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陈爱霞;杜宇征;赵亮;陆妍;孟祥刚;赵琦 《中医杂志》2017,58(6):538-540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散发性、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过一则验案介绍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补气活血通络、通利三焦为治疗原则,采用针药联合方法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6.
7.
正患者,男,52岁。以"走路不稳,二便失禁,言语欠清"于2012年12月11日就诊。2009年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二便控制困难伴有腰部疼痛,2010年症状加重,并伴T2节段以下汗出减少甚至无汗、勃起困难。2012年初始觉四肢活动欠协调,逐渐走路不稳,伴言语欠清、进食水有呛咳。其间曾反复求医,均按腰椎间盘病变诊断治疗,后经湘雅医院诊断为"多系统萎缩(可能的)"。在服用相关营养神经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来我科寻求针灸治疗。刻下症:走路不稳,二便失禁,无汗(T2以下),勃起障碍,喝水呛咳,语言欠清、腰部疼痛。卧位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坐位血压120/80mmHg,立位血压95/58mmHg。 相似文献
8.
9.
10.
11.
MrsEierinamalacela,坦桑尼亚人,女,57岁,律师。因发作性晕厥,不能行走,语言不清3年,加重1年,于1994年元月8日来中国坦桑医疗队首都组就诊。患者3年前由卧位站起时出现晕厥,每年逐渐加重,不能站立,每天大发作5~6次,小发作2~3次,晕厥发作时伴有全身冷汗和一过性神志不清,口唇苍白持续约30秒。经CT检查显示大脑皮层下及小脑萎缩。查体:老年女性,黑色皮肤,神志清,表情淡漠,痛苦貌,失语,双眼球呈水平样震颤,指鼻试验阳性。心肺听诊阴性,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强直,不能站立。平卧位时测血压7.9/6.5kPa,坐立位时测得血压9.2/6.8kPa。脉搏10… 相似文献
12.
13.
张×× ,女 ,19岁 ,农民 ,住院号 14 5 6 2。因右面肌发紧 5年 ,伴面肌萎缩、挛痛 1年 ,加重 1月 ,于 1993年11月 3日收入我科。查体 :右面部皮肤干燥 ,毛孔小 ,右侧面肌明显萎缩 ,右眉棱至前额角有“刀痕”骨性凹陷 ,该处头发、眉毛和睫毛脱落。右眼球略突出。鼻梁右歪 ,右鼻孔明显小于左侧。无面瘫体征 ,右颜面痛、触觉稍减退。其它系统检查均阴性。脑电图示 :阵发性活动异常。中医诊断 :面痿、面痉 (寒湿阻络 ) ;西医诊断 :面偏侧萎缩症。以针灸加中药治疗。针刺颧、下关为主穴 ,辅以颊车、地仓、迎香、合谷等 ,采用浅刺多针之法 ,留针…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正> 杨某,男,28岁,1989年8月11日诊。患者近2个月来,常感视物模糊不清,日甚一日,头晕,身疲乏力、曾在我院眼科查眼底,发现双眼无出血,角膜清,视乳头色泽苍白,黄斑中晦暗,双眼视力0.04,诊断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收入住院治疗,经用维生素B族,地巴唑等药物对症治疗近1个月,疗效不显而出院。求诊于中医,由其父搀扶来诊,视 相似文献
18.
张××,男,54岁,汉族,铁路职工,入院日期83年11月21日,住院号1860。因患脑血栓形成住院30余天,症状消失准备出院。某日早晨又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下肢乏力,意识清楚,精神尚好。指鼻试验不准,医者叫指鼻尖部而指面部,叫指眼部而却指颧部,行走不稳,叫向左走而却向右走,行走时如醉汉。体温36.6℃,呼吸16次/分,血压130/100mmHg,心界扩大,心尖部听到收缩期杂音,心律不齐,心电图指 相似文献
19.
20.
肖奇蔚;苏晨晨;房繄恭 《中国针灸》2024,(7):831-832
报道1例多系统萎缩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情况。本案以明确中医病因病机为前提,在结合患者自身诉求的基础之上,病证合参。采用房繄恭教授“盆底六针”(中髎、秩边、会阳、中极、水道、归来)为主穴拟方施治,注重针刺手法操作和电针干预的配合使用。治疗4周(12次)后,患者泌尿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本方以补益肾气、调节肾之气化功能为基础,兼顾调理脾胃气机、振奋阳气,提升气之固摄功能,发挥中、下焦协同作用,从而促使脏腑阴阳恢复平衡,达到病证同治之功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