.971±14.47)S/CO,B组为(446.7±785.8)S/C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抗-HBe、HBeAg、HBsAg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BeAg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抗-HBs、抗-H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M阳性标本中抗-HBs、抗-HBc与HBsAg含量与HBV DNA无相关性,抗-HBe与HBV DNA呈负相关,HBeAg与HBV DNA呈正相关。结论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对于传染性评价、乙型肝炎诊治及疗效观察均具有指导意义;定量检测HBV M虽在HBV复制程度的判断及传染性评价方面无明显价值,但可为乙型肝炎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33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了解并探讨佛山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状况。方法 338例入院后即检测肝功能,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HCMV、TTV、EBV血清标志物。结果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均有比例的检出率,其中单一肝炎发病率最高是乙型肝炎,但戊型肝炎感染率比单一乙型肝炎发病率要高,TTV检出率为O。结论 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比例的流行趋势和相当比例的未定型病毒性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 DNA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检出情况及其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00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同时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BV5项血清标志物。结果 200份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组的HBV DNA阳性率有差异,HBsAg、HBeAg和(或)HBcAb阳性组阳性率为98.1%,其中96%以上HBV DNA≥10^4 cope/ml;HBsAg、HBcAb和(或)HBe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约为76,5%,但其中90%以上HBV DNA≤10^4 cope/ml;单纯HBV抗体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约为13.0%,但均为HBV DNA≤10^3cope/ml。三组间HBV DNA阳性率及分布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HBV DNA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合血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26(5):461-463
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临床分析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030053)李凤梅目前病毒性肝炎可明确分型的有: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而且有不同型重叠感染的患者。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患者比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治疗困难、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肝脏损害及早期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5例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分别采用ELISA和PCR检测HBV-M、HDV-Ab、HDV-Ag、HBV-DNA及肝功能,随机抽取同期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乙型丁型肝炎重叠感染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 乙型丁型肝炎重叠感染组ALT、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P〈0.05);ALB、HBV-DNA定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中经早期抗病毒治疗患者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HBV-DNA、ALT明显下降,与本组未行抗病毒治疗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合并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少重型肝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9.
10.
方培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27(5):442-443
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仍缺少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我们从1994年-1997年用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片口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主要观察肝炎病毒标志物转化情况,疗效比较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与分组:100例病人均为同期门诊住... 相似文献
11.
应用酶免疫法检测天津地区90例慢性活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体。对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进行了Nested-PCR检测。90例患者有24例为抗-HCV阳性,阳性率为26.7%;24例抗-HCV阳性患者经PCR检测,8例为HCV RNA阳性。本组研究表明,天津地区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抗-HCV。在一定数量的患者中抗-HCV与HCV RNA并存,揭示确有HBV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戊肝患者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对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对236例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肝病房戊肝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6例戊肝患者中,单一戊肝组213例(占90.3%),乙戊肝重叠感染组22例(占9.3%)。丙戊重叠感染组1例(占0.4%)。三组中ALT(发病后10d内所测结果)单一戊肝组(1592±535)U/L,乙戊肝组为(1486±582)U/L,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黄疸数(TB≥200μmol/L)单一戊肝组18例。乙戊肝组10例,乙戊肝组显著多于单一戊肝组(P〈0.01),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T超过正常值3s),单一戊肝组为10例,乙戊肝组为7例,乙戊肝组显著多余单一戊肝组(P〈0.01),ALT的复常时间,单一戊肝组为(20.6±10.2)d。乙戊肝组(22.4±11.3)d,乙戊肝组与单一戊肝组无明显差异(P〉0.05);TBIL的复常时间,单一戊肝组为(29.5±13.7)d,乙戊肝为(38.2±19.6)d,乙戊肝组明显长于单一戊肝组(P〈0.01);PT的复常时间,单一戊肝组为(22.5±8.9)d,乙戊肝组为(36.8±12.6)d,乙戊肝组显著长于单一戊肝组(P〈0.01)。本组236例戊肝患者中发生重型肝炎14例,单一戊肝组213例中6例(占2.8%),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例,均抢救存活。乙戊肝组重型肝炎8例(36.4%),均为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7例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其中2例死亡。结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一般多表现为急性,以瘀胆为主,死亡1%~4%。重叠感染者的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这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不能及时清除病毒有关。另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戊肝病毒感染是原有的肝脏损伤进一步加重,诱发肝功能衰竭。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加强对HEV感染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更应持警惕的态度,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其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乙肝患者230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标志物,用PCR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 在76例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72例,阳性率为94.7%;154例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72例,阳性率为46.7%.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了解HBV在体内的感染情况,不能直接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HBV-DNA水平检测可以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给妇婴(幼)保健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对产前检查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七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是否存在双重或多重感染。方法 :血清学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 ISA)。对 2 0 6 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阳性结果测定 2次。结果 :通过对 2 0 6 5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测 ,重叠感染占 19.5 6 % ( 4 0 4 / 2 0 6 5 )。双重感染者 89.85 % ( 36 3/ 4 0 4 ) ,三型重叠感染 10 .15 % ( 4 1/ 4 0 4 )。重叠感染以甲、乙型多见 ,占 4 .99% ( 10 3/ 2 0 6 5 ) ,乙、丁型次之 ,占 2 .95 % ( 6 1/ 2 0 6 5 )。结论 :七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仅存在七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 ,也存在多重感染。提示乙肝重叠丙肝是肝炎慢性化——肝硬化——肝癌演变原因之一。戊型肝炎病毒 ( HGV)与丙型肝炎病毒 ( HCV)或乙型肝炎病毒 ( HBV)重叠感染与病情加重和慢性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本院经电化学发光法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患者15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50例的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以对临床检测结果进行相互确认。 相似文献
20.
我市妇幼保健所于2001年1月~2002年12月对全市11654例围婚期男女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将其中884例HBV 5项指标阳性的分析结查和针对性进行的保健措施指导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