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16例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肿瘤全切14例,次全切2例;16例行手术后放疗,2例加行化疗.结果 随访14例,术后原位复发2例,脊髓转移1例.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70±5)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68.1%.结论 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较易误诊,手术全切肿瘤后辅以足够剂量的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分析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手术后转移及治疗预后情况临床观察。方法对2例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患者手术后在一段时间后复发及复发后的综合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例后颅窝髓母细胞瘤为青少年,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放疗,术后复发,手术远隔部位转移。结论髓母细胞瘤,多发于青少年,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转移,多在手术远隔部位复发,复发后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人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21例成人髓母细胞瘤患者均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15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3例行术后放疗+化疗,1例行术后单纯化疗。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复发6倒,中枢神经系统种植转移2例,术后2年生存率90.5%,术后5年生存率71.4%。18例术后接受放疗或行放疗十化疗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94.4%,术后5年生存率83.3oA。结论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予全中枢轴放疗,可延长生存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髓母细胞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世义  万桂芬 《江西医药》2005,40(12):833-835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合理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30例脑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1.9%:手术全切和部分切除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6%、39.9%和25%、0%,(P〉0.05),手术部分切除组无1例生存超过5年;全中枢放疗剂量≥25Gy的3、5年生存率为60.6%、60.6%,〈25Gy的3、5年生存率为20%、0%,(P〈0.05);原发病灶部位放疗剂量≥50Gy的3、5年生存率为62.5%、62.5%,〈50Gy的3、5年生存率为25%、0%,(P〈0.05);21例患者死亡,14例死于原灶复发和,或脊髓转移,1例放疗后63个月出现肱骨转移,经再次局部放疗,至今存活。结论髓母细胞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全中枢放疗剂量及原发病灶部位放疗剂量是影响髓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原灶复发及脊髓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汤家才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42-214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显微手术技巧。结果8例患者中,全切7例,Simpson Ⅰ级切除5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肿瘤复发1例。结论显微手术全切肿瘤、术中有效处理大脑镰和矢状窦、妥善保护重要回流静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就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大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占位,增强后明显均匀的强化,病变周围上、下蛛网膜下腔可见迂曲增粗血管流空影,常伴有脊髓空洞或囊性变。本组7例均经显微手术全切,术后症状明显改善5例,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点,正确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手术全切肿瘤,显微手术能做到肿瘤全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手术适应征、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操作技巧,总结初步经验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自2001年至今显微手术13例脑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手术方式、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4例,中脑腹外侧、局限性星形细胞瘤2例,延髓背侧血管母细胞瘤2例。次全切除5例,均为星形胶质细胞瘤I~Ⅱ级。部分切除4例,为胶质瘤Ⅱ-Ⅲ级。术后症状明显改善9例,好转2例,加重1例,死亡1例。结论脑干肿瘤位置、性质、生长方式决定手术能否全切,并影响疗效。对外生性的肿瘤,或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局限性呈囊变的低恶性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血管母细胞瘤20例临床资料,全部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术中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3例,1例行后颅窝减压术。术中死亡1例。术后每6个月复查CT或MRI显示:12例至今未见复发,4例复发。结论血管母细胞瘤术中应用显微镜,掌握手术技巧,能使血管母细胞瘤死亡率大为减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全组35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术后2~3周25例实施全脑全脊髓加局部放疗;8例仅作局部放疗;2例未作放疗.结果全切肿瘤20例,次全切除1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良好20例,轻残10例,重残5例.全切肿瘤组、次全切组,全脑全脊髓加局部放疗组、局部放疗组及未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18/20)、6.6%(1/15)、88.0(22/25)、62.5%(5/8)和0.结论手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室管膜瘤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全切肿瘤及术后全神经轴加局部放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桥小脑角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等问题。方法对第148医院和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1997~2002年手术治疗的儿童桥小脑角胶质瘤1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10例,髓母细胞瘤3例;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病死1例。结论对儿童桥小脑角胶质瘤早期诊断、早期显微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措施,将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喉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全切除组及部分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术后早期生活质量,分析影响喉癌患者预后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高于全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情况及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是影响患者预后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 部分喉癌切除术在治疗喉癌中,与全切除术生存率相近,但术后早期生活质量较高;年龄、术前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情况及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 1例烟台毓璜顶医院(第一作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单位) 2017年 5月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大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结果女, 69岁,因绝经 13年,不规则阴道流血 2个月,以“子宫内膜癌”收入院。该病人接受了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 +双侧附件切除 +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术后进行了 6个周期的化疗(依托泊苷 +顺铂)和 30次放疗,术后随访至 2020年 8月 6日已生存了 39个月。结论子宫内膜 LCNEC具有极强的侵袭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过手术以及术后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pN3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来进一步评估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2005年12月的胃癌手术患者中成功行R0、D2+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腺癌,按第七版UICC选取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6个即pN3,且临床病理学资料、随访资料齐全的病例394例,临床病理因素作为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总的5年生存率为2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胃切除方式、侵犯深度、淋巴结送检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pN3胃癌预后的影响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胃切除范围和肿瘤是否侵透浆膜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对于pN3胃癌患者,侵及浆膜及全胃切除者,应给予更加积极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观察;对于可行R0切除的患者,应尽量清扫多的淋巴结,改善预后;淋巴结转移度与淋巴结转移数目一样可以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周韬  莫军扬  黄平  庄亚强  朱其一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24-225,227
目的 通过对本院 40 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强调外科手术对其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手术+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中,有16例(40%) 曾误诊为乳腺纤维瘤或巨纤维瘤,局部扩大切除术12例,全乳切除术22例,全乳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6例(术后病理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局部复发3例,死亡1例.随访 2~10 年,5 年生存率为97.5%.结论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对可疑患者应行术前穿刺活检,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手术是治疗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叶状囊肉瘤预后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9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3例.分析患者近期疗效.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1、2年样本数分别为22、7例.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挝.0%、13.46%.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是否同期化疗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P=0.000、0.013、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是否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0.018、0.028、0.006).结论 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同时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恶性胶质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德寿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16-3717
目的观察放疗、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6例经过放疗治疗和手术后均再次复发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放疗、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进行治疗,在B超引导下将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以交替的方式植入;对照组单纯进行放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状及神经损伤或气管损伤。治疗后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所植入的放射粒子的位置均未发生任何变化。治疗后6个月对肿瘤进行CT检查,两组肿瘤体积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小。观察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无明显变化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无明显变化2例;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死亡1例。结论采用放疗、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术前放疗与术后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95例中晚期食管癌分为术前放疗(A组,45例)和术后放疗(B组,50例)两组。随访5年,用Kaplan-Mer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A组和B组1年和3年生存率相仿(95.8%vs.90.0%和77.8%vs.62.0%)(P>0.05);A组5年生存率明显大于B组(62.2%vs.34.0%)(P<0.05)。淋巴结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大于淋巴结阴性患者(55.0%vs.15.4%)(P<0.05)。肿瘤长度>5 cm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大于≤5 cm患者(66.7%vs.32.2%)(P<0.05)。肿瘤外侵(+)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大于外侵(-)患者(52.6%vs.13.0%)(P<0.05)。结论与术后放疗相比,术前放疗能显著的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对于肿瘤长度>5 cm、有外侵和有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宜常规在根治术前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1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6例NE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23~63(42.94±1.2)岁,中位年龄44.5岁,肿瘤长径1.0~10.0(5.03±1.9)cm。单一型NECC 10例,鳞状细胞癌伴NECC 4例,腺癌伴NECC 2例。13例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1例未手术者仅放疗1次放弃治疗,2例妊娠合并NECC均行剖宫产+全子宫切除术(1例接受化疗,1例放弃术后放化疗)。16例患者获得最终随访,随访时间2~97个月。15例手术患者中,6例无复发及转移,1例发生盆腔转移仍带瘤生存,8例死于多发转移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肺、肝、腰骶椎、骨盆转移,4例腹腔、膈角、纵隔、锁骨下多发淋巴结转移);1例未手术ⅣB期患者随访3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术后化疗、盆腔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ⅡA期)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因素(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FIGO分期>ⅡA期(HR=0.168,95%CI:0.038~0.743,P=0.019)是影响PFS的唯一独立因素,术后化疗(HR=5.034,95%CI:1.137~22.282,P=0.033)是影响OS的唯一独立因素。结论 NECC预后与肿瘤分期及术后化疗有关,提高肿瘤早诊早治率,可使患者生存受益,即使早期患者也建议术后辅助化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后放化疗对治疗胸中段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意义及生存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287例行胸中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放疗组133例和放化疗组154例.并对患者1、3、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放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高于放疗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pT分期、治疗方法和术后化疗周期与患者1、3、5年生存率有关(P< 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pT分期和术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1、3、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 <0.05,P<0.01).放化疗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早期放疗反应中食管损伤和胃肠道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组(P <0.05,P<0.01).结论 胸中段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术后联合放化疗能有效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