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5种酶ME,GPI,G6PDH,MDH,EST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新疆不同来源分离的5株利什曼原虫进行了同工酶谱的比较研究。所分析的虫株包括1株杜氏利什曼原虫,2株婴儿利什曼原虫,2株都兰利什曼原虫以及作为参比虫株的杜氏利什曼原虫(MHOM/IN/80/DD8),硕大利什曼原虫(MHOM/IQ/00/LH32),沙鼠利什曼原虫(RHO/CN/62/#l)和蜥蜴利什曼原虫各1株,共分出9个酶谱型。表明不同来源的2株婴儿利什曼原虫是两个不同的酶谱型,2株都兰利什曼原虫为两个不同的酶谱型,新疆的杜氏利什曼原虫与来源于印度的杜氏利什曼原虫标准株也为两个不同的酶谱型。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CLP)种株鉴定尚有分歧。本研究用一对利什曼原虫属特异引物R222和R333,直接从皮肤利什曼病病人皮肤病变组织、热带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tropica)和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SSUrDNA特异片段,克隆到pGEM○R-TEasyVector上,并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序列分析显示扩增的CLP、L.infantum和L.tropicaSSUrDNA序列皆为391bp长,L.tropica与CLP的序列之间387个碱基相同,存在4个点突变;L.infantum与CLP的序列之间383个碱基相同,存在7个点突变和2个移码突变;L.tropica与L.infantum的序列之间387个碱基相同,存在3个点突变和2个移码突变。表明扩增的CLP、L.infantum和L.tropicaSSUrD-NA多变区序列高度同源,但仍存在少数点突变,或插入/缺失;该SSUrDNA序列变异可反应种间差异;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与L.tropica较相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自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CL)患者的皮肤病变组织内抽取微量的利什曼原虫kDNA,采用引物13A、13B进行PCR扩增,获120hP扩增产物(CL-PCR-AP),并转移到尼龙膜上,分别与地高辛(Digoxigenin-11-dUTP)标记的L.tropica、L.infantum、L.gerbilli、L.majorkDNA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可见病变组织内kDNAPCR-AP仅与L.tropicakDNA探针有明显的杂交信号带,提示该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kDNA与L.tropica有较强的同源性。为进一步分析该病原体与L.infantum和L.donovani新疆各分离株的同源关系,我们采用杜氏利什曼原虫(L.d)种特异引物Ⅰ和Ⅱ对患者病变组织进行PCR扩增,未见扩增产物。用地高辛标记的CL-PCR-AP探针对L.donovani新疆各分离株进行打点杂交,结果显示该地区CL病原体与L.donovani新疆分离株以及其它利什曼原虫呈阴性反应。以上结果证实L.tropicakDNA与克拉玛依地区CL患者的CL-PCR-AP之间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长片段PCR扩增全长HIV— 1DN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征段PCR(LD-PCR)扩增特点,并将它用于对全长HIV DNA的研究。方法 应用LTD(U5)/LTD(R),CL-NSC/CL-NEF和gagAl/gagA2等不同引物,^32Pgag,pol,nef和tat等为片段探针,对克隆有HIV-1完整基因片段,部分基因片段的质粒和HVI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HIV-1 DNA进行扩增。结果 LD-PCR对0.4-9kb的第  相似文献   

5.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的基因克隆化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克隆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mex)WR972株的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的编码基因,并对其同源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已克隆的亚马逊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成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以墨西哥利什曼原虫WR972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将扩增的DNA片段克隆到pCR2.1T载体中,进行测序,并对同源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报道应用从国外引进的由硕大利什曼原虫DNA克隆的原虫细胞表面糖蛋白GP63基因与pBluescript M13质粒构建的重组质粒pAS26转化大肠菌XL1-Blue进行生产性表达及免疫学鉴定的结果。每250mL LB培养物可获取融合蛋白包涵体53mg。表达产物在降解条件下与β半乳糖苷酚分离后的分子量为55kD。重组GP63及其免疫家兔血清与细菌来源的β半乳糖苷酶有低滴度交叉,与婴儿利什曼原虫9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 rDNA多变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CLP)各株鉴定尚有分歧。本研究用一对利什曼原虫属特异引物R222和R333,直接从皮肤利什曼病病人皮肤病变组织,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SSU rDNA特异片段,克隆到pGEM-TEasy Vector上,并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序列分析显示扩增的CLP、L.infontum和L.tropica SSU rDNA序列皆为391bp长。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薄层等电聚焦方法对新疆不同来源分离的6株利什曼原虫的GPI、G6PDH、MDH、ACP和EST 5种酶进行了同工酶谱的分析。对照株包括社氏利会曼原虫、硕大利什曼原虫、沙鼠利什曼原虫以及昕蜴利什曼原虫各1株。结果发现GPI在不同种利什曼原虫之间有微小区别,没有种下分类的价值。G6PDH原虫各1株。结果发现GPI在不同种利什曼原虫之间有微小区别,没有种下分类的价值。G6PDH在不同种利什曼原虫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利什曼原虫主要表面分子抗原对内脏利什曼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重组利什曼原虫表面糖蛋白r G P63 和脂磷酸聚糖( L P G) 为抗原, 以短棒状杆菌菌苗( C P) 为佐剂免疫草原兔尾鼠后, 用婴儿利什曼原虫强毒株攻击, 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r G P63 加 L P G 加 C P 抗原组合免疫后用2 ×107 前鞭毛体攻击, 免疫动物的肝印片上 L D 数量明显降低, 减虫率为898 % 。 L P G 加 C P 免疫组减虫率为606 % 。r G P63 包涵体加 C P 免疫组减虫率为424 % , 而纯化r G P63 加 C P 免疫组未显示保护作用。以r G P63 加 L P G 加 C P 免疫后用1 ×106 , 5 ×106 和1 ×107 前鞭毛体攻击时, 感染率亦有明显降低。结论: 利什曼原虫主要表面分子抗原 G P63和 L P G 在以 C P 为佐剂的条件下, 对草原兔尾鼠婴儿利什曼原虫有明显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内脏利什曼病(VL)患者提供较为准确的实验诊断方法。我们将表达杜氏利什曼原虫39kD抗原的大肠杆菌制备物进行电泳并转移至硝酸纤维滤膜上,以11例确诊VL病人的不同稀释度血清对其识别,当稀释度达1∶400时,全部病人血清均能明显识别39kD抗原带.而正常人血清和其他病人血清不识别39kD抗原带,说明重组杜氏利什曼原虫39kD抗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用其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可以诊断内脏利什曼病。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RAPD技术分析利什曼原虫DNA多态性的方法,并进一步揭示Linfantum和Ltropica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应用筛选的两种随机引物(M13,3301)分别扩增了Linfantum和Ltropica的nDNA和kDNA。结果显示,两种利什曼原虫nDNA及kDNA均扩增出各自特有的带型,两虫种间nDNA、kDNA的扩增片段共享度F值分别为07272和08571。表明RAPDPCR可作为利什曼原虫虫种分析鉴别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重组杜氏利什曼原虫39kD抗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内脏利什曼病患者提供较为准确的实验诊断方法。我们将表达杜氏利什曼原虫39kD抗原的大肠杆菌制备物进行电泳并转移至硝酸纤维滤膜上,以11例确诊VL病人的不同稀释度血清对其识别,当稀释度达1:400时,全部病人血清均能明显识别39kD抗原带,而正常人血清和其他病人血清不识别39kD抗原带,说明重组杜氏利什曼原虫39kD抗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用其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可以诊断内脏利什曼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类型流行区内脏利什曼原虫 (L.d.) 分离株kDNA。方法: 应用利什曼原虫属特异引物13A, 13B及据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人分离株kDNA 微环特异片段序列设计合成的引物Ⅰ、引物Ⅱ, PCR扩增不同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kDNA, 获特定片段, 进行SSCP分析。结果: 用引物Ⅰ和引物ⅡPCR扩增内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kDNA, 在同样试验条件下, 山丘地区和荒漠地区L.d. 分离株扩增出297 bp 特定片段, 而平原地区L.d.分离株及新疆皮肤利什曼原虫未扩增出297 bp 特定片段。将上述各虫株的297 bp 特定片段进行SSCP分析, 可见两个山丘地区的L.d.分离株ssDNA 迁移率相同, 而与荒漠地区新疆771分离株则相差较大。用引物13A, 13BPCR 扩增平原地区的L.d.山东分离株和L.d.江苏分离株、山丘地区的L.d.汶川分离株、L.d.甘肃分离株,均扩增出120 bp 特定片段。经SSCP分析,平原地区的L.d.山东分离株和L.d.江苏分离株的ssDNA迁移率完全相同; 山丘地区的L.d.汶川分离株和L.d. 甘肃分离株ssDNA迁移率相同, 但与平原地区者明显不同; 婴儿利什曼ssDNA迁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方法 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片段导入质粒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结果 扩增出大小约550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经鉴定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  相似文献   

15.
杜氏利什曼原虫23kDa抗原编码基因克隆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已建立的杜氏利什曼原虫cDNA文库基因,亚克隆于pUC18质粒载体,诱导表达筛选两个克隆,即P1、P2,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皆为23kDa,P1克隆表达的23kDa蛋白分子,经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可被兔抗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抗血清及内脏利什曼病病人血清识别。  相似文献   

16.
采用能使动物及人致皮肤什曼病的都兰利什曼原虫接种2只BALB/c小鼠,分别于5、10、30、60和90天剖检,结果仅在小鼠后足垫皮肤组织涂片中查见原虫,而肝脏、脾脏和骨髓组织涂片均未能查到利什曼原虫。同时以HRP-W1C108.3进行dot-ELISA试验,检测感染小鼠足垫皮肤组织内抗原及血清内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情况,结果显示,BALB/c小鼠在感染都兰利什曼原虫的第5天起,其皮肤组织与血清妤 呈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荧光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AA)技术的检测利什曼原虫核酸的方法.方法 针对利什曼原虫内转录间隔基因序列1(ITS1)基因设计用于RAA检测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引物配对筛选、引物和探针浓度优化,建立检测利什曼原虫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河南省1例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探讨内脏利什曼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镜检观察骨髓涂片中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rK39试纸条检测血清中利什曼原虫抗体;用两对引物K13A?K13B和 LITSR?L5.8S分别扩增利什曼原虫动基体DNA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基因片段。结果  该患者曾去过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有不规则发热、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症状,骨髓涂片查见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rK39试纸条检测阳性,两对引物K13A?K13B和 LITSR?L5.8S分别扩增出87 bp和285 bp的片段。两片段序列与杜氏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4%和100%。结论 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病原体为杜氏利什曼原虫。  相似文献   

19.
用RAPD技术分析利什曼原虫DNA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RAPD技术分析利什曼原虫DNA多态性的方法,并进一步提示L.infantum和L.tropica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应用筛选的两种随机引物(M13,3301)分别扩增了L.infantum和L.tropica的nDNA和kDNA。结果显示,两种利会曼原虫nDNA及kDNA均扩增出各自特有的带型,两虫种间nDNA、kDNA的扩增片段共享度F值分别为0.7272和0.8571。表明RAPD-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新疆奇台及阜康两地大沙鼠与白蛉体内利什曼原虫引起的BALB/c小鼠及背纹仓鼠组织病变作了观察。结果发现其损害与克拉玛依地区利什曼原虫所致的相似,从而在致病力方面进一步证实了两地原虫均为都兰利什曼原虫的鉴定。在实验条件下,组织病理学的原虫阳性检出率远较涂片的为高。BALB/c小鼠皮肤血管内原虫的发现,为都兰利什曼原虫全身性转移的途径,提供了组织病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