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力学刺激对心血管发育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心内膜细胞和心肌细胞的机械感受器可介导机械信号转导,诱导细胞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将分子水平的事件转化为组织水平的结构改变,从而引导胚胎心脏发育与成熟。本文综述了机械信号在胚胎早期心脏发育各阶段,如心管形成、心袢形成、瓣膜及间隔形态发生、心室发育与成熟等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探讨了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复合物、初级纤毛、离子通道等机械传感器的潜在机械转导机制,阐释了机械信号对部分心脏发育畸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俊  李英  吕丹瑜  毕振伍 《北京医学》2003,25(5):326-328
目的 研究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和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HCY-2)在大鼠胚胎心脏上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 分别于大鼠妊娠11~19d取胚胎,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和Hcy-2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大鼠胚胎心脏11d出现第一房间隔,13d出现第二房间隔,14d心房不完全分隔完成;12d出现室间隔肌部,16d心室巳分隔完成。Hcy-2在大鼠胚胎心脏不同发育时期表达不同,11、12d表达强,13d表达减弱,14、15、16d表达又逐渐增强,17、18、19d表达强。结论 大鼠胚胎心脏内部分隔晚于小鼠;基因Hcy-2与心脏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NOMO1基因在SD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mRNA表达变化及定位,并探讨其在胚胎心脏发育的意义?方法:24只孕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4只,分别于妊娠12 d(D12)?15 d(D15)?16 d(D16)?17 d(D17)?19 d(D19)?21 d(D21)时取出胎鼠,取其心脏,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心脏组织中NOMO1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对其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在妊娠D12?D15?D16?D17?D19?D21的胚胎心脏中NOMO1基因mRNA均有表达,且呈由弱到强再减弱趋势,表达高峰出现在D16;该基因主要表达于心外膜中,而在心肌层?心内膜?心瓣膜等处未见表达?结论:NOMO1基因的表达随大鼠胚胎的心脏发育呈动态表达,可能与心脏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液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代谢异常在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妊娠期羊水中HCY含量增高是诱发胎儿出生缺陷和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血浆高浓度的HCY也是导致心脏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1,2]。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心脏发育水平对高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CHD进行研究,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拟从分子水平上对先心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用含不同浓度乙醇的Whitten氏培养液对小鼠2细胞、4细胞、8细胞和桑葚期胚胎分别进行体外培养,研究乙醇对小鼠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首先利用含0、0.1%、0.5%、1.0%、1.5%、2.0%、3.0%、5.0%、10.0%乙醇的Whitten氏培养液对2细胞胚胎进行培养,观察研究小鼠2细胞胚胎对培养液中乙醇浓度的耐受极限。然后再用含1%和3%乙醇的Whitten氏培养液分别对小鼠2细胞、4细胞、8细胞和桑葚期胚胎进行培养。结果:含低浓度乙醇(1%以下)的培养液对8细胞胚胎和桑葚胚的囊胚形成有促进作用,而在2细胞和4细胞胚胎中则影响不明显。含高浓度乙醇(≥3%)的培养液则对各期胚胎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随着胚胎发育其对乙醇的耐受力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用含不同浓度乙醇的 Whitten氏培养液对小鼠 2细胞、4细胞、8细胞和桑椹期胚胎分别进行体外培养 ,研究乙醇对小鼠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首先利用含 0 .0 1%、0 .5 %、1.0 %、1.5 %、2 .0 %、3.0 %、5 .0 %、10 .0 %乙醇的 Whitten氏培养液对 2细胞胚胎进行培养 ,观察研究小鼠 2细胞胚胎对培养液中乙醇浓度的耐受极限。然后再用含 1%和 3%乙醇的 Whit-ten氏培养液分别对小鼠 2细胞、4细胞、8细胞和桑椹期胚胎进行培养。结果 :含低浓度乙醇 (1%以下 )的培养液对外细胞胚胎和桑椹胚的囊胚形成有促进作用 ,而在 2细胞和 4细胞胚胎…  相似文献   

9.
二噁英对动物心脏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有"世纪之毒"称号的二噁英类化合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噁英是非人为生产,没有任何用途,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的一类持久性污染物,具有致畸性、致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及心脏毒性等。本文就二噁英的机体作用途径及其对鱼类、鸟类及哺乳动物的心肌发育、心率及心血管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和组织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通过与其配体的结合介导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otch信号转导异常会导致很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在心脏的形态发生过程中.文章就Notch信号转导对心脏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胚胎停止发育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袁娌咏 《医学综述》2013,19(5):813-815
引起胚胎停止发育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感染、遗传学、内分泌、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及免疫和营养等原因。近年来研究表明胚胎停止发育在临床呈增加趋势,对胚胎停止发育的病因与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十分必要,通过预防感染、产前检查等手段可以早期发现,采取干扰发病因素的方法可以减少胚胎停止发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松丽 《医学综述》2010,16(16):2550-2551
目的探讨双生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儿科收治入院的193例患先天性心脏病双生儿及其父母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双生儿先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结果双生儿先心病临床特点: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频率顺序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足月儿易患房间隔、室间隔、房室隔缺损及法洛四联症,早产儿易患动脉导管未闭,而不易患法洛四联症。影响先心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中,母亲孕期感染为先心病的最危险因素,其他因素按危险程度依次为母亲孕期用药、早产、母亲流产史和非头胎等。结论母亲孕期感染为双生儿先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亦不可忽视,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先天性先脏病患者CPB(体外循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CPB后有45例出现低氧血症,其余53例未出现低氧血症,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PB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结果:低氧血症组患儿术后2h、6h以及12h和24hPaO2/FiO2水平均显著低于非低氧血症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可见,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术前存在右向左分流、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机械通气模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小、肥胖以及术前合并右向左分流及肺动脉高压是诱发先天性心脏病CPB后低氧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和患儿的低龄、肥胖以及术前合并右向左分流及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情况,探讨与CHD发生相关的因素,为CHD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地市级妇幼保健院4年间出生的孕满28周至产后7 d内的围生儿进行CHD发病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6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4年间共监测围生儿24 372例,发现CHD 218例,发生率为89.45/万,各年份CH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围生期CHD的发生率年均增长速度为59.68%.(2)男女CH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CHD各类型例次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前5位CHD依次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右房室瓣关闭不全、法洛四联症.(4)单纯型187例(85.78%),复合型31例(14.22%),最多的类型达3种.(5)有10.55%合并其他畸形,其中合并染色体异常占20.09%.(6)宫内诊断率为34.40%,其中41.33%行治疗性引产.结论 (1)CHD是影响佛山市围生儿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母亲妊娠年龄与CHD的发生有关.(3)开展CHD监测和深入的病因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易池 《医学综述》2012,18(13):1986-1989
心脏特异转录因子是指主要在心肌细胞中表达的关键的转录活化因子,调控编码心肌细胞结构蛋白或调节心脏基因蛋白的表达。目前研究较多的心脏特异转录因子有Nkx2.5、MEF2C、Irx4以及TBX5。心脏特异转录因子的突变是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学方面的主要病因。研究显示其中Nkx2.5和TBX5为单纯性心脏病中2个主要的致病基因,它们协同作用,调控许多下游基因的正确表达。现对它们的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及其变异引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及产前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的高危因素及彩色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证。方法 彩色超声仪检查 2 780例孕妇 ,回顾分析胎儿CHD发病的高危因素 ;比较高危、低危孕妇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结果 孕妇孕期上呼吸道感染、高龄、先兆流产、早孕期接触X线等是胎儿CHD发病的高危因素。高危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 6 81% ,低危组发病率为 1 5 4 % ,两组胎儿CHD发病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存在高危因素 ,对高危孕妇常规及适时地进行胎儿心脏超声产前诊断 ,及早发现复杂性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可减少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7.
耿家峰 《医学综述》2011,17(15):2310-23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以外,近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D-型人格、牙周病等。在此首先回顾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然后着重介绍几种新的危险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尽量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探讨不阻断心肌血流的前提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我院在浅低温(31~34℃)、体外循环不阻断主动脉、心脏空搏下进行二尖辩置换、三尖瓣成形、右室流出道疏通、房缺或室缺修补等手术66例。结果66例手术顺利,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无低心排和栓塞症状。仅6例出现—过性血红蛋白尿。术野显露不如常规方法,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由此可见,不阻断主动脉心脏空搏时心内直视手术能维持心肌有氧代谢,在一定范围内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及评价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手术,探讨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 696例)临床资料。所有危险因素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筛选,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终得到与终点事件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当终点事件为院内死亡时,与体外循环时间〔标准偏回归系数( B’)=0.418)〕、心功能分级( B’=0.344)和肺动脉高压( B’=0.285)有关。当终点事件为术后并发症(以呼吸机带机时间延长为表征)时,心功能分级( B’=0.520)、肺动脉高压( B’=0.365)、体外循环时间( B’=0.306)、糖尿病( B’=0.129)、左室内径( B’=0.118)和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B’=0.071)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在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心功能分级( B’=0.578)、肺动脉高压( B’=0.401)、体外循环时间( B’=0.305)和糖尿病( B’=0.143)则是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并发症(以呼吸机带机时间延长为表征)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左室射血分数这一常见危险因素首次报阴。结论 高心功能分级和存在肺动脉高压是患者瓣膜置换手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因心脏瓣膜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类胚胎发育、精子发生与DNA甲基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莉  覃莉  李慕军 《医学综述》2013,(2):197-199
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重要的调控机制,它参与了动物胚胎发育、基因印迹和X染色体失活等过程,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DNA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组中相应区域染色质结构变化,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失去转录活性。现对DNA甲基化与人类胚胎发育与精子生成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