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患者,女,65岁。就诊日期:2017年2月19日。主诉:视物模糊、右眼视野减小2年,加重1个月。病史:2年前由于生活琐事烦心而焦虑易怒,出现双眼胀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于齐齐哈尔市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静脉点注降眼压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一般。1个月前因视物模糊加重、右眼视野缺损增加,并伴有流泪、眼干,夜间尤重,晨起眼眵多、目红,于当地多方治疗无效,遂来我院诊治。诊查:视力:双眼外观正常,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0.4;前房角镜检  相似文献   

2.
大脑萎缩案     
赵××,男,45岁,石家庄市谈村人。1982年5月6口初诊。头痛一年,逐渐加重,至81年底头痛如劈到河北省二院诊治。因不能确诊而辗转于北京、天津等医院,最后南开医院诊断为“大脑萎缩”并建议回当地治疗。先住二院脑系  相似文献   

3.
小脑共济失调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男,51岁,工程师。该患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步态不稳,行路时易跌倒,语言渐至不利,时有头昏乏力感。经CT检查,报告为“小脑萎缩”。查体:跟膝胫试验阳性,手轮替动作缓慢(46次/分),跟腱反射消失,膝腱反射亢进。四肢的肌张力减低,感觉和运动...  相似文献   

4.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散发性、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过一则验案介绍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补气活血通络、通利三焦为治疗原则,采用针药联合方法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介绍林国华教授运用常规埋线及三角针埋线治疗局限性肌肉萎缩验案一则,并阐述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选穴依据,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杨××,女,39岁,1981年1月5日初诊。左头顶部有一凹陷处已8年,额部及面部皮肤肌肉萎缩2年余。左侧头部常有针刺样疼痛,伴眩晕、恶心、左手麻木。既往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52岁。以"走路不稳,二便失禁,言语欠清"于2012年12月11日就诊。2009年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二便控制困难伴有腰部疼痛,2010年症状加重,并伴T2节段以下汗出减少甚至无汗、勃起困难。2012年初始觉四肢活动欠协调,逐渐走路不稳,伴言语欠清、进食水有呛咳。其间曾反复求医,均按腰椎间盘病变诊断治疗,后经湘雅医院诊断为"多系统萎缩(可能的)"。在服用相关营养神经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来我科寻求针灸治疗。刻下症:走路不稳,二便失禁,无汗(T2以下),勃起障碍,喝水呛咳,语言欠清、腰部疼痛。卧位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坐位血压120/80mmHg,立位血压95/58mmHg。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60岁,于2015年6月15日就诊。主诉:四肢无力5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5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渐进性加重,曾就诊于天津市总医院,查MRI示:橄榄桥脑小脑萎缩,诊断为"多系统萎缩",经治疗未见明显改善。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述症状渐进性加重,遂来我科就诊。现症:神清,精神可,面色萎黄,表情刻板,情绪低落,动作迟缓,纳呆,寐欠安,大便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43岁,于2016年4月26日就诊。主诉:右上肢无力1年余,加重2个月。现病史:1年前出现右上肢无力,右侧手指活动笨拙,逐渐出现右侧前臂、上臂及肩部肌肉萎缩,病情呈缓慢进展,右侧上肢无麻木感,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吞咽功能正常。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影响日常生活。曾口服利鲁唑治疗,其症状得到轻微改善,因不能忍受药物不良反应而停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日本男性,44岁,于2016年6月14日就诊。主诉:走路不稳,伴言语不利4年。现病史:于2012年出现走路不稳、平衡能力差等症状,于日本当地医院诊治,行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后诊断为脊髓小脑萎缩症,给予口服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效果欠佳。2016年6月自觉症状加重,有时难以坐稳,遂经人介绍来我国进行中医治疗。刻下症见:精神尚可,面色萎黄,走路不稳,言语不利,心烦焦虑,少寐多梦,食欲欠佳,大便秘结,舌质暗淡,脉沉细。患  相似文献   

11.
MrsEierinamalacela,坦桑尼亚人,女,57岁,律师。因发作性晕厥,不能行走,语言不清3年,加重1年,于1994年元月8日来中国坦桑医疗队首都组就诊。患者3年前由卧位站起时出现晕厥,每年逐渐加重,不能站立,每天大发作5~6次,小发作2~3次,晕厥发作时伴有全身冷汗和一过性神志不清,口唇苍白持续约30秒。经CT检查显示大脑皮层下及小脑萎缩。查体:老年女性,黑色皮肤,神志清,表情淡漠,痛苦貌,失语,双眼球呈水平样震颤,指鼻试验阳性。心肺听诊阴性,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强直,不能站立。平卧位时测血压7.9/6.5kPa,坐立位时测得血压9.2/6.8kPa。脉搏10…  相似文献   

12.
刘蔚文 《中国针灸》2004,24(Z1):98-99
杜×,女,80岁,2002年5月24日初诊.右侧胸胁及肩背部疼痛沉重不适14年,曾被诊断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泥沙型),近2年来上述症状加重,且近半年来纳食明显减少,体力衰弱,生活难以自理,故今日来诊.  相似文献   

13.
张×× ,女 ,19岁 ,农民 ,住院号 14 5 6 2。因右面肌发紧 5年 ,伴面肌萎缩、挛痛 1年 ,加重 1月 ,于 1993年11月 3日收入我科。查体 :右面部皮肤干燥 ,毛孔小 ,右侧面肌明显萎缩 ,右眉棱至前额角有“刀痕”骨性凹陷 ,该处头发、眉毛和睫毛脱落。右眼球略突出。鼻梁右歪 ,右鼻孔明显小于左侧。无面瘫体征 ,右颜面痛、触觉稍减退。其它系统检查均阴性。脑电图示 :阵发性活动异常。中医诊断 :面痿、面痉 (寒湿阻络 ) ;西医诊断 :面偏侧萎缩症。以针灸加中药治疗。针刺颧、下关为主穴 ,辅以颊车、地仓、迎香、合谷等 ,采用浅刺多针之法 ,留针…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0岁,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被他院诊断为颈椎病,经治疗效欠佳,于2008年9月22日转入我院针灸科病房治疗,后因躁动及剧烈呕吐,病情加重转入急症部ICU病房.9月24日患者出现深昏迷,血压升高至170/120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并出现2次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为个案报道了一例副肿瘤性小脑变性患者的针灸诊治过程。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特殊方法,且治疗效果不佳。本案中患者经针灸治疗后,达到部分生活自理,疗效明显且未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6.
艾灸治疗肾上腺皮质萎缩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广平 《针灸学报》1990,6(2):14-15
  相似文献   

17.
<正> 杨某,男,28岁,1989年8月11日诊。患者近2个月来,常感视物模糊不清,日甚一日,头晕,身疲乏力、曾在我院眼科查眼底,发现双眼无出血,角膜清,视乳头色泽苍白,黄斑中晦暗,双眼视力0.04,诊断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收入住院治疗,经用维生素B族,地巴唑等药物对症治疗近1个月,疗效不显而出院。求诊于中医,由其父搀扶来诊,视  相似文献   

18.
张××,男,54岁,汉族,铁路职工,入院日期83年11月21日,住院号1860。因患脑血栓形成住院30余天,症状消失准备出院。某日早晨又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下肢乏力,意识清楚,精神尚好。指鼻试验不准,医者叫指鼻尖部而指面部,叫指眼部而却指颧部,行走不稳,叫向左走而却向右走,行走时如醉汉。体温36.6℃,呼吸16次/分,血压130/100mmHg,心界扩大,心尖部听到收缩期杂音,心律不齐,心电图指  相似文献   

19.
20.
报道1例多系统萎缩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情况。本案以明确中医病因病机为前提,在结合患者自身诉求的基础之上,病证合参。采用房繄恭教授“盆底六针”(中髎、秩边、会阳、中极、水道、归来)为主穴拟方施治,注重针刺手法操作和电针干预的配合使用。治疗4周(12次)后,患者泌尿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本方以补益肾气、调节肾之气化功能为基础,兼顾调理脾胃气机、振奋阳气,提升气之固摄功能,发挥中、下焦协同作用,从而促使脏腑阴阳恢复平衡,达到病证同治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