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8):1718-1720
[目的]探讨重度膝骨关节炎初次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手术时机的选择,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了解骨软骨退变程度对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按Kellgren-Lawrence X线骨关节炎分级、Outerbridge软骨损伤分级确定重度膝骨关节炎的21例(24膝)患者实施初次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HSS膝关节评分,通过"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屈曲畸形程度"、"肌力"及"关节稳定"等6个自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假设和方程,分析自变量因素的线性依存关系,了解手术介入的适宜时机。[结果]本组21例(24膝),术后平均随访(27.1±3.5)个月,患膝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HSS评分:优8例;良13例;可3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膝骨关节炎功能评分的多个自变量因素和术后疗效存在线性统计学依存关系,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和Outerbridge软骨损伤分级的重度膝关节炎的骨软骨退变程度与初次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指征对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对内侧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短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因前内侧骨关节炎行内侧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5例患者资料,依据术中探查髌股关节软骨退变情况分为无退变单髁组(无退变组)、内侧退变单髁组(内侧退变组)、内外退变单髁组(内外退变组)和内外退变全膝组(全膝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4组患者术前术后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记录终末随访时有无假体松动、脱位、力线改变等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10)个月。4组患者术后OKS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F=18.555,P<0.001;F=5.867,P=0.001;F=22.671,P<0.001);术前术后OKS、HSS、WOMAC评分差值,无退变组与内侧退变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内外退变组与无退变组、内侧退变组相比,功能改善程度稍差(均为P<0.05),内外退变组与全膝组之间OKS、HSS、WOMAC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病例于末次随访时无假体松动、脱位、力线改变。 结论内侧髌股关节软骨退变对内侧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疗效影响不大,但面对外侧髌股关节软骨退变时则需慎重,此时选择单髁或是全膝,需个性化考虑。  相似文献   

3.
《中华骨科杂志》2022,(13):831-838
目的探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髌股关节置换术的严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4例(80膝), 男9例(12膝)、女55例(68膝);年龄(60.50±8.82)岁(范围27~82岁)。术前膝关节X线片提示髌股关节退变均为Kellgren-Lawrence Ⅳ级, 内外侧胫股间室无明显退变。单侧髌股关节置换48例, 双侧髌股关节置换16例, 其中同期双侧髌股关节置换9例、分次行双侧髌股关节置换7例。对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及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 OKS)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髌骨轴位X线片上髌骨倾斜角和站立位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髋-膝-踝角;观察有无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磨损及胫股间室严重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果 64例患者随访(4.31±1.79)年(范围1.5~8.2...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237,自引:0,他引:237  
林志雄  余楠生  卢伟杰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4):199-202,I001
自1990年7月 ̄1995年7月,作者对79例(91膝)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清理术。镜检结果:23例(27膝)获得早期诊断,关节镜分级与临床表现呈正相关,与X线片改变程度的符合率较低(47.1%)。随访2 ̄5年,平均3.9年。术后综合评估:1 ̄2年,优良率77.2%,2年以上优良率60.8%。软骨退变程度与疗效关系:术后1 ̄2年优良率:软骨I度退变100%、Ⅱ度71.4%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7):1597-1601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新西兰兔(限雄性)作为实验兔,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中剂量白藜芦醇组、高剂量白藜芦醇组,模型组及白藜芦醇组采用Hulth经典方法造骨关节炎模型。术后4周造模成功,各组分别干预,10周后行X线片检测,并取膝关节标本行HE染色、Mankins评分、micro CT扫描,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组的X线膝关节间隙改变和镜下软骨退变明显减轻。此外,白藜芦醇组的组织学Manking评分和micro CT的软骨下骨骨量体积比(BV/TV)及骨小梁数目(Tb.N)值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防止关节软骨退变,从而延缓骨关节炎进程。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共行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28例(32膝),男11例(12膝),女17例(20膝),年龄48~75(48±2)岁.临床表现:膝关节反复疼痛、功能受限,伴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内外翻畸形、关节交锁.病程6个月~14年.均经过半年以上休息、理疗、封闭、服用消炎镇痛药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28例均摄双膝正、侧位X线片,可见不同程度的关节退变、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关节积液.游离体8膝,膝内翻18膝.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均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认为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适合于单髁置换治疗,传统是用应力位摄片帮助诊断前内侧骨关节炎.核磁共振(MRI)能够精确和直观地反应软骨和韧带情况,却很少用于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诊断.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了解MRI是否能在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术前诊断起作用.[方法]把52例准备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人随机分为摄片组和MRI组,每组各26膝.其中摄片组平均年龄67.4岁(59~71岁),MRI组平均年龄69.9岁(58~73岁).在摄片组,病人摄内/外翻应力正位片和屈膝90°侧位片,分析X线片特征并作出诊断.MRI组根据MRI影像诊断软骨缺损的部位,对软骨缺损严重程度进行Noyes分级,对韧带、半月板、骨赘和软骨下骨囊腔改变情况进行评定,并诊断是否属于前内侧骨关节病变.在TKA术中对软骨缺损和前叉韧带进行观察后作出最终诊断.通过与术中诊断进行对比得出两种术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摄片组误差主要发生在对OA较少累及间室及较浅表的软骨缺损情况进行判定时,能够鉴别膝内/外翻崎形能否被动矫正.MRI判断Noyes ⅡB,ⅢA,ⅢB软骨缺损的准确率分别为66.7%,75%和65.5%,但不能判定膝内/外翻崎形能否被动矫正.摄片和MRI诊断膝关节前内侧OA的准确率分别是84.6%和92.3%(两者均与术中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力位摄片拍摄和读片要求较高,但经过适当训练可以在大多数OA病人中获得很高的诊断率,对于一些困难的病例可以结合MRI软骨和韧带成像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Hulth法建立猕猴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实验组:选用猕猴的10只膝关节,应用改良Hulth手术造模,即切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切除前十字韧带、内侧半月板,并在股骨内侧髁关节面切除部分软骨。对照组:选用实验组猕猴的对侧10只膝关节,只切开皮肤、关节囊,不破坏关节腔结构。对构建的猕猴膝骨关节炎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4、6个月从膝关节功能、X线片、MRI、关节镜下结构、切开肉眼所示大体情况、膝关节股骨软骨组织切片等方面评估骨关节炎造模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术后2、4、6个月的X线片、MRI及切开肉眼观察关节腔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在造模后2个月X线片示内侧关节间隙狭窄,膝关节力线内翻;造模后4个月,X线片示关节软骨下骨硬化、关节周缘骨赘形成,髌骨骨赘增生;造模后6个月,X线片示关节软骨下骨硬化、关节周缘骨赘增生进一步加重。实验组造模后2个月,膝关节MRI表现为内侧关节间室狭窄,股骨内侧髁可见软骨造模缺损区,关节腔少许积液;造模后4个月,MRI表现为关节腔积液增多,髁软骨下骨髓水肿;造模后6个月,MRI出现外侧半月板Ⅱ级退变信号、部分区域软骨变薄、软骨下骨髓水肿...  相似文献   

9.
镜下清理并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有限清理加局部注射玻璃酸钠对中重度软骨退变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25例中重度软骨退变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关节镜下软骨退变的不同程度,行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膝关节腔内有限清理术,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并辅以较完善的术前、术后康复训练以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随访5个月~3年,平均21个月。良好20例(23膝),尚可3例(5膝),差2例(2膝)。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有限清理加局部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完善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中重度软骨退变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与X线片表现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门诊78例(108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年龄41~77岁;女65例(89膝),男13例(19膝).对所有病例进行严重性指数(Lequesne膝关节指数)问卷调查,计算严重性指数,并将病例分成轻度组(Lequesne指数≤8)和重度组(Lequesne指数>8).摄负重站立位膝关节正侧位、髌股关节Skyline位X线片,分部位观察评价关节间隙狭窄、骨赘生成、软骨下骨硬化、软骨下囊变,测量下肢力线角及外侧髌股角.对膝骨关节炎严重性与各X线表现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膝骨关节炎轻度组和重度组在外侧胫股关节间隙、内侧髌股关节间隙狭窄程度、内侧胫骨骨赘、内侧股骨骨赘、外侧胫骨骨赘、外侧股骨骨赘、内侧滑车骨赘、外侧髌骨骨赘、外侧滑车骨赘、胫骨髁问骨赘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侧股骨骨赘的相伴概率(0.009)最小,Wald值最大(6.779),提示外侧股骨骨赞为判断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最重要的放射学表现.结论:评价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时,关节间隙狭窄与骨赘生成是最有意义的X线表现,其中外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内侧髌股关节间隙狭窄、内侧胫骨骨赘、内侧股骨骨赘、外侧胫骨骨赘、外侧股骨骨赘、内侧滑车骨赘、外侧髌骨骨赘、外侧滑车骨赘、胫骨髁问骨赘更加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力位摄片在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AMOA)的诊断和活动平台单髁置换(UKA)患者选择中的作用。方法从2009年8月到2013年3月,86例预手术患者的103膝接受应力位摄片检查,包括内外翻应力下的正位片和屈膝90。侧位片。摄片后诊断为AMOA者计划单髁治疗,如诊断有疑问,加做MRI检查。应力位摄片诊断的准确性由术中观察情况检验。UKA术后患者随访3至38月(平均16.8月),通过HSS膝关节评分和患者自我满意度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73例患者中85膝符合AMOA诊断,除2例有反复肿胀加做MRI诊断慢性滑膜炎患者外,其余均计划进行活动平台单髁置换,其中1膝在术中探查韧带情况后改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随访的功能评分和满意度评分都很高。应力位摄片诊断AMOA的准确率为98.8%(82/83),如以最终接受UKA手术为标准,准确率为96.5%(82/85)。结论应力位摄片是一种可靠的评价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ACL)功能和软骨缺损的方法,对于选择适合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患者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01—2012-12对50例(5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于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内侧角和股骨假体角(FFC angle)及胫骨假体角(FTC angle),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假体角(LFC angle)和胫骨假体角(LTC angle)。结果 50例(59膝)均得到平均9(6~12)个月随访。患膝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或者消失,畸形获得矫正,活动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3.66±7.78)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X线片均显示假体的位置良好。术后在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内侧角176°~185°,平均(178±3)°。FFC angle 85°~94°,平均(87±3)°;FTC angle 87°~96°,平均为(90±3)°。LFC angle 78°~89°,平均(85±4)°;LTC angle 77°~95°,平均(87±2)°。结论 TKA可以有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精确测量下肢的力线、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外翻角、注意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的松解平衡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We avoid routine patellar resurfacing during knee replacement because of the risk of major complications. We undertook a prospective study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al outcome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no patellar resurfacing. Eleven patients (17 knees) who met the criteria for inclusion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was osteoarthritis in all patients. A lateral retinacular release was performed when necessary. The knee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ing system. The mean follow-up was 10.5 years (range: 10 to 10.8 years). The average HSS score raised from 40 points to 83 points. The mean postoperativ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knee joint was 105 degrees. Postoperative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grity of the cartilage and the degree of pain. We concluded that patellar resurfacing is not a routine procedure in knee replacement when the diagnosis is osteoarthrit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我科实施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38例47膝。所有患者均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其中男13例15膝,女25例32膝;年龄36~58岁,平均48.5岁;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均获随访,随访18~24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钢板螺钉断裂、膝内翻复发、骨不愈合等并发症。截骨处在术后12~14周均达到骨性愈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摄片检查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膝胫骨角术前平均为(102.1±4.3)°,术后平均为(91.5±4.1)°,所得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4膝,良16膝,中5膝,差2膝,优良率85.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术式简单,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下床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膝内翻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1年在本组临床诊断为早期OA的38例76个膝关节,对其超声检查及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OA患者中,软骨改变为超声检查中显示率最高的声像特点,超声能较清晰、准确显示软骨内部回声改变、软骨厚度变化及半月板变性。同时行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的38例患者中,超声检查检出病变35例患者(92.1%),76个膝关节中有70个(92.1%)检出病变;X线检查检出病变12例(31.5%),21个膝关节(27.6%)检出病变。两者间病例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x^2=22.0,P〈0.05),以超声较高(92.1%vs34.3%);超声关节病变检出率比X线检查高(90.7%w27.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结论早期OA患者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改变,高频超声上在膝关节早期OA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68例,根据术式分为两组,3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为对照组,3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微骨折术治疗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4.3±1.2)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3±15.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0.8)分、(61.5±14.8)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病症消失情况(97.1%),肿胀病症消失情况(100.0%)均明显好于对照组(76.5%),(82.4%),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提高治愈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髌骨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对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因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行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5例,女86例;年龄56~82岁,平均(65±5.0)岁。随访时间2~5年,平均3.5年。术中对髌骨软骨退变分级的评定采用Outerbridge标准,统计末次随访时不同髌骨软骨退变分级患者的满意度及膝前痛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分判定为有膝前痛;比较不同髌骨软骨退变分级患者的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nee Society Scale,KSS)及髌骨评分。结果 OuterbridgeⅠ级18例、Ⅱ级36例、Ⅲ级62例、Ⅳ级35例。膝前痛发生率4.0%(6/151),其中轻度疼痛4例、中度2例。无翻修病例,总体满意率96.7%(146/151)。不同髌骨软骨退变分级患者的满意度(H=5.54,P=0.14)、膝前痛发生率(H=0.56, P=0.91)、KSS膝评分(F=1.95, P=0.12)、功能评分(F=2.11,P=0.10)及髌骨评分(F=1.35, P=0.2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髌骨软骨退变分级患者行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无差异,对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无须置换髌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合并外侧间室软骨轻度退变是否可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及3.0T MRI在UKA病例选择的应用。方法笔者自2013-11—2015-08共诊治60例膝关节外侧间室软骨退变,根据术前X线片检查结果的Kellgren-Lawrence分级进行分组。A组:内侧间室软骨退变≥3级,前交叉韧带无明显损伤,外侧间室和髌股关节软骨退变0级,行UKA;B组:内侧软骨≥3级,外侧软骨1级。再通过膝关节3.0T MRI的Recht分级、美国医学会关节韧带损伤分度结果分组,B1组:内侧软骨≥Ⅲ级,外侧软骨损伤Ⅰ~Ⅱ级,关节韧带无明显损伤,行UKA;B2组:内侧软骨≥Ⅲ级,可合并外侧软骨损伤Ⅱ级、关节韧带≥Ⅰ°,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共43例行UKA。UKA术后所有随访平均11.8(6~18)个月。A组(35例)、B1组(8例)末次随访KSS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70,P=0.102);对2组术后功能评分比较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2,P=0.299)。结论膝关节内侧间室软骨严重退变合并外侧间室软骨Ⅰ~Ⅱ级退变对UKA术后短期疗效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膝关节核磁共振(MRI)前交叉韧带(ACL)异常结果对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 KA)疗效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确诊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膝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