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相恶     
徐海波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2):512-513
相恶作为中药配伍理论之一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勿用相恶相反者。”由于《本经》并没有对相恶作出明确的解释和列举详细的药例,故使后世医家对相恶这一特殊的配伍关系长期认识不清,对其是否应作为配伍禁忌也意见不一。笔者在此略抒拙见,以求同道赐教。1 相恶说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配伍禁忌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比较具体的药物配伍应用规则,明确指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可见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认识非常深刻。经验证明,植物的根、茎、  相似文献   

3.
相恶初探     
“相恶”为中药配伍关系之一,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云“合和时……勿用相恶相反者”,被视为配伍禁忌。后世认为两种相恶的药物合用,能相互牵制而使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即《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所谓“相恶者,夺我之能也”之意。由于目前各种《中药  相似文献   

4.
《神农本草经》云:"药有君臣佐使,子母兄弟……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显然,这里七情是作为药物配伍原则提出来的,其内容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恶、相畏、相反、相杀七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经配伍组成的复方,呈现的已不再是单味药物的独特性能,也不仅是各药性效相加之和。正如徐灵胎所说:复方“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医学源流论》)。说明药物间客观存在一定的配伍关系。《神农本草经》最早将药物的配伍关系总结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种,连同单行的用药形式,合称为药性“七情”。同时还明确提出:“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  相似文献   

6.
十八反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八反质疑王家葵沈映君(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十八反古今皆视为配伍禁忌,关于这一问题,近现代从文献、临床和实验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迄无统一认识。本文无意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仅就十八反理论产生及嬗变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几点疑问,与识者共探。1历代对相反的认识并不统一相反为七情配伍理论之一,源于《神农本草经》,《本经》云:“药有阴阳配合……有相反者……(合和)勿用相恶相反者。”从“勿用相恶相反”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药配伍 ,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 ,也是基本形式。它是中药向方剂过渡的一个桥梁 ,中药配伍之后 ,再确定恰当的剂量和剂型 ,既成为方剂。中药配伍应用 ,可以适应复杂的病情 ,或者增强药物的作用 ,改变药物的作用方向 ,还可以减轻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药“七情”配伍理论的记载 ,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例云 :“药……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并曰 :“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 ,勿合用也。”至今 ,现行“中药…  相似文献   

8.
“相恶”一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一书,它是《本经》提出的“七情”中的一种,与“相反”并列为禁用范围,有“勿用相恶相反者”之说。但对此说不可拘泥,正如陶弘景所云:“凡检旧方用药,亦有相恶相反者。如仙方甘草丸有防己、细辛,俗方玉石散用瓜蒌、干姜之类,服之乃不为害。”今本文试就“相恶”在配伍应用中的意义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9.
人参与莱菔子被视为相恶由来已久。其实相恶之药配伍使用而获效者,自古迄今为数不少。《神农本章经》虽有“勿用相恶相反者”之戒,然而李时珍指出:“古今多有用相恶、相反者。”黄芩恶干姜,而仲景半夏泻心汤配合使用;人参恶皂荚,而东垣理脾胃泻阴  相似文献   

10.
“药对”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的“七情和合”理论始于《神农本草经》。经文曰 :药“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 ,和合视之 ,当用相须 ,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 ,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 ,勿合用也”。前人根据长时期观察积累的实践经验 ,认为除单行外 ,药物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作用是有利的积极的一面 ,是医生经常配伍使用的 ,而相反、相恶是不利的、会发生毒副作用的一面 ,应当作为配伍禁忌 ,这不仅是临床医生必不可违的 ,也告诫我们药剂人员对处方有相反、相恶者不要轻易配方 ,这一原…  相似文献   

11.
中药相须相使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原以单味药立方,即谓之单方。后来体会出药物之配合运用,较之单味药增强疗效,所以后世才有七方之分类。七情之配伍,充分体现药物配伍的功效。其中,七情配伍关系之相须相使,虽说二者的配伍意义略有不同,但被配伍在一起的药物,在性能上均有共同之处,或性能大体相同。这些药物配伍后能相互增强疗效,有利于治疗。故《本草经》云:“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草,黄柏,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又云:“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张建伟 《吉林中医药》2013,(11):1148-1150
角药是三种中药的有机组合,体现了药物间相须、相使或相恶、相杀的配伍特点.《妇人规》中角药配伍,体现了其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以血为本、重视脾肾等的用药特点.《妇人规》中常见角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熟地黄、白术,当归、牛膝、肉桂,人参、白术、茯苓等体现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配伍关系及在治疗中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角药的配伍应用,符合中药配伍相须相使,相恶相杀,可提高药物疗效或减轻毒性.《妇人规》的方法借助经典方中出现的角药,引各家之论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病因病机,随证化裁.  相似文献   

13.
试论药对的配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宪龄 《河南中医》2002,22(2):64-65
药对配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 ,千百年来 ,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内经》中就有制半夏配秫米治失眠 ,乌贼骨配茹 治血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一书更是从不同角度对两药配伍进行了论述 ,并将之归纳于“七情和合”中。《神农本草·名例》即言药“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 ;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 ,勿合用也。”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药对的内容 ,并有著述传世 ,春秋战国时代有《雷公药对》四卷 ,北齐医家徐…  相似文献   

14.
“十八反”、“十九畏”是中医界沿袭数千年的用药禁忌。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与《中国药典》均列举了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现代教科书一般把“相反”定义为“两药合用能产生毒副反应或副作用”;“相恶”定义为“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十八反”、“十九畏”是中医界沿袭数千年的用药禁忌。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与《中国药典》均列举了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现代教科书[1]一般把“相反”定义为“两药合用能产生毒副反应或副作用”;“相恶”定义为“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伍禁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两种药物同用,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叫做相反。历代本草著作中相传有18种药物相反,不能配伍,称十八反,并有“十八反歌”流传,至今仍为医门用药法律。《本经》中相反者8种,此即十八反之源也。而《纲目》中相反者尚有36种。这说明十八反没有固定的数量含义,乃是配伍禁忌的代名词而已。历代不少学者,正视现实,勇于实践,打破了律条,认为配伍禁忌并不是绝对的。笔者考证文献,验之临床,认为某些药物的配伍禁忌,早已不符合实际情况,今仅就乌头反半夏一条,谈谈笔者的肤浅认识。1历代本草对乌…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中药从单味到复方的配伍运用,历代医家通过漫长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探索,逐渐积累和丰富了中药运用理论。《神农本草经》曰:"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相须、相使是中药配伍组成方剂的法度之一,以下简称"须使法"。《本草纲目》曰:"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盖相须相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期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提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华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并附有诸药制使,论述了《本草经》中三百六十五种药物配伍关系,提出了相畏药物的配伍,北齐、徐之才在《药对》中对相畏药物的认识使之更加丰富了配伍关系,如,狼毒畏密佗僧、人参畏五灵脂等。此后如唐·《新物的认识使之更加丰富了配伍关系,如,狼毒畏密佗僧、人参畏五灵脂等。此后如唐·《新修本草》,宋·《重修政和经  相似文献   

19.
前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药物不能同用,否则就会出现药效降低或消失,甚至出现毒副作用,故有配伍禁忌之戒。《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自宋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十八反”,并编成歌括。笔者认为,中药“十九畏”的提法不确切,甚或是谬误的,应将“十九度”表述为“十九恶”方妥。现今中医药各类教科书都予“相畏”、“相恶”以相应的明确概念。即“相畏”是指两种药物合用时,其中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齐物的烈性或毒性,使其烈性或…  相似文献   

20.
崔凤云 《河南中医》2004,24(10):71-72
“相反”为中药配伍的主要禁忌 ,为历代中医药界严格遵守。相反诸药的提出首见于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以下称《集注》)与同时期北宋·徐之才《药对》。十世纪四十年代《蜀本草》指出 :本经三百六十五种中 ,相反者十八种…… ,特别说明“本经”中有十八种药物相反 ,这也是为什么叫“十八反”的原因。陶弘景在《集注》中增入瓜蒌实 ,并列入相反药中 ,所以金元时代的“十八反”歌中是十九种药物 :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反乌头 ,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 ,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反藜芦 (诸参指以上五参为历代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