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解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为更好地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7个省的8 746名中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因素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结果 在调查的8种健康危险行为中,59.87%的中学生存在至少1种,35.33%的中学生存在至少2种;男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72.83%)高于女生(47.11%),高中生(62.87%)高于初中生(56.96%)(x2值分别为602.019,31.739,P值均<0.01).男生的健康危险行为与居住地为农村(OR=1.70,95%CI=1.42~2.04)、独生子女(0R=0.78,95%CI=0.66~0.92)、父亲大专以上学历(OR=0.68,95%CI=0.50~0.93)、与父亲关系不融洽(OR=1.85,95%CI=1.43~2.40)、与母亲关系不融洽(OR=1.50,95%CI=1.07~2.10)、父亲管教不严(OR=1.74,95%CI=1.24~2.46)有关;女生健康危险行为和与父亲关系不融洽(OR=1.56,95%CI=1.24~ 1.95)、与母亲关系不融洽(OR=1.92,95%CI=1.44~2.56)、父亲管教不严(OR=1.65,95%CI=1.24~2.19)以及家庭生活氛围不融洽(OR=2.68,95%CI=1.72~4.18)有关.结论 打架、吸烟、饮酒、不良情绪等健康危险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亲子关系、父母管教、家庭氛围等过程性变量相较家庭结构变量对中学生行为影响更为明显.在预防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危险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危险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2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抽取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选出136名危险行为易感学生.采用自编家庭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 1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中职学生危险行为易感人群检出率为1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感情不和(OR=2.473)、父母不关心子女(OR=1.873)、缺乏与子女的沟通(OR=1.811)、教育中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意见(OR=1.384)等均是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与青少年每个星期面对面交流时间增加(OR =2.037)会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与父母聚在一起的次数较少(OR=1.142)以及父母感情失和(OR=0.447)会增加中职学生出现危险行为的风险.结论 中职学生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家庭氛围差、父母教养方式专断、家庭成员之间沟通较少的中职学生更容易出现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3.
探讨家庭功能对高中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为高中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8所高中共计1 448名高中生,通过“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调查表”和“APGAR家庭功能评估量表”进行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和家庭功能调查.结果 银川市高中生1a内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77.3%,8种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居前3位的是饮酒(50.3%)、打架(23.3%)、吸烟(17.2%),且男生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家庭功能障碍者占29.9%,家庭功能障碍的高中生喝酒、打架、网瘾、赌博、自杀未遂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家庭功能良好者(P值均<0.05).家庭功能、家庭教育方式、性别等因素与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应在家庭功能、教育方式方面为高中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高中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分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减肥相关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地区8所高校4 160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1 052人(25.3%)为减肥进行锻炼,123人(3.0%)有不健康节食行为.除不同家庭收入大学生诱导呕吐、不健康节食、擅自吃减肥药外,其他不同家庭因素的大学生减肥相关行为报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发生不健康减肥行为(OR=1.537,95%CI=1.122~2.104);母亲文化程度高是不健康减肥行为的保护因素(OR=0.749,95%CI=0.631 ~0.889);母亲职业为教师、医务人员和公务员是不健康减肥行为的保护因素(OR=1.287,95%CI=1.126~1.471).结论 大学生减肥相关行为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应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对减肥有正确的认识,并加强家庭方面的宣传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因素结构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目的 分析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项目的因素结构,描述主要危害健康行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为分析危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确定协变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修订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RBS),对3127名合肥市城乡中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危害健康行为的因素结构,用X^2检验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中学生主要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34项危害健康行为归类为12个因子,分别是性行为、饮酒、吸烟、故意伤害、体像和体形控制,过量饮酒、接触毒品、迷恋上网、非故意伤害、缺乏运动,不健康减肥行为,少食蔬菜水果。每个因子取1项作为主要(代表性)危害健康行为,这些主要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年级、学习成绩、城乡、学校类型、父亲和母亲化程度的中学生中分布差异有显性。结论 我国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因素结构基本符合美国CDC的YRBS危险行为分类思想。在分析危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时,要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混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调查表》(初中版),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银川市8所初中11 ~16岁学生1600名就过去1 a发生的伤害相关危险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62.8%,其中打架、吸烟、喝酒、网瘾、赌博、看过色情书籍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分别为13.6%,23.2%,58.6%,20.8%,11.5%;女生分别为3.5%,12.1%,49.1%,12.1%,5.1%);家庭类型、经济状况、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与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父母应在家庭关系、教育方式、教育类型、教育态度等方面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减少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杜岸政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36-1138
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是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1-3].家庭环境的良好状况综合体现于家庭功能执行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障碍、疏离感、问题解决能力及青少年犯罪与儿童的家庭功能显著相关[4-7].家庭功能执行良好有助于降低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改善家庭功能有助于减弱和矫正儿童的问题行为[6,8]. 家庭功能执行的有效性与家庭结构、父母的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有关[9],更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心理特质有关.本研究选择了父母自我分化作为研究变量,希望通过揭示父母自我分化与家庭功能及儿童问题行为间的关系,为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和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821名和普通高中学生763名,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高中)”进行调查.结果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在吸烟、现在饮酒、醉酒、动手打架、离家出走、长时间上网、网络成瘾、有特殊意义异性朋友、有过性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27.5%,45.8%,18.6%,16.0%,6.8%,25.3%,17.4%,34.3%,11.6%,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的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问题比普通高中生更突出.应关注中职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聚云  晏妮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7):1025-1028
探索家庭因素对农民工随迁子女问题行为的影响,为该群体的教育和社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上海市四~九年级1 623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进行家庭因素和问题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现居住房屋面积、家庭耐用消费品情况、住房类型对学生问题行为总分无影响(B值分别为-0.200,-0.486,-0.202,0.015,0.314,P值均>0.05);男生问题行为总分高于女生,高年级随迁子女问题行为总分高于低年级,每周零花钱与问题行为总分呈正相关;合住的家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总分有影响(P值均<0.05).结论 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比家庭经济条件对随迁子女学生问题行为具有更为突出的影响,应重视发展合理的家庭关系和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郑名  李炙檬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52-853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关系,以便对幼儿的消极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方法 采用中文版EMBU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兰州市226名幼儿及母亲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离异家庭幼儿行为检出率较高,其中男孩为32%,女孩为14%。离异家庭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相关显著,同时正常家庭与离异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差异也存在显著性。结论 母亲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教养方式对离异家庭幼儿的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关系与中学生性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4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16例病例及864例对照的相关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是否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无所谓”、“我希望我不是我家庭的一位成员”及“我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陌生人”是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210、1.316和1.291。结论有“是否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无所谓”、“我希望我不是我的家庭的一位成员”及“我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陌生人”,等感觉的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中学生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特点,探讨行为与情绪反应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核查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市6所中学2 87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而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而问题行为得分显著低于高中生.女生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初中生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高中生,但消极情绪得分显著低于高中生.关心、体贴别人最能预测积极情绪,破坏自己的东西最能预测消极情绪,撒谎或骗人最能预测生活满意度.结论 中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存在一定的关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发展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儿童家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采用Moss家庭环境量表(FES)评价家庭环境。结果 ①儿童行为与家庭情感表达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②儿童反社会行为(A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不显著(P>0.05)。③儿童神经症行为(N行为)与情感表达和组织秩序有显著的负和正相关(P<0.05)。结论 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行为的家庭环境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家庭功能对中学生童年期创伤经验与自尊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庭功能对中学生童年期创伤经验与自尊的中介作用,为探索青少年修复创伤经验的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童年期创伤问卷及自尊量表对北京市6所中学的27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家庭总的功能情况下,童年期创伤经验总分对自尊的预测作用虽显著但已减弱。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沟通、角色对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考虑家庭功能时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对自尊的预测作用虽显著但已减弱。结论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沟通和角色在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与自尊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初中生问题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开展早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对分层整群抽取的2 014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不稳定和学习不适应分量表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依次为7.0%,7.2%和13.7%,全量表问题行为检出率为4.1%.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与母亲关系、家庭环境、同学关系、学校归属感和应对方式.结论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家庭环境、学校归属感等多种因素有关.应联合家庭和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重庆市某中学392名中学生的社会比较和学业成绩。结果不同学业成绩水平中学生的社会比较倾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业成绩优异中学生更倾向于上行认同、平行认同的比较方式,而学业成绩较差中学生更倾向于上行对比、下行认同的比较方式。中学生更倾向于作出认同反应,且偏好反映在上行、平行和下行方向上。性别因素在社会比较倾向和具体比较方式上的选择主效应不显著;年级因素在社会比较倾向和某些具体比较方式上主效应显著,表现为中学生的社会比较倾向和对上行认同、平行认同、下行认同的选择随年级上升而趋于降低。结论中学生的社会比较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特定对应关系,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相似文献   

17.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家庭环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状况,探讨家庭环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为高校职业心理健康指导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重庆市4所高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得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来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预测作用,其中成就性和矛盾性维度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最重要的预测变量。结论高校职业心理咨询应注意考虑家庭环境对个体职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营养状况高一学生牙周患病情况,为防治中学生牙周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6年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北京市城区3所中学高一学生(平均15岁)共计1 007人,对其牙周状况与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超重肥胖率(30.09%)高于女生(18.18%),牙周患病率(61.50%)高于女生(34.95%);超重肥胖组牙周患病率男生(68.38%)和女生(46.00%)分别高于非超重肥胖组男生(58.54%)、女生(32.53%).结论 中学生牙周患病情况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有效控制不良营养状态对早期预防中学生牙周患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不同性别初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焦虑及惧怕否定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对485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独立性、知识性得分高,则FNE和IAS评分低;而成功性、控制性的高评分影响男性同学IAS和FNE评分增高,道德宗教观、亲密度的高评分使女性学生FNE和IAS评分增加。结论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导致交往焦虑,惧怕否定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不同心理复原力中学生家庭环境因子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因子对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与心理复原力量表,对湖州市485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复原力水平不同的中学生家庭环境各因子之间差异显著;心理复原力总分与家庭环境各因子(除控制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矛盾性与心理复原力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因子均与心理复原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亲密感、道德宗教观、情感表达、娱乐性对心理复原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改善家庭环境将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