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残胃的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胃空肠吻合术后更易发生。我院外科自1991年以来共发生11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其中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经对比前者优于后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68岁。原发病有胃窦癌9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所有病人均行胃大部切除(或胃癌根治)术,B—Ⅱ式吻合。临床表现:5例手术后5天肠鸣音微弱,胃管引流大量胃液,夹闭胃管后,出现上腹胞胀、呕吐;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行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进食恢复时间、胃液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以及胃管拔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饥饿感及腹胀,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观察组(8.3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临床效果尤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胃切除手术是外科临床治疗胃部疾患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胃切除术后使胃的容积缩小,并且需要进行胃肠道的重建吻合,从而破坏其正常的解剖关系和生理功能,使得一部分患在术后出现功能性排空障碍,易被误诊为吻合口、空肠输入袢、输出袢梗阻,治疗非常棘手。如治疗不当,将导致患水、电解质严重失衡,甚至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4.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在临床时有发生,是胃术后较少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由胃本身或支配胃功能活动的内分泌因素所致,容易被误认为吻合口、空肠输入与输出襻梗阻,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如治疗不当将导致患者水及电解质严重失衡,甚则危及患者生命。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将本院治愈的 58例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本组 58例中,男 43例,女 15例;年龄 38~ 76岁,平均 56岁;原发病:胃、十二指肠溃疡 26例,胃癌 32例;手术方式:胃空肠毕氏Ⅰ式吻合 18例,毕氏Ⅱ式吻合 29例,胃空肠 …  相似文献   

5.
乌梅是我国特有的花果树,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容易培植,寿命特别长,广泛载植于南北各地。梅子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富含苹果酸、柠檬酸、枸橼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大量的有机酸使梅子清酸味醇,独树一帜。夏季用乌梅加水煮沸取汗,调入适量的白糖,煮沸,晾凉制成酸梅汁,同时以冰水兑之饮之,酸甜可口,实为去热解暑、解渴之佳品。酸梅汁能促进唾液分泌,帮助消化,对消化系统的杂菌有抑制作用,并对胆囊炎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梅尚可解酒,在热茶里放一枚梅干,喝后能很快解醉酒。中药乌梅是用梅未成熟的果实青梅,低温焙至果肉呈黄褐色,呈皱皮,再闷至黑色即成。乌梅酸性平,具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功效。乌梅之用,酸敛收涩,与甘药并用,酸甘化阴,并有开胃止渴之功。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43例因不同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43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一例再手术,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3周内恢复例数、4周内恢复例数和平均胃管放置时间方面比较均有较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疗效显著.应尽量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7.
胃手术后排空障碍23例治疗体会七台河市中医院魏占平孙庭文陈刚在胃手术后患者中,有些病例出现反复地恶心、呕吐、上腹胀满不能进食之排空障碍,在处理上有时很棘手。有时由于对手术不放心而剖腹探查会更加延长排空时间。因此我们总结我科7年来23例此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并不少见,其治疗时间较长,较复杂,笔者通过8例诊治经过,进行探讨,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发生于我院1980~1996年的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为50岁。其中发生于胃溃疡术后的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术后1例,胃癌术后发生2例。发生于下列不同术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行毕罗氏胃肠吻合Ⅱ式者6例;发生于Ⅰ式吻合者1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者1例。出现排空障碍时间多在胃术后4~8天。症状发生时多已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解放军二六四医院(030001)孟春珍解放军五二九四一部队医院牛秀芝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功能性子宫出血在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均可发生,而以发生在青春期的治疗最为困难,临床往往迁延难愈。因出血时间过...  相似文献   

10.
胃部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即胃瘫,是胃部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常规治疗疗效欠佳.1993-2006年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0例胃瘫患者,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胃部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即胃瘫,是胃部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常规治疗疗效欠佳。1993--2006年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0例胃瘫患者,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术后排空延迟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16例胃术后排人延迟症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除两例再手术外,治愈14例,有效率87.5%。治疗方法以补气活血行气汤配合电针,新期的明,吗叮林或胃复安以及支持疗法,并对本症的命名,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常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等,少数继发于腹腔其他手术。不同手术后FDGE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近年来非胃肠手术后的FDGE的发生时有报道,但对其发病率的调查尚无确切报道。临床上虽对其治疗有所报道,但治疗方法各异。  相似文献   

15.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45.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对促进食管/贲门癌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恢复有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可复性功能性疾病,有时因对其病因缺乏足够认识,常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肠袢机械性梗阻而再次手术,造成误诊误治。我院从1984年4月~1987年12月共发现5例此类患者,皆以大承气汤为主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51岁。术前诊断为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胃  相似文献   

17.
18.
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调经场合乙烯雌酚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6例,与单纯应用乙烯雌酚治疗的20例相比,疗效更为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46例均为门诊患者,排除流产、宫外孕。葡萄胎及于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近3个月未用过激素。人院随机分为调经场合乙烯雌酚组(治疗组)和乙烯雌酚组(对照组)。治疗组26例中最大44岁,最小16岁.平均32岁;病程4个月~2年17例,2~5年8例,:;年以上1例;服中药最少7剂,最多28剂,平均16剂。对照组20例中最大45岁,最小15岁,平均月岁;病程4个月~2年12例,2~5年6例,5年以上2…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永胜  齐玉珍 《河南中医》2006,26(12):50-5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内科临床常见病,笔者2000~2004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1]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拟定:①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周或在12月中累计超过12周;②  相似文献   

20.
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出现的一种排空延迟综合征,是胃术后早期并发症。大多经保守治疗即能治愈,若对此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常误诊为机械性梗阻而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且增加经济负担。我院1996年1月—2002年12月共发生此症9例,均经保守治疗而痊愈。现将其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