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三焦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水、胸胁满闷、小便不利而少、四肢浮肿等,与肝硬化腹水病有相吻合之处。把古籍中三焦病的辨治方法用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取得良效。选择肝炎肝硬变、乙肝活动期合并腹水患者32例,采用古籍治疗三焦病的代表方剂徒都子补气丸加减方进行治疗,疗程30天,总有效率达93.7%。证明肝硬化腹水病位在肝,病机这三焦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江苏省淮阴市泗阳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23700)石志乔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1986年至1994年,笔者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21岁~... 相似文献
6.
分型辨治肝硬化腹水的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范畴 ,多由慢性肝病缠绵日久 ,发展而成。肝硬化出现腹水 ,说明慢性肝病已至失代偿期 ,病情较为严重 ,中医治疗本病 ,有一定的优势 ,兹就笔者临床辨治该病的体会总结如下 ,并附验案以示其治。1 清湿热 ,分消利水 该法适用于慢性肝病湿热蕴结脾胃 ,影响运化功能 ,水湿蕴热 ,水气不化所形成的臌胀。症见腹大如鼓 ,心烦急躁 ,口苦纳减 ,溲赤便干 ,舌红尖部起刺 ,苔黄腻 ,脉弦滑数。治当先清化湿热 ,分消利水 ,退水臌以治其标。处方 :茵陈、泽泻、猪苓、茯苓、车前子、大黄、焦山栀、冬瓜皮、枳实、生白术、大腹皮。…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内科“水臌”范畴,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于1996~1998年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为主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临床观察60例,均为本院住院或门诊病人,随机分为辨证施治组(治疗...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肝硬化腹水辨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治性肝硬化腹水辨治探讨张赤志主题词肝硬化/中医药疗法,腹水/中医药疗法所谓难治性腹水是指经严格的内科治疗,腹水消退不明显,可同时出现肾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晚期的一个重要标志,预后极差,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以肝脾肾至... 相似文献
9.
10.
从多数早中期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表现看 ,初期病变在气分 ,以肝郁气滞为主 ,病久则病邪进入血分 ,以淤血内结为重 ,久之肝病犯脾 ,导至脾气虚弱 ,运化失司 ,终至水湿停蓄而为浮肿、腹水。因此 ,肝硬化腹水的病理机制 ,大致可归纳为肝郁血淤、脾虚水停。治疗以疏肝健脾、化淤软坚利水为主。病变初期重在疏肝健脾、化淤利水 ,待病情稳定后则重在疏肝健脾、软坚散结。笔者用自拟土鳖四逆散系列方 ,配合使用少量利尿西药 (多选用氨体舒通 ,间歇使用双氢克尿塞 ,必要时偶用速尿 ) ,适量使用白蛋白。对有发热腹痛者 ,可使用PG或喹诺酮类药物抗… 相似文献
11.
鄂州石中廉是一位退休老干部 ,年近八旬仍鹤发高龄、神清气爽 ,体质尚健。 2 0年前曾因患重症肝病 ,多次倒于讲台上 ,多家医院检查为肝硬化兼腹水。经本地最有名的老中医汤维康 (又名汤汉 )教授治疗 ,症情得到明显控制 ,未能治愈 ,汤老先生因患中风去世。后结合名老中医经验 ,努力学习中医药学并吸取相关人士告诫之经验 ,自己处方治己病。树立坚定的信心 ,一定要治好自己的肝部重病。治疗初每天服中药一副 ,连续用药半年 ,之后每三天一副药巩固疗效 ,间断服中药 3年 ,B超检查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 ,光点分布均匀 ,血管网由模糊变为清晰 ,肝硬… 相似文献
12.
孟宪厚主任医师,业医40年,学验丰厚,擅治各种疑难杂证,妇人之疾。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颇具特点,现选其肝硬化膜水验寨三则,浅析之。 相似文献
13.
14.
辨病结合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辨证基础上加用丹参、白术、鳖甲、干姜治疗硬化腹水疗效满意,总有效率88.75%,治疗中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注重温阳健脾利水,慎用攻遂。 相似文献
16.
17.
19.
浅谈肝硬化腹水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多种肝病终末期的共同病理变化,约5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年内发生腹水,75%以上失代偿期患者亦合并腹水,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极易诱发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故顽固性腹水患者的2年生存率尚不及50%.祖国医学将肝硬化腹水归属于臌胀范畴.治疗中当谨守病机,时刻顾护正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肾主水为阴阳之根、水火之源,阳化气为肾之用,阴成形为肾之体,体用有机维系,阴阳相互资赖,共同完成肾主水生理功能.如果只知肾阳化气行水,而忽视肾阴相辅相成之理,只知气化有阳,而忽视阳中无阴则无处施气化之用,把阴阳两点论变成唯阳论,就违背了中医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