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向敏  黄卫国  金伟  易军飞 《医学信息》2009,22(9):1803-180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年患者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术(mictoendoscopy disectomy system,ME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年患者行MED术中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取代切开纤维环髓核摘除.术后分别在3、6、12、2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3~31(23.4±4.6)个月.根据按改良MacNab标准,优13例,良3例.结论 在MED术中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取代切开纤维环髓核摘除的方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年患者疗效满意,并具有操作安全、微创、并能保全纤维环完整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者,均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神经血管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0.01);参照Macn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有效率达到94%,治疗后3月有效率为97%。说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近期功能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单侧下肢症状的患者开窗手术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标准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1996年2月~2001年3月3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单侧下肢症状患者行开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术后1年疗效随访调查,并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结果可随访到85例,出院时患者症状均有改善,其疗效功能评分与手术前功能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1年随访疗效以J0A评分其中改善率为优者55例(64.7%),良23例(27.1%),差7例(8.2%),随访结果的功能评分与手术前功能评分之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标准开窗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早的优点.标准开窗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不仅即刻就有功能的改善和良好疗效,而且开窗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长期疗效作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强调手术不仅要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更应彻底扩大侧隐窝松解被嵌压的神经根以提高手术疗效和积极预防下腰椎失败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自1934年Mixter和Bar首次手术证实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以来,髓核摘除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九十年代后,经皮切吸、激光、射频、臭氧及内窥镜等“时髦”疗法。相继应用于临床,以其“微创”的特点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尽管报道的临床疗效不一,但对传统髓核摘除术的地位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同时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本科收治的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患者40例。其中,治疗组21例,应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行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对照组19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40例均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1年的随访,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术前、术后1 d、1个月、1年的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评分及冠状位Cobb角的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JOA评分等方面相比于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术后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冠状位Cobb角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单纯髓核摘除治疗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人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近,但前者恢复更快,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腰椎畸形恢复更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背景:炎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重要机制,Th17细胞在免疫激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白细胞介素27可以通过下调白细胞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抑制Th17细胞分化,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对白细胞介素27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目的: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及髓核中白细胞介素27表达情况,探讨它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健康志愿者18例,急诊手术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或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器融合手术,术前使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液样本,ELISA法检测术前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27、白细胞介素17表达情况;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样本与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髓核样本(视为正常髓核样本),qRT-PCR与Western blot测定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7、白细胞介素17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的白细胞介素2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01);白细胞介素17在腰...  相似文献   

7.
背景: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其病理的特殊性,对治疗要求更高,传统的髓核摘除及刚性固定融合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满意率不高。Waveflex是一种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系统,结合纤维环修复技术,可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提高临床满意率。 目的:对后路Waveflex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纤维环修复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 方法:纳入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其中弹性固定组18例行腰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修复结合Waveflex弹性固定,髓核摘除组2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定期进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并复查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相关指标。 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随访12-20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JOA评分、腰痛ODI均优于治疗前(P < 0.05);动态固定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JOA评分、腰痛ODI评分优于髓核摘除组(P < 0.05)。末次随访中,弹性固定组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大于治疗前,而手术节段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减小(P < 0.05)。提示与传统髓核摘除相比,Waveflex系统结合髓核摘除纤维环修复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腰椎功能恢复更为满意,且对手术节段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发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修复方式的选择及各种治疗方法的预后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焦点。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修复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1月至2014年1月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文章,在标题和关键词中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或"Lumbar Herniated Disc,Surgical Therap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纳入6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方式众多,主要有经典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腰椎植骨融合、经皮椎间盘髓核切除、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经皮化学髓核溶解、人工髓核置换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等治疗方式,文章对各种外科治疗方法、适应证、疗效及预后评估进行了回顾,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修复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后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最成熟的修复方式,但此方法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特点,但此术式限制较多,操作难度相对较高,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硬性植入物的替代是新近发展出来的治疗方法,对于重症腰椎间盘突出有较好的短期疗效,但是该术式的远期预后仍存在很多问题,且并发症较多,需要在替代材料及修复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并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8月~2005年6月行腰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45例中老年女性患者(A组)与52例中老年男性患者(B组)进行疗效对比及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1 a.结果: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A组为55.56%,B组为8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患者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排除其他疾患干扰,才能提高手术优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疼痛度(VAS)评分、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对患者创伤小,且可在短期内改善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判定仍主要依靠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物理检查,尚缺乏客观评价手段。 目的:应用远红外热像技术评估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46例符合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23例和保守治疗组23例,分别予以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和传统保守治疗,治疗前后使用远红外热像仪检测双下肢温度差,并与临床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射频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2%和17%,有效率分别为96%和65%,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射频治疗组治疗后热图温差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0);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温差改变比保守治疗组明显增大(P=0.00)。结果可见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一种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138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在病变椎间盘注射浓度为40μg的医用臭氧,椎间盘内、突出髓核内及椎管内可见臭氧残留。结果138例椎间盘均穿刺成功。术后3月显效89例,有效35例,无效14例,有效率89.86%;术后6月显效92例,有效37例,无效9例,有效率93.48%。患者均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方法简便、疗效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泰州市中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价疗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分优54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91.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处理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统计自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26例,均在局麻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手术治疗,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VAS评分、NaKai优良率。 结果 患者NaKai优良25例,术后复发1例,无效0例,总优良率为96.2%。术前 JOA评分(5.18±0.28)与术后1周 JOA评分(28.2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VAS评分(6.18±0.28),术后3个月评分(3.24±0.46),术后6个月评分(2.64±1.27),术后1年评分为(1.44±1.16)。术后3个月到1年VAS评分较术前评分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例患者下腰部疼痛及下肢麻木、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术中切口小,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出了新思路,两者联合介入微创治疗能发挥各自优势,但其疗效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目的:评价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SCI、EMBASE.co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3年6月22日。严格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数据库检索获得63条记录,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66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臭氧组比较,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的优良率[RR=0.36,95%CI(0.21,0.59);RR=0.24,95%CI(0.14,0.43);RR=0.41,95%CI(0.24,0.70)]、有效率[RR=0.31,95%CI(0.12,0.82);RR=0.28, 95%CI(0.09,0.84);RR=0.22,95%CI(0.06,0.80)]、目测类比评分[MD=-1.06,95%CI(-1.83,-0.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应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缓解程度高,见效快,远期疗效好,安全可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腰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行髓核摘除视频消融术治疗,而对照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比较两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且JOA评分高,证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背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是保守治疗及一些微创介入手段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向。 目的:比较3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对非包含性突出的疗效,探索提高治疗非包含性突出疗效的方法。 方法:选择介入治疗的符合单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174例,其中66例患者行钳取法经皮腰椎间盘切除,52例行盘内及盘外化学溶核,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双介入疗法56例。 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均经过连续6个月随访,双介入方法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 < 0.05),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双介入法可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少治疗后不适发生率,在技术上无明显增加难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5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双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研究组27例则采用单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治疗后观察并随访上述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VAS与ODI评分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组内术后与术前相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通过Mac-Nab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节约医疗费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背景:CT引导下经皮介入和传统特色康复技术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的经典方案,二者的糅合是否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取得较好的临床干预结局?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药物介入结合康复一体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对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药物介入结合康复一体化治疗。药物由复方倍他米松、丹参酮ⅡA磺酸钠、神经妥乐平、生理盐水和碘海醇等组成,康复综合治疗包括牵引、推拿、针灸、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磁振热疗法。疗效评价采用Macnab标准和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与先前报道的112例单纯CT引导药物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关联分析探讨年龄分组、病程分期、椎间盘突出节段分型等对疗效结局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1年随访77例患者,其中优64例,良7例,可5例,差1例,结局优良率占92%。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各条目及总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纳入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药物介入结合康复组与单纯药物介入组相比结局优良率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尚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45岁组比较,患者年龄≤45岁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病程长短、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单节段和多节段突出与疗效结局尚无明确的关联性(P  > 0.05)。结果表明CT引导下经皮药物介入结合康复一体化治疗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降低生活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