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206例择期胆囊切除术两组观察,一组缝合胆囊床,另一组胆囊床裸露,两组术后引流量无差别,裸露组未发生并发症,指出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不必再腹膜化,可减少一步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三角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胆道疾病80例根据人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刀处理胆囊三角,对照组采用电刀处理胆囊三角。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治疗组分离胆囊三角时间和剥离胆囊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引流量与拔除引流管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三角的处理意义重大,超声刀的应用可有效减少胆囊三角时间和剥离胆囊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兴阳 《吉林医学》2011,32(27):5685-5686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中对胆囊床的多种止血处理的效果。方法:将73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胆囊床分别给予不同的止血处理,于术后2 h、12 h、24 h、48 h观察腹腔引流情况。结果:可吸收性明胶海绵组术后腹腔引流量较缝合胆囊床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缝合胆囊床组与对照组术后腹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性明胶海绵是安全、有效、简便的局部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胆囊切除术中采取不同方式处理胆囊床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40例患者),在为各组患者切除胆囊后对其进行胆囊床电凝止血处理,为A组采用S-100吸收性止血绫覆盖胆囊床,为B组患者采用医学生物蛋白胶覆盖胆囊床,为C组患者进行胆囊床缝合处理,为D组患者不缝合胆囊床或进行特殊处理,比较4组患者在术后2h、术后12h、术后1d、术后2d腹腔引流液的平均量。结果:A组、B组患者各时间点腹腔引流液的平均量低于C组、D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各时间点腹腔引流液的平均量经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与D组患者各时间点腹腔引流液的平均量经组间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切除术中处理胆囊床方面,S-100吸收性止血绫是最具优势的外科局部止血材料,其止血效果与医用生物蛋白胶相似,具有可防止创面渗血、促进组织愈合、在患者体内无残留、价格低廉的有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的必要性。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574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常规引流组和无引流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术后均无死亡、胆汁漏及腹腔感染病例,其中在切口愈合、肝下积液、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常规放置引流并无必要,需引流时要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对单纯胆囊切除术后是否可不放置引流,仍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主张常规放置腹腔引流,因为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多少有一些渗血渗液,放置引流可以及时引流出渗血渗液,避免发生继发感染或其他发症。而有的学者主张可以选择性地放置引流,对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如术中解剖清晰,止血彻底,无副损伤等,可以不放置腹腔引流。胆囊床少量渗血渗液可以自行  相似文献   

7.
胆囊切除术后是否腹腔放置引流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根据我院103例资料显示胆坐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效果较好,通过引流管可以观察和了解术后情况,防治胆瘘胆床出血也能及时处理。就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从1992—03~1997-03共行胆囊切除术158例。IO3例术后腹腔放置引流。55例术后没有放置引流。其中在腹腔放置引流的103例中,术后发生肥瘘2例,占1.9%,腹腔出血1例,占0.9%,经B超证实右上腹胆床周围积液1例,占0.9%,胆瘘2例和胆床出血1例均没有再次手术,保守治疗后痊愈。但在55例胆囊切除术后没有放置腹腔引流的病例中…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术后常规腹腔引流的价值至今仍有争论。为此.作者对放置引流条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择期和急诊病人均包括在山,设立单纯胆囊切除组与合并其它手术者为对照组.对术后放置的引流条腹腔末端进行细菌培养分析。资料与方法1.病例:81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均属我院1994年到1997年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6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3岁。随机选择手术病人,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59例,胆囊切除术合并其它手术22例。2.方法:术前静脉满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青霉素2~3天(急诊除外),静脉注射1g头孢菌素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2例拟行LC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引流组(n=158)术后未行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引流组(n=154)术后行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观察两组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非引流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引流组患者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一般行LC治疗患者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再手术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通立 《中外医疗》2010,29(4):103-104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和治疗选择,探讨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再手术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胆囊切除术后3年内因胆道原因再次手术病例31例的临床表现、再手术原因和方法。结果本组再手术原因依次为胆总管继发结石(16例),出现"小胆囊"或"再生胆囊"(9例),胆道损伤(4例)和胆瘘(2例);分别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小胆囊"或"再生胆囊"切除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腹腔引流术。30例治愈,1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结论强调胆囊切除术的风险性,加强术者责任心,熟悉解剖,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术后放置引流等措施可降低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单纯性胆囊切除术后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物。方法通过对不放置引流物(A组)69例和放置引流物(B组)72例的临床相关表现(发热、肝下积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找出放置引流物和不放置引流物的利弊表现,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放置引流物,在何种情况下不需要放置引流物。结果两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其临床相关表现,两组在发热、肝下积液等方面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物,应根据手术过程的具体情况而决定,若手术顺利,各操作环节都做得可靠,可不放引流条,若手术不太顺利,某操作环节有瑕疵,应放置引流条,以防后患。  相似文献   

12.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急性胆囊炎手术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减少急性胆囊炎术后胆囊床创面渗漏的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信封法将100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医用胶组(A组,n=50)和对照组(B组,n=50),A组在胆囊床创面彻底止血后滴注生物蛋白胶,B组则不用。测定术后腹腔引流量、引流时间及腹腔积液量。结果 A组术后腹腔引流量、引流时间及腹腔积液量显著低于B组(均P〈0.05);A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生物蛋白胶可有效抑制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创面的渗漏.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顾进  邬浦洲  蔡治方  余德刚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2):147+150-147,150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不置腹腔引流的优缺点。方法将本科10年101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为标准分为置管组和未置管组,将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两组在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胆囊切除术未置腹腔引流是安全可行的,常规放置引流无此必要。  相似文献   

14.
胆囊切除术后腹腔细橡皮管引流观察本院附院外科顾琴龙,吴允明胆囊切除后传统要求于胆囊床或温氏孔放置预防性烟卷引流,近10年来国内、外有较多文献提倡胆囊切除后不置引流.我们对20例胆囊切除术后均于温氏孔放置直径0.3cm细橡皮管引流,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5.
胆囊切除胆囊床不再腹膜化的探讨穆国雄,宋明英,刘荣顺,何国华(泰州市中医院)近年来我院做了38例胆囊切除胆囊床不再腹膜化的手术,效果较佳,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患者男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4.3岁,33~77岁。其中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27例...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97年元月以来采用透明质酸凝乳(海诺特)防止术后肠粘连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5~75岁。其中单纯胆囊切除16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2例,再次胆道探查胆肠吻合2例。2方法和结果本品由杭州嘉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在手术关腹前冲洗腹腔,吸尽液体,取1%透明质酸钠2.5ml均匀涂布术野粗糙面,不缝合胆囊床而后关闭腹腔。全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体温血像于5日内降至正常,肠鸣音于48小时内恢复,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无过敏反应.切口均甲级愈合。B超无腹腔内积液现象…  相似文献   

17.
胆囊切除术后是否行腹腔引流,外科医生意见不一.本文通过对200例胆囊切除术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引流”与“不引流”的利弊和经验。认为择期单纯胆囊切除不必常规放置引流,但对手术后有可能发生出血、胆漏的病例,在放与不放引流犹豫不决时,仍以放置引流为妥.本文同时提出了胆囊切除术引流与不引流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增粗的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11月,2007年10月.对21例胆囊管增粗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管直径0.4—0.59cm13例,0.6~0.8cm5例,〉0.8cm3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阶梯施夹法(2例)、圈套器结扎后施夹法(16例)、胆囊管结扎法(3例)等3种方法处理胆囊管,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0例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1例因胆总管结石并胆汁瘘行T管引流后痊愈。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法处理增粗胆囊管。  相似文献   

19.
龚国光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452-1452
胆囊切除术腹腔是否置引流,临床上长期留有争议。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312例单纯胆囊切除术病人有选择性行腹腔引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郑小东  东生  苏拉木 《西部医学》2010,22(2):287-288
目的探讨有条件的腹腔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腹腔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47例LC患者中出现术后腹腔积液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47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腹腔积液43例(11.18%),其中术后有条件的放置血浆管4例(9.30%),术后常规未放置血浆管39例(90.70%)。结论有条件的放置腹腔引流能明显减少LC术后腹腔积液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