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住院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26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纤支镜检查,肺功能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达。以激素和57.8%氧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有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胸部线片和高分辨检查,病XCT理组织检查示寻常间质性肺炎(UIP)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2.
48例慢性肺间质疾病临床特征及肺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提高对慢性肺间质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慢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肺功能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分为二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组26例(54%),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22例(46%).IPF组年龄偏大;多数有爆裂音,占39.6%(19/48),杵状指者占10.4%(5/48);CT/HRCT表现比较典型.两组肺功能改变主要为限制性的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IPF组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较继发性组下降明显,P<0.05.一秒率(FEV1%)在正常范围,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下降显著且早,是较敏感的基础肺功能指标.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征和肺功能各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继发于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40例,继发于结缔组织病患者40例进行研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设为1组,继发于结缔组织病患者设为2组。患者均采用CT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取CT影像检查呈现为网状阴性,继发于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患者的CT影像检查后,表现为胸膜受累。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均为咳嗽、气短、呼吸困难。因此两组患者对比无较大差异,P 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结论临床需要针对继发于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加强对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可有效防止患者病情发展和延误。若采取CT影像检查后发现患者存在网状改变,则考虑患者属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肺化纤汤随证加减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采用益肺化纤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28 d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100例患者中,显效50例,占50%;有效42例,占42%;无效8例,占8%;有效率92%.结论:益肺化纤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肺间质疾病(ILD)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结果。结果36例患者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组及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组20例(56%ILD),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16例(44%ILD)。IPF组年龄偏大,多数肺部有爆裂音,占38.9%,杵状指者占11.1%。高分辨率CT扫描(HRCT)表现比较典型。两组肺功能改变主要为限制性的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IPF组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较继发性组下降明显,P〈0.0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下降显著且早,是较敏感的基础肺功能指标。结论持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征和肺功能各有特点;临床表现、胸部HRCT、肺功能及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ILD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影像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健  毛健强  秦清训 《广西医学》2007,29(11):1708-171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学特点,为其HRCT诊断积累经验.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活检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结果 胸片显示两肺有多发的斑片状影,病灶以中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HRCT上的表现呈多样性:磨玻璃样影14例,囊、蜂窝征15例,胸膜下线、网状影12例,结节影5例,肺气肿8例,肺牵拉性支气管柱状及囊状扩张13例.结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具有上述典型HR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经胸腔镜肺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呼吸内科于2010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确诊的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20例,分析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20例患者均以肺部病变为首发、主要表现,多以干咳和隐匿性呼吸困难起病,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炎10例,误诊率50.00%;自身抗体阳性12例,占60.00%,多器官系统受累14例,占70.00%.结论 起病初期,结缔组织病有关肺间质病变表现不明显,误诊率较高,尽早行HRCT扫描,结合结缔组织病有关的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干预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MSCT影像学征象及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于行MSCT扫描检查的同一时期进行肺功能指标的探查,观察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MSCT扫描征象,并采用Spearman来检验其与肺功能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39例患者的MSCT扫描结果显示:32例出现磨玻璃样影或实变影征象,34例出现小叶内间质增厚征象,37例出现小叶间隔增厚征象,35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征象,6例出现胸膜下线征象,11例出现肺气肿征象,18例出现胸膜增厚征象,29例出现支气管扩张征象。②39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均出现FVC、FEV1/FVC等通气功能指标异常及DLCO、RV/TLC等弥散功能指标异常。13例出现PaO2指标下降,39例(100%)出现PaCO2指标降低,21例出现P(A-a)O2指标升高。③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MSCT影像学征象总评分与RV/TLC、FVC、DLCO、PaO2、PaCO2之间均存在负相关,与FEV1/FVC、P(A-a)O2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MSCT影像学征象与肺功能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MSCT影像征象进行分析可以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肺功能预测,从而有助于临床及时展开诊断进而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也是特发性的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 Ps)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目的:讨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病理活检及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ILD.依据有无肺活检结果,将确诊标准分为2种.  相似文献   

10.
梁民勇  张田  王先勇 《吉林医学》2011,(8):1514-151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32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1.2 mg/d;对照组每日给予醋酸泼尼松0.5 mg/kg,4周后减半量维持,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表现缓解率、肺CT改善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VC%、DLCO%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1.2 mg/d替代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栓塞(PE)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PE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PE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特异性,血气分析PaO2<80mmHg占90.5%,PaCO2<35mmHg占66.7%,PE的心电图改变大多为非特异性改变,胸部X线出现典型楔形阴影的只占10.2%。心脏超声检查右室扩大者占48.7%,肺动脉高压者占61.5%,可作为PE有价值的诊断依据。结论:PE仍是一个被人们认识不足的疾病,因此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刘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7):814-815
目的螺旋CT(MSCT)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检测的进一步了解及临床治疗探讨。方法回顾CT所发现18例以肺纹理改变为主的患者,进一步了解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影像表现多种多样,没有特征性表现。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除要掌握好CT的影像表现外,一定要结合临床治疗及检查,激素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 2 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原发病、血气、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提高对ARDS认识 ,以期得到早期诊断和处理 ,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 2 1例ARDS者进行血气监测、胸片等检查 ,13例给予呼吸末正压通气 (PEEP) ,6例行高频通气 ,2例鼻导管高浓度给氧纠正缺氧 ,常规给予地塞米松、速尿及人体白蛋白 ,控制入水量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发现原发病最常见为感染 ( 4 7.6% ) ,其次为烧伤、创伤(各占 14.3% )。氧分压 (PaO2 )在 2 1~ 30mmHg、31~ 4 0mmHg、4 1~ 60mmHg时病死率分别为 10 0 %、4 0 %、0 % ;随病情进展 ,PaO2 越低 ,阴离子间隙 (AG)越高 ,预后越差 ;呼吸指数 (PaO2 /FiO2 )≤ 2 0 0mmHg和 >2 0 0mmHg者 ,病死率分别为 85.7% ( 6/7)、35.7% ( 5/14)。结论 严重感染最易发生ARDS ,ARDS病死率随病程进展及PaO2 越低而增高 ,PaO2 /FiO2 和AG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PEEP为抢救ARDS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TNF-α、VEGF及IL-10在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58例病患被诊断为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为观察组,收集同期58例仅患有肺气肿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同时分别测定血清中TNF-α、VEGF、IL-10、血氧分压量(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TNF-α、VEGF及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PaO2及Pa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TNF-α、VEGF、IL-10在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体内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其表达可以对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治疗给予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20例间质性肺疾病PaO2、DLco及VC随访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DLco、PaO2、%VC随病程变化情况。方法:2年内5次检测肺功能并相互比较。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结节病(Sarc)、血管胶原病伴肺纤维化(IP-CVD)在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DLco、PaO2、%VC的降低。IPF组%DLco、PaO2、%VC呈进行性降低,分别为38%、6%和14%。而结节病组%DLco、PaO2有所升高或转至正常,%VC降低21.7%。IP-CVD组%DLco、PaO2、%VC改变不明显,但FEV1.0%降低6%。结论:不同病因所致ILD病变进展不同,这有助于临床判断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纤维化(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加深对RA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161例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分析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特点.结果 本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并发肺间质纤维化25例,占全部类风湿关节炎的15%;25例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者中,RF强阳性18例,ESR增高23例,CRP增高19例,血小板增高14例,低氧血症18例,23例患者呼吸系统疾患出现在关节炎之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联,但病情较原发性肺纤维化轻,经过适当的治疗,病情一般能够得到控制,只有3例死亡,占12%,死亡原因为Ⅰ型呼吸衰竭.结论 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肺部病变,尤其是RF强阳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Ⅱ型呼吸衰竭病例中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下降的中医病机。方法:采用SAS8.2,统计分析Ⅱ型呼吸衰竭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以及应用中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前后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数量。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人组与COPD病人组以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络闭阻、肺痿为其主要中医病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间质纤维化继发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45例肺间质纤维化继发性真菌感染患者,对真菌菌群分布、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间质纤维化继发真菌感染菌群分布情况为白色念珠菌24株,占53.33%;光滑念珠菌10株,占22.22%;热带念珠菌6株,占13.33%;克柔念珠菌2株,占4.44%;近平滑念珠菌1株,占2.22%;曲霉菌2株,占4.44%。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率分别为17.78%、26.67%、8.89%、0.00%、0.00%。结论肺间质纤维化继发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对伊曲康唑耐药性较强。应重视肺间质纤维化继发真菌感染的诊断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2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20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男女各10例,年龄1670岁,中位数48.4岁。既往或住院时诊断有鼻窦炎者13例占65.0%。20例患者均有咳嗽、咯痰,活动后气促18例占90.0%,伴喘息3例占15.0%%。听诊:双肺可闻及湿啰音19例占95.0%,干啰音12例占60.0%,干湿啰音均可闻及12例占60.0%,伴杵状指占15.0%%。行冷凝集试验12例,其中≥1:64者3例占25.0%。动脉血氧分压(PaO_2)低于80 mm Hg 9例占50.0%(9/18)。FEV_1/FVC<70%17例占94.4%(17/18),FVC<80%预计值16例占88.9%(16/18),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80%预计值9例占50.0%(9/18)。胸部高分辨率CT发现典型树芽征改变6例占33.3%(6/18)。肺组织活检患者7例均见细支气管组织呈慢性炎性反应改变: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2例占28.6%(2/7),伴支气管腔内炎性细胞及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5例占71.4%(5/7)。初诊时误诊率为100%(其中1例误诊2次),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症6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肺炎4例,间质性肺炎3例,支气管哮喘2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予以大环内酯类为主的综合治疗后见效最短时间为1周,缓解1例,好转17例,因合并肺炎及呼吸衰竭死亡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结论 DPB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发病可能与环境有关,胸部HRCT检查是必要的,实施合理的综合治疗患者收益可能更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吡非尼酮口服治疗,并根据治疗4个月后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44)和预后不良组(n=1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