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茵  李泳桃 《海峡药学》2016,(2):135-136
1例38岁女性患者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6g,1日1次。第4天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第5天滴注过程中心电监护示心率每分钟198~210次,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给予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对症处理后,未再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药物对豚鼠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比较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心脏毒性。方法 记录腹腔给药后豚鼠心电图 ,探讨对心电图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司帕沙星均能引起豚鼠心电图异常 ,出现 QT间期显著延长、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而其他指标未见显著改变。在同等剂量下 ,左氧氟沙星对心电图影响最小 ,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接近 ,而司帕沙星而对心电图影响最大。结论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司帕沙星均可引起豚鼠心电图改变 ,但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的作用低于司帕沙星。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的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上的Q-T间期是指O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这段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开始到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间隔,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时间总和。Q-T间期等于心室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总和,代表心室的总不应期,Q-T间期变化与心室复极过程的改变有关,并且受很多因素如心率、性别、电解质、药物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某些疾病的影响,也可以说凡能改变动作电位2相和3相时程的因素均能引起Q-T间期改变。在影响Q-T间期的众多因素中,以心率对其影响最大,当心率增快时QT间期缩短,而心率减慢时则Q-T间期延长。为了得到可靠的Q-T间期值,临床心电图学提出心率  相似文献   

4.
余利英 《北方药学》2014,(7):123-123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致Q-T间期延长时电解质的变化。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病人150例,服用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后一个月查心电图、血生化。结果:150例患者一个月后心电图正常者89例,Q-T间期延长者27例,其他异常者34例。27例Q-T间期延长中低钾12例,低钙4例,低钾、低钙6例,低钾、低钠1例,低氯1例,正常3例。结论:在临床中应尽量选用对Q-T间期影响较少的抗精神病药物,常规复查心电图、血生化,有Q-T间期延长者可以补充电解质来纠正。  相似文献   

5.
Q-T间期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时间的总和,Q-T间期延长使心室肌复极不均一,容易诱发折返激动,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以,准确测量Q-T间期对临床治疗可以提供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因Q-T间期会随心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临床提出Q-Tc,用以纠正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Q-Tc的公式为Q-Tc-(Q-T间期)/(√R R间期),我们用铃谦1203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与MICARD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分别测量了68例S-T水平下移大于0.5mV的各种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时,对患者QTc(QT校正间期)的影响;并探求引起QTc变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2018年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且有细菌性感染迹象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一般资料、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12导联心电图。共入选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感染病例182例,予治疗前及治疗7日后测定静息态心电图,计算QTc间期。结果与结论:在238例患者中,用药前有56例存在QTc间期延长,占比23.53%,在治疗后有94例存在QTc间期延长,占比39.49%,治疗后QTc间期延长发生率高于治疗前,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平均QTc为0.41 s,治疗后平均QTc为0.43 s,整体延长4.87%,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QTc间期延长与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糖尿病病程相关,为糖尿病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对心血管意外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6例、缺血性心肌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4例、缺血性心肌病死亡患者13例与正常健康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四组患者Q-T间期离散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经研究结果发现,正常健康者Q-T间期离散度最低,缺血性心肌病死亡患者Q-T间期离散度最高,各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测量Q-T间期离散度可以有效地预测患者的心血管意外,有助于临床辅助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Q-T离散度(Q—Td)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Q—Tmax)和最小Q—T间期(Q-Tmin)之差,它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用6511型心电图机以25mm/s速度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由同一医师测定Q-T间期、QRS波群、R—R间期,选T波清楚的导联,各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均值,并按以下公式计算:Q-Td=Q-Tmax-Q-Tmin。Q-Td正常值为10  相似文献   

9.
1957年Jervell和Lange-Nielson首次报道伴有先天性耳聋、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Q-T间期延长、发作性意识丧失和猝死为特征的4例家族病例。1963年Romano等相继报道了无先天性耳聋而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Q-T间期延长、发作性意识丧失和猝死的病例。前者称为听力一心脏综合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帕米膦酸二钠(Pamidronate)静脉注射对昆明种小白鼠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对SD大白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药对动物神经系统、呼吸、血压无明显影响,但可使动物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及P-R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误诊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集的2例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例患者误诊为癫痫,通过吸痰、吸氧、镇静、倍他乐克等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针对抽搐、昏厥等病因不明显患者应当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对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诊断率,降低误诊情况,对其进行倍他乐克持续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时,对患者QTc(QT校正间期)的影响;并探求引起QTc变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2018年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且有细菌性感染迹象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一般资料、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12导联心电图。共入选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感染病例182例,予治疗前及治疗7日后测定静息态心电图,计算QTc间期。结果与结论:在238例患者中,用药前有56例存在QTc间期延长,占比23.53%,在治疗后有94例存在QTc间期延长,占比39.49%,治疗后QTc间期延长发生率高于治疗前,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平均QTc为0.41 s,治疗后平均QTc为0.43 s,整体延长4.87%,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QTc间期延长与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糖尿病病程相关,为糖尿病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运动员在不同负荷状态时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美高仪公司生产的美高仪12导动态心电图检测仪检测运动员不同负荷状态时的动态心电图。结果不同负荷状态时心脏的电变化不随运动强度的改变而改变;随着心率的增快,在V1和、V5导联上Q-T间期和T-P间期均变小,并与心率呈负相关;运动时,右心室的室壁激动时间比正常值。结论在不同负荷状态时运动员心电图各波的电压和时长均在正常范围,Q-T间期、T-P间期和室壁激动时间有变化。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症(LQTS)比较少见,现将我院近来见到的2例报告如下。例1女,8岁。因反复晕倒抽搐1年入院。患儿入院前在剧烈活动后自感心慌不适,遂即晕倒神志不清,四肢小抽搐,约1~2分钟后自行缓解。类似发作共五次。体检:心率84次/分,律不齐,心尖部闻及收缩期Ⅱ级吹风样杂音。两耳音叉试验听力正常。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和M 超声无异常。心电图示P-R间期0.16秒,Q-T间期0.44秒,T 波高宽,U 波高于T 波。诊断LQTS。服扑癎酮0.125g,一日三次对症治疗,1月后心电图示Q-T 间期缩短至0.40秒,T 波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1岁。主因间断性面色苍白伴出冷汗,食欲减退三个月而入院。查体:心界不大,心率210次/分,律整,无杂音。心电图表现:P波规律出现,心室率250次/分,P-R间期0.08秒,QRS波群呈室上性,时限为0.06秒,Q-T间期0.18秒,T波在Ⅰ、Ⅱ、aVF导联低平。心电图诊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给予地高辛0.07mgl次/日治疗,15天后复查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规律出现,心室率97次/分,P-R间期0.16秒,QRS波群呈室上性,时限为0.08秒,Q-T间期0.40秒,在V_3导联P-R间隔相差>0.12秒,在V_5导联P-R间期缩短为0.08秒,R波起始部粗钝,似“δ”波,并继发ST-T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伴阵发性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疗效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针剂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 方法:将60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和头孢哌酮钠为对照组. 结果:左氧氟沙星组和头孢哌酮钠组治疗尿路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9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和9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和3.4%.结论: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钠在治疗尿路感染中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Q-T 间期延长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家族发病倾向,反复晕厥发作、Q-T 间期延长、易于发生室颤和猝死的疾病。近来我院收治2例以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报道如下。例1 男,11岁。因反复头晕1周入院。每次发作均与发热或剧烈运动有关,休息后好转。入院时查体无异常体征。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62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pointes,Tdp)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相关因素,提高对Tdp的认识,防治Tdp的发生。方法将18例确诊为Tdp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Tdp发作间期体表心电图均有Q-T延长,并且伴有各种心律失常。结论 18例患者伴有心脑血管基础病变,当存在Q-T延长时,容易发生Tdp,因此,提高心室颤动阈值,稳定膜电位,使心肌复极一致,阻断折返环,缩短QT间期是防治Td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注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 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注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进行评价. 结果: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注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治愈率分别为64.29%(57.70%,70.88%)、81.43%(70.05%,92.81%),C/E分别为1.90、5.79,△C/△E为20.37. 结论:加替沙星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但成本-效果分析表明,左氧氟沙星具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20.
左氧氟沙星针剂静脉滴注过敏致急性喉头水肿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 ,男 ,35岁。因尿频、尿急、尿痛 2d ,加重 1d ,来我院门诊就诊 ,经查尿常规蛋白阴性 ,尿白细胞 (+ + ) HP ,尿红细胞 3~ 5 HP。前列腺液常规卵磷酯小体 (+ ) HP ,白细胞 (++ ) HP ,红细胞阴性。确诊为急性前列腺炎 ,急性泌尿系感染。即给予左氧氟沙星针剂 10 0ml静脉滴注 ,每日 2次 ,口服前列康片 2片 ,每日 3次。左氧氟沙星针剂 10 0ml静脉滴注约 30ml左右时 ,病人出现喉头发紧 ,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剧。立即停止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针剂并给静脉推注地塞米松针剂 5mg作者单位 :830 0 0 1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