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耳蜗咨询问题解答(1)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目前有近二千万听力残疾人士,其中有许多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聋。该类耳聋如果发生于语前聋儿童,极可能发展为聋哑症:发生于语后聋成人,则会造成严重的听力语言交流障碍。多导人工耳蜗的成功应用为帮助该类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克服听力残障、重返有声世界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近3万人工耳蜗使用者,我国近年来成功接受人工耳蜗植入者也已达到近200例。虽然人工耳蜗的研制和临床使用历史已有30年以上,我国也曾在80年代研制和应用过单导人工耳蜗,由于没有语言分析,效果很差。只是在近几年国…  相似文献   

2.
语后聋成人耳聋患者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在音乐感知方面远不如其听力及言语方面的提高令人满意。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手段,其在音乐感知方面的不理想在近年来人工耳蜗的研究中比较深入。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语后聋成人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对音乐感知的现况及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方法以助于音乐感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龄语前聋者,指习得语言能力前患重度或极重度耳聋并且人工耳蜗植入时年龄偏大的患者。大龄语前聋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较适龄幼儿患者差,其术后的评估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是研究重点。所以,本文就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的评估方法和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用纯音听阈、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se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 integration scale,MAIS),对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8例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4例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后聋AN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调查,并与非综合症且无明显病因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比较,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AN患者术后平均助听听阈(250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为(38.64±6.36)d B HL。AN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发声情况得分、对声音的自发性觉察能力得分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得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声音的理解能力得分、MAIS总得分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组语前聋患者对声音的理解能力得分、MAIS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得分。AN组语后聋患者术后CAP评分、SIR评分与对照组语后聋患者术后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发声情况、对声音的自发性觉察能力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前聋患者术后无明显差异,但是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对声音的理解能力明显低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前聋患者术后对声音的理解能力。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后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后聋患者术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语前聋与语后聋? 在学会语言之前发生的耳聋称为语前聋,包括先天性聋,各种婴幼儿时期出现的耳聋。由于语言尚处于发育学习期,如果耳聋严重,且未得到早期干预和康复,将会形成聋哑。 言语形成以后出现的耳聋称为语后聋。什么样的耳聋患者适合接受人工耳蜗植入? 经使用助听器听力语言康复效果不好的双耳重度或深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包括各种先天性耳聋、药物性中毒性耳聋、病毒性感染所致的耳聋、突发性聋以及噪声性聋等。人工耳蜗植入的年龄一般在1岁以上(最适年龄是l~4岁)。一般说来,语前聋患者年龄越小越好,语后聋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Cochlear Implant)使双侧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语后聋患者和年龄较小的语前聋患者在言语识别方面改善较大,但对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是否受益尚存在争议。本文研究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的获益情况。方法:以语前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关注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设计语前聋青少年CI使用效果和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并分析患者人工耳蜗术后获益效果和满意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家长均对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声音获得非常满意,且认为人工耳蜗对整体综合交流能力的改善有一定帮助,患者本人及家长都愿意选择CI。结论:对语前聋青少年CI植入者不应把言语测试识别率得分的提高作为评判人工耳蜗获益情况的唯一标准,还应考虑人工耳蜗在提高患者综合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帮助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是能使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听力重建的唯一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人工耳蜗植入能使先天性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更好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1岁以内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最近诊治1例9月龄先天性重度感音性聋患儿,并行人工耳蜗植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于成人重度以上语后聋患者来说,人工耳蜗植入是重获听力的惟一有效手段,但目前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针对语后聋致病因素,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选择,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让更多医务工作者和从事耳聋康复事业的各界人士,对成人语后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有更多的了解,从而积极推动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在中国的开展,让更多的耳聋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这对于提高耳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HTK〗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HTW〗方法〓〖HTK〗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HTW〗结果〓〖HTK〗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HTW〗结论〓〖HTK〗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耳极重度感音性聋的老年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康复效果。方法 14例语后聋老年患者在我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平均年龄为67.7±4.0岁,观察其手术耐受及并发症,于开机后不同时间(3月、6月和12月)进行助听听阈和言语能力评估。结果 14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达42.1±9.4d BHL,单音节识别率为43%±15%,安静时句子识别率为63%±17%,听觉行为分级评估为5.7±1.4,人工耳蜗获益好/最好为11例(占78.6%)。结论 60岁以上极重度语后聋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是安全有效的,大部分患者术后可以获得好的言语识别率和听觉行为,年龄不应成为老年人工耳蜗植入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多道人工耳蜗植入5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术后效果。方法 533例(534耳)重度和极重度聋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中语前聋495例,语后聋38例。植入时年龄:1~3岁167例,~5岁77例,-7岁73例,-14岁136例,~17岁28例,>17岁52例。内耳中耳畸形共76例,其中Mondini畸形26例、共同腔畸形10例、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20例。术前纯音听阈(听力级)为105.5 dB,听性脑干反应阈>95 dB,40 Hz相关电位(500 Hz)>101.7 dB。使用装置:Nucleus 22M 27耳,24M 308耳,24R Contour 131耳,24RST 21耳;Med El C40 44耳;Clarion CI 3耳。常规手术采用面隐窝进路方法。共同腔畸形病例采用经水平半规管进路。部分病例行术后声场测听和听觉言语评估。结果 Mondini畸形26例中有20例术中出现脑脊液井喷。电极平均植入深度:耳蜗正常病例中Nucleus 30环,Med El为31 mm。Mondini畸形病例中Nucleus 28环。共同腔畸形病例中Necleus 26环。语后聋患者的平均开放言语识别率为71%,17岁以下语前聋的问卷调查满意度为94.7%。结论 人工耳蜗是使重度和极重度聋患者恢复听觉功能的有效方法,术前评估,手术和术后康复都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工耳蜗是为重度、极重度聋以及全聋患者重新获得听觉的电子仿生装置。它的研制工作经历了大约有150多年的历史,在临床中使用的历史有20多年。人工耳蜗技术引进中国在临床中应用,有十几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约有近万名耳聋患者接受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其中仅仅是国外3家品牌:澳大利亚CochlearJk工耳蜗、奥地利Med-e1人工耳蜗、美国Bionics人工耳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对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深度耳聋患者行MiniSystem22导和Nucleus24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其中语前聋6例,语后聋5例。术后1~1.5个月开机调试。结果:11例患者全部恢复了听力;语后聋患者不需要经过唇读或简单的语言训练就能进行对话和打电话,患者能回到有声世界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语前聋患者进行评议训练,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结论: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植入22导及24导人工耳蜗后效果良好,尤其对语后聋和年龄较小的儿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遗传因素是重度及极重度耳聋的主要病因之一,与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密切相关。多种致聋基因常见致聋基因型成功克隆后,致聋基因的致病机理以及其与耳蝸植入效果间的相关性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研究认为耳聋表型可能与致聋病因,螺旋神经节细胞残留数量等有关。通过对耳蜗植入患者的致聋基因突变位点和基因突变方式可阐明影响耳蜗植入效果的相关因素。本文探讨各类遗传性耳聋耳蜗植入效果的当前进展,并着重于耳聋临床表型-基因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评价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995年5月1日~2002年6月1日因双耳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312例中诊断为双耳前庭水管扩大者10例(3.2%),其中语前聋7例,语后聋3例。回顾性分析这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人工耳蜗电极植入顺利,8例耳蜗底回开窗时发生轻度井喷,迅速用颞肌筋膜牢固封闭圆窗制止井喷。全部患者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面瘫、中耳炎等并发症。开机6个月时8例患者具有开放性言语识别力,已进入普通学校(幼儿园、小学、大学)就读。另2例语前聋的幼儿视觉强化测听听阈达40dB HL,与其他无内耳畸形的全聋儿童术后效果差异无显著性。全聋前语言能力较好的5例患者术后语言能力明显好于语前聋的患者,语言交流基本听不出聋人特有的语音特征。另5例患者语言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结论 尽管前庭水管扩大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可能出现井喷,但术后未出现并发症且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好,因此重-极重度聋的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耳聋患者中,有一部分是一侧耳重度或极重度聋,但对侧耳尚有一定的残余听力。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术适应症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此类患者接受了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I),形成了单耳听觉。然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音调、音乐感知以及声源定位等能力不尽如人意。于是针对那些对侧耳有残余听力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出现了给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耳聋是全球第三大导致老年人残疾障碍的原因,不仅仅影响声音的感知,还会引发一系列日常交流和社交障碍。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是重度 极重度感音性聋且助听器效果不佳老年人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最有效方法,但众多原因导致我国老年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开展得不够,并且老年人本身耳聋发生及其听力学和听觉康复有其特殊性。本文从老年耳聋的发生率、老年性聋的病因、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及疗效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老年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未来前景做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多导人工耳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对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深度耳聋患者行Minsi System 22导和Nucleus24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其中语前聋6例,语后聋5例。术后1-1.5个月开机调试。结果;11例虱全部恢复了听力;语后聋患者不需要经过唇读或简单的语言训练就能进行对话和打电话,患者能回到有声世界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9.
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995年 5月 1日~ 2 0 0 2年 6月 1日因双耳重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 312例中诊断为双耳前庭水管扩大者 10例 (3 2 % ) ,其中语前聋 7例 ,语后聋 3例。回顾性分析这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人工耳蜗电极植入顺利 ,8例耳蜗底回开窗时发生轻度井喷 ,迅速用颞肌筋膜牢固封闭圆窗制止井喷。全部患者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面瘫、中耳炎等并发症。开机 6个月时 8例患者具有开放性言语识别力 ,已进入普通学校 (幼儿园、小学、大学 )就读。另 2例语前聋的幼儿视觉强化测听听阈达 4 0dBHL ,与其他无内耳畸形的全聋儿童术后效果差异无显著性。全聋前语言能力较好的 5例患者术后语言能力明显好于语前聋的患者 ,语言交流基本听不出聋人特有的语音特征。另 5例患者语言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结论 尽管前庭水管扩大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可能出现井喷 ,但术后未出现并发症且听力 言语康复效果好 ,因此重 极重度聋的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人工耳蜗植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理想的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聆听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常采用非植入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双模式(Binaural-Bimodal Fitting, BIM)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ation, BCI)等方法以获得双耳聆听。同时对于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 SSD)患者来说,人们也开始尝试为其植入人工耳蜗以达到双耳聆听的效果。本文在回顾近些年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双耳聆听的优势、单侧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双耳双模式聆听以及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