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段国斌  郭皞  卢国强 《医疗装备》2001,14(11):39-40
医院在救治突发事件如火灾或燃烧爆炸致成批烧伤伤员时,要进行及时、有效、快捷的组织救治工作。在组织救治工作中,着重应注意以下几个文面:(1)预防性地进行早期组织培训工作,从政治思想、业务技术能上加以重视,做到有备无患;(2)成批烧伤伤员救治的方法和技术手段;(3)搞好医疗协作;(4)伤员的后续治疗与善后工作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烧伤伤员早期能否利用飞机安全转运,给烧伤伤员的治疗能否带来良好的效果。 方法对三批次共9例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烧伤患者休克期利用飞机进行转运至烧伤中心,及时进行系统正规治疗,观察其过程是否安全有效。 结果9例患者转运过程安全、顺利、病情稳定,经过后续治疗8例治愈,1例患者伤后20 d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烧伤伤员休克期在积极评估病情,行必要的准备后可以利用飞机进行转运,途中进行补液监护可以保障生命体征平稳,迅速到达烧伤治疗中心得到后续的系统规范治疗,休克期度过平稳,明显减少了后期并发症,提高了救治成功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海战的条件下,短时内会出现大量的危重伤员。由于海上客观条件的特殊,对伤员的急救、治疗及输送均会带来许多复杂与困难的1日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海上医疗保障证明,医院船是解决海战中短期内涌现出大量危重伤员救治的可靠途径。1944年,英美医院船在诺曼第登陆战中,完满地完成了海上救治任  相似文献   

4.
批量重度烧伤伤员的相关费用分析及预防性投入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总结分析批量重度烧伤伤员的治疗投入和特点,着重论述烧伤预防性投入和建立相关制度的必要性,为平时治疗批量重度烧伤伤员提供预算参考,同时为实战条件下组织进行批量重度烧伤伤员的救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成批海战烧伤伤员院前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战时成批重度烧伤伤员的院前救护。方法:1998年8月—2006年9月,对7批69例海上烧伤伤员的救治及组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69例伤员通过严密组织、积极救治均获成功。结论:健全并迅速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开展全院性的战备及模拟战场训练、普及官兵自救互救知识和护理人员烧伤伤情判断能力能有效减少海战烧伤伤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核(放射)突发事件中快速估算放射损伤伤员的受辐射剂量,以便采取有效对应的救治措施。方法 依据辐射引起的早期症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我国和我军实际。结果 提出一种辐射剂量快速生物学估算新方法。结论 此方法可有效指导救治计划的制订,治疗措施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远程会诊在汶川大地震重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通信网络远程会诊和直升机后送伤员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伤员的生命,提高伤员生活质量,避免大量人员伤亡。本文结合在5.12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实践和教训,指出应用卫星网络远程会诊和直升机后送伤员可以实现高效、快速、有目的救治,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并为大型灾害伤员救治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急救现场伤员合理分类是提高医疗救援质量的关键。通过实践,作者认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建立分类组织、明确分类人员职责、选择合理分类场所和佩带分类标志等措施是及时、合理救治的前提。现场将伤员分为3类:一类是紧急救治组,二类是延期治疗组,三类是期待治疗组,采取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3种基本形式,可避免因伤员多而导致工作忙乱、救治效率低等问题,提高伤员医疗救援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归纳战伤早期治疗特殊性的基础上,将临床路径技术应用于战伤早期治疗,提出了战伤早期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主题及其关键要素描述,战伤早期治疗临床路径确定的依据及制定方法,阐述了战伤早期治疗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最后指出了早期治疗对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场急救:减轻损伤程度 烧伤现场急救是烧伤后最早的治疗环节.现场急救是否正确及时.运送方法和时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伤员的安危。救治得当。可减轻病人的损伤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若处理不当常导致烧伤加重和贻误抢救时机.给入院后的抢救带来困难。所以烧伤后现场急救,针对不同的烧伤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总结汶川地震军队医疗队参与救援的实践,探讨军队医疗救援的优势以及参与地震灾害救援的模式和组队方式。方法收集整理军队医疗队与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在"5·12"汶川地震救援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30日中收治的1 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早期伤员流的特点,总结军队医疗队参与救援的时机和主要的救治内容。结果 1 420例伤员中,共有1 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在震后2 d最多,占68.8%,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近50%的伤员是在伤后12 h以后得到妥善处置(P0.01);军队医疗队在地震后16 h到达灾区,参与了伤员的早期救治、专科救治及康复治疗。结论平时地震灾害救援中,救治速度是关键。应根据到达灾区的时间,选择医疗队的组成和参与模式,可能会提高救援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特重烧伤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救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早期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实施急诊手术的指征,以提高救治率。方法对12例特重烧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内科保守治愈5例,手术治愈7例。结论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特重烧伤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率。一旦患者出现急诊手术指征,应果断实施手术治疗,常用术式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成批特重烧伤合并肺爆震伤患者长途转运后的并发症并总结其救治经验。方法一批16名特重烧伤伤员分2组,分别于伤后24h和48h经过3次长途转运入我院。所有伤员均出现烧伤休克,经历休克延迟复苏,伴有不同程度肺爆震伤,其中15例伴中、重吸入性损伤。入院后尽快行相关检查,掌握病情;尽快处理危及生命并发症;加强呼吸道管理,纠正低氧血症。在有效的生命支持基础上适时手术封闭创面;加强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早期肠内营养,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结果入院后并发症得到迅速纠正,14例顺利恢复,创面愈合良好;5例并发ARDS,其中1例伤后5d因重度肺爆震伤、呼吸衰竭死亡;1例伤后20d因并发真菌感染,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本组治愈率87.5%。结论成批特重烧伤合并肺爆震伤长途转运后极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掌握并发症发生特点并及早处理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不同部位的冻伤复温护具应用于寒区部队冬季训练,便于及时有效开展冻伤复温救治,提高冻伤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采用市售毛毯等材料制作冻伤伤员复温护具,应用于头面部、上肢、手、下肢、足部及全身等特定冻伤部位,配置低压直流供电加热膜,采用直流供电加热,或配置化学自发热贴即时加热,以达到战现场冻伤伤员早期复温救治的要求。结果:在实验室及野外环境中进行实际测试,冻伤复温护具能够于30~60 min有效提高内温,能持续稳定提供适宜温度,保持在18~42℃范围,可满足冻伤治疗早期复温的应用要求。结论:冻伤复温护具用于冻伤伤员紧急救治效果明显,转运、后送伤员过程仍可进行持续复温,能够有效提高冻伤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批量烧伤伤员的救治,通行模式是尽早分流。“6.5”公交车燃烧事故发生后,考虑到事发突然、背景复杂,本院打破常规,采用“就地治疗、全军支援”的救治模式并取得较好效果,为遂行类似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本院成功组织急救和空运了在大兴安岭灭火战斗中被严重烧伤的35名武警官兵,并收治其中烧伤最严重的23名伤员。在这次近似于实战的应急保障中,积累了一些组织管理经验。通过总结现有条件下烧伤伤员的急救和空运组织流程,提出了建立早期医务人员常规心理测评及干预机制、批量伤员紧急空运机舱内部改装预案和全国性的伤病员空运组织管理机构的构想;同时为实战条件下组织进行伤员的急救和空运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军队三甲医院在汶川地震后方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震后,上海长征医院收治了34名四川后送伤员,并在病员接收的组织协调、院内科室的分工协作、伤员心理恢复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圆满的完成了伤员的救治任务,同时也这次救治伤员的过程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批量收治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的管理实践,提出了六个确保的总要求,按照“集中收治、分区管理,集体把关、专科负责,综合救治、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探讨了畅通安全快速的绿色抢救通道、健全伤员救治的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伤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的做法措施,并简述了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和医疗救治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战伤处理的原则是:早期救治,快速后送。在中外战伤救治中,由于伤员运力不足而延误救治的事例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地震后送伤员救治管理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量伤员转运至全国各地救治,给各大医院的应急保障能力带来巨大挑战。本文结合具体实践,从组织体系、救治实施两个方面展开,对地震后送伤员救治的组织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在救治组织上,完善的应急预案,坚强的集体领导,是整个救治工作迅速展开、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救治实施上,科学的救治方案,全方位的综合治疗,是救治工作取得成效,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