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有清肺泄热平喘之功,主治邪热壅肺之证,近年来,其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均取得了可喜进展,现概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1、理论探讨 1.1、源流简述:《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相似文献   

2.
麻杏石甘汤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麻杏石甘汤源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四味药组成 ,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 ,主治肺热炽盛的肺炎和热邪犯肺的哮喘。近年来 ,其理论探讨、药理作用、制剂工艺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理论探讨《伤寒论》:“发汗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下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 ,若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历代医家常用本方治疗肺热咳喘而无大热之证。本证之发热汗出而喘 ,应与发热、汗出、恶寒表虚证兼喘的桂枝汤证及发热、恶…  相似文献   

3.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临床上,我们取其清热宣肺的功效,用于治疗鼻科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哮喘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性疾患,痰热内蕴是哮喘常见的病因,《伤寒论》提出“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指出麻杏石甘汤适用于邪热蕴肺作喘的证治。  相似文献   

5.
麻杏甘石汤出自“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病机是由于汗后肺津损伤,肺热作喘,而时为病已由外寒转化为里热。“无大热者”实为该方的病理、而该方的立意为透表祛邪,清里热,定喘。方中麻黄开发肺气,杏仁宣肺定喘,炙甘草和中益气,石膏清肺热;麻黄配石膏,则能发泄肺中郁热,无论有汗无汗均可适用,麻黄配杏仁,则能平喘止咳。本人结合临床,运用该方的精妙配伍治疗下列临床病例,往往得心应手,效果满意。1急、慢性咽炎陈某某,男,30岁,平时身健壮,一日涉雨,夜里咽喉疼痛,发热,身痛酸重,…  相似文献   

6.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原为外感风寒表邪未解,入里化热,汗下而喘,无大热者而设。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具有宣泄郁热,清肺平喘之功效,主要用于外感表邪未解,入里化热,壅闭于肺,或风热之邪壅遏于肺,至肺失宣降,属辛凉重剂的经典方。笔者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咳嗽、喘症  相似文献   

7.
配伍前后麻杏石甘汤中总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杏石甘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味药组成,具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的功效.复方中麻黄和石膏共为君药,杏仁降利肺气而平喘,为臣药,炙甘草益气和中,为佐使药[1-3].本实验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麻杏石甘汤中含钙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8.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是辛凉重剂的经典方,方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组成。功用是辛凉宣肺,清肺平喘。以发热、咳喘为辨证要点。笔者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不拘泥于有喘证,只要辨为小儿肺热咳嗽,即在原方的基础上去甘草,增大石膏的用量至30g,再酌加清肺化痰止咳药,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麻杏石甘汤是张仲景《伤寒论》的一张名方,是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功在辛凉清肺,止咳平喘。方中以麻黄为君,宣肺平喘;以生石膏为臣,且用量倍于麻黄,与麻黄并用,清宣肺中之郁热,且寒热相制为用,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以杏仁之苦温为佐,宣肺降气,既助石膏之重降,又协麻黄之轻宣,一降一宣,相反相成,以平喘止咳;炙甘草益气和中,与石膏合而生津,并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  相似文献   

10.
我科从1982年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345例,疗效颇佳。基本方剂:麻黄3~7g 杏仁5~10g 生石膏15~20g 甘草5~10g 海浮石7~10g 冬花7~10g 紫菀7~10g 葶苈子7~10g。方中麻黄解表,以宣通肺气,使肺蕴之风邪借皮毛而外达;杏仁宣肺平喘合用可以宣通肺气而平喘;石膏为辛凉解肌重剂,使肺胃之蕴热达于肌表外出;甘草甘温,安中气,调诸药;冬花、紫菀二  相似文献   

11.
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原方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笔者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以本方治疗肛肠科疾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麻杏石甘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味药组成,具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的功效,为清宣肺热,治疗外邪未解,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甘草酸为甘草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保肝等药理作用[1~3]。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配伍对甘草酸的影响,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麻杏甘石汤     
<正>麻杏甘石汤始载于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又名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常用辛凉解表剂。方剂组成:麻黄9克,杏仁9克(去皮、尖),甘草6克(炙),石膏18克(碎,绵裹)。上四味,用水1.4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本方具有宣肺泄热,止咳平喘的功能,用于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相似文献   

14.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见于《伤寒论》一书,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抗病毒、解热、平喘、镇咳和利尿、镇静之效,常用于肺热喘咳或外感风热等症。后发现凡咳嗽不畅、喘促、痰粘、舌红与苔白薄或黄,脉数者,不论有热无热、有汗无汗,均可应用,故又扩大了使用范围。 1.流感 一少女有头昏、头痛、咽痛、发热、微恶寒、咳嗽、咳脓痰、无汗与扁桃体肿大,大便两天未行等症。伴有舌淡红、苔黄干,脉浮数有力。用本方加减:生石膏、白茅根、谷芽、麦芽各30克,玄参巧克,杏仁、蝉蜕、党参、山楂、牛蒡子各12克,板蓝根、大青叶各9克,麻黄4克,薄荷3克,煎服1剂,另用生石膏粉6克吞服,服后入睡出汗,体温恢复正常,次晨水样大便1次,以稀粥调理而愈  相似文献   

15.
<正>麻杏石甘汤方出自仲景之《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四药组成。功在辛凉宣肺、清肺平喘。方中麻黄为君,宣肺泄热;生石膏为臣,用量  相似文献   

16.
麻杏石甘汤是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味生药组成而应用于呼吸器疾病的中药处方,见于《伤寒论》。其中麻黄是提取麻黄素的原料,具有兴奋交感神经和利尿等作用;杏仁作为祛痰药杏仁水已经广泛使用;石膏性寒,是一种消炎药;甘草有镇痉、抗溃疡、镇咳以及副肾皮质激素样作用等。从各生药的这些药理作用推测,麻杏石甘汤对咳嗽想必有效。本报告不是以中医的“证”作为使用的指标,而是以咳嗽气喘等症状为指标,对所有年龄组无区别地  相似文献   

17.
仲景根据《内经》“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理论,将汗法作为太阳病的治疗大法,规定了汗法的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并根据邪之性质和受邪后机体发生的不同病理变化,选用不同药物,组成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剂,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成为“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本文试从《伤寒论》汗法方剂中的桂枝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的立法、配伍和临床运用探讨其对后世医家所创之汗法方剂的影响,说明仲景之方实为后世群方之祖,《伤寒论》一书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杏仁首载《本经》,谓其“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气奔豚”。入肺与大肠二经,可起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效。《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共34处用到杏仁,用其组成的方剂达23首,广泛用于内科及妇科各种疾病。许多方剂如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麻杏苡甘汤等,堪称千古名方,至今在临床上效如桴鼓。仲景用杏仁,可谓组方精妙,变化多样,令人叹为观止,现分述如下:1 关于杏仁的功用1.1宣肺平喘 考仲景用杏仁治喘的方剂大致有:治疗无汗而喘的麻黄汤;治内热有汗而喘的麻杏石甘汤;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大剂量应用治验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麻黄、石膏的大剂量运用麻黄主要有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 ,在五版《中药学》教材上明确写出常用剂量为l 5~ 10g ,或者说是10g以下。然而在临床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中 ,我们使用麻杏石甘汤给予治疗时 ,麻黄的剂量用到了 30g,而石膏的用量用到了 12 0g。用  相似文献   

20.
为证实麻杏石甘汤与其减石膏、甘草对气喘之影响,及石膏、甘草在本方中所扮演之角色,以气喘天竺鼠动物模型进行本实验。结果得知:麻杏石甘汤与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治疗气喘均有疗效,其可缓解气喘天竺鼠立即性反应期之呼吸道阻力,降低呼吸道炎症。然后者由于缺少石膏、甘草之配伍,对呼吸道阻力及多形核白细胞浓度降低的效果比麻杏石甘汤差;同时支气管中之炎细胞浸润程度亦有差异性,这显示麻杏石甘汤之石膏、甘草在此方剂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