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宏  李琳 《天津医药》1989,17(7):397-400
本文应用直接酶标法,在120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中发现13例 HDV 抗原阳性,进一步证实我市有 HDV 感染。本组病例也显示在慢性 HBsAg 携带者中如有重叠 HDV 感染,是造成重症乙型肝炎的原因之一,也是发展成慢性肝炎的一个条件。为此,必须加强对慢性HBsAg 携带者的防治,以阻止 HDV 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2.
对住院乙型肝炎患者(简称乙肝)324例进行血清HDAg 和抗-HD 检测,并同步检测(?)、ALT、HBVM 及HBV-DNA,结果分析如下。324例乙肝中:AH166例、CAH84例、CPH24例、HLC41例、SH7例和HCC 2例,平均年龄36岁。HDAg 和抗-HD 的阳性结果均为两次测定所得。本组HDV 总感染率为14.8%(48/324),48例可诊断为丁型肝炎(HD);HDAg 阳性率为11.1%(36/324);抗-HD为46%(15/324)。除2例HCC 来检出外,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HDV与HBV重叠感染等有关问题,本文对76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进行抗—HD的检测,现将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检测对象:76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均系我院住院患者,诊断与分型按1990年上海会议标准。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AVH)120例,慢性活动性肝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肝病患者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p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173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的各种肝病的影响,以确定Lc在各种肝病中的合理选择。方法:有5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的各种肝病经治疗后病情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缓解后行Lc,术后随访病情,ALT、TBil基本正常。117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的各种肝病经治疗后无缓解,因结石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行Lc,术后随访各种肝病的病情变化。结果:Lc对治疗后基本正常的各种肝病无影响。Lc能明显改善、减轻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原因不明的肝损害及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但可加重中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结论:Lc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的各种轻度肝损害有益或无影响,而对合并各种中度以上肝损害者有加重之虞,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5.
HDV的血清学标志主要有HDV抗原(HDAg)、抗-HDV和IgM抗-HDV。作者用5家公司生产的酶免疫测定法(EIA)试剂盒检测82份HBsAg阳性血清标本,其中55份以前证实有HDV感染,42份含有HDAg,13份含有抗-HDV或/和IgM抗-HDV,27份无任何HDV标志。用6个厂家的抗-HDV试剂盒测定81份血清标本,52份HBsAg阳性,其中36份含有抗-HDV,仅1份HDAg阳性;8份抗-HBs阳性,21份无HBV标志。用3种IgM抗-HDV试剂盒测定83份血清标本,56份HBsAg阳性,其中37份含有IgM抗-HDV。所有含HDV标志的血清标本均用其他方法如血清阳转试验和中和试验等确证。结果表明,Wellcome、Pasteur和Noctech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90~1991年住院治疗的20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回顾分析,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波动与病变类型、劳累、饮酒、用药不当、感染、情绪受刺激等诱发因素有密切关系。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临床上自觉征象消失,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正常,而肝脏活检病理检查肝组织病损并未恢复正常,甚至有潜在发展,因此,慢性乙型肝炎彻底治愈的标准,除肝功能恢复正常外,必须结合肝脏病理修复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长期高酶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常经多种疵肝治疗其谷丙转氨酶活性不能控制,易演变成肝硬化。本文用自身对照对42例经一般疵肝治疗3个月以上未能控制病情的持续高酶的慢性活动乙型肝炎,改用强力宁治疗并随访半年以上,结果令人鼓舞。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病例选择:自1988年以来在我院门诊、病房以及随访病人中选择凡具备以下三条者为观察对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后 ,病人的血清HBV指标和肝组织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 2 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口服拉米夫定 ,10 0mg ,qd× 1a。治疗前后 ,检测病人血清ALT ,HBV DNA ,HBeAg ;肝组织活检 ,作病理检查。结果 :治疗后ALT降低 2 0例 (10 0 % ) ;HBV DNA阴转 18例 (90 % ) ;肝组织炎症明显减轻 17例 (85 % ) ;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HBeAg阴转 4例 (2 0 % ) ;病人肝组织纤维化减轻 2例 (10 % ) ;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拉米夫定可以有效减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组织炎症 ,改善病人的肝功能 ,促使病人的血清HBV DNA阴转 ,但改善肝组织纤维化和促使HBeAg阴转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炎合并HDV感染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成芸  高连相 《云南医药》1999,20(5):332-333
目的 了解本地区HDV感染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ELISA法对552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DVAg检测,对阳性者追踪观察。结果 HDVAg阳性9人(1.63%),378例乙 炎病毒中HDVAg阳性率为2.38%,9例阳性者中7人病人较重,结论本地区存在HD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HDV常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0.
罗东凤  吴李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11-36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肝组织病理诊断的对照.方法: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4例,将病理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在154例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5.58%.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肝组织病理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患者应进行肝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早发现肝组织病变程度,更好的掌握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病情及预后,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 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芯片的制备和其对血清及肝组织中HBVDNA、HCVRNA检测的准确性。方法:根据肝炎病毒的特征基因片段设计探针序列,荧光标记,将其以微阵列形式排列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片上,同时点上系统监控的内参照基因,制成肝炎基因诊断芯片;从待测血液、组织标本中抽取微量肝炎病原体DNA(RNA),与芯片杂交,用特有的荧光波长扫描芯片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诊断^[1-5];用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双盲检测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40例健康人血清、4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99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蜡块标本,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活检标本及血清,同时用荧光微粒子定量法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PCR法检测血清中HBVDNA、HCVRNA,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cAg、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HBVDNA。结果:4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阳性血清,基因芯片检测阳性30例,阴性10例,40例丙型肝炎血清,基因芯片检测阳性25例,阴性15例,40例健康人血清,基因芯片检测均阴性。15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做肝活检,血清基因芯片检测阳性15例,肝组织标本免疫组化HBcAg阳性15例,原位分子杂交HBVDNA阳性14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14例。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石蜡标本,免疫组化HBcAg阳性67例,HBV DNA原位分子杂交阳性53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46例,其中肝组织免疫组化HBcAg、原位分子杂交HBV DNA均阳性者40例,单HBcAg阳性者检出6例,阴性33例。结论:我们设计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其对丙型肝炎的诊断阳性率较低;其检测肝组织中的HBVDNA,同原位分子杂交,HBVDNA结果相比,阳性检出率可达76%(40/53);其不但能用于血清中HBVDNA检测,同时可用于肝组织中的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启东是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也较高。自从1982年对启东地区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以来,儿童的HHV感染率明显下降,但仍有少数由各种原因引起免疫失败而出现HBsAg阳性的儿童。为了解这些儿童丁型肝炎(HDV)的感染情况,采用酶标法对其进行血清HDAg和抗-HDV测定,并以同龄未接种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儿童作为对照。另对肝癌患者进行HDV调查,作为启东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丁型肝炎发病率的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13.
细胞免疫是机体抵御嗜肝病毒侵袭及控制慢性肝炎进展的重要防御机制。丁型肝炎病毒 ( HDV)的免疫原性可能是研制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重要成分。作者应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 HDV小抗原 HDAg( p2 4 )和大抗原 LHDAg( p2 7)的真核表达载体 ( p SS32和 p SS33)以及分泌型 HDV抗原的真核表达载体 ( p Secδ 33和 p Secδ 32 )作为 DNA疫苗 ,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基因转染方法筛选得到表达 HDV抗原的鼠肥大细胞瘤 P81 5细胞株 ( P81 5δ32和P81 5δ33)作为攻击靶细胞。然后将 4种载体转染入小鼠成肌细胞 G8中检测抗原表达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32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对其病原学进行了追溯分析,经一年随访观察其预后情况报告如下。血清病原学诊断:3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均有HBV感染标志,其中HBSAg阳性者30例(93.8%),HBeAg阳性者10例(31.3%),抗-HBC阳性者29例(90.6%)。3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5例为混合感染,HBV和HCV双重感染2例,HBV和HDV双重感染1例,HBV、HCV及HDV三重感染2例。结果与讨论3例HBV和HDV混合感染的病例症状多较重,其中2例死亡。2例HBV和HCV双重感染的病例内有1例死亡,其死亡原因均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昏迷。而单纯…  相似文献   

15.
许家璋  李祥周 《江苏医药》1990,16(5):279-280
1986年10月以来,我科使用人胎胸腺细胞(FTC)及胎肝细胞(FLC)联合输注为主治疗重型肝炎20例,存活13例,其存活率65%(13/20)。现就其中5例治疗前、后二次肝活检病理组织学和临床主要生化指标及随访观察的资料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例患者血清HBsAg 均阳性,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0、23、21、19和15岁。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急性重型肝炎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2例。5例病人血清IgM 型抗-HAV 及肝组织内HDAg均属阴性。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用HBsAg阳性病人的脾脏提取的特异性转移因子(STF)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慢活肝)142例,三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时达临床痊愈及基本痊愈者占71.42%,远期疗效从治疗开始满一年半者随访到的病人占65.4%,其中符合临床痊愈标准者为84.3%,治疗开始后满二年半者随访到的病人占68.75%,符合临床痊愈标准者为90.9%。有8例病人接受了第二次肝活组织检查,转为慢迁肝3例,病理改变明显好转的3例,无明显改善的  相似文献   

17.
安珐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丽  张丽瑶  吕丹  尹波  安平  曹艳雪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64-3265
目的:观察安珐特(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口服安珐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检测,观察用药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变化,12例作了肝活组织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纤维化程度可下降1~2个等级。结论:安珐特有明显改善肝脏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对于预防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尹燕耀  肖影群  余宙 《江西医药》2006,41(11):845-846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表达情况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总T淋巴细胞(CD3^+)阳性的病人,进行淋巴细胞亚型CD4^+、CD8^+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有以下特点:(1)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CD4^+、CD8^+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2)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肝内CD4^+表达均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随肝脏病变损伤加重,CD4^+增多(P〈0.05)。(3)HBeAg阴慢性乙型肝炎肝内CD8^+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无相关性(P〉0.05)。结论提示CD8^+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中起到一定作用,与HBeA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刘莲  叶立红  康海燕  崔书彦 《河北医药》2009,31(22):3063-3064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 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rinase,FAK)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并探讨二者与肝纤维化进展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5例,其中肝纤维化S0期15例,S1期20例,S2期20例,S3期20例,S4期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b-FGF和FAK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及定位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组织定位: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FAK与b-FGF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分布范围逐渐增大。(2)相关性分析: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b-FGF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953,P〈0.01);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FAK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935,P〈0.01)。b-FGF与FAK的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r=0.965,P〈0.01)。结论肝组织中b-FGF、FAK的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二者的检测有助于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雏化进展程度的评估,间接反映病情活动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20.
高仕卿  沈启明 《河北医药》1991,13(5):314-315
在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混合或重叠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简称HDV)所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丁型肝炎(HD),日趋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了解本地区丁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本组实验对唐山市区及县区1989年以来就诊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300例和HBsAg阳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