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组织病理学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方法 ,组织中真菌的鉴定标志着病原学诊断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根据真菌抗原性不同将真菌分类 ,而原位杂交则根据真菌核酸序列不同将真菌分类 ,它们为在病变组织中特异性鉴定真菌菌种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真菌生物膜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生物膜已被证实与临床植入物的真菌感染有关,认识真菌生物膜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耐药机制对于防治临床真菌感染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常见致病真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真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膜形成对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真菌生物膜的防治方法及可能的药物靶点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对致病真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ISHAM2009国际医学真菌大会北京卫星会是由国际人与动物真菌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承办的综合性医学真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该卫星会将于2009年5月29—31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有国内外从事真菌研究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基因组是真菌等生物的一个鉴定和分类的遗传标志,对系统发生分析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加拿大学者提出了真菌线粒体基因组计划。真菌线粒体基因组均为闭合环形双链DNA,基因组的大小为10Kb~80kb,通常包括编码呼吸链亚基的基因、编码ATP合成酶复合物亚基的基因、编码核糖体RNA的基因和tRNA基因。真菌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可以作为真菌不同物种的DNA指纹用于鉴别,并且可对病原真菌进行科学的分类和亲缘分析。  相似文献   

5.
二次PCR用于临床标本真菌感染快速分子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次PCR技术诊断疑似真菌感染临床标本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真菌感染的深部位痰及肺泡灌洗液标本共29份,分别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真菌通用引物单次与二次PCR扩增rDNA的ITS区,并对真菌检出阳性率和多种真菌菌种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床疑似病例痰及肺泡灌洗液标本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单次PCR和二次PCR真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0.7%(6/29)、37.9%(11/29)、17.2%(5/29)和48.3%(14/29)。真菌培养、单次PCR和二次PCR提示二种以上真菌菌种检出的比例分别为6.9%(2/29)、3.4%(1/29)和24.1%(7/29)。二次PCR与单次PCR的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4,P < 0.05)。在两种以上菌种检出率方面,二次PCR与真菌培养和单次PC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9,6.30,P值均 < 0.05)。结论 二次PCR技术有助于提高临床标本真菌分子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真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菌耐药的产生机制及各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真菌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胞机制及分子机制的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的真菌对不同的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不同,真菌耐药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ISHAM 2009国际医学真菌大会北京卫星会是由国际人与动物真菌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承办的综合性医学真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该卫星会将于2009年5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有国内外从事医学真菌研究的众多著名专家共同参会,本次会议无疑是一次提高我国医学真菌研究水平,加强与国际医学真菌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良机。  相似文献   

8.
现代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其他一些高档用品,为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在拥挤的居室中,真菌的孢子、分生孢子、菌丝等成分与花粉、螨等可共同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每一种真菌都具独特抗原和变应原成分。但不同真菌种间可存在交叉反应成分,研究其成分有助于真菌变态反应疾病的治疗,因而必须了解各类真菌菌种。而霉样真菌由于缺乏其生长的季节规律且鉴定较困难,对霉菌性变态反应的变应原很难诊断。该文对过敏性疾病多发区的沙特的居室环境中真菌进行检测,以选择适宜措施来控制变态反应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球医学真菌生物膜文献概貌,了解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利用汤森路透的TDA软件分析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的时间、国家、期刊、作者和高频主题词分布,分析引用前20位文献类型及内容,并制作作者合作网络图。结果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自1999年至今文献数量处于稳步增加的趋势,美国和欧洲在该研究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文献也主要发表于美国和欧洲的该领域核心期刊。发文量前10的作者中有3位来自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皮肤病学系医学真菌中心。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念珠菌属和酿酒酵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医学真菌生物膜的形成、其与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医学真菌发挥该毒力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基础。被引频次排位与文献贡献排位作者趋势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中国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香港和北京地区。结论欧美仍是该领域的研究大国,近5年中国内地的文献数量和引用率开始增加。临床常见医学真菌和模式真菌生物膜的形成、药敏及其毒力相关机制是医学真菌生物膜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ISHAM 2009国际医学真菌大会北京卫星会是由国际人与动物真菌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承办的综合性医学真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12月期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状况。方法对目标时间内住院病人送检标本,进行真菌检查、鉴定和药敏实验;对检出真菌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收到标本l313例,真菌培养阳性213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24例,68.55%,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临床资料显示: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主要相关因素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病原菌。结论2007年6月至12月期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内真菌感染阳性检出率为16.22%;68.55%,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对氟康唑敏感。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主要相关因素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病因原菌。  相似文献   

12.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检测暗色真菌对九种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检测暗色真菌对9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评价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方案(M38-P)应用于暗色真菌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参照M38-P方案,受试菌株共45株,包括卡氏枝孢14株,裴氏着色霉8株,紧密着色霉3株,疣状瓶霉16株,离蠕孢2株,德氏霉1株及弯孢1株.所用药物为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菌悬液终浓度为(0.4~5)×106cfu/mL,孵育温度35℃,培养时间5~7d.结果 45株暗色真菌对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较高,部分菌株对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存在耐药现象.结论 M38-P方案可用于暗色真菌的药敏试验研究,耐药菌株的发现提示在今后的治疗中药敏测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感染真菌高危人群的增多,丝状真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亦日益增多.虽然烟曲霉是最常见的病原菌,但非烟曲曲霉(如土曲霉)以及非曲霉丝状真菌(如镰刀霉属,赛多孢霉属及接合菌)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感染因素.这些菌种对两性霉素B或其他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天然耐药或不敏感,在临床上常导致较高的病死率.概述侵袭性丝状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旨在强调早期病原学诊断和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The prevalence of invasive filamentous fungal infections has been ri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high-risk population. Although Aspergillus fumigatus remains the most frequent cause of these infections, nonfumigatus Aspergillus species such as Aspergillus terreus and non-Aspergillus filamentous fungi such as Fusarium species, Scedosporium species and Zygomycetes have emerged as important pathogens. These fungal species are inherently resistant or less susceptible to amphotericin B or other antifungal drugs, and often cause a high mortality in patients. The epidemiology of invasive filamentous fungal infections is reviewed here to emphasize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early pathogenic diagnosis and selection of active antifungal agents.  相似文献   

14.
Dermatophytes can survive solely on outer cornified layers of the skin. The ability of certain fungi to adhere to particular host arises from numerous mechanisms and host factors, 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human body. Natural infection is acquired by the deposition of viable arthrospores or hyphae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sceptible individual. After the inoculation in the host skin, suitable conditions favor the infection to progress through the stages of adherence and penetration. Development of host response is mostly by a T-cell mediated response of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Antibody formation does not seem to be protective. Natural defenses against dermatophytes depend on both immunological and non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藿黄浸剂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其体外抗真菌效果.方法 临床研究中14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藿黄浸剂(88例)浸泡,对照组(56例)采用2%硝酸咪康唑乳膏外搽治疗足癣,治疗1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实验室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CLSI)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进行藿黄浸剂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7%,对照组为73.21%(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体外抗真菌药敏显示全部测试菌株对藿黄浸剂敏感,尤以红色毛癣菌等皮肤癣菌为著.结论 藿黄浸剂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体外抗真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Laboratory studies were made to examine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mission of pathogenic fungi through textiles. 1. Dermatophytes were proven to be present in clothing and leather articles worn over areas infected by fungi. In patients known to be infected with Pityriasis versicolor, contaminated sca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ir textiles, the fungi could be demonstrated. 2. Artificially infected textiles were found to harbor dermatophytes and pathogenic yeasts for a number of weeks without limiting the survival capacity of the fungi. 3. At low temperatures, fungi were not affected by various detergents. Under conditions simulating machine washings (30 minutes exposure time) at a temperature of 60 degrees C any washing agent was sufficient to cause irreversible damage. At higher temperatures the time for killing the fungi was diminished. Thes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by experiments with contaminated material from patients (scales, hairs, nail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某些机会致病真菌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某些机会致病性直菌的方法。方法 以源于医学机会致病性真菌18srRNA保守区的一对寡核苷酸序列为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医学上重要机会致病性真菌DNA进行扩增。结果 3属7种29株重要机会致病性直菌,经扩增均出现一条197bp的DNA片段,而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人白细胞则不扩增。以溴化乙啶染色,该PCR方法对白念珠菌DNA的最低检出限为1pg。30份临床标  相似文献   

18.
PCR方法快速检测一些常见医学真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选择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来检测临床感染的真菌。方法 选取真菌18SrDNA序列中两个片段设计引物,对12种菌株进行PCR扩增,均扩增出长约310bp产物。对一些临床常见细菌扩增均无反应。对酶母相真菌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进行敏感性实验检测。结果 发现二者PCR最小检出量均为菌体数达每个反应体系10^3。本实验过程总耗时36h以内。结论 本实验方法可快速特异性检测一些常见医学真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复方KOH载浮液在皮肤真菌检验中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标本保存时间,为临床快速诊断真菌感染和标本保存提供依据。方法用复方KOH和改良复方KOH两种载浮液检查皮肤真菌,比较两者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标本室温放置不同时间保持率。结果复方KOH真菌阳性检出率68.66%,改良复方KOH真菌阳性检出率73.73%,经统计学处理,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查出真菌阳性室温放置2h(χ2=8.26,P<0.01),3h(χ2=27.04,P<0.01)和5h(χ2=34.32,P<0.01)阳性保持率均大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复方KOH载浮液检验皮肤真菌阳性率和室温放置阳性保持率高,适宜大批量皮肤真菌检验和教学示教片保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975~1983年间我们在江苏省泰州市分离得的1303株致病性真菌中,红色毛癣菌居首位,占30.84%,其次为申克氏孢子丝菌及其变种当18.18%,再次为未经鉴定的酵母样菌及白念珠菌,分别为10.43%及10.42%,与国内其它地区分离得的菌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