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经穴病理发光信息的研究——300名受试者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人体体表发光的实验测试及各种排除实验,发现人体体表不断向外界发放着一种超微弱的可见光,这是一种冷光。也曾对某些疾病组患者经穴的发光规律进行了探讨,观察到这些疾病组患者分别存在着一至几个特殊的左右发光不对称的经穴,这些与疾病相关的发光不对称的经穴,称为病理发光信息点。在上述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人体体表经穴冷光信息变化规律及其在研究祖国医学脏腑、经络、气血等学说中的作用,探寻无损伤的中医现代化诊病方法,又做了如下两部分实验研究工作:一、对已观察过的病  相似文献   

2.
人体十四正经高冷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智强  王一中 《针刺研究》1989,14(3):389-394
<正> 对人体经穴和经线进行客观的直接观测,国内外学者早就进行了探索。但如何创立新的有效的客观测量手段,用以验证、研究经络学说,探索经络实质,仍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我们曾以人体体表主动发射的超微弱冷光信息为指标,客观化、定量化地研究人体显性循经感觉传导规律,针刺对人体的调整作用、以及腧穴、特定穴、交会穴、子母穴的冷光特性,并对人体四肢部位经穴经线冷光特性作了观测。近年来,由于对测量装置作了较大的改进,得以对人体躯干部位的经穴经线冷光进行了观测,并且对人体四肢部位部分经穴  相似文献   

3.
浅谈腕踝针疗法的临床选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腕踝针疗法的临床选穴问题750034宁夏医学院孙瑜高碧霄1.临床选穴的依据:在传统体针中,其选穴是以症辨证,以证立法,以法选方(穴位处方)。而腕踝针疗法的选穴则不同,它选穴的依据有两点:11主要症状的解剖部位及其所在的体表区域。腕踝针疗法将人体...  相似文献   

4.
<正> 人体在生命活动中都产生着能量来维持其机能,有些能量的变化,如电能、热能的变化,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就象心电、脑电、肌电的测试,热象技术的应用,以及皮肤电参量在经络研究上的应用等等.但是,人体体表经穴可见光的发生和变化,并未被人们所认识. 为了探索新的经络物理参量,寻找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变化特性的客观指标,我们对人体体表经穴的超微弱发光进行了研究,这种光已被实验观测到~((1)).这种极其微弱的发光信息,反映了人体正常生理状态及某些病理状态的变化,现已找到了与一些疾病相关的经穴发  相似文献   

5.
戴朝富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903-903
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是由于前臂桡侧伸肌腱交叉运动,相互摩擦,损伤肌腱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肌腱周围炎症。因在病变部位可出现捻发音,又称为捻发音肌腱周围炎。近3年来,笔者采用针刀疗法配合温和灸治疗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6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所采用生物陶瓷,系由多种材料的金属氧化物,应用最新的高科技技术—纳米技术(Nanophase Materials)制作而成,具有恒定地、持久地向周围空间发射出2~18微米的电磁波(即远红外线)的功能。当作用于人体的体表部位,特别是经络腧穴时,它与人体所发射的电磁波(健康人主要是4~14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然状态下平和、阴虚体质任脉线上体表温度、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特征(IRRTM),并探讨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观察17名阴虚体质受试者电针前后任脉体表温度、IRRTM并与平和体质进行比较。结果:在自然状态下:阴虚体质任脉上平均体表温度,膻中穴、下脘穴、气海穴体表均高于平和体质,其中膻中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和质3个穴位进行比较,膻中穴体表温度显著高于下脘穴与气海穴(P<0.01);阴虚体质3个穴位进行比较,膻中穴体表温度显著高于气海穴(P<0.05);平和体质组IRRTM显示的连续性更好、范围更长;阴虚体质组IRRTM显示范围较宽,与周边组织分界不如平和体质组清晰。电针中脘穴20min:与本组自然状态同穴位比较,平和体质下脘穴体表温度显著升高(P<0.05);阴虚体质下脘穴体表温度显著降低(P<0.05)。电针可诱发平和体质任脉IRRTM轨迹变长,而对已能显示任脉IRRTM轨迹的受试者,电针则可使其变得连续、规整;电针可使部分阴虚体质受试者任脉IRRTM轨迹出现与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走向相同的低温线,分布在膻中穴周围。结论:阴虚体质任脉上体表温度高,在膻中穴上明显;电针中脘穴能升高平和体质下脘穴体表温度,却降低阴虚体质下脘穴体表温度;表明针刺对不同体质受试者IRRTM能产生不同的影响,IRRTM与人体的能量代谢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来,我们采用自行研制的人体超微弱冷光测量技术,编制了各种相应的计算机分析方法,并在经络学说、针灸作用、针刺机理、经络辩证、中药归经中进行了较广泛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得结果。本工作又另着重对各种中医“证”动物模型的体表冷光规律,刺激耳穴、体穴发生的得气现象,循经感觉传导与经穴冷光相关规律,多种腧穴冷光特性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迎、经渠等穴的定位针刺322000浙江省义乌市人民医院朱敬在人体的诸多穴位中,有部分穴位分布在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的部位,如人迎、大迎、中府、经渠、太溪等等。在针刺这些穴位时,教科书及临床工作中要求避开动脉进行针刺,笔者对此持不同看法,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針灸取穴参考图,系无錫沈白涛先生所繪制,1959年4月新1版,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图共四幅,为正、背、侧三面之人体經穴挂图。該图之特点,是以人体骨胳与内脏的解剖位置而确立穴位的;并将腧穴所在之体表与内脏之部位,繪出左右对称性之比較,以示腧穴的位置与内脏之关系。此图不但繪制精彩、使人直观了解人体骨胳、脏捬的大体解剖,而且借解剖之位置确立穴位,則对初学針灸者掌握人  相似文献   

11.
Sun XG  Zhang LQ  Wang N  Hou QQ  Wu X  Xu Z 《针刺研究》2012,37(1):31-37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区的层次结构。方法:先对各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然后针刺各穴,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各穴定位准确性。空气栓塞处死家兔,打开胸腔后从锁骨下动脉注入不同浓度的ABS灌注液,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在巨显微条件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浅层穴区以头静脉为主,桡神经浅支神经干和其分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桡动脉及分支、正中神经为基础。结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和头静脉,桡动、静脉及分支,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电热针和激光穴位照射两种方法改善人体体表血流灌注作用的强弱,了解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显示针灸效应的效果。方法:对20例健康人外关穴分别施以电热针和激光照射前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其前臂和手部体表血流变化予以显像,分析体表血流分布与电热针和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1)在外关穴分别予以电热针和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后,两组前臂、手背和手指都有血流灌注增加的效果,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大范围地显示出治疗的效果;(2)电热针治疗后血流增加以指尖和局部针刺点部位为主;激光穴位照射后,则以手背部整体血流增加显著。结论:电热针和激光穴位照射都可以引起体表微循环的增加,但刺激方法不同,针刺的效果和产生效应的部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间背侧神经(PIN)的临床解剖学特征及体表定位方法,以减少前臂手术中对PIN的损伤。方法取防腐成人尸体上肢标本24侧,解剖出桡神经及其分支。在前臂旋后90°位时测量掌侧手术入路时PIN相关结构特点,在前臂旋前90°位,显露旋后肌及PIN,测量背侧手术入路时PIN相关结构特点。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在PIN穿出旋后肌部位在前臂的比例,同时观察PIN穿出旋后肌管后各肌支的分布及形态特点。结果PIN自桡神经主干发出的位置与AB线的距离为(3.25±10.7)mm。PIN穿入旋后肌的位置距AB线的垂直距离为(29.87±3.1)mm,桡动脉返支与AB线的垂线距离为(25.74±2.6)mm。PIN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骨外上髁的距离(AC)为(68.4±17.6)mm,且C点位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 ister结节连线AE线的尺侧,与AE连线的水平距离为(5.6±1.3)mm,肱骨外上髁与尺骨茎突尖端(AD线)的长度为(235.7±22.8)mm,AC与AD之比为0.28±0.06。结论准确的体表定位可为前臂手术中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相关背俞穴的体表温度,观察肺脏病变状态下,相关背俞穴体表温度的特异性变化。方法:选取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45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BK-MT02A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双侧肺俞、膈俞、脾俞及肾俞穴体表温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双侧肺俞、膈俞、脾俞及肾俞穴体表温度较对照组同侧腧穴体表温度升高(P<0.01,P<0.05);两组受试者双侧肺俞、膈俞穴体表温度高于同侧脾俞、肾俞穴(P<0.01,P<0.05),同侧肺俞与膈俞、脾俞与肾俞之间体表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肺俞、膈俞、脾俞及肾俞穴体表温度病理性升高,说明以上背俞穴具有反映肺脏疾患的特异性;体表温度显著升高的肺俞、膈俞穴,不仅为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本虚标实”的病机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体现了相同经络不同腧穴对肺脏疾患反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佘延芬  朱江 《中国针灸》2012,32(7):661-664
经穴具有反应功能和效应功能,反应功能是经穴与病变部位相关的直接体现,是效应功能产生的基础,穴位体表电阻为经穴反应研究的常用客观指标。基于体表电阻的经穴反应特异性研究中,仪器的选择是技术关键。目前用于经络穴位电阻探测的仪器主要有两电极和四电极两种类型,笔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经络穴位电阻探测仪的特点及其测量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两电极的经络穴位电阻探测仪需进一步控制测量干扰因素,适宜于定性分析;四电极的经络穴位电阻探测仪,因其测量时干扰因素较易控制,故适宜于定量研究,但需要更多的研究单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善仪器设计,以适应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医按摩术特色之一是穴位应用。笔者经多年临床对应用穴位推拿有点滴之见,述略如下。 1.同等状态用掐法以获穴感增强。在体表任何部位操作者以指为多(拇、食及中指)作用穴位,力度、时间确定后作用面积减小压强增大,因而指峰立按穴感强。目前全国众多专业文献多数认同该手法动作叫“掐法”.其作用部位皮下浅处有骨面反作用。如常用急求“人中”、儿科惊风用穴“老龙”“山根”等。在体表有骨面反作用的掐法穴位感强显著。 2.推筋至骨缘以获穴感增强。机体体表相当部位穴在骨的边缘附近。推拿穴位作用中,一是压骨缘力小穴感强…  相似文献   

17.
对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之浅见田岳凤(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太原030024)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使得气血在人体周流不息,由此形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而在手少阴经与手太阳经这两条互为表里经脉的循行中,手少阴心经止于小指桡侧端的少冲穴、手...  相似文献   

18.
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中风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针刺治疗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缺氧,加速脑水肿的吸收,提高脑组织的复苏方面效果卓著。神经干刺激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疗法,是针刺与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周围神经而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十年来,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中风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机理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本文特对上述研究概述如下。1神经干刺激点的选择1.1按传统腧穴取点程聪等[1]采用电针头穴区配合神经干体表投影点取穴治疗中风偏瘫89例,对照组46例采用电针头皮穴区配合辨证选穴。体针取穴按各神经干体表投影点选取,上肢偏瘫取患侧扶突穴(臂丛神经)、曲池穴(桡神经)、少海穴(尺神经);下肢偏瘫取患侧冲门穴(股神经)、阴陵泉(腓总神经)、三阴交(胫神经);口眼歪斜取患侧翳风穴(面神经)。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lt;0.05)。观察认为电针患侧肢体神经干体表投影点,通过上行性的脉冲电流,可使患侧受损的大脑皮层修复的同时,感受到相关神经兴奋的脉冲,从而使由中枢到外周受损的神经通路功能得到恢复。1.2神经解剖取点戚少华[2]将69例偏瘫...  相似文献   

19.
经穴一氧化氮生化生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胜兴 《针刺研究》2008,33(1):47-48
我们建立了人体皮肤表面穴位及经脉收集、测量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的方法。一氧化氮含量在人体心包经和膀胱经经穴增加,经抗菌处理后一氧化氮含量降低。据此,我们得出结论认为一氧化氮在皮肤表面经穴部位高水平是一种细菌参与的非生化酶化学合成过程,除此以外,还与L-精氨酸合成一氧化氮系统相关。一氧化氮介导皮肤交感神经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因此经穴具有低电阻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楼新法  蒋松鹤 《中国针灸》2012,32(4):319-323
目的:探讨穴位的实质,并进行解剖学分类。方法:在前期大量穴位解剖研究的基础上,选用经红色乳胶灌注固定成人标本男女各1例,对全身穴位定位后进行层次解剖和断层解剖观察,重点观测穴位的已知结构配布的特异性并据此进行分类。结果:①穴位的配布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富集部,具有气血输注之功能,为穴之内核;二是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隙或隧道,为穴之外壳。人体不同功能状况会影响"穴壳"开合,对"穴核"起节制、调节作用,以调节气血运行。②穴位依据解剖学特征可分为孔隙型、隧道型和终末型穴三类。孔隙型、隧道型穴多见于十二经穴,由"穴核"和"穴壳"构成;终末型穴包括任脉、督脉诸穴和耳穴,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交汇于浅筋膜,是经络气血输注体表的部位。结论:穴位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穿经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道和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在身体中轴的浅出交汇部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体表路径中的节点和终末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