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我院首次住院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的93例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并进行t检验和统计学描述。结果患者亲属SCL-90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且女性评分高于男性。SA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为促进患者的康复,应及时有效的对其亲属进行心理干预,改善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病人、亲属、医护人员观点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亲属、医护人员对医患之间交流肿瘤信息观点的异同。方法:随机抽取501例癌症患者、169位亲属和86位医护人员,进行IPQCP 2、INQ、DQ测定和分析。结果:在癌症患者、亲属、医护人员之间,患者与亲属或与医护人员之间,关于应否告知癌症患者其诊断、可能的生存时间和病人应否参与制定治疗方案,IPQCP总均分和各维度均分、总的信息内容和信息量选择倾向、交流形式(包括信息来源、告知方式、时间、地点、在场人员及医生态度等)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临床上,给予癌症患者信息和医息交流的主要依据是患者本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对入组132例陪护亲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亲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亲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 对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男女之间差别不明显,经心理干预以及随着患者病情改善.患者亲属SAS、SDS评分也随之下降。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应主动做好他们的心理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48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无迷信色彩症状的研究,发现其中有迷信色彩症状者209例,占43%,其比例相当大,精神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城乡差别等方面对比研究,经u值检验显著差异,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研究肺癌患者的心身状况特点及改善对策。方法通过中文全文数据库全面检索近10年国内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排除不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后,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6个有关肺癌患者心身状况与常模的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病例组506人。结果对比常模,肺癌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结果显示,躯体化症状评分升高0.32(95%CI0.28~0.37)、强迫症状评分升高0.19(95%CI0.15~0.24)、人际关系评分升高0.20(95%CI0.15~0.24)、抑郁症状评分升高0.48(95%CI0.43~0.53)、焦虑症状升高0.46(95%CI0.41~0.50)、敌对评分升高0.16(95%CI0.11~0.21)、恐怖症状评分升高0.43(95%CI0.39~0.47)、偏执症状评分升高0.31(95%CI0.26~0.35)、精神病性评分升高0.43(95%CI0.39~0.48),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不良心身状况,有必要对肺癌患者进行心身调节及加强心理卫生的保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震中有无亲属遇难群体的人格、心身健康及应对方式差异,为有针对性展开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来自北川县、安县及曲县等重灾区的181名灾民,用修订的人格、应对方式及心身健康量表进行测查.结果:有亲属遇难者在合群、信任、乐观人格维度上得分均低于无亲属遇难者[(3.85±0.80)vs.(4.1l±0.55),(3.69±0.54)vs.(3.90±0.61),(3.15±0.76)vs.(3.59±0.69),均P<0.05];有亲属遇难者心身健康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无亲属遇难者(除自我效能维度外)[如抑郁:(3.18±1.01)vs.(2.49±0.95),P<0.05];有亲属遇难者在退避、自责及幻想上得分均高于无亲属遇难者[如退避:(3.36±0.92)vs(2.92±0.92),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乐观、敏感人格特征和自责、退避、合理化、幻想应对方式与有亲属遇难者的心身健康相关(β=-0.30,0.14,0.33,0.17,0.23,0.20,均P<0.05);想象、乐观、自律、信任人格特征和退避、自责应对方式与无亲属遇难者的心身健康相关(β=0.27,-0.27,0.18,-0.16,0.39,0.22,均P<0.01).结论:有亲属遇难群体不良的人格特征变得更突出、心身更不健康,应对方式更消极,要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8.
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亲属的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亲属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定工具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进行测评,同时选取1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各因子得分,两组各因子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亲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其躯体化、焦虑、抑郁及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艮心理状况明显,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各种顾虑,提高其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及情绪状况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40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选用艾森克人格调查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个性特征及情绪状况。结果癌症患者EPQ的P、E、N值与常模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结论内向性、谨小慎微、敏感多疑、委屈求全、焦虑抑郁、烦恼、绝望和悲痛情绪是癌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和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10.
刘淑华 《医学信息》2008,21(6):920-921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惠者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SDS、SAS量表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3d内及1mo后对陪护亲属进行测评;并将亲属分为干预组(n=31)和未干预组(n=31),对干预组进行临床干预.结果 62例住院患者亲属3d内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临床干预是有效和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扣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情绪及偏执等心理问题。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对家属提供心理帮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对家属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67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对患者家属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定,并对患者的症状与家属的生存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总分与家属WHOQOL-BREF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25,P0.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会影响家属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症状,有利于提高家属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关系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位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进行了一般资料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调查,并按照"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子女"对其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在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中以"父母"比例最高,"父母"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领域方面明显低于"子女"照料者,在生理领域方面"父母"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组。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中"父母"的生存质量较低,尤其在生理领域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认知控制任务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亲属的大脑激活模式。方法:首先对近年来利用认知控制任务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激活模式的文献进行整理;而后对各项研究的激活坐标进行提取和空间转换;最后利用似然估计的方法对提取的坐标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亲属的左侧脑岛(似然估计值ALE=0.012,峰值坐标:x=-40,y=18,z=0)和左侧扣带回(似然估计值ALE=0.011,峰值坐标:x=-2,y=10,z=38)激活水平显著降低,左侧额上回(似然估计值ALE=0.013,峰值坐标:x=0,y=8,z=50)和左侧中央前回(似然估计值ALE=0.001,峰值坐标:x=-38,y=2,z=36)激活水平显著地增高(P0.05)。结论:与认知控制有关的大脑激活模式可能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研究的一个内观遗传表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情感表达家属的影响。方法: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情感表达的家属55例分成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给予团体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CFI-CV量表、LSI量表及SES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高情感表达分值比之前降低(t=5.570,P0.01),生活满意度分值比之前提高(t=-5.095,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高情感表达分值较前降低(t=1.766,P0.05),生活满意度分值较前提高(t=-0.420,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情感表达家属的高情感表达性,同时可以提高家属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在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平均住院45天以上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再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在入组前及实验的第2周,第4周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测评,出院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和家属进行服药依从性的回访。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实验组在第2周、第4周的BPRS评分较对照组评分低。两组间采用t检验,显示第2周评分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第4周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73,P<0.01)。出院时实验组患者CGI"疗效总评(GI)"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采用t检验,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5,P<0.01)。出院1个月服药依从性实验组较对照组好,采用χ2检验,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改善症状、增进疗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原因及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48例再次住院的患者,在恢复期对其停药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在停药原因中,对疾病认识不足和存在病耻感者均为73.38%;缺乏自知力者64.52%;缺乏药物治疗知识和家庭照顾者均为53.23%.结论 针对停药原因,很有必要从病因和疾病特点、精神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及正常对照组脑组织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1H-MRS)的结果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首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36人、正常对照组21人进行左侧前额叶、丘脑、海马、桥脑的1H-MRS分析,之后对所得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与正常对照组在左侧前额叶、丘脑、海马、桥脑的...  相似文献   

19.
用生存质量量表与运动试验相结合的办法对39例血压正常者及51例高血压初期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项测试指标,并用判别分析方法对两组人群进行评估分析.多项结果两组人存在显著性差异,建立的判别函数对两组区分率达到96.7%.本文的方法为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Diagnosis of cancer can cause huge spiritual crisis in a person and affect different aspects of life. At this stage, patients have certain spiritual needs.

Aim: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ain spiritual needs of cancer patients in Iran.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is qualitative study, 18 cancer patients, referred to the Cancer Institute of Imam Khomeini Hospital in Tehran were selected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and their spiritual needs emerged out of conventional content analysis of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them.

Results:

From 1850 initial codes, 4 themes (connection, peace, meaning and purpose, and transcendence) were identified that contained categories of social support, normal behavior, inner peace, seeking forgiveness, hope, acceptance of reality, seeking meaning, ending well, change of life meaning, strengthening spiritual belief, communication with God, and prayer.

Conclusions:

Spiritual needs of cancer patients should be recognized, realized, and considered in care of patients by the medical team. An all-out support of health system policy makers to meet patients’ spiritual need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