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肉瘤是心脏和心包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肉瘤。男比女多2~3倍,任何年龄均可发生,20~50岁占70%。尽管该瘤可发生于心脏和心包任何部位,然而80%发生右心或右侧心包。由于肿瘤具有位于心腔内的特性,25%病人产生梗阻征象、远处转移少见。巨检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直径1~7cm。肿瘤填满右心房或浸润心肌,浸润心外膜,心包壁层者少见。有些病例呈息肉状心房肿瘤和少数突进三尖瓣膜或二尖瓣膜口。镜检肿瘤系由衬以恶性内皮细胞的血管腔。内皮细胞圆形、椭圆形和多形性,核分裂多少不定。有些区域内皮细胞可“堆积起来”,呈乳头状或簇状形态。  相似文献   

2.
患儿张×,女,1 4/12岁。因咳嗽,气喘5天于1990年2月12日入院,住院号658395。体检血压90/60mmHg,呼吸52次/分,双肺有啰音,心率快、律齐,未闻杂音。肝于右肋下刚(扌门)及,下肢不肿.X线检查提示有心包积液,当日即作心包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罕见.2003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外科共收治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患者10例,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1~72岁.病程为3个月~1年.10例均有不同程度胸闷、气促、心悸等心功能不全表现,颜面及上下肢水肿3例,颈静脉怒张3例,心前区收缩期杂音6例,舒张期杂音4例,持续性低热1例,四肢关节疼痛1例,杵状指1例,偏瘫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排CT在心脏原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诊断结果.结果 12例心脏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部位以右心房最多,占58.33% (7/12);跨心腔生长或累及邻近大血管及心包常见,占83.33%(10/12);伴有心包和胸腔积液9例,占75.00%(9/12);肿瘤多以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主.结论 恶性肿瘤侵袭性生长特点,易与良性肿瘤鉴别,CT评价心脏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变范围、组织特征具有优势,有助于在临床上治疗方案实施.  相似文献   

5.
体温36℃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多发生于麻醉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手术室内环境低温、身体裸露、皮肤消毒、开放体腔,以及使用冷的消毒剂、灌注液和冲洗液等都易使患者散热增加。术中低温可引起患者心功能改变、知觉水平降低、药物半衰期延长、寒战和伤口感染率增高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恶性肿瘤与心脏内栓子和栓塞动脉的关系,对722例尸检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8例恶性肿瘤合并心脏附壁血栓或血栓样赘生物,出现动脉栓塞4例,其中肺动脉栓塞2例,脑、肾和脾动脉栓塞2例。1例心脏栓子形成与风湿性心瓣膜病变有关,另外7例由于恶性肿瘤引起血栓性心内膜炎所致。结论:恶性肿瘤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肿瘤病人应加强心脏超声检查,以防治心脏栓子形成和动脉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心脏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陈问泓,谢维泉心脏原发恶性肿瘤近年已屡见报道,其危害性大,死亡率高,现将我所收治的6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32~54岁,平均为41岁;发病至就诊3个月~1年,平均...  相似文献   

8.
阿霉素联合治疗恶性肿瘤150例对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霉素联合治疗恶性肿瘤150例对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福建省肿瘤医院吴国森,林传荣福建省立医院柯文沅阿霉素是常用的广谱抗肿瘤抗生素,动物试验和临床应用均表明其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现总结近五年来应用以ADM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150例,对其心脏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肾盂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B超、CT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 ,发现肾盂恶性肿瘤 40例 ,其中Ⅰ期 4例 ,Ⅱ期 2 2例 ,Ⅲ期 14例 ;均行手术治疗 ,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口式切除 2 8例 ,肾、输尿管部分切除术 4例 ,肾、输尿管全段切除者 8例 ,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 5例。结果 :随访2 1例中无癌生存大于 10年以上 5例 ,临床Ⅲ期 14例患者生存超过 5年的 5例。结论 :肾盂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B超、CT和静脉尿路造影 ,影响肾盂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雷良华  吴盘方 《江苏医药》1999,25(12):937-938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肾盂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B超、CT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发现肾盂恶性肿瘤40例,其中I期4例,Ⅱ期22例,Ⅲ期14例;均行手术治疗,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口式切除28例,肾、输尿管部分切除术4例,肾、输尿管全段切除者8例,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5例。结果:随访21例中无癌生存大于10年以上5例,临床Ⅲ期14例患者生存超过5年的5例。结论:肾盂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B超、CT的静脉尿路造影,影响肾盂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心脏神经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心脏表面神经节丛内神经元(简称心脏神经元),一般认为是节后副交感神经元或胆碱能神经元。近来研究发现,其它类型或化学性质的神经元也存在心脏表面,并对心脏的变时性和变力性功能产生十分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脏性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的、意料之外的突然的死亡。其原因很多,但以心脏原因引起的占多数。引起心脏性猝死最常见原因为冠心病,约占75%,非冠心病者约占25%。20岁以前猝死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其中不少人为二尖瓣。 先兆征象:多数患者猝死前,无任何明显症状。少数冠心病患者,猝死前出现胸痛、胸闷,有些患者猝死前2周有极度疲劳感。对冠心病患者伴有Q-T延长,S-T段改变及室性早搏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与心功能不全是当今并列的世界性课题。心肌缺血、心肌炎症、心肌肥大、先天性心脏病均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常见疾病。然而,缺血性心脏病的近年升高走势,已经改变了就诊患者的结构,本文以缺血性心脏为中心,概说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因素。1 缺血导致的心脏性猝死 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性猝死,临床病例和动物实验模型的报告不胜枚举。但应当明确的是急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6.
林梓卿 《家庭医药》2016,(10):68-69
正心脏彩超是一项非常常见的心血管检查,顾名思义,就是做心脏的彩色超声,它的应用非常普遍,可以说,除了心电图就属它做的最多。心脏彩超具有无创、方便、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对很多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确诊的价值,所以很受医生青睐。那它到底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又常常应用在哪些方面?常见的心脏超声报告如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     
猝死的定义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发生症状后立即死亡者为猝死;有人则认为自症状开始至24小时内死亡者都可称之为猝死。1959年,高血压和冠心病专家委员会将“临床症状开始后几分钟内的死亡”作为猝死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心脏填塞     
李汉康 《江苏医药》1990,16(11):627-630
心脏填塞指的是心包腔内存在有过量的液体,以致使心脏受压,限制了心室的舒张期充盈。如果心包腔内液体的增长很快,心包不及充份的伸展,心包腔内压力的增高显著,从而出现急性填塞症状,如静脉血同流受阻,中心静脉压增高,由于心室充盈受阻,使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如心包腔内压力高达15cm H_2O以上,可出现休克甚或危及生  相似文献   

19.
粘液瘤:心房粘液瘤为心脏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粘液瘤占所有心脏肿瘤的30.5%。良性者:脂肪瘤占10.5%,纤维弹性瘤占9.9%,横纹肌瘤占8.5%,纤维瘤占4.0%血管瘤占3.5%,房室间皮瘤占2.8%。恶性:血管肉瘤占9.2%,横纹肌肉瘤占6.1%,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占3%,恶性淋巴瘤1.6%。这些心脏肿瘤可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并可能治愈。据报道发病年龄在3~83岁,常见于成人,一些报道女性多于男性。近来报道心房肿瘤细胞产生促尿钠排泄激素引起全身症状,切除心脏肿瘤后全身症状消失。心房肿瘤病人出现全身症状者占多数,只有少数病人  相似文献   

20.
心脏作功     
心脏是一具有弹性的肌性器官。当其收缩时,一方面把心腔内血液射入动脉,另一方面又使心脏发生“压缩性”形变;主动收缩一停止,心脏就在这种“压缩性”形变后所具有的回弹力即舒张力作用下而迅速发生舒张过程。心脏舒张时,心腔由小增大,处于密闭状态的心腔内压急剧降低,这就造成心腔内压低于静脉内压的状况,一种对静脉血液的抽吸引力——舒张吸力也就由此而产生。舒张吸力是促使静脉回心的主要动力。可见,心脏通过其有节律性的舒缩活动,不断地将血液从静脉中抽吸回心再射入动脉,起着“泵”的作用,推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