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痉挛性斜颈 (spasmodictorticollis,wryneck)或颈肌张力障碍 (cervicaldystonia)是最常见的限局性肌张力障碍。严格来讲称为颈肌张力障碍较为适宜 ,因为斜颈强调的是一种体征 ,不是诊断 ,并不能突出肌张力障碍的特点 ,痉挛性斜颈包括肌张力障碍性和非肌张力障碍性两种。特发性颈肌张力障碍(idiopathiccervicaldystonia ,ICD)是最常见的成人发病的限局性肌张力障碍。ICD的定义是 :由于异常的不随意肌收缩引起的颈部不随意性扭曲和转动。因颈部肌肉不随意性持续…  相似文献   

2.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不自主收缩,引起身体不同区域重复出现异常运动或姿势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楚.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肌张力障碍为基底节病变,最近研究结果提示小脑在肌张力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综合临床症候、影像征象、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对小脑在肌张力障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秋、冬型恙虫病各自的临床特征。方法:87例按发病季节不同分为秋季型(9-11月发病)和冬季型(11-1月发病),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秋季型恙虫病治愈时间较长(平均住院6.8d),冬季型恙虫病治愈时间较短(平匀住院4.3d)。结论:秋季型恙虫病发病较集中,临床表现典型,中毒症状重,易出现多脏器损伤,诊断较易,误诊率低,但治愈时间较长;冬季型恙虫病多呈散发趋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中毒症状轻,多脏器损伤者少,误诊率较高,治愈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王广新 《现代保健》2011,(13):191-19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多巴胺功能异常假说是解释ADHD发病机制的主要生化假说之一.多巴胺能系统基因是ADHD的候选基因.多巴胺失活的异常可影响多巴胺生理作用的发挥.本文就多巴胺失活相关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临床并不罕见,但对其认识还十分肤浅[1].本病分类方法很多,以眼睑痉挛、偏侧面肌痉挛、Meige综合征、书写痉挛及痉挛性斜颈多见.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性疾病19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发作性运动障碍(pamxyslmaldyskinesias,PD)是表现为发作性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或舞动样动作、或在正常活动背景上发生的任何这些肌张力障碍性疾患。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movementdisorder,PKMD)是PD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可分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choreoat hetosis,PKC)及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tonia,PKD)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确诊的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疗法,涉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并结合中药药浴疗法,分别评估两组的肌张力及大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肌张力低于对照组,大运动功能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可改善肌张力,促进大运动功能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存在门体分流及肝功异常,于发现肝硬化失代偿期1~5a出现反复,出现肝性脑病,在反复发生肝性脑病6个月~2a后又出现脊髓症状,均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瘫痪,体检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0~1级。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双侧对称,无疼触觉障碍。脑脊液检查及脊椎MRI检查均无异常。9例患者均有长期的高血氨症。结论肝性脊髓病的发病机制与慢性中毒,营养不良,免疫损伤和神经细胞破坏有关,发病与肝性脑病密切相关,预后不良。早期认识,及早行肝移植可能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不自主、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的综合征。典型的肌张力障碍性运动常表现为模式化伴扭曲动作,且可能伴有震颤。肌张力障碍常因随意动作而诱发或加重。  相似文献   

10.
周期性瘫痪是一组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疾病,与钾代谢异常有关。临床上按其发病时血钾浓度可分为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三类,以低血钾型者多见,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31例住院患者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面部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A型肉毒素 (BTXA)治疗的 73例面部肌张力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BTXA治疗后病情的好转是显著的 (P <0 .0 1) ,可重复治疗 ,并再次取得疗效。 5例患者配合口服药治疗。结论 BTXA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面部肌张力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注射BTXA后症状缓解持续时间短及受累肌肉较多、BTXA治疗难度大的患者可采用注射BTXA与口服抗胆碱药 (安坦 )、中枢作用肌松剂 (脊舒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泰必利 )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评估结果与脑损伤患儿肌张力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监护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的脑损伤患儿266例,按全身运动评估结果分为GMs正常组与GMs异常组,统计各组中肌张力正常和异常的例数,分析GMs结果 [早产和足月阶段正常GMs (N)、正常不安运动(NF)、单调性GMs (PR)、痉挛-同步性GMs (CS)、不安运动缺乏(F-)]与肌张力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正常GMs (N、NF)患儿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N组患儿肌张力与C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N组患儿肌张力与PR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PR组与CS组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F组患儿肌张力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全部阶段正常GMs组患儿肌张力与全部阶段异常G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正常GMs组肌张力正常比例较高(76. 92%,67. 74%);异常GMs (CS、F-)组肌张力异常比例较高(64. 86%,84. 38%);肌张力变化与GMs结果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肌张力异常是GMs异常的高危因素。对无条件开展GMs评估的机构,应首先对肌张力进行评估。对肌张力明显异常、并且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患儿,应尽早给予专业的康复干预,避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是一种累及颈部肌肉的肌张力障碍性疾病,是指颈肌受到中枢神经异常冲动造成不可控制的痉挛或阵挛,从而使头颈部向一侧痉挛性倾斜扭转,致使出现多动症状和姿势异常。斜颈三联术治疗痉挛性斜颈是由陈信康教授1994年提出并施行的手术,其组成包括:颈脊神经1-6后支切断,颈部副神经切断及肌切断。由于斜颈三联术的特殊要求,术后监护护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对我院近2年行斜颈三联术的50例病人监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8年5月95例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统计方法采用软件包SPAAFORWINDOWS 12.0,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组间资料的显著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原始反射、肌张力、惊厥、脑水肿等恢复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f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ic cell,EC)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引起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嗜酸细胞浸润、水肿及增厚。本病按浸润程度分为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做出诊断,极易误诊。现对我院2000年5月~2006年8月收治的6例诊断明确的EG患者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亦称遗传性进行性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较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运动障碍性疾病 ,现将我科收治的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 :女 ,2 0岁 ,以“走路不稳 3年”就诊。患者自幼时走路爱低头 ,但走路尚稳。近 3年来走路费力 ,以足尖走路 ,上午轻、下午重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的食疗与药疗文/温如玉人的大脑里有一个椎体外系系统,它由纹状体、苍白球和黑质等结构组成,通过多巴胺——胆碱能神经功能来保证人体正常的肌张力。当椎体外系变性和多巴胺—胆碱能神经功能失调,会出现肌张力的增高或降低,称震颤麻痹,又叫帕金森病。多见于...  相似文献   

18.
儿童脑性瘫痪60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脑性瘫痪(脑瘫)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探讨综合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2004年在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的60例脑瘫患儿的病史资料和辅助检查报告进行分析。[结果]60例脑瘫儿,按瘫痪形式分为痉挛型42例、手足徐动型12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混合型4例,按受损部位分为四肢瘫26例、双瘫15例、截瘫3例、双重性偏瘫8例、偏瘫6例、三肢瘫2例。有2种合并症的20例,3种合并症的28例,4种合并症的12例。出生低体重、早产、窒息和先天颅脑畸形是脑瘫最常见的发病原因。[结论]脑瘫严重危害小儿健康。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病因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较多见的神经变性疾病,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 1.4%,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反射障碍为临床特征,病理表现为选择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残余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嗜酸性包含体--Lewy体.PD病因迄今不明,但近年来流行病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为揭示PD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  相似文献   

20.
袁霞  唐琳晓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2):109-110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昏迷。发病机理不明确,缺乏特效治疗,死亡率高,因其常有诱因可循,如能及时予以纠正,往往可使部分患者病情得以逆转。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7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