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院门诊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退药情况,为减少门诊退药提高处方质量,优化调剂服务,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6年1月-12月826份门诊患者的退药处方,统计分析退药原因。结果:826份退药中,因不良反应发生而要求退药的274例,占全年退药总数的33.2%;因诊断后住院150例,占18.16%,用药不适(患者自述)而要求退药的148例,占全年退药总数的17.4%。结论: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是退药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全峰 《中国药事》2009,23(7):721-722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退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方法根据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488份门诊患者的退药处方,统计分析退药原因。结果488份退药处方中,因不良反应而要求退药的185例,占总数的37.91%;因诊断后住院退药62例,占12.70%。结论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是退药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中兴 《首都医药》2007,(14):11-11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处方退药情况,统计分析退药原因,减少退药情况发生。方法收集2006年7~12月门诊退药处方共计60份,按退药原因分类。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医师药师因素、患者因素也是重要原因。结论加强医师诊疗中的问诊和告知义务,提高药师审核调配处方能力,向患者多作解释工作,减少日常差错发生,加强医师、药师之间的沟通,加强药品说明书的学习,可减少门诊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门诊药房的退药处方,探讨门诊药房退药现象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 统计3年间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50份,并对退药原因统计进行分析。 结果 门诊药房的退药主要原因有患者病情变化、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方面以及医生方面的原因。 结论 通过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退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郑立群 《海峡药学》2012,24(2):278-279
目的 探讨门诊退药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份门诊所有处方,统计退药退药原因及构成比,探讨相关干预措施.结果 1年间我院调配门诊处方28930张,退药处方240张,占总处方量的0.83% (240/28930),其退药原因构成比:不良反应150例(62.50%);医务人员处方不当32例(13.33%)、处方错误28例(11.67%)、大处方超量处方22例(9.17%)、缺乏与患者充分沟通20例(8.33%);患者因素88例(36.67%).结论 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门诊退药的发生,医生要规范自己行为,合理处方,药房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药学优势,严格审核,正确发放药品,医院加强重视退药管理以减少退药事件.  相似文献   

6.
徐敏  余小黄 《北方药学》2010,7(3):43-44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退药原因。方法:收集门诊退药处方100例,按退药原因分类。结果:退药原因所占比例依次为:患者不同意占首位、用药不良反应退药、嫌药贵、重复开药、住院退药、检查未作、其他原因等。结论:完善退药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处方出错,加强门诊用药咨询,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服务、最合理用药,以减少门诊退药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本院2013年1-6月中成药房退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门诊退药的发生。方法:对本院2013年1-6月门诊中成药退药处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引起退药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患者放弃治疗、更改用药量、用药禁忌、医生重复用药、家中有药和收费处失误等。结论:应当加强门诊的退药管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加强医院各个部门的沟通,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的退药原因,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门诊西药房549份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的主要原因是医师及处方问题、患者未按医嘱用药、临时取消检查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等。所退药物种类以眼科用药、抗生素、中成药居多。结论为降低门诊西药房的退药率,需建立健全退药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有效地开展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2009年下半年退药处方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以达到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方法调研我院2009年6月至12月的退药处方,对退药原因、科室及品种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不取药和不良反应的退方原因居多,内科和儿科退药处方居多,抗微生物药物和心脑血管系统的退药处方居多。结论医患沟通少、用药后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应增强药学服务,提高医患沟通,完善退药管理制度以减少门诊退药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该院门诊处方退药的原因,尽量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全年处方退药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内共调配门诊处方764512张,其中退药处方1449张(0.19%)。退药的原因包括不良反应、患者要求、收费原因、药物禁忌、重复开药、患者住院。结论医院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门诊处方药物退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为减少退药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门诊药房退药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门诊药房共调配处方126530张,其中退药处方482张,占0.38%;退药原因由患者因素所造成的退药处方共368张(76.35%);由医护人员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共98张(20.33%);药品原因16张(3.32%)。结论必须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加强医师、药师、患者之间的沟通,规范执行用药退药规定,减少门诊药房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退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方法:根据我院2009年1—12月458份眼科门诊患者的退药处方,统计分析退药原因。结果:458份退药处方中,因不良反应而要求退药的382例,占总数83.40%,其他各类原因共占16.60%。结论:应加强眼科合理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进一步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门诊药房退药的主要原因,降低不合理退药发生,减少医患纠纷及经济损失,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统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干预前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所有退药处方,按退药原因、退药种类、退药处方数量和金额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然后采取相应对策并进行干预;并与干预后2010年10月~2011年3月的所有退药处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制定了相应措施,杜绝了不合理的退药,促进了合理用药,使门诊退药处方数量和金额明显下降,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门诊退药情况,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门诊药房2011年全年共340份退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门诊药房退药的主要原因药物不良反应(38.5%)和患者病情变化(24.4%);退药品种以抗菌抗菌药物(33.5%)为主.结论 应加强对主观原因引起的退药,为患者提供安全经济用药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门诊退药原因,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本院门诊药房2O13年3-8月退药处方共1O12份,按退药原因及退药科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2O13年3-8月的门诊处方量为791921张,退药处方约占总处方量的 O.13%。按退药原因分类统计,在退药原因分类中前5位的依次为医生错漏、患者本人要求、收费错漏、药房缺药、患者个人信息有误;按退药科室分类统计,在退药科室分类中前5为依次为内科、皮肤科、儿科、外科、妇产科,退药科室比例与该科的就诊人数的多少有关。结论通过增强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开展相关的咨询工作,完善相关的电脑系统等措施来减少和规范退药情况。  相似文献   

16.
门诊患者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退药原因.方法:收集门诊退药处方(2002年3月~2002年12月)共计233张,按照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结果:退药原因按所占比例依次为:用药过敏、患者住院或处方收费有误等、由于病人拒绝服用或配伍禁忌等原因改用它药、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加强门诊诊疗质量,深入作好临床药学工作,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等,可减少门诊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包箐箐  胡思一 《海峡药学》2010,22(7):276-278
收集我院门诊中药房200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共532张退药处方。按中草药处方、中成药处方及其退药原因分别进行统计.分析门诊中药房患者退药原因。退药原因有药物不良反应、医师因素、患者因素等。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效地开展药学服务.以减少药房退药率。  相似文献   

18.
杨颜畅 《天津药学》2013,25(3):23-25
目的:探讨本院门诊患者退药原因,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或避免患者退药现象。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本院门诊药房共计退药1701例,按退药原因和科室进行统计。结果:退药原因繁多,其中错误或不合理处方及不符合医保规定处方占总处方21.87%和21.63%。结论:应规范和完善门诊退药流程,医患双方均须加强医保政策的了解和彼此沟通,减少处方差错,以减少退药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本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减少和规范退药。方法 对门诊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应对策略。结果 退药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处方错误、患者拒用、不良反应,共110人次,占全部退药的61.7%。结论 退药现象不可避免,应针对原因,完善制度,减少和规范退药。  相似文献   

20.
韩学颖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24-1025
目的 探讨门诊退药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某医院调配的所有门诊处方,统计退药申请单的退药原因及构成比.结果 4年间门诊处方324800张,退药处方360张,占总处方量的0.11%( 360/324800),其退药原因构成比:不良反应172例(47.8%)、医务人员因素(处方不当、处方错误、大处方超量处方、缺乏沟通)100例(27.8%)、患者因素88例(24.4%).结论 诸多因素影响门诊退药.提高药品质量,规范医生行为合理用药,加强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适宜药品;药师加强处方审核提供咨询服务,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